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思维法则学的跨文化信任框架——综合中国本土化思想与西方理论的尝试 被引量:4
1
作者 杜荣 艾时钟 CATHAL M.BRUGHA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8-344,共7页
以"承诺式信任"和"说服式信任"作为2个极端点,以"调节式信任"作为连续体的中间状态,提出了"信任的连续统一体"模型。该模型解释了中国情境下基于"关系"和"面子"的信任,以... 以"承诺式信任"和"说服式信任"作为2个极端点,以"调节式信任"作为连续体的中间状态,提出了"信任的连续统一体"模型。该模型解释了中国情境下基于"关系"和"面子"的信任,以及西方基于认知、基于情感的信任;从调节式信任的角度,提出了跨文化信任的框架,分析了跨文化信任构建过程的一些阶段及调节策略;给出了关于发展中国管理理论、促进管理科学中国学派走向世界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文化 文化信任 中国本土化思想 思维法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职业教育微证书的信任文化与取信策略——基于什托姆普卡信任理论视角
2
作者 修南 唐晓彤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8-87,共10页
职业教育微证书被欧盟认为在技能提升、应对工作性质变化和提供终身学习路径等方面具备潜能,因此要在整体上创建职业教育微证书生态系统。由于职业教育微证书制度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因而其信任关系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为解释其中的具... 职业教育微证书被欧盟认为在技能提升、应对工作性质变化和提供终身学习路径等方面具备潜能,因此要在整体上创建职业教育微证书生态系统。由于职业教育微证书制度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因而其信任关系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为解释其中的具体情况,依据什托姆普卡构建的信任文化的社会生成模型,基于历史传统、结构背景、行动能力等变量展开讨论。在职业教育微证书的信任文化中,各种信任与不信任的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信任风险加剧。但依存变量为信任文化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可能性,欧盟试图以学习者为中心,确保信息公开且透明;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学习者接受培训;明确政府的责任,逐步推进微证书落地等取信策略,为职业教育微证书树立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微证书 欧盟 信任文化 取信策略 信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组织信任文化的意蕴与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梅仪新 杨思帆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0年第2期20-24,40,共6页
组织信任文化是以信任为特征的组织文化,它是一个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强调信任的基本假设及信念。大学组织中的信任文化,对大学组织内部及外部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和谐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要... 组织信任文化是以信任为特征的组织文化,它是一个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强调信任的基本假设及信念。大学组织中的信任文化,对大学组织内部及外部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和谐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要充分认识组织信任文化对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着力构建以组织信任为核心的大学组织文化;要从组织信任文化的四个维度着手,构建大学信任文化;要建立有利于组织信任文化生长的人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信任 组织信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信任文化因素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韩东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4-59,共6页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高度信任的社会,反之亦然。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社会信任具有超情感性、知识性、利益性、契约性与公共性等特征,并受到产权关系、信任文化、人生经历、理性选择、个人道德期许、社会分配不公等因素的影响。要建设...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高度信任的社会,反之亦然。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社会信任具有超情感性、知识性、利益性、契约性与公共性等特征,并受到产权关系、信任文化、人生经历、理性选择、个人道德期许、社会分配不公等因素的影响。要建设和谐、信任的社会,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强化法治以保护产权,维护信任理性;其次,深化经济文化的濡化功能,培育社会信任文化;再次,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塑造信任道德心理;最后,扩大社会平等,缩小贫富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信任 信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团队国际化能抑制企业“漂绿”行为吗——兼论信任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强 蒋洮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55,共19页
