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支的文化唯物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鍾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5-19,154,共16页
出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产业化的现实,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了文化唯物论,反对马克思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理论,主张恢复完整的社会物质过程,特别是要恢复文化生产作为社会的、物质的过程的一面,亦即反对区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 出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产业化的现实,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了文化唯物论,反对马克思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理论,主张恢复完整的社会物质过程,特别是要恢复文化生产作为社会的、物质的过程的一面,亦即反对区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生产实践”是文化唯物论的落脚处,由此衍生出“实践意识”“文化实践”这两个概念,它们共同支撑了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因“实践意识”概念,“意识形态”便能转回到具体的、实践的维度中去了。因“文化实践”概念,便可以用作为整体的社会过程的“文化”来取消物质生产与精神活动的区分,用文化传统与文化实践取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并以“霸权”概念强调整体的社会过程中的主导性与控制性,亦即一种政治性。可以看出,对社会内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作出分析以认定文化唯物论的根本观点,便是文化社会学。威廉斯的理论是错误的:第一,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的需求后,人们才能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第二,与经济生产的产品亦即物质产品的功能是物质性不同的是,文化生产的产品的功能是精神性的,因而必然具有或明或暗的意识形态性。这两点恰恰是威廉斯所不愿意看到的。第三,威廉斯没有弄明白的是,文化产业化,是文化产品的物质载体的产业化,这是经济活动,但它没有改变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第四,当威廉斯全力强调文化生产作为社会的、物质的过程的一面时,他显然不会也不能承认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自身的传承性。所以,当威廉斯将他的文化唯物论运用于文学领域说明其文学观时,他的理论的错误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文化唯物论 文化社会学 文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唯物论”述评
2
作者 乔晓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8-84,共7页
1968年,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公开申明可以用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事人类社会文化的研究,他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文化唯物论”(Cultural Materialism)。十年后,哈里斯又以《文化唯物论:为文化的科学而战》为题发表专... 1968年,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公开申明可以用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事人类社会文化的研究,他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文化唯物论”(Cultural Materialism)。十年后,哈里斯又以《文化唯物论:为文化的科学而战》为题发表专著,系统阐述他的学术思想,并分析了文化唯物论和其他当代西方学术思潮的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基础结构 哈里斯 社会文化现象 辩证法 唯物主义 再生产方式 上层结构 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多利莫尔文化批评的“文本间性”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88-91,共4页
乔纳森·多利莫尔是当代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思想史家和社会学家,作为英国"文化唯物论"的重要开创者和积极实践者,多利莫尔在当代西方人文学术领域和左派政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他强调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政治、文学与... 乔纳森·多利莫尔是当代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思想史家和社会学家,作为英国"文化唯物论"的重要开创者和积极实践者,多利莫尔在当代西方人文学术领域和左派政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他强调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政治、文学与权力、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多重复杂关系,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这也鲜明地体现了其文学批评的"文本间性"特征,并对我们当前的文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纳森·多利莫尔 文化唯物论 文本 文本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多利莫尔政治文化批评的方法论意义
4
作者 王丽 王永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7年第9期92-96,共5页
乔纳森·多利莫尔的政治文化批评思想之所以引起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多利莫尔重提了"政治文化",并触动了我们对目前学术界所关心的文化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整体性研究是他政治文化批评的生命之所在,即在... 乔纳森·多利莫尔的政治文化批评思想之所以引起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多利莫尔重提了"政治文化",并触动了我们对目前学术界所关心的文化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整体性研究是他政治文化批评的生命之所在,即在宏大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以宏阔的政治文化视角对文学进行全方位审视。双向建构是多利莫尔政治文化批评的基本方法,他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动态双向建构中寻求文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对我国当前的文学研究产生重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纳森·多利莫尔 文化唯物论 政治文化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指”变迁下的文化史:论雷蒙·威廉姆斯的“关键词”研究
5
作者 黄丽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5-156,共2页
崇尚经典文学的英国精英文化传统的土壤却培养了雷蒙.威廉姆斯从大众日常生活出发的平民学术气质。与学院制理论体系的构建不同,威廉姆斯对社会经验极为重视,他在对以“文化”为主的一系列社会语言中的关键词含义变迁的考察中,描绘出了... 崇尚经典文学的英国精英文化传统的土壤却培养了雷蒙.威廉姆斯从大众日常生活出发的平民学术气质。与学院制理论体系的构建不同,威廉姆斯对社会经验极为重视,他在对以“文化”为主的一系列社会语言中的关键词含义变迁的考察中,描绘出了一幅社会文明发展变化的风景图,为人类社会走向完美和谐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唯物论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圣牛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文·哈里斯 贾仲益(翻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3期61-66,91,共7页
以一般人的眼光看,别的民族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往往显得费而不惠。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印象,一方面,因为出于这些宗教活动和信仰的需要,大量稀缺的资源被用在仪式上;另一方面,宗教中的种种禁忌限制人们将那些明显是有用的资源加以利用。... 以一般人的眼光看,别的民族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往往显得费而不惠。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印象,一方面,因为出于这些宗教活动和信仰的需要,大量稀缺的资源被用在仪式上;另一方面,宗教中的种种禁忌限制人们将那些明显是有用的资源加以利用。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来,这些宗教的存在似乎是缺乏合理性的。印度禁止屠牛的宗教规定经常被拿来作为支持上述观点的例子。很多人想不通,在印度这样一个时常遭受食物短缺和饥荒威胁的国度,为什么人们在自己都没有东西可吃的情况下,还能够眼看着牛群四处游逛、随处取食而无动于衷?对于这种观点,即认为其他民族的宗教缺乏生态意义上的合理性的看法,马文.哈里斯是不以为然的。他通过对印度进行实证研究,强调指出:在印度,牛不仅不是没有用处,而且还是印度生产条件的必要组成部分;宗教上禁止屠牛有其生态方面的合理性,添增牛犊和保存牛群是为了确保这些有用的牲畜能够持续不断地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圣牛 文化唯物论 文化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