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差异性与理论普适性: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发展战略
1
作者 代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6,共8页
中国现当代美学的理论形态,主要选择了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代表的西方思辨美学的基本形态。西方美学在中国语境中发生了明显变异,这种变异的结果,是中国美学西方化和西方美学中国化的双向互动,使中西美学不断超越各自的特殊性而走向普遍性... 中国现当代美学的理论形态,主要选择了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代表的西方思辨美学的基本形态。西方美学在中国语境中发生了明显变异,这种变异的结果,是中国美学西方化和西方美学中国化的双向互动,使中西美学不断超越各自的特殊性而走向普遍性,汉译西方美学则构成了其中的关键性环节。中国美学的"以西释中"模式为沟通中西美学架设了可靠的桥梁,从本土材料中提出普适性话题则是另一条可行的途径。我们需要避开中西僵硬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立足本土语境和当代水平,寻找共同话题,对中西美学进行综合性和连贯性阐述,最终建立超越中西之间各自民族和地域局限性的共同美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性 理论普适性 语境变异 中国美学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与互补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星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5,共8页
文明不是生命有机体,文明本身不会冲突。文明或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前提。正确认识文明的差异,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增强文明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减弱或消除排他性,使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取长补短。文明互补理念... 文明不是生命有机体,文明本身不会冲突。文明或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前提。正确认识文明的差异,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增强文明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减弱或消除排他性,使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取长补短。文明互补理念既是世界不同文明和平共处的重要理念,也是使国内不同文明间和谐相处的重要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性 冲突 互补 和谐相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企业文化的差异性及其协调
3
作者 卢杰 章帆 黄新建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虚拟企业的合作伙伴大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由此必然带来文化的差异性和文化冲突,本文主要分析了虚拟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并从协调文化差异入手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
关键词 虚拟企业 文化差异性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黑”“白”看民族文化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汭雪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S2期331-332,共2页
主要以汉族、藏族、纳西族以及少量阿尔泰语系民族为例,通过对颜色词“黑”和“白”在不同民族语言中的联想意义的比较,透视不同民族的文化共通性和文化差异性,并浅析部分原因。
关键词 颜色词黑 民族文化共通性 民族文化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工具论在文化差异与融合问题上的主张 被引量:4
5
作者 韩东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4,共3页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支撑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既坚持继承又丰富发展的统一...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支撑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既坚持继承又丰富发展的统一。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就在于,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又面向世界,坚持对外开放,汲取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这是因为,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与发展多极化同时并存,多样化文化并生与多元价值观碰撞势在必然。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充分证明,一种文明、文化的发展壮大,没有必要一定以其他文明、文化的衰落和消失为代价;一种价值观的选择确立和追求实现,没有必要一定以其他价值观的衰败和消亡为条件。从而,我们在深化价值论研究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对于文化和文明的价值选择,就需要摆脱所谓的"中西对立"和各种"中心霸权"的文化模式,扬弃和超越一切狭隘、封闭、狂妄的价值观,倡导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兼容与互补对接,促进不同的文明、文化的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平等相处、共同发展。本期我们特别约请李德顺先生等几位著名学者,就全球化形势下价值和文化领域面临的"一元与多元"、"统一与多样"、"冲突与兼容"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其旨归即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性 工具论 主张 文化本性 文化本位 中国人 文化 哲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美与共:旅游推进民族地区融合的逻辑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马利邦 陈贤斐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共3页
“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是新时代赋予旅游业的重要使命。在“旅游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旅游正成为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常消费和体验(3)。随着人民文化水平、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文化差异性成... “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是新时代赋予旅游业的重要使命。在“旅游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旅游正成为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常消费和体验(3)。随着人民文化水平、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文化差异性成为人们出游的主要内驱力,游客渴望了解多元文化,渴望与之深度交流来丰富人生体验,唤醒自己的民族文化记忆和共同体意识(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性 社会转型 民族地区 文化自信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子刚 屈仁均 黄莉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48-50,共3页
在跨国并购中,并购企业所处国家的文化差异对企业并购后的业绩有很大的关系,在跨国并购失败的所有原因中,关于文化冲突、文化差别、文化不兼容以及关键人员的流失等原因成为最常被引用的原因。因此,在企业并购时,对企业文化的整合是影... 在跨国并购中,并购企业所处国家的文化差异对企业并购后的业绩有很大的关系,在跨国并购失败的所有原因中,关于文化冲突、文化差别、文化不兼容以及关键人员的流失等原因成为最常被引用的原因。因此,在企业并购时,对企业文化的整合是影响并购成败的重要因素。从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与刚性两个维度对企业重组文化整合进行分析,认为企业并购文化整合有四种类型:“冲突型”、“融合型”、“可塑型”、“摩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并购 文化整合 文化差异性 文化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长江文化繁衍的区位条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先瑞 黄建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469,共5页