企业“漂绿”行为的蔓延与扩散已成为我国积极稳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障碍,亟需从企业决策者角度寻求解决之道.聚焦高管团队国际化,实证检验了组建具有国籍多样性的高管团队能否治理企业“漂绿”行为.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国际化能够抑制... 企业“漂绿”行为的蔓延与扩散已成为我国积极稳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障碍,亟需从企业决策者角度寻求解决之道.聚焦高管团队国际化,实证检验了组建具有国籍多样性的高管团队能否治理企业“漂绿”行为.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国际化能够抑制企业“漂绿”,而且信任文化增强了国际化的绿色治理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管团队国际化有利于降低管理层短视、提升环境信息透明度、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作用于“漂绿”;在受大陆法系影响的外籍高管越多、企业为非国有性质、董事长或者CEO为外籍的情况下,高管团队国际化对“漂绿”的影响越显著.上述结论丰富了企业“漂绿”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为推动企业“真绿”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团队国际化 漂绿 绿色治理效应 信任文化 重污染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文化与法治秩序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立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4,共6页
中国当下法治发展面临的一个尴尬处境就是:离开了人们的信任,法律根本无法有效地实施,而法律无法有效实施却更加让人们无法去信任法律。不够可信的法律制度不断伤害着社会和政治信任,民众对法律的不信任不断伤害着法律运作体系。如何跳... 中国当下法治发展面临的一个尴尬处境就是:离开了人们的信任,法律根本无法有效地实施,而法律无法有效实施却更加让人们无法去信任法律。不够可信的法律制度不断伤害着社会和政治信任,民众对法律的不信任不断伤害着法律运作体系。如何跳出这样的二难困境,树立起法律的公信力,让民众信任法律,是当前中国法治发展中面临的巨大难题。本文从信任文化角度切入,指出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信任本身存在的悖论,也有中国传统信任文化的固有缺陷。建立法治与信任的良性互动,在传统信任文化转型的前提下,既要改善法律的可信度或者公信力,也要从密切法治与民众的信任情感联系入手,来构建起良好的法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文化 普遍信任 文明转型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任文化培育的会计师事务所科学发展研究
7
作者 张军平 郑少锋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0-43,共4页
合伙文化建设已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2007年5月2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其中第八章合伙文化建设阐述了合伙文化的意义、概念、要素以及如何通过董事会及其成员和高级管理人... 合伙文化建设已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2007年5月2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其中第八章合伙文化建设阐述了合伙文化的意义、概念、要素以及如何通过董事会及其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带头垂范和制度与机制建设,获得全体员工的充分认同和积极实践以形成合伙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合伙文化的精髓是信任,然后从会计师事务所性质及其环境角度阐述了信任文化的主导性,最后在借鉴信任理论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维护与增进事务所信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 信任文化 科学发展 文化培育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合伙文化 高级管理人员 内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信任文化的社会生成——什托姆普卡信任思想述要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建荣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4期129-133,共5页
波兰学者彼得·什托姆普卡认为,信任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预期信任、反应信任和唤起的信任。给予信任的行为存在着不同的风险;同时,信任也存在着功能的相对化。另一方面,正是文化规则在共同决定某个社会于某一确定的历史时刻... 波兰学者彼得·什托姆普卡认为,信任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预期信任、反应信任和唤起的信任。给予信任的行为存在着不同的风险;同时,信任也存在着功能的相对化。另一方面,正是文化规则在共同决定某个社会于某一确定的历史时刻的信任或不信任程度时,扮演了一个强有力的角色,因此,他将信任文化的生成看作是广泛的社会生成的一个范例来加以解释,从而为信任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托姆普卡 信任 信任功能 信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信任文化的构建方略探析
9
作者 阿达莱提·图尔荪 夏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6-88,共3页
构建良好的信任文化对于单位长久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客观实践来看,单位信任文化主要包括了欣赏、让位、开放、关怀、自然五个基本要素。良好的单位信任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化解单位人际交往中的潜在风险,同时也能大大提升单位的整体凝聚... 构建良好的信任文化对于单位长久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客观实践来看,单位信任文化主要包括了欣赏、让位、开放、关怀、自然五个基本要素。良好的单位信任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化解单位人际交往中的潜在风险,同时也能大大提升单位的整体凝聚力和工作能力。构建单位信任文化,需要在管理层面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践行责任担当;在执行层面加强组织培训,塑造信任文化;在制度层面健全相关机制,力求公开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信任文化 欣赏 让位 开放 关怀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信任文化的影响因素与构建方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善花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6-78,共3页
