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复兴与第三次“体制性文化创生”
1
作者 章启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共15页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发生过两次"体制性文化创生",奠定了古代中国发展的基本模式。当代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这正是实现第三次"体制性文化创生"的历史性时机。完成这次"体制性文化创生",不仅能...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发生过两次"体制性文化创生",奠定了古代中国发展的基本模式。当代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这正是实现第三次"体制性文化创生"的历史性时机。完成这次"体制性文化创生",不仅能够实现中华复兴伟业,而且对于人类历史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复兴 体制性文化创生 西周 西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文化变革中的教师课程文化创生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玉清 邢秀茶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1,共5页
课程文化创生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交锋过程,需要通过打破原有形态建构新的文化平衡,教师课程文化创生不是"改造""、重塑",而是"融合"。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现实困境有教师的文化性格、学校其他文化的限... 课程文化创生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交锋过程,需要通过打破原有形态建构新的文化平衡,教师课程文化创生不是"改造""、重塑",而是"融合"。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现实困境有教师的文化性格、学校其他文化的限定、倡导与实践理论的差距等。建设高包容力的学校组织文化,转变教师生活方式,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让教育难题形成文化转变节点,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图式是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文化 教师文化 课程文化创生 学校文化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传播与文化创生——以2010-2011年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为透视点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娟 《电影评介》 2012年第7期66-67,73,共3页
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大量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热播剧,繁荣了大众文化的市场。数字化时代传者与受者的互动频率的提高,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搜寻信息的简易快捷,是热播剧背后的社会... 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大量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热播剧,繁荣了大众文化的市场。数字化时代传者与受者的互动频率的提高,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搜寻信息的简易快捷,是热播剧背后的社会动因。网络传播正在改写着传统的文化生产——消费机制,成为文化创生的功能性因素之一。文化与技术的互动,业已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电视剧 文化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家校社“创意和谐链”:一所新学校的文化创生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巍巍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怎样为一所新建的学校赋予文化内涵?怎样集合多方力量促进新建校发展?在浙江省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以下简称“白马湖学校小学部”)有一个备受瞩目的组织——“FSC创意联合委员会”。
关键词 学校 文化创生 和谐 联合委员会 文化内涵 小学部 白马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为未来而教”:从新技术准备到新文化创生
5
作者 孟为德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5-56,共2页
置身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如何让孩子们为一个由数字革命创造的新世界做好准备,持续考问着广大教育工作者。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大中小学纷纷开启在线教学,使得我们对这一命题的破解更为迫切。面对疫情的挑战,上海民办包玉刚实... 置身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如何让孩子们为一个由数字革命创造的新世界做好准备,持续考问着广大教育工作者。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大中小学纷纷开启在线教学,使得我们对这一命题的破解更为迫切。面对疫情的挑战,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为师生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师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在此过程中得以凸显,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对未来的教育教学改进有了更多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学校 在线教学 教育工作者 大中小学 包玉刚 文化创生 教学改进 教学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忠实”到“创生”——论教学文化的变革 被引量:7
6
作者 罗祖兵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7,共4页
教学文化是师生共同体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依然存在于该共同体的关于"教与学"的比较稳固的心理模式与相应的行为方式。教学改革的关键不是技术与方法的变革,而是教学文化的转型。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而言,亟需... 教学文化是师生共同体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依然存在于该共同体的关于"教与学"的比较稳固的心理模式与相应的行为方式。教学改革的关键不是技术与方法的变革,而是教学文化的转型。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而言,亟需实现从"忠实型教学文化"到"创生型教学文化"的转换。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变革教学观念、教学制度和教学行为的方式来促成这一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文化 忠实型教学文化 型教学文化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文化的变革与重构:由“适应”到“创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典兵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0-32,共3页