从自然生态环境角度 ,探讨了长江文化繁衍的区位条件 .分析表明 :长江流域地处世界亚热带的一方宝地 ,是滋养文化的“绿洲”和“沃土”;贯穿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 ,促成了文化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 ;背靠“世界屋脊”、面向浩翰海洋 ,成为... 从自然生态环境角度 ,探讨了长江文化繁衍的区位条件 .分析表明 :长江流域地处世界亚热带的一方宝地 ,是滋养文化的“绿洲”和“沃土”;贯穿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 ,促成了文化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 ;背靠“世界屋脊”、面向浩翰海洋 ,成为文化交流的屏障与通道 ;位于自然过渡区和生态交错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化 繁衍 区位条件 亚热带 生态交错带 自然生态环境 文化交流 文化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小洲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2003年第4期51-53,共3页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与国际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将会越来越频繁。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高权力距离与低权力距离、男性刚毅化与女性柔弱化、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长期性与短期性等特征构筑了不同的文化。本文提出,跨文...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与国际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将会越来越频繁。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高权力距离与低权力距离、男性刚毅化与女性柔弱化、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长期性与短期性等特征构筑了不同的文化。本文提出,跨文化营销策略应以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文化或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文化为中心,避免“种族中心论”、“通化论”和“东道国中心论”的错误观点,只有正确应用文化差异性策略、文化交叉性策略及文化适应性策略的战略组合,才能成功地拓展国际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营销策略 中国 企业 文化交叉性 文化适应性 文化差异性 国际市场开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在广告传播中的体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铁翠香 徐啸寒 《当代传播》 2003年第1期72-73,共2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凸现,'国际品牌,本土文化'的观念已得到普遍认同.一些拥有全球品牌的跨国大公司,在广告的制作中,也一改过去不顾国家或地区市场的文化差异,机械地发布形式和内容整齐划一的广告的做法,开始针对不同文化背...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凸现,'国际品牌,本土文化'的观念已得到普遍认同.一些拥有全球品牌的跨国大公司,在广告的制作中,也一改过去不顾国家或地区市场的文化差异,机械地发布形式和内容整齐划一的广告的做法,开始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广告创意和制作,以文化为切入点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传播 中国 文化内涵 西方国家 文化差异性 共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群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4-156,共3页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性有可能让跨文化交际变得很困难,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会使得这种交际无法进行下去,这是因为有时话语的意思不是由说话人所说出的词语来决定的,...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性有可能让跨文化交际变得很困难,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会使得这种交际无法进行下去,这是因为有时话语的意思不是由说话人所说出的词语来决定的,而是由听话人来决定的。所以,对自身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性 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阐释及其文化批判理论转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圣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国际比较文学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从国与国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实证研究发展到洲际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平行研究,经过文化批判理论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关于文化差异性的洗礼,认识到共同诗学的达致要从跨文化差异诗学出发,进... 国际比较文学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从国与国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实证研究发展到洲际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平行研究,经过文化批判理论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关于文化差异性的洗礼,认识到共同诗学的达致要从跨文化差异诗学出发,进行寻根研究,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建基于现代性之上的文化批判对劣质文化要素的消解作用以及对优秀文化要素的提升作用,以此推动跨文化共同诗学汇通的达致。华人华裔批评家,由于其对中西两种文化及其诗学的近距离接触,对跨文化诗学及其文化批判理论有更深刻的体会,肇始了比较文学领域的跨文化阐释及其文化批判转向。跨文化阐释及其文化批判模式经历了从单向阐发到双向互阐再到跨文化阐释及其文化批判,直到以中西双向文化突破理论为标志的文化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具有中西两种知识背景的叶维廉和劳思光先后进行的反思路径颇为中肯,理论批评和实践批评极具建设性,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范例,台湾和北美华人华裔始创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遂得到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阐释 中国比较文学 平行研究 叶维廉 共同诗学 文化批判理论 理论批评 文化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多样性的道德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8,共5页
文化是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它具有人的特性、群体性,是历史上凝结成的稳定的活动方式或活动成果,异质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以"和谐"作为全球伦理的基础观念,作为一种处理各种文明、文化间相互关系... 文化是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它具有人的特性、群体性,是历史上凝结成的稳定的活动方式或活动成果,异质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以"和谐"作为全球伦理的基础观念,作为一种处理各种文明、文化间相互关系的民主方式,寻求的是不同国家的互助合作与和谐发展。各种文化只有相互取长补短,共生共存,共同发展,才能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文化差异性 和谐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导入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巩坚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1-202,共2页
