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因素
1
作者 刘小湘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6期50-54,共5页
在人类社会中,言语活动是人们沟通情感、加强联系、交流信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①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因此在交际中,个人的言语行为与其为人处世的心态密切相关。个人又受制于社会,受制于他... 在人类社会中,言语活动是人们沟通情感、加强联系、交流信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①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因此在交际中,个人的言语行为与其为人处世的心态密切相关。个人又受制于社会,受制于他所隶属的言语社团,即民族。使用同一种言语的民族,具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一切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可以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象一面镜子,折射出该民族对世界的认识。“语言不仅在智力方面约束着说这种语言的人们,它还传递人们的成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因素 汉语交际 民族文化心理 语言交际 汉民族 言语活动 价值观念 精神活动 西方人 言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考虑历史因素
2
作者 罗一星 章权才 《学术研究》 1986年第6期17-27,共11页
当前,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已成为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要课题。人们认识到:对各种发展途径和潜在事件的可能性作出尽可能细致的预测,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没有准确的预测和正确的战略决策,就会丧失发展的良... 当前,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已成为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要课题。人们认识到:对各种发展途径和潜在事件的可能性作出尽可能细致的预测,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没有准确的预测和正确的战略决策,就会丧失发展的良机,甚至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今天,各类战略研讨团体方兴未艾,各种战略方案相继推出。可以预料,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最后制定,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必将获得最优方案,取得最佳效益,迈出强而有力的发展步伐。然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考虑历史因素。可以这样说,没有历史因素的考虑,就没有发展战略的准确。本文联系广东的实际,就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什么要考虑历史因素,有哪些必须考虑的历史因素以及怎么样把握历史因素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珠江三角洲地区 广东人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文化心理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持续发展 发展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制约消费需求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3
作者 阮青松 李新永 向玉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消费需求 体制因素 文化心理因素 对策分析 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古代传统伦理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亦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2-49,共8页
本文认为,汉族稳定的文化心理因素,不仅铸就了汉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意识,而且还顽强地保留了汉族自古以来流传不衰的伦理观念和哲学思想。其中,汉族古代传统伦理作为文化心理因素的一斑,影响着古老汉族的发展。作者将汉族古代传统... 本文认为,汉族稳定的文化心理因素,不仅铸就了汉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意识,而且还顽强地保留了汉族自古以来流传不衰的伦理观念和哲学思想。其中,汉族古代传统伦理作为文化心理因素的一斑,影响着古老汉族的发展。作者将汉族古代传统伦理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尊“礼”为“经天地、理人伦”之本的礼仪传统,2、以血亲为凝聚的父系家庭和宗法制度;3、浓重的“无主则乱”的君权思想;4、奉“孝”为天经地义的尊老、教幼传统;5、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6、慕“三代之英”的怀古情绪和“君子中庸”的处世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人民 传统伦理 礼记 古代社会 宗法制度 君权思想 主要特征 文化心理因素 尊老 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居民人寿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向楠 王晓全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6,共5页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所提供的大样本、高质量的微观数据,分析我国居民人寿保险的需求状况,从人口统计学变量、文化和心理因素、保障方式等方面考察了我国居民在寿险投保率、投保时所选择的具体险种以及主要险种投保金额上的差异,...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所提供的大样本、高质量的微观数据,分析我国居民人寿保险的需求状况,从人口统计学变量、文化和心理因素、保障方式等方面考察了我国居民在寿险投保率、投保时所选择的具体险种以及主要险种投保金额上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国内以往从个体层面研究寿险需求问题的并不多,希望此次研究能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寿保险需求 人口统计学 文化心理因素 保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卦爻辞中的殷周民歌
6
作者 李笑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68-73,共6页
《周易》“观物取象”,以“象”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思维特色,就决定了“象”与歌谣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虽然,作为歌谣的“象”——那种清晰的画面,悠长的情感还不具有哲理内涵,但正因为它是具体直感的“象”,可以把《周... 《周易》“观物取象”,以“象”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思维特色,就决定了“象”与歌谣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虽然,作为歌谣的“象”——那种清晰的画面,悠长的情感还不具有哲理内涵,但正因为它是具体直感的“象”,可以把《周易》作者们的哲理思考注入进去,可以让它去承载以感悟为特色的《周易》的思维方式,于是,《易》的作者便将民歌的语句或片断撷取来,放到六十四卦的系统中去,让它们既具有形象性,保存着原初风貌,又让它们在自己所处之卦的具体位置上获得哲理的内涵,使之由歌谣之“象”变而为《易》中之“象”。这一转变,使这些歌谣成了《周易》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周易》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幸赖于此,今天,当我们抛开“象数”,抛开“义理”去展读《周易》时,歌谣便作为文学史的珍贵资料而绚烂多彩地展现出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诗经》 卦爻辞 “象” 表现手法 《公羊传》 民歌 艺术成就 文化心理因素 语言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