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陵共融:黄陵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路径探索
1
作者 吴左宾 王泽民 +1 位作者 王笑一 陈美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8,共9页
“陵”作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协调融合对于保护历史文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揭示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的精神文明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以黄陵城市与黄帝陵为例,通过梳理两者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功能结构... “陵”作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协调融合对于保护历史文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揭示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的精神文明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以黄陵城市与黄帝陵为例,通过梳理两者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功能结构、秩序关系、空间感知三方面的相互联系,综合考虑本地人口的宜居需求、旅游人口与文化产业的增长潜力,提出黄帝陵与黄陵城市融合发展路径:一是明确黄帝陵的核心祭祀功能,定位古城的文旅服务角色与新区的宜居促游功能,促进城市文化旅游功能融合与非文化功能的优化提升;二是融合自然山水与人工环境,优化城陵轴线关系与谒陵路线,创新设计生态谒陵路线,营建体验式的“有礼有序”秩序空间;三是运用视域分析等科学方法,增补绿色空间,拓宽公共空间视野,强化黄帝陵的空间感知.通过研究黄帝陵与黄陵城市融合发展,可以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创新性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陵共融 黄陵城市 黄帝陵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融合发展策略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宋静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7期49-51,共3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不足、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有待创新、专业人才匮乏等挑战。提出加强统筹规划整合文旅资源、创新发展模式...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不足、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有待创新、专业人才匮乏等挑战。提出加强统筹规划整合文旅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文旅融合产业、加大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培养文旅复合人才夯实发展基础等策略,以期推动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耕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国渔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思考
3
作者 卢昌彩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8期66-69,共4页
渔文化作为我国农业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滋养了百姓、厚实了民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渔文化历史演进、主要类型和显著特征,并针对当前中国渔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存... 渔文化作为我国农业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滋养了百姓、厚实了民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渔文化历史演进、主要类型和显著特征,并针对当前中国渔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中国渔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保护传承 基因密码 文化 中华文明 历史演进 生生不息 弘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被引量:1
4
作者 霍晓卫 宁志中 +3 位作者 康自强 相秉军 罗德胤 李裕瑞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64,71,共5页
长江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地区三种主要文化,根源于所依托的自然环境,上游巴蜀文化依托于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与水资源,荆楚文化依托于中游江河水文特征,吴越文化依托于下游的湖泊水体与近海环境,自然环境因素孕育了早期文明与聚... 长江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地区三种主要文化,根源于所依托的自然环境,上游巴蜀文化依托于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与水资源,荆楚文化依托于中游江河水文特征,吴越文化依托于下游的湖泊水体与近海环境,自然环境因素孕育了早期文明与聚落的形成,在文化扩张与周边地区的交互中相互作用并不断衍生出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文化 自然环境因素 近海环境 荆楚文化 早期文明 巴蜀文化 湖泊水体 文化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部门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
5
《农村百事通》 2021年第11期19-19,共1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制度机制政策、统筹保护利用传承,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保护传承 人文环境 单体建筑 中共中央办公厅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实践路径——评《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河南使命》
6
作者 谢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显得至关重要,是一项光荣的文化使命,也是推动实现民族复兴和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黄河文化精神包括奋斗精神、平等精神、团结精神和爱国精神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动区... 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显得至关重要,是一项光荣的文化使命,也是推动实现民族复兴和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黄河文化精神包括奋斗精神、平等精神、团结精神和爱国精神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珍贵资源。《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河南使命》包括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核心要义、理论体系、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主要路径等,为推进河南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信 文化使命 实践路径 传承弘扬 文化保护传承 奋斗精神 主要路径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观指引下的省域保护传承本土化体系构建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军 李梦 +2 位作者 李小龙 李欣鹏 丁俊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5,474,共12页
我国城乡历史空间的治理体系和聚落体系都具有很强的区域整体性、系统性.“省”是我国的地方最高级别政区,是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其形成发展演化区别于城市、乡村等聚落类型,具有特殊的逻辑机制和典型特征.当前,国家正在推动... 我国城乡历史空间的治理体系和聚落体系都具有很强的区域整体性、系统性.“省”是我国的地方最高级别政区,是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其形成发展演化区别于城市、乡村等聚落类型,具有特殊的逻辑机制和典型特征.当前,国家正在推动建立多层级、全覆盖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省域保护传承体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基于此,以系统观的研究视角为切入点,以安徽省为例,分别从省域价值研判、保护格局构建、保护策略制定三大方面尝试建立省域保护传承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新时期我国历史文化保护本土化理论方法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本土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共1页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 《求是》杂志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一代人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不可替代 中华文明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运河浚县段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9
作者 张海峰 《河南农业》 2024年第21期70-72,共3页
