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务运动再探讨:近代文明规律下不自觉的文化启蒙运动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林茂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9-154,共6页
两次鸦片战争后 ,面对中西文明的巨大差距 ,为了国家或朝廷的生存 ,洋务派发起了以“制器”、“求富”、“采西学”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其本意只是“西学为用” ,但在近代文明规律的牵引下 。
关键词 近代 文明规律 文化启蒙运动 洋务派 西学 “制器” 伦理观念 科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认识和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5
2
作者 孔范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9,共9页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评价问题,不仅牵涉对这一文化运动的性质、功过等认定,也牵涉到对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的认定。轻易地加以怀疑、给以否定,是不公正、不科学的。除了这一基本认识和态度外,还应注意:首先,是关于不同价值范畴的辨...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评价问题,不仅牵涉对这一文化运动的性质、功过等认定,也牵涉到对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的认定。轻易地加以怀疑、给以否定,是不公正、不科学的。除了这一基本认识和态度外,还应注意:首先,是关于不同价值范畴的辨析问题;其次,应重视对历史结构的研究,在结构中认识、把握各参与因素的实际价值意义;再次,应对对象本身就有的及其发展的动态的复杂性,进行细致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停留在历史某一点上的突发事件,而是一个不断调适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学 文化启蒙运动 《新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文化语境中的《学衡》派 被引量:9
3
作者 乐黛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1,共6页
《学衡》杂志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在“昌明国粹”方面,《学衡》派不同意自由派的“弃旧图新”,更不同意激进派的“破旧立新”,而认同于以“存旧立新”、“推陈出新”或“层层递嬗而为新”的新人文主义;在“融化新知”方面,... 《学衡》杂志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在“昌明国粹”方面,《学衡》派不同意自由派的“弃旧图新”,更不同意激进派的“破旧立新”,而认同于以“存旧立新”、“推陈出新”或“层层递嬗而为新”的新人文主义;在“融化新知”方面,《学衡》派反对“窥时俯仰”、“惟新是骛”,强调摒除西洋文明根据其特殊之历史、民情等为解决一时一地问题而发的部分,而寻求其具有普遍永久性的、真正属于世界的西方文化。在古今中西的坐标上,《学衡》派一方面不同意革命论和进化论,与激进派和自由派相抗衡;另一方面强调变化和发展,因而超越了当时的旧保守主义;在引介西学方面则以全面考察,深及根底,取我所需,抛弃长期纠缠的“体用”框架而独树一帜,成为2 0世纪初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文化启蒙运动 自由派 激进派 现代保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定位与人缘因素看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成功之道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有东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121,共3页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从参与编辑出版《苏报》《国民日日报》,创办《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杂志,他一直与报刊编创活动联系紧密。报刊的编创活动成就了陈独秀的辉煌人生,尤其是《新青年》的...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从参与编辑出版《苏报》《国民日日报》,创办《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杂志,他一直与报刊编创活动联系紧密。报刊的编创活动成就了陈独秀的辉煌人生,尤其是《新青年》的成功创办,真正确立了陈独秀的历史地位。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的成功表现在十多年时问,引领了中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新潮,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为什么《新青年》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研究者有的从技术角度对《新青年》的栏目设置、文字编排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也有对陈独秀的编辑思想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成功之道 陈独秀 创办 文化定位 文化启蒙运动 《国民日日报》 《安徽俗话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在义理自觉与生命担待的向度上——严复、鲁迅启蒙思想异趣现象探赜 被引量:1
5
作者 严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8-74,共7页
