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公司并购整合中的文化同化模式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安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0-23,共4页
本文针对当前企业并购中大多数并购企业对目标被并购方采取文化同化策略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方式。文中结合大量并购案例深入分析了文化同化的特点、过程和类型,提出了文化同化整合的目标、时机和方法,并根据企业并购战... 本文针对当前企业并购中大多数并购企业对目标被并购方采取文化同化策略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方式。文中结合大量并购案例深入分析了文化同化的特点、过程和类型,提出了文化同化整合的目标、时机和方法,并根据企业并购战略的不同,探讨了适用不同战略的文化同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并购 文化同化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在场与湘西苗族文化的变迁——民国政府的文化同化策略在湘西苗族地区的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榕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4,共6页
民国政府为了建立民族-国家,以汉族文化为标准对湘西苗族进行了文化同化策略。其内容包括:对湘西苗族进行风俗调查和开展新生活运动,改变苗族称呼,兴办国民教育等。但是文化同化的初衷却以失败而告终,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民族-国家模式... 民国政府为了建立民族-国家,以汉族文化为标准对湘西苗族进行了文化同化策略。其内容包括:对湘西苗族进行风俗调查和开展新生活运动,改变苗族称呼,兴办国民教育等。但是文化同化的初衷却以失败而告终,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民族-国家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文化同化策略缺乏持续性且实施不力;国家政权力量较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在场 文化同化 湘西苗族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文化交融理论:论文化同化理论的缺陷与出路——以姚安芦笙乐舞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世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91,共11页
学界对"用夏变夷""以汉化夷"等文化政策包含的文化同化乃至文化进化思想的消极意义反思不足。姚安芦笙乐舞有力地证明:不同民族间的艺术在历史语境中接触的过程及其结果是艺术交融而非艺术同化。文化同化理论的缺陷... 学界对"用夏变夷""以汉化夷"等文化政策包含的文化同化乃至文化进化思想的消极意义反思不足。姚安芦笙乐舞有力地证明:不同民族间的艺术在历史语境中接触的过程及其结果是艺术交融而非艺术同化。文化同化理论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其不能准确解释不同文化群体相互接触后双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内涵发生转变的过程及其结果。中国民族学意义上的文化交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以促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总体目标;以各民族在文化上共创、共传、共享、同源异流、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等规律的成因、具体表现、社会意义和社会作用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各民族文化间的比较研究为核心方法;主张整体意义上的文化相对论;在文化事项族属难定的前提下,可从共创、共传、共享、同源异流等角度展开研究;在文化事项族属相对可辨的前提下,主张中华文化的交融性主要体现为"少数民族吸收汉族文化、汉族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吸收"的辩证统一;提倡发展跨族际交融型文化。文化交融理论有利于建构开放的中国民族学理论,有利于促进民族艺术研究的范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融理论 文化同化理论 跨族际交融型文化 中华文化认同 多民族艺术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同化到文化对话:英国板球运动在殖民地的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晨晨 邓星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7-144,共8页
以英式板球运动为典例,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理论诠释等方法探源其在殖民地文化同化的途径和影响。研究认为,为了维护殖民统治,实现对被殖民者的文明教化,西方殖民者通过学校身体规训、巡回运动竞赛以及上层阶级推广,实现了殖民地... 以英式板球运动为典例,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理论诠释等方法探源其在殖民地文化同化的途径和影响。研究认为,为了维护殖民统治,实现对被殖民者的文明教化,西方殖民者通过学校身体规训、巡回运动竞赛以及上层阶级推广,实现了殖民地对板球运动的文化认同。板球运动的"文化殖民"造成本土体育文化认同弱化,但也促进了当地对殖民游戏的"文化模拟"与文化再生。借史鉴今,在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启示我们应辩证审视自我和他者体育文化,积极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和谐对话,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世界体育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球运动 文化传播 文化同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对话 世界体育文化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同化对加拿大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齐明珠 徐征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4-50,共7页