中国大运河是京杭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的总称。2014年6月22号,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吸纳中国大运河项目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将鹤壁... 中国大运河是京杭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的总称。2014年6月22号,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吸纳中国大运河项目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将鹤壁市浚县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2020年1月,河南省发改委牵头编制的《大运河河南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隆重发布,鹤壁市的浚县被纳入河南省大运河两轴布局中“沿永济渠古城发展轴”,鹤壁市也位列河南省大运河文化带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大会 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保护传承 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办公厅 京杭运河 国务院办公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引领新时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以北京都城历史文化价值引领东四街区保护更新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嫣 常铭玮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价值为导向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活态遗产,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点与难点。在此背景下,亟需探索价值引领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思路、新...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价值为导向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活态遗产,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点与难点。在此背景下,亟需探索价值引领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北京市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对相关实践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价值引领的街区保护更新总体思路,并系统分析价值引领的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在纵向上,东四街区保护规划实现上下衔接的“价值传导”,立足街区内各类价值载体特征,承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价值体系,提炼和阐释街区核心价值。在横向上,建立“核心价值—保护管控—更新引导”的衔接关系,从核心价值出发,对街区提出保护管控措施与更新引导策略。本研究为新时代街区保护更新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引领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 保护规划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保护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有效衔接策略——以衡阳市塔山瑶族乡为例
11
作者 祁惠 陈国生 +2 位作者 肖建辉 胡雪晴 刘益民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借鉴规划学、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等领域的知识及相关理论,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文化保护有效衔接两方面建立合理的规划设计构架,对衡阳市塔山瑶族乡文化旅游景观形成肌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塔山瑶族乡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实践,探索... 借鉴规划学、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等领域的知识及相关理论,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文化保护有效衔接两方面建立合理的规划设计构架,对衡阳市塔山瑶族乡文化旅游景观形成肌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塔山瑶族乡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实践,探索出立足于瑶族文化活化视角的瑶族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利用的规划和设计方法,树立和强调了塔山瑶族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统筹与互动的发展理念,从依托山地农林畜牧业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秉承“三产融合、多元互动”的理念,提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营造文化景观节点、构建“立体开放、信息动态”的乡村文化旅游平台等发展瑶族文化旅游、助推塔山乡村振兴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瑶族文化保护传承 瑶族文化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河文化遗产传承的苏州地铁公共艺术图像叙事研究
12
作者 杨儒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18-I0019,共2页
《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以立法护航文化与经济、生态协同发展,古韵与生活、城市相互交融,勾勒出苏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全景,描摹出一幅运河版的“姑苏繁华图”。条例要求强化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利用好各类公... 《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以立法护航文化与经济、生态协同发展,古韵与生活、城市相互交融,勾勒出苏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全景,描摹出一幅运河版的“姑苏繁华图”。条例要求强化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利用好各类公共设施,组织开展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本文以地铁公共艺术作为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展示载体,从苏州运河文化遗产现状及传承价值出发,结合运河文化遗产元素的提取,着重研究运河文化遗产元素在地铁公共艺术中视觉呈现的图像叙事方法,旨在通过融入了运河文化遗产元素的地铁公共艺术扮靓苏州“人文之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精品 图像叙事 文化保护传承 传承价值 大运河 公共设施 地铁公共艺术 文化遗产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春凝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86,共2页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不同民族的服装能反映各自民族的不同气质与心理。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产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文化结晶,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其以传统的蒙古族精神为基本内涵,汇集了蒙古族人民群众的...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不同民族的服装能反映各自民族的不同气质与心理。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产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文化结晶,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其以传统的蒙古族精神为基本内涵,汇集了蒙古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特征,是蒙古族风俗文化的外在展示,蕴含了人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伴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生产力的提高,蒙古族人民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他们在生活和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不断丰富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的款式、风格和种类,创造出大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民族服饰,为中华民族服饰艺术文化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影响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蒙古族人民的影响越来越大,给传统服饰文化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维护民族服饰的文化地位,促进蒙古族的发展和进步,推动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一书从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出发,在介绍少数民族服饰特色的同时,还探索了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的多种途径,其中有关蒙古族服饰文化的部分尤其值得参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传统服饰 民族服饰 传统服饰文化 服饰艺术 风俗文化 文化结晶 文化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哲族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垠婷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I0043-I0044,共2页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华文化注人了活力,使中华文化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民族文化体系中,服饰文化占据着至为重要的地位,体现了时代更替与历史发展。