单位信任文化是员工对单位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的一种自信自觉,对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维护良好秩序、提升效率和减少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单位信任文化,要营造适应社会转型的普遍信任文化氛围,尊重信任文化形成规律,建立单位人格... 单位信任文化是员工对单位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的一种自信自觉,对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维护良好秩序、提升效率和减少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单位信任文化,要营造适应社会转型的普遍信任文化氛围,尊重信任文化形成规律,建立单位人格信任机制,构建单位制度信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文化 信任文化 社会普遍信任 人格信任 制度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信任文化的构建机制和方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璞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97-99,共3页
单位信任文化能够推动组织内部成员密切合作,能够自发约束组织内部成员工作行为。单位可以通过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建设相互信任的组织文化、选择聘用高素质员工、建立公平薪酬体系、注重团队合作培训以及完善组织管理制度等方式来进... 单位信任文化能够推动组织内部成员密切合作,能够自发约束组织内部成员工作行为。单位可以通过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建设相互信任的组织文化、选择聘用高素质员工、建立公平薪酬体系、注重团队合作培训以及完善组织管理制度等方式来进行单位信任文化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信任文化 领导 员工 信任 组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企业的信任文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亚光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49,共2页
据报道,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进行的"中国企业内部信任度调查"对3000多名在职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38%的被调查者对企业的总体信任程度比较低;52%的人并不认同企业的政策与制度;39%的人对企业高层管理者持怀疑态度;50%的... 据报道,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进行的"中国企业内部信任度调查"对3000多名在职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38%的被调查者对企业的总体信任程度比较低;52%的人并不认同企业的政策与制度;39%的人对企业高层管理者持怀疑态度;50%的人认为直接上级不值得信任.--管理专家认为,这种低信任度,短期会影响工作效率,增加交流成本;长期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文化 企业高层管理者 人力资源开发 问卷调查 企业内部 信任程度 被调查者 怀疑态度 管理专家 工作效率 信任 中国 上级 成本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信任视角看建设和谐社会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立新 李新云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社会信任不仅是信念,是预言,是理性计算评估的结果,更是对善意期望采取的行动。它具有契约性、超情感性、道德性、风险性等特征。社会信任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社会信任不仅是信念,是预言,是理性计算评估的结果,更是对善意期望采取的行动。它具有契约性、超情感性、道德性、风险性等特征。社会信任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必须通过提高政治信任,建立制度信任,建设信任文化,塑造信任道德心理等途径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和谐社会 信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加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167,共6页
以互联互通为技术要核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信任关系,对社会信任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一种新型的信任关系结构,即嵌入性信任关系正在网络社会中孕育和发展。网络言论机制、网络志愿参与机制和电子商务信任评级机制是... 以互联互通为技术要核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信任关系,对社会信任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一种新型的信任关系结构,即嵌入性信任关系正在网络社会中孕育和发展。网络言论机制、网络志愿参与机制和电子商务信任评级机制是网络社会里嵌入性信任的三种重要的协调机制。嵌入性信任既是现代性的产物,又游离于现代性之外,对社会关系进行了重新构造。嵌入性信任的发展亟须营造有利于社会系统运转的信任文化,搭建具有互惠性的信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性信任 网络社会 信任网络 信任机制 信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事会本地化与企业创新——兼论权力及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强 李壮壮 蒋洮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82,共10页
