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儿童的文化习性及其获得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杰远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7,共4页
个体在生命早期获得的文化习性为其将来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适应力的发展打下最初的文化底色。文化习性的获得源于个体的人格倾向和文化体验与外在文化环境的差异与矛盾,其获得机制具体表现在文化渗透、文化场的规约以及个体主观的文化... 个体在生命早期获得的文化习性为其将来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适应力的发展打下最初的文化底色。文化习性的获得源于个体的人格倾向和文化体验与外在文化环境的差异与矛盾,其获得机制具体表现在文化渗透、文化场的规约以及个体主观的文化选择三个方面。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之下儿童文化习性的塑造应当以顺应儿童天性为根本,同时注重文化场的更新以及教育者自身的文化适应力和文化选择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天性 习性 文化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习俗、文化习性与自由治理——中国当代审美经验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的文化研究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社会学、人类学、文艺学和美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文化研究都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方法。由于文化研究的跨学科特征,也由于文化研究与消费文化和后现...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的文化研究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社会学、人类学、文艺学和美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文化研究都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方法。由于文化研究的跨学科特征,也由于文化研究与消费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某种联系,在中国,文化研究具有了十分复杂多样的理论背景和多元化的价值立场。文章以中国当代审美经验的理论阐释为基本问题,就文化习性、审美习俗和自由治理在中国当代审美经验中的关系做一个基本的分析,回应托尼·本尼特教授《文化、历史与习性》所提出来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习俗 文化习性 自由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青年文化习性与跨文化适应力调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育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79,共5页
通过对土族大、中学生文化习性获得与跨文化适应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土族青年的文化习性和跨文化适应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长文化习性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对主流文化更加认同,对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认同更... 通过对土族大、中学生文化习性获得与跨文化适应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土族青年的文化习性和跨文化适应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长文化习性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对主流文化更加认同,对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认同更加理性。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跨文化适应力。本研究旨在探寻民族高等教育中文化适应力培养的基础和文化底色与根基,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和谐稳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青年 文化习性 文化适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世纪至4世纪关辅世族的文化习性和文学观念
4
作者 李剑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9-162,共4页
3世纪到4世纪的百年,是关中文学沉寂的百年。这归咎于关辅世族的文化习性和文学观念。具体有四:一是关辅世族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期待,让他们为之付出了心血、精力乃至生命。二是关辅世族选择"尚经术"的学术取向,让他们失去... 3世纪到4世纪的百年,是关中文学沉寂的百年。这归咎于关辅世族的文化习性和文学观念。具体有四:一是关辅世族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期待,让他们为之付出了心血、精力乃至生命。二是关辅世族选择"尚经术"的学术取向,让他们失去了新思想的刺激。三是关辅世族刚正的人格追求,让他们失去了个体意识觉醒的机会。四是关辅世族固守传统"尚经术"的文学观念,虽有杨修、傅玄父子和挚虞等人的努力,但未能完成向"崇艺文"的文学观念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辅世族 文化习性 文学观念 “尚经术” “崇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青年文化习性与跨文化适应力的调查研究——以青海蒙古族为例
5
作者 朱敏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7,共5页
本文以青海蒙古族大、中学生为例,采用问卷法及访谈法对少数民族青年的文化习性和跨文化适应力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与跨文化适应力的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文化习性和跨文化适应力状况既受教育程度影响也受年... 本文以青海蒙古族大、中学生为例,采用问卷法及访谈法对少数民族青年的文化习性和跨文化适应力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与跨文化适应力的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文化习性和跨文化适应力状况既受教育程度影响也受年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青年 文化习性 文化适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回族青年文化习性与跨文化适应力的调查研究
6
作者 马存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30-37,共8页
