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一浮“以中摄西”文化视域下的中华文化发展观
1
作者 袁新国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38,共6页
马一浮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前后都有转变,开始企慕西方文化,质疑中国传统文化,后又质疑西方文化,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他虽极力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但并没有完全排斥西方文化,在对西方文化从企慕追逐到理性扬弃的转变过程中形成... 马一浮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前后都有转变,开始企慕西方文化,质疑中国传统文化,后又质疑西方文化,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他虽极力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但并没有完全排斥西方文化,在对西方文化从企慕追逐到理性扬弃的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以中摄西”的世界主义文化观。这种文化观突破“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之思维,提出中西古今同“体”之思想,为当今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思考方向,即超越中西古今“体用”思维,注重学习和培养的中华文化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体用思维 以中摄西 中华文化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部文化发展观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肖怀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是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回归传统的重要支点,必须从推进区域文化平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求出发重新认识和定位西部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正确面对在认识水平、文化基因、发展倾向和文化转... 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是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回归传统的重要支点,必须从推进区域文化平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求出发重新认识和定位西部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正确面对在认识水平、文化基因、发展倾向和文化转型等方面制约当前西部文化发展的因素和问题,树立正确的西部文化发展观,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文化发展水平,构建西部文化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文化发展观 文化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发展观视野下的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晓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8-142,共5页
广西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纳,择善而从,与时俱进,使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从自发性、一元性的实践跃升到自觉性、多元化的创造,不断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 广西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纳,择善而从,与时俱进,使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从自发性、一元性的实践跃升到自觉性、多元化的创造,不断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多民族文化精神,构建出"美美与共"的文化境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化形态,形成多元互涉的文化环境。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表现方式和特征既并存并行,又相互涵摄,它们融合共生,创造出蓬勃兴盛的文化生机。深入发掘、研究广西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传统底蕴、价值传承和时代意义,树立全面系统的"多民族文化发展观",对于激活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建构和谐民族关系的潜能,催化多元因素活力的释放,促进广西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推进广西文化软实力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文化精神 多元文化发展观 文化自觉 文化创造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发展观提升中国“软实力”——解读《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被引量:4
4
作者 曾金胜 《人民论坛》 2006年第10B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十一五”时期 文化发展观 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 中国 软实力 解读 思想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文化发展观:背景、过程和内涵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启友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3-167,共5页
新的文化发展观,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在十六大以后明确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认真分析其形成背景和提出过程,全面理解其丰富内涵,有助于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增... 新的文化发展观,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在十六大以后明确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认真分析其形成背景和提出过程,全面理解其丰富内涵,有助于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文化发展观 背景 过程 内涵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东方建筑文化发展观——读《提高全社会的建筑理论修养》一文的随想录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介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90-96,共7页
吴良镛院士所著《提高全社会的建筑理论修养》一文的意义具有全社会性,它的要旨在于:建筑关系国计民生至大至要,针对当前建筑领域存在的一些畸形状态,必须从理论上进行探索,消除误导,树立东方建筑文化发展观,从而开创中国新建筑文化的... 吴良镛院士所著《提高全社会的建筑理论修养》一文的意义具有全社会性,它的要旨在于:建筑关系国计民生至大至要,针对当前建筑领域存在的一些畸形状态,必须从理论上进行探索,消除误导,树立东方建筑文化发展观,从而开创中国新建筑文化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良镛 东方建筑 文化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在解放思想中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新闻出版总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十行百家”专题调研总报告
7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17,共7页
按照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部署,新闻出版总署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集中开展了“十行百家”及市场环境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直接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查找影响和制约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 按照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部署,新闻出版总署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集中开展了“十行百家”及市场环境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直接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查找影响和制约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全面梳理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使以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机制、增长方式、政府职能“三大转变”,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为载体的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从而实现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出版总署 学习实践活动 科学发展观 专题调研活动 解放思想 文化发展观 第一要务 新闻出版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列宁的“教育——文化”发展观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俊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29,共6页
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文章从发展"教... 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文章从发展"教育—文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等方面对列宁"教育—文化"发展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今天研究与继承列宁这一宝贵思想遗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发展事业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教育-文化"发展观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城市化时代”村庄共同体重建的文化路向——以杭州市西湖区骆家庄为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92,157-158,共8页
骆家庄因城市近郊村而成为城市化的先行者。在"后城市化时代"里,它非但没有"终结",而且重建成为活力充盈的新型生活共同体。此种现象说明,被时代卷入城市化进程的村庄,内部蕴含着传承、重生和绵延的巨大能量,非但... 骆家庄因城市近郊村而成为城市化的先行者。在"后城市化时代"里,它非但没有"终结",而且重建成为活力充盈的新型生活共同体。此种现象说明,被时代卷入城市化进程的村庄,内部蕴含着传承、重生和绵延的巨大能量,非但不会轻易"终结",更可以有机更新式的重建而"成长";文化因其传承、凝聚、治理等多重功能,在共同体构建中具有凝聚精神内核、重构规则秩序、优化公共空间等多重效用;"人的城市化"具有丰富的内在结构层次,在物质生活层面不断实现"城市化"的同时,文化传统和精神层面的"城市化"绝非唯一方向,需要重视乡村文化反哺城市的功能,摈弃由乡而城的线性文化发展观,建设城乡互动、融合的新型文化形态,为构筑基层社会的价值认同提供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村庄共同体 骆家庄 城市文化 农村文化 文化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资源再生塑造“大片”灵魂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惠林 周星(专家点评) 《人民论坛》 2007年第8期60-61,共2页
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只有在文化资源的不断再生中才能得到实现。
关键词 民族文化资源 资源再生 灵魂 中国电影 文化发展观 产业化发展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