在20世纪初那场以救亡图存为旨归、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中,严复与鲁迅无疑是其中影响最为深广、贡献最为卓越的思想家。他们都自觉地以近代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自由”来唤醒国民,以重构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体系,... 在20世纪初那场以救亡图存为旨归、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中,严复与鲁迅无疑是其中影响最为深广、贡献最为卓越的思想家。他们都自觉地以近代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自由”来唤醒国民,以重构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体系,并以此作为破解民族存亡这一历史大课题的不二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思想 严复 自觉 鲁迅 向度 生命 义理 文化启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什么来启蒙中国更有效
6
作者 杨恒均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8,共1页
90年前中国的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们,我也是要仰视的,但读了他们用来启蒙的东西,再去读西方的启蒙理论,我就感到有些不安了,因为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发现90年前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人类启蒙的理论有什么新的贡献。他们只是把西方启蒙... 90年前中国的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们,我也是要仰视的,但读了他们用来启蒙的东西,再去读西方的启蒙理论,我就感到有些不安了,因为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发现90年前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人类启蒙的理论有什么新的贡献。他们只是把西方启蒙的理论照搬到中国,要说服大众,这个理论能够把我们国家带向光明。问题在于,欧洲人自己悟出的道理,也坚信这个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启蒙运动 欧洲人 西方 道理 仰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7
7
作者 孔范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21,共9页
以戊戌变法失败为契机所引发的梁启超式的反思及其迥异于前的历史性行为,表征着历史由政治变革转向文化启蒙的深刻变化。它虽然只是发生于两次政治变革的历史空当中难以持久,但却有幸成了20世纪文化启蒙运动的开端。梁氏的文化批判... 以戊戌变法失败为契机所引发的梁启超式的反思及其迥异于前的历史性行为,表征着历史由政治变革转向文化启蒙的深刻变化。它虽然只是发生于两次政治变革的历史空当中难以持久,但却有幸成了20世纪文化启蒙运动的开端。梁氏的文化批判及其对“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的积极倡导,已揭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时期所关注的诸多基本命题,并以其在新历史层面上的整合,事实上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文学 文学转型 现代化 文化启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民公私观念的变迁——基于农民合作的视角 被引量:9
8
作者 邱梦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7-141,共5页
中国农民公私观念经历了这样的历史变化:传统时期的公私相对、有公有私;再分配时期的崇公抑私、公私模糊;转型时期的强私弱公、公私分明。当前农民由于过于强调眼前的、狭隘的家庭私利而不能合作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让农民组织起... 中国农民公私观念经历了这样的历史变化:传统时期的公私相对、有公有私;再分配时期的崇公抑私、公私模糊;转型时期的强私弱公、公私分明。当前农民由于过于强调眼前的、狭隘的家庭私利而不能合作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让农民组织起来,必须重新使农民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念,即明确"正确理解的利益",而这又需要辅之以一场文化启蒙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观念 农民合作 正确理解的利益 文化启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开个性自由无以规定“五四”传统
9
作者 王乾坤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4-16,共3页
1、作为一个文化启蒙运动,“五四”是不幸的:它来不及展开自己的丰富性,来不及走向民众就夭折了。 它的夭折几乎是注定了的。且不淡当时贫脊的国民文化土壤,那汪洋大海般的自然经济,“只赶走了一个皇帝”的专制政治和几千年修补... 1、作为一个文化启蒙运动,“五四”是不幸的:它来不及展开自己的丰富性,来不及走向民众就夭折了。 它的夭折几乎是注定了的。且不淡当时贫脊的国民文化土壤,那汪洋大海般的自然经济,“只赶走了一个皇帝”的专制政治和几千年修补、完善的宗法伦理,足以抵挡住任何异端文化的轰炸而使它的对于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传统 个性自由 文化启蒙运动 文化土壤 自然经济 专制政治 宗法伦理 丰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历史视野中审视编辑与出版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振铎 张世海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历史视野 现代编辑 出版业 商务印书馆 文化启蒙运动 文化运动 现代中国 现代社会 现代教育 知识精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回教俱进会振学社高等中阿学校简介
11
作者 姚继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A01期78-83,共6页
创办于民国十年冬的云南回教俱进会振学社高等中阿学校,是中国回族现代史上第一所新型中阿文并授的高等专科学校,是以马复初、马联元为代表的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体制在本世纪20年代的延续。
关键词 云南回教俱进会振学社 高等中阿学校 经堂教育 回族文化启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