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研究中的文化利用与评价——以余英时之章学诚与柯林武德比较研究及其所受批评为例
1
作者 何永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0,共6页
比较研究者总是站在一定的文化立场上来选择比较视点、比较范围、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而被选择来进行比较者在某种意义上也都是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利用对象。无论比较研究者是选择重基本共性、相似性、亲缘关系的影响研究,还是强调现象... 比较研究者总是站在一定的文化立场上来选择比较视点、比较范围、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而被选择来进行比较者在某种意义上也都是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利用对象。无论比较研究者是选择重基本共性、相似性、亲缘关系的影响研究,还是强调现象独特、内容与形式各具特点的平行研究,文化利用都是其共同的要素。如果忽视这一点,就有可能在比较研究的批评中失之过崇或求全的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文化利用 平行研究 章学诚 柯林武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兴教寺历史遗存与文化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景亚鹂 《文博》 201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樊川八大寺院之首护国兴教寺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兴教寺塔已是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一处遗产点。本文通过文献考稽、实地调研、碑刻考释,梳理了兴教寺的遗存沿革和保护利用,为宗教文化研究提供一份新资料。
关键词 兴教寺 历史遗存 文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的数字焕新之路
3
作者 孔令轩 《村委主任》 2025年第6期34-36,共3页
数字技术应用于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不仅有利于破除传统理念与模式下的文化保护传承局限,而且能够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展现和表达乡村文化,增进公众对乡村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助力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现从乡村文化概述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数... 数字技术应用于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不仅有利于破除传统理念与模式下的文化保护传承局限,而且能够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展现和表达乡村文化,增进公众对乡村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助力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现从乡村文化概述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数字赋能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价值,并提出了构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激活乡村文化活态利用机制、共建乡村文化传承生态的具体路径,旨在为我国各地农村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提供有益参考,助力我国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化活态利用 保护与传承 乡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郏县文庙片区更新中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袁倩 《绿色科技》 2011年第12期32-34,共3页
对河南郏县文庙片区的环境背景进行了分析,立足于其核心历史价值,对片区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将片区的核心历史文化特色通过设计,在建筑、景观等层面表达出来,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借其核心优势,驱动整个片区的经济,并将部分收益返回来... 对河南郏县文庙片区的环境背景进行了分析,立足于其核心历史价值,对片区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将片区的核心历史文化特色通过设计,在建筑、景观等层面表达出来,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借其核心优势,驱动整个片区的经济,并将部分收益返回来用于保护历史遗迹。通过案例的解析来阐明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庙修复 古城更新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的旅游开发利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史亚奇 《福建茶叶》 2018年第5期135-135,共1页
我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自己的特殊历史韵味,其中赣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丰富,以采茶戏为主的文化产业链已经逐渐形成,并且相应的旅游文化也随着采茶戏的发展而发展。采茶戏的发展和赣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起进步,同时赣... 我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自己的特殊历史韵味,其中赣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丰富,以采茶戏为主的文化产业链已经逐渐形成,并且相应的旅游文化也随着采茶戏的发展而发展。采茶戏的发展和赣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起进步,同时赣南对于游客游玩生活中旅游意义上的提升格外重视,尤其重视在茶文化与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培养游客的旅游爱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南采茶戏 旅游 文化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召开
6
作者 薛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陕西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讨会 西北大学 民族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 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文化学的翻译观 被引量:2
7
作者 姚亮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翻译问题,指出以往的翻译往往忽视文化因素,以及在文化译介中或不加分析地引进或完全排斥外来文化的做法,主张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采用互为主观的文化利用的观点。
关键词 翻译 文化 文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档案的休闲利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蔺清芳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档案利用 文化性休闲利用 档案工作 档案征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资本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文浩 占辉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234-236,277,共4页
文化是一种在竞争性社会中的相对优势资源。笔者基于文化资本的概念,介绍了皖南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分析了皖南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资本化路径、文化资本化的制约因素,就皖南旅游业的文化资本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应均衡文化资本利... 文化是一种在竞争性社会中的相对优势资源。笔者基于文化资本的概念,介绍了皖南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分析了皖南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资本化路径、文化资本化的制约因素,就皖南旅游业的文化资本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应均衡文化资本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将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相结合,吸收和传承文化中有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旅游业 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化 文化资本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产业文化资产转型的批判性回顾
10
作者 柯桢楠 吴一凡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2,共6页
台湾地区的产业文化资产转型经历了从静态藏品到动态资本运作的过程。从价值认同、地方感的塑造与常民生活的回归3个角度对台湾地区文化资产转型文创园后的现状进行反思,并通过具体案例比较,对台湾地区的产业文化资产在多层意义覆盖下... 台湾地区的产业文化资产转型经历了从静态藏品到动态资本运作的过程。从价值认同、地方感的塑造与常民生活的回归3个角度对台湾地区文化资产转型文创园后的现状进行反思,并通过具体案例比较,对台湾地区的产业文化资产在多层意义覆盖下和多方利益博弈下的身份重构困境进行理论化阐释和批判性思考。盲目跟风的文创并不能支撑产业文化资产转型后的永续发展,而无效的开发只会让原本的历史纹理遗失并再次受创。在产业文化资产再利用的过程中应正视其多维的价值属性,扩大公众的参与度,跳出政府主导及纯资本运作模式,在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尊重其本身的历史脉络、在地性并与常民生活对接,才能扭转当下其在文资领域备受质疑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文化资产再利用 文化创意产业 地方感 价值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46
11
作者 葛桂录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70,共7页
英国作家通过中国题材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重意义:关于异域的知识;本土的文化心理;本土与异域的关系。对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 英国作家通过中国题材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重意义:关于异域的知识;本土的文化心理;本土与异域的关系。对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不管他们以何种途径来认识中国,从何种角度来观察中国,用何种心态来评价中国,都无一例外地把中国视为与自身相异的“他者”,倾向于把中国想象为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构想物”。中国对于英国作家的价值,是作为一个“他者”的价值,而不是自身存在的价值。套用萨义德那句“东方不是东方”的名言,英国文学里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同样可看作是“中国不是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中国题材 中国形象 他者想象 文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的交际功能看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俊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3-58,共6页
语言是人们藉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功能,翻译是一种跨文化利用双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说,无论口头的还是笔头的翻译其目的都是在于使操不同语言的人实现思想的沟通,即实现交际。所以,我们要检验一篇译文是否准... 语言是人们藉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功能,翻译是一种跨文化利用双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说,无论口头的还是笔头的翻译其目的都是在于使操不同语言的人实现思想的沟通,即实现交际。所以,我们要检验一篇译文是否准确,忠实于原文,我们也必须看它是否忠实地完成原文所担负的交际任务。我们知道,语言的交际功能是通过形式和意义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交际功能 理解与表达 主观动机 潜在意义 指称意义 兆功能 翻译实践 交际意义 基本意义 文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