在传统学校组织模式和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积淀形成的教师"适应"文化表现为封闭的个人主义文化、强制的捆绑主义文化和孤立的派别主义文化。教师"创生"文化实现了由"沉积"到"创建"、由"消... 在传统学校组织模式和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积淀形成的教师"适应"文化表现为封闭的个人主义文化、强制的捆绑主义文化和孤立的派别主义文化。教师"创生"文化实现了由"沉积"到"创建"、由"消极"到"积极"、由"规约"到"解放"、由"自在"到"自觉"的超越。"创生"视野下教师文化的变革与重构需要激发教师的文化自觉,在对话合作中寻求理解,在积极反思中开展批判,在自主自觉中进行学习,在教育研究中开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文化 “适应”文化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质语文:素养导向的教育生态重构
8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改浪潮中,南京市宁海中学刘宏业校长领衔的研究团队,立足传统文化基因,站在学科育人的高度,历经十余年探索实践,提出“品质语文”教育理念。研究团队通过对“品”“质”释义的溯源,结合新课标对“品质”的多处论述...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改浪潮中,南京市宁海中学刘宏业校长领衔的研究团队,立足传统文化基因,站在学科育人的高度,历经十余年探索实践,提出“品质语文”教育理念。研究团队通过对“品”“质”释义的溯源,结合新课标对“品质”的多处论述,构建了“四层四品”课程体系,形成从文字解码到文化创生的完整育人链条;研发了“四环双流向”课堂模型,实现从语言习得到生命觉醒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实践 学科育人 文化创生 研究团队 态重构 新课改 新课标 宁海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方式变革的文化审视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森 赵鑫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22,共7页
教学方式是指教学主体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措施和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动态方式和存在状态。教学方式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实践,文化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蕴含了文化制约性和文化匹配性等规律,同时教... 教学方式是指教学主体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措施和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动态方式和存在状态。教学方式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实践,文化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蕴含了文化制约性和文化匹配性等规律,同时教学方式也不断丰富着文化的意蕴。中国教学方式变革与发展的文化趋向是:文化批判——剖析教学方式的文化基础及其独特之处;文化寻根——探寻中国传统教学方式蕴含的精华;文化创生——融合中外古今的教学智慧,生成新的富有生命力、独特性、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文化需求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式 变革 文化批判 文化寻根 文化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建构超越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文化自信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力红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9-74,共6页
在现代性文化危机的背景下提出文化自信,有利于突破现代性文化危机的羁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整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澄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辩证关系"这一整体性文化逻辑,孕育作为"人类... 在现代性文化危机的背景下提出文化自信,有利于突破现代性文化危机的羁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整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澄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辩证关系"这一整体性文化逻辑,孕育作为"人类整体上的文化创生与自由个性追求之辩证统一"的文化创生机制,涵养以建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辩证和谐关系"为旨归的文化整合机制,形成内在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超越资本逻辑的整体性文化逻辑的自信,对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创生机制的自信和对超越工具理性的文化整合机制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危机 资本逻辑 整体文化逻辑 文化创生 文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见式行动研究”的创化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永超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师生基于"预见式行动研究"开发研究生课程能保障创生文化同时优化生命,其是一种创生文化同时优化生命的课程开发新模式——"创化模式"。创化模式吸纳了多种课程开发模式的精华,超越了一些局限性,具有多元特征,促进... 师生基于"预见式行动研究"开发研究生课程能保障创生文化同时优化生命,其是一种创生文化同时优化生命的课程开发新模式——"创化模式"。创化模式吸纳了多种课程开发模式的精华,超越了一些局限性,具有多元特征,促进师生在创生未来并向文而化的过程中实现"创化"。创生知识有不同层次和表现形式,"创化"模式适合开发多种类型的创新性课程,我们在应用时要创生和优化"创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模式 预见式行动研究 文化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子荣图像志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节末 陆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101,共25页
杨子荣作为曲波小说《林海雪原》的人物原型,实现了从小说文本向视觉文化符号的转向。本文以20世纪50—70年代的早期杨子荣造像为考察对象,探究跨文化、跨媒介视域下的杨子荣图像阐释与视觉衍生。杨子荣图像范式的确立,保障并巩固了图... 杨子荣作为曲波小说《林海雪原》的人物原型,实现了从小说文本向视觉文化符号的转向。本文以20世纪50—70年代的早期杨子荣造像为考察对象,探究跨文化、跨媒介视域下的杨子荣图像阐释与视觉衍生。杨子荣图像范式的确立,保障并巩固了图像接受的群众基础,这得益于英雄造像对传统文化的隐性留存、移用与强化。范式化的杨子荣图像输出,为中西视觉文化的传播、共融与再造提供可能,催生并推动视觉文化的创生。由此,杨子荣从具象人物转向抽象符号,而杨子荣图像则成为集体观念与多元文化交互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子荣 图像志 图像符号 文化创生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