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丰富的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渐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英语知识理念进行成熟了解和广泛认知。所以,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个英语教学模式中。本文拟从当前英语教学活动中存在... 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丰富的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渐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英语知识理念进行成熟了解和广泛认知。所以,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个英语教学模式中。本文拟从当前英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分析,通过融入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全新要求,从而探究茶文化导入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具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导入机制 英语教学模式 思路研究 教学理念 文化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文化视角下的俄语语言文化表达——评《旅游俄语》
15
作者 朱慧平 朱宏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5-285,共1页
旅游不单单是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肩负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任,不同地域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都是依靠旅游这个重要途径来完成的。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譬如跨文化交际现象屡见不鲜。在... 旅游不单单是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肩负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任,不同地域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都是依靠旅游这个重要途径来完成的。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譬如跨文化交际现象屡见不鲜。在此影响下,中俄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游客来中国游玩,但是由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性,使得中俄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瓶颈,例如俄罗斯游客对我国旅游景点名称的不认识、不理解,这也是一种文化空白现象,一旦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妥善处理好中外文化的差异,则会影响旅游景区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达,甚至会因误译引起误会,影响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文化差异性 文化传播与交流 旅游景区 娱乐休闲 文化交流 旅游景点名称 俄罗斯游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心理学导论》介绍
16
作者 郑雪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4年第2期66-67,共2页
《跨文化心理学导论》介绍郑雪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510631)跨文化心理学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研究方向,它以比较的研究策略探讨不同文化中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差异性和普遍性,以揭示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行为的关... 《跨文化心理学导论》介绍郑雪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510631)跨文化心理学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研究方向,它以比较的研究策略探讨不同文化中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差异性和普遍性,以揭示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行为的关系。由于这个学科对于整个心理科学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学 学导论 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 意识和无意识 文化差异性 人格理论 研究课题 实证研究 心理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非言语交际(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云 王爱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60-62,65,共4页
形成于文化的非言语行为具有文化差异性。这使跨文化交际困难重重,本文针对跨文化交际中的种种困难与障碍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交际策略。
关键词 文化 非言语行为 文化差异性 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日茶文化的对比看日本茶道精神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京芳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00-401,共2页
通过对日本文化的内涵及具体理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有很多与我国文化相关的具体元素。而茶及茶文化无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与日本茶文化之间有着很多相近或者一致的元素内容,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特点,从而... 通过对日本文化的内涵及具体理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有很多与我国文化相关的具体元素。而茶及茶文化无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与日本茶文化之间有着很多相近或者一致的元素内容,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特点,从而也使得中日茶文化之间形成了许多完全不同的内容。本文拟从中日文化体系之间的融合与差异的关系分析入手,结合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内涵特征分析,通过融入中日茶文化的具体对比状况,从而探究日本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茶文化 理念对比 日本茶道精神 文化理念 文化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融入与疏离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琼 王刚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7-40,共4页
从文化学视角,在文化疏离与文化融入语境下,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文化本质失真而导致了文化疏离,却在文化本质属性的原点回归中彰显文化融入的特性。文化矛盾是文化本质失真与变异产... 从文化学视角,在文化疏离与文化融入语境下,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文化本质失真而导致了文化疏离,却在文化本质属性的原点回归中彰显文化融入的特性。文化矛盾是文化本质失真与变异产生的发展元素,文化因子则保持着文化本质的张力和属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视野中,呈现出文化融入与疏离的二维空间特性,其文化的双向调适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趋于和谐与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现代化 文化矛盾 文化差异性 双向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取向——加拿大教育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2
20
作者 迪卫特.博伊德 李增 袁桂林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4,47,共5页
本文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育哲学和教育史系主任迪卫特·博伊德教授于1993年9月来东北师大参加袁桂林的博士论文答辩时所做讲演的第一个题目。经博伊德教授同意,本刊予以发表。
关键词 多元文化社会 多元文化教育 加拿大人 道德教育 反种族主义 安大略省 文化差异性 民族群体 民族文化 多元文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