民族服饰既是历史的符号,又是文化的符号,在今天研究少数民...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华文化注人了活力,使中华文化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民族文化体系中,服饰文化占据着至为重要的地位,体现了时代更替与历史发展。民族服饰既是历史的符号,又是文化的符号,在今天研究少数民族服饰,能够把握各民族文化的精粹,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我国不同民族分布在不同区域,区域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服饰文化发展也呈现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服饰 服饰文化 赫哲族 多民族国家 文化之林 文化繁荣发展 文化保护传承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研究及西安实践 被引量:34
15
作者 姜岩 孙婷 +2 位作者 董钰 赵雅倩 杨斯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文章首先根据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其次,以文化地理学、城市历史景观、文化遗产空间等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 文章首先根据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其次,以文化地理学、城市历史景观、文化遗产空间等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工作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立足于区域遗产观,识别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根据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构建文化生态保护格局;以文化遗产空间为核心塑造魅力国土空间;以“一张图”为基础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最后,将该框架引入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 区域遗产观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规划框架与建构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小龙 刘丫丫 +2 位作者 王树声 朱玲 王军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包含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设须以价值体系建构为引领。聚焦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建构与落实,... 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包含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设须以价值体系建构为引领。聚焦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建构与落实,以《陕西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为例,探索与建构基于整体观及“三全一联动”策略的规划框架,总结了包涵“梳理历史脉络,提炼价值框架—建构空间格局,彰显省域价值—完善保护名录,夯实价值支撑—明确市(县)任务,落实价值传导”的规划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为增强省级层面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 整体观 价值体系建构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学视角看昆曲的传承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学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4-98,共5页
一种文化的本质存在于与不同文化比较的差异之中,保存一种文化的差异就是保有其自身文化的特色;而改变文化之间的差异,便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变异或消亡。昆曲及其存在的意义即在于它与其它艺术文化有着诸多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昆曲的... 一种文化的本质存在于与不同文化比较的差异之中,保存一种文化的差异就是保有其自身文化的特色;而改变文化之间的差异,便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变异或消亡。昆曲及其存在的意义即在于它与其它艺术文化有着诸多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昆曲的生命和灵魂;昆曲的传承必须坚守自己的文化本色,保有自身的生命和灵魂,让中华民族古典艺术的记忆永远留存,这是在多元文化竞相绽放的当代社会,昆曲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文化差异 文化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杜杰 郜雨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19-225,共7页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在APP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平台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相融,确保用户黏度的同时,提升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用户新体验,以数字化传承方式进一步扩大凤翔木...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在APP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平台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相融,确保用户黏度的同时,提升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用户新体验,以数字化传承方式进一步扩大凤翔木版年画的社会影响力及传承性。方法利用APP知识叙事型结构与用户娱乐互动体验结合,针对不同受众人群进行模块功能的划分,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用户自创造体验,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再设计,进行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结果结合凤翔木版年画信息传播和用户体验设计实践,对其知识内容和用户交互体验进行APP设计。结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综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兼顾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对凤翔木版年画进行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凤翔木版年画 APP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传承的岭南乡村风水塘活态更新——以南村爱莲塘公园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帅 谢丽仪 蓝美静 《广东园林》 2023年第4期63-67,共5页
风水塘是岭南地区乡村常见的特色乡土文化景观,蕴藏了乡村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时代,留住乡愁、让岭南特色文化“活起来”成为乡村风水塘景观更新重点。对岭南乡村风水塘的物质文化、宗族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分析,提出利于乡土文化保护... 风水塘是岭南地区乡村常见的特色乡土文化景观,蕴藏了乡村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时代,留住乡愁、让岭南特色文化“活起来”成为乡村风水塘景观更新重点。对岭南乡村风水塘的物质文化、宗族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分析,提出利于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活态更新策略,即环境风貌提升、适应人居需求和活力特色运营。并以南村爱莲塘公园为研究案例,剖析其文化特质,通过保护传统文化相关对象及提升整体风貌,满足人居需求并塑造复合空间,构建文化活力链和开展多样运营活动等活态更新措施,进行岭南乡村风水塘更新,实现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塘 文化保护传承 文化景观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流域文化保护路径研究——以辽河流域沈阳段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子钧 毛兵 +1 位作者 宫远山 李铁鹏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61-68,共8页
以流域为空间界定,以城乡统筹为研究背景,结合辽河流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践,试图探索出打破行政区域概念的、立足于城乡发展的流域文化保护策略和方法,以此树立和强调"流域型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流域文化 辽河流域 文化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