本文基于加拿大 1996年移民数据 ,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t模型分析方法 ,试图研究文化因素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文化因素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文化的同化对移民居住方式的选择有显著作用 ,表现为移民... 本文基于加拿大 1996年移民数据 ,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t模型分析方法 ,试图研究文化因素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文化因素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文化的同化对移民居住方式的选择有显著作用 ,表现为移民时间越早的移民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倾向越强 ;文化同化速度的快慢对不同种族来源的移民来说是不同的。该文认为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居住方式 文化同化 加拿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主体、环境与态度——从中西文化交流看文化交流的主体间性及其原则 被引量:3
6
作者 邹广文 夏莹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8,共6页
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问题日益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同于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所进行的文化横向的比较与研究 ,本文试图以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追溯为佐证 ,以文化同化、文化涵化和文化异化等范畴为解读方法 ,回顾了中西文... 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问题日益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同于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所进行的文化横向的比较与研究 ,本文试图以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追溯为佐证 ,以文化同化、文化涵化和文化异化等范畴为解读方法 ,回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旨在寻找和验证在文化交流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并提出了在文化交流中建设性误读的特殊意义 ,强调了文化交流中的包容性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主体间性 文化同化 文化异化 文化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西方宗教同化与西南边疆民族“国民”的早期塑造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征平 苗艳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近代西方于中法战争之后对西南边疆的宗教文化同化,可以说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兴起之际,由外来文化影响的边疆民族向"国民"身份转化的一种契机。其间,晚清西方宗教文化的传播,首先促成了对边地民族传统"蛮夷"身份... 近代西方于中法战争之后对西南边疆的宗教文化同化,可以说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兴起之际,由外来文化影响的边疆民族向"国民"身份转化的一种契机。其间,晚清西方宗教文化的传播,首先促成了对边地民族传统"蛮夷"身份的消解;至民国,面对西方宗教传播蔓延的势头,政府及社会精英均深感忧虑。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由边疆少数民族、政府和社会几方面力量,共同开启了近代西南边疆民族由"蛮夷"向"国民"的转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宗教 边疆民族 文化同化 西南边疆 近代西方 国民 早期 边疆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可持续教学与多元融合 被引量:3
8
作者 田友谊 林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6-176,共11页
在美国,随着社会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学校教学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的学生的挑战。教学与文化关系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文化同化性教学忽视甚至无视学生的种族、族群、性别、阶层、语言、文化等差异,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 在美国,随着社会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学校教学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的学生的挑战。教学与文化关系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文化同化性教学忽视甚至无视学生的种族、族群、性别、阶层、语言、文化等差异,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平等,导致少数民族学生被边缘化。文化关涉性教学不仅帮助每个学生取得学业成功,养成学生的文化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社会政治或批判意识。但文化关涉性教学难以实现其既定目标,迫切需要一种旨在维护和促进语言、文字和文化多元化,推进学校教育民主化的教学,这就是文化可持续教学。它秉持动态文化观,认为文化是动态的、流动的和不断变化的;关注青年文化,承认青年文化反霸权的同时保持清醒的批判;注重教育主权,呼吁维护和复兴濒临灭绝的语言和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化。借鉴美国的文化可持续教学,我国的多元文化教学必须实施以课程变革为核心的学校整体变革、培养文化敏感型教师以及营构文化可持续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同化性教学 文化关涉性教学 文化可持续教学 文化敏感型教师 文化可持续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历史选择与动态演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钱志中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5-167,共13页