聚焦董事会本地化的“度”,从个体和群体角度分析本地董事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通过匹配2007—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注册地与董事会成员籍贯地数据,实证检验董事会本地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权力、文化情境下的异质性。研究结... 聚焦董事会本地化的“度”,从个体和群体角度分析本地董事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通过匹配2007—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注册地与董事会成员籍贯地数据,实证检验董事会本地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权力、文化情境下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本地化与企业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适度本地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但过度本地化会损害企业创新,而且这种倒“U”型关系在董事长是本地人、地区信任文化氛围浓厚的情况下更加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机制检验发现,董事会本地化通过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董事会人力资本质量进而作用于企业创新。此外,良好的媒体监督和法律环境有助于抑制董事会本地化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从董事会成员地缘属性视角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揭示了董事会本地化对企业创新的“双刃剑”效应,对推动企业创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会本地化 企业创新 权力 信任文化 人力资本 企业风险承担 媒体监督 法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与声誉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涛 张昭华 《当代经济管理》 2008年第8期42-46,共5页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合关系"表现出"合作关系占主导,竞争关系为辅助"的关系结构;高技术产业集群内部经济主体具有长期合作的主观倾向;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从关系结构与网...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合关系"表现出"合作关系占主导,竞争关系为辅助"的关系结构;高技术产业集群内部经济主体具有长期合作的主观倾向;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从关系结构与网络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入手,对高技术产业集群非正式网络治理机制——信任文化和声誉机制进行了研究;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体系结构包含五个层次,信任是网络型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建立高绩效网络的最重要的要求是信任或社会认同,信任机制可以降低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高技术产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的网络具有开放性,声誉机制的扩散效应更为明显,高技术产业集群声誉机制的重要含义在于拓展了交易范围与交易空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选择,使潜在交易对象可以演变为现实的可利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群 网络治理机制 信任文化 声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与确定性的寻求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四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41-45,共5页
分析了不确定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在对未来的行动既不能获得确定性,又缺乏控制的情形下,信任是人们应对这一困境的必要策略。指出信任不是消极的个人情感,而是积极附带行动纲领和标的的。信任的社会生成主要取决于信任文化的建立。
关键词 不确定性 信任 信任冲动 信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改革内在需求的文化分析和实现
18
作者 谢志娟 陈炳锡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第2期209-211,共3页
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公立医院改革内在需求的文化特征,认为人文精神的倡导、精益思想的树立和激励模式的形成是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发展目标和绩效原则的有效方式;同时探讨了公立医院改革需求的内部实现和外部实现,即从建设医院的精... 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公立医院改革内在需求的文化特征,认为人文精神的倡导、精益思想的树立和激励模式的形成是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发展目标和绩效原则的有效方式;同时探讨了公立医院改革需求的内部实现和外部实现,即从建设医院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和构建政府的责任文化、患者的信任文化、区域的协作文化等内外两个途径,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顺利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改革 内在需求 文化分析 精神文化 责任文化 信任文化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上下级信任的非参数检验
19
作者 刘颖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信任文化 非参数检验 下级 沟通能力 个人品质 专业技能 相关知识 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信任何以可能——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刁益虎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125,共12页
学生信任通常被视为其个人倾向,无论是心理学的“人格特质说”还是经济学的“理性选择说”均指向学生“愿不愿”信任的问题,而社会学视野下的学生信任则是一个“能不能”信任的问题。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对学生信任差异进行解释,发现... 学生信任通常被视为其个人倾向,无论是心理学的“人格特质说”还是经济学的“理性选择说”均指向学生“愿不愿”信任的问题,而社会学视野下的学生信任则是一个“能不能”信任的问题。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对学生信任差异进行解释,发现学生信任的来源是“关系理性”主导下的社会交换,学生信任的限度在于其社会资本的存量,学生信任的选择是夹杂着理性考量、感性冲动与文化浸染的“社会行动”。因此,一个关于学生信任的“理想类型”应当包含三方面,一是认知层面的“理性预期”,二是情感层面的“信任冲动”,三是催生信任行为的学校组织文化。唯有如此,信任才能成为学校的集体社会资本,培育学生的社会信任将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学生信任 社会资本 社会行动 社会信任 信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