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适文化学术思想概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明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5期66-75,共10页
一、学术树立与政治影响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五四”以来的七十年里对他文化学术思想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论。近四十年,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界注意的焦点对他的褒贬大多渊源于政治上的恩怨,大陆与港台、国内与国外的大不相... 一、学术树立与政治影响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五四”以来的七十年里对他文化学术思想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论。近四十年,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界注意的焦点对他的褒贬大多渊源于政治上的恩怨,大陆与港台、国内与国外的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研究结论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无疑使有关胡适的研究更趋复杂,影响了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术思想 胡适 学术探讨 中国现代文化 中国思想文化 重要人物 渊源 政治影响 大陆 港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胡适文化学术思想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仁群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9-69,共1页
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江南文化书院黄山分院与安徽大学、安徽省政协、安徽教育学院等单位于“五四”前夕在安徽大学联合召开了“陈独秀胡适文化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的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魏心... 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江南文化书院黄山分院与安徽大学、安徽省政协、安徽教育学院等单位于“五四”前夕在安徽大学联合召开了“陈独秀胡适文化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的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魏心一、杨纪珂、郑家琪、金隆德、任吉悌、陈德辉等先后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文化学术思想 胡适 安徽大学 江南文化 实用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 黄山 教育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胡适文化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黄前深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由江南文化书院黄山分院发起,会同安徽大学哲学系、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安徽教育学院政教系、安徽大学研究生会等单位,于“五四”前夕,假安徽大学联合召开了一次“陈独秀胡适文化学术思想研讨会”...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由江南文化书院黄山分院发起,会同安徽大学哲学系、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安徽教育学院政教系、安徽大学研究生会等单位,于“五四”前夕,假安徽大学联合召开了一次“陈独秀胡适文化学术思想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陈独秀故乡怀宁县和胡适故乡绩溪县的专家、学者,以及全省社会科学界的有关领导和有关学科的教授、科研人员、研究生等计50余人。黄山分院院长钱耕森副教授致开幕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思想研讨会 胡适 安徽大学 实用主义 文化运动 陈独秀 中国哲学史 书院 资产阶级 文化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中国诗学思想史》导言
4
作者 萧华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20,共8页
一、小引 所谓“中国诗学思想”,指中华民族所固有的、传统的诗学思想,它大致发轫于春秋战国之际,可以孔子为代表;迄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消亡(1911),可以王国维为代表。发表于中国封建社会解体前夕的王国维《人间词话》(1908—1909),... 一、小引 所谓“中国诗学思想”,指中华民族所固有的、传统的诗学思想,它大致发轫于春秋战国之际,可以孔子为代表;迄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消亡(1911),可以王国维为代表。发表于中国封建社会解体前夕的王国维《人间词话》(1908—1909),是尝试运用近代西方哲学、美学阐释中国传统诗学的真正开端,标志着中国诗学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折,从此随着西方美学和文艺学的不断输入,日益改变着传统诗学思想的固有风貌,已经不属于本书论述的范围。要之,从孔夫子的时代到王国维,其间大约二千五百余年,便是本书所涵括的上下时限。 本书所谓“诗学”,非指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包括一切文艺理论在内的广义的“诗学”,而是现代通常所说的狭义的“诗学”,即有关诗歌这一特定文体的理论。但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理论中,赋论中衰,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思想 思想 中国诗学 宋代诗学 逻辑发展 文化思想 情礼冲突 “理” 文化学术思想 情理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学发展的理论探索──简评《中国诗学思想史》
5
作者 愚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诗学思想 中国诗学 思想 理论探索 诗学发展 文化学术思想 中国传统 传统诗学 历史与逻辑统一 社会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