澳大利亚选择多元文化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多样性的移民构成是客观因素,自由主义思想是政治基础。40多年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界70年代多元文化政策侧重从福利方面解决移民的社会经济的不平等;20世纪80年代末... 澳大利亚选择多元文化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多样性的移民构成是客观因素,自由主义思想是政治基础。40多年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界70年代多元文化政策侧重从福利方面解决移民的社会经济的不平等;20世纪80年代末则从移民安置服务与救助弱势移民社群向强调文化多样性的经济利益转变,多元文化社会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霍华德时期强调国家认同的主流意识,以推进社会凝聚力和社群和谐来稀释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类似于SBS这样的多元文化实践反映出不同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态下多元文化传播的战略演进。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的成功实践与种族主义、文化同化主义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威胁并存,同时还须提防少数族群文化之间的过度竞争与主流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动态演化 社会凝聚力 种族主义 文化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鲁文化发展论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墨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25,共7页
齐鲁文化发展论略郭墨兰齐鲁是山东省区的简称。齐鲁文化在广义上讲即是山东文化。但狭义地讲,它是专指先秦齐、鲁两国的文化,是两国文化的合称。齐、鲁是西周王朝的两大封国,是周王朝在东部沿海的代理统治者,享有文、武特权,并负... 齐鲁文化发展论略郭墨兰齐鲁是山东省区的简称。齐鲁文化在广义上讲即是山东文化。但狭义地讲,它是专指先秦齐、鲁两国的文化,是两国文化的合称。齐、鲁是西周王朝的两大封国,是周王朝在东部沿海的代理统治者,享有文、武特权,并负有镇抚东部地区和推行周礼文化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文化 民族融 文化 发展论 东夷文化 管仲学派 大汶口文化 齐国 鲁国 文化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安全观念与意识的培养路径——评《文化安全的多重思考》
11
作者 李玉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1-2932,共2页
文化是国家民族精神的沉淀,也是文明的基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维持他们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来源。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有不少民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人种或土地的消失,而在于文化消亡。文化消亡使得群体失去了精神纽... 文化是国家民族精神的沉淀,也是文明的基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维持他们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来源。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有不少民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人种或土地的消失,而在于文化消亡。文化消亡使得群体失去了精神纽带,最终被其余文化同化,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记忆。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文化竞争力是核心软实力,目前欧美世界依然占有显著优势。文化竞争力强,意味着他们输出文化理念,制定诸多行业文化规则,影响普通民众的文化思维观念,最终让自己国家和民众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路径 文化竞争力 文化同化 人类发展历史 安全观念 文化理念 思维观念 竞争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质疑中国画走“中西融合”之路的反思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卫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中西融合与“文化同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立足于民族主体意识的中国画走“中西融合”之路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这种非线性的中西融合的创新道路,必然导致以笔墨为中心的传统本体语式的动摇,从而在立体交叉网络的运作中产生出新的中... 中西融合与“文化同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立足于民族主体意识的中国画走“中西融合”之路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这种非线性的中西融合的创新道路,必然导致以笔墨为中心的传统本体语式的动摇,从而在立体交叉网络的运作中产生出新的中国画形态。从某种角度讲,“中西融合”之路适应了我国从一个农业文明社会向现代化工业文明社会转型的时代审美需求,我们不能因为在探索之中出现了某些方法、技法问题,就否定“中西融合”这条由实践证明了的中国画发展的健康通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融合 中国画 反思 民族主体意识 文化同化 创新道路 立体交叉 审美需求 社会转型 工业文明 文明社会 非线性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跨领域融合下电影翻译探析
13
作者 刘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3,共3页
电影本无国界,然而,电影这种综合艺术形式的彻解必须透过翻译手段方能更好地实现。正因有了译学领域,才使得异文化能够在分歧中获得一种由具象与表象而抽象,由抽象而升华为意象的终极统一。这种意象的终极统一,已成为后现代译学研究与... 电影本无国界,然而,电影这种综合艺术形式的彻解必须透过翻译手段方能更好地实现。正因有了译学领域,才使得异文化能够在分歧中获得一种由具象与表象而抽象,由抽象而升华为意象的终极统一。这种意象的终极统一,已成为后现代译学研究与译学应用的一种潮流,更为基于译学的文化归化重构、文化同化重塑、文化顺化重树提供了一种文化研究的途径。翻译的多元化涉猎与跨学科表达,作为电影中英美翻译与译学研究的切入点及研究的基础手段已成为一种译界的广泛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翻译 后现代 译学研究 文化 翻译手段 艺术形式 文化同化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