通过对青海1118名回、汉大中学生文化习性和跨文化适应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回族青年的文化习性获得与跨文化适应力的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大学生比中学生有更强的跨文化适应的意识和更加积极的跨文化适应的态度。回族女性存在强烈的主流... 通过对青海1118名回、汉大中学生文化习性和跨文化适应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回族青年的文化习性获得与跨文化适应力的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大学生比中学生有更强的跨文化适应的意识和更加积极的跨文化适应的态度。回族女性存在强烈的主流文化认同和跨文化意识;回、汉族青年在"跨文化意识"、"宗教情感"等维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回族青年的文化习性和跨文化适应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他文化的认识和态度也更加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青年 文化习性 文化适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托尼·本尼特文化习性思想的实践指向
7
作者 刘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171-176,共6页
托尼·本尼特作为西方当代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吸收融合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当代“法国理论”等思想资源,呼唤一种介入式的文化习性实践,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入阐释“作为‘政治操纵者’的习性”,这已成为本尼特文化习性... 托尼·本尼特作为西方当代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吸收融合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当代“法国理论”等思想资源,呼唤一种介入式的文化习性实践,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入阐释“作为‘政治操纵者’的习性”,这已成为本尼特文化习性思想的关键内容。本尼特的文化习性思想侧重于基于身体实践的微观文化政治,为当代文化研究开启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尼特 文化习性 文化实践 文化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视界 被引量:45
8
作者 梁凤莲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70-76,共7页
 对岭南文化的追问,对岭南文化的本质探求,指限与侧重的,一方面,是指其作为一种精神的土壤和思想的基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而存在,另一方面,是指其作为新变发展的动力与价值取向而产生作用。
关键词 岭南文化 地域文化 地缘 文化背景 文化品味 文化格调 文化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月派与布鲁姆斯伯里派的文化交往
9
作者 张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9-185,共7页
上世纪20年代,在北平成立的新月派与伦敦布鲁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上一群知识分子之间的跨语际交流关系,余响远播,萦绕至今。随着他们之间往来书信的曝光,这段被传为佳话的东西方文化之遇,承载着彼时不同传统和场域的文化、思想、观念彼... 上世纪20年代,在北平成立的新月派与伦敦布鲁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上一群知识分子之间的跨语际交流关系,余响远播,萦绕至今。随着他们之间往来书信的曝光,这段被传为佳话的东西方文化之遇,承载着彼时不同传统和场域的文化、思想、观念彼此照面,激荡并沉淀了丰盈的历史记忆。这场思想与文化的交汇实践,虽被岁月海浪冲刷掩埋,然而,从今天的文化与思想史语境来看,钩沉其意义和价值仍然显得非常有趣和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派 布鲁姆斯伯里派 文化习性 文化书写 文化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医疗与文化整合:一个苗族移民群体的医疗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温士贤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6期24-33,153,共11页
现代西医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主流的医疗模式,但其未能完全取代各种民间医疗手段,而是被一些民族群体整合到自身的多元医疗体系之中。分布在广东阳江的苗族移民综合运用仪式治疗、草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等手段应对疾病问题,多元化的医疗手... 现代西医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主流的医疗模式,但其未能完全取代各种民间医疗手段,而是被一些民族群体整合到自身的多元医疗体系之中。分布在广东阳江的苗族移民综合运用仪式治疗、草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等手段应对疾病问题,多元化的医疗手段相互补充并在实践层面和信仰层面实现文化整合。苗族移民多元医疗体系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人们疾病治疗的现实诉求,另一方面也是苗族人在多元文化交融下做出的文化整合策略。借助多元医疗体系,苗族移民群体有效化解了现代西医与民间医疗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做出文化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移民 多元医疗 文化习性 文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精神:核心素养的哲学阐释与理论构建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凤翔 杨顺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2期7-18,共12页
核心素养是面向未来社会复杂变化提出的本土的育人目标概念,但其概念实质及区别于国际同类概念的中国内涵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致使后续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无法按照概念提出的初衷推进。时代新人是核心素养依存的根基,并以人的实践生成论... 核心素养是面向未来社会复杂变化提出的本土的育人目标概念,但其概念实质及区别于国际同类概念的中国内涵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致使后续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无法按照概念提出的初衷推进。时代新人是核心素养依存的根基,并以人的实践生成论为切入点,揭示人的习性和符号特性融合而产生的文化习性,同核心素养概念所指的一致性。同时,核心素养契入人的生命活动中起根本作用的意义世界,确立以自由自觉实践创造属人世界的时代新人最高生活理想。最高理想与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社会角色、实践情境等主要因素的交互中,生成时代新人必须养成的愿、道与德三模块文化习性,即核心素养理论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文化习性 意义世界 属人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如何接受西方现代性挑战
12
作者 方朝晖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67,共2页
在一个由人情和面子构成的关系本位的文化中建设民主、法治,决不能仪从这些制度自身的逻辑出发,而需要充分考虑和尊重中国文化习性的制约。
关键词 西方现代性 儒学 文化习性 关系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茶、好礼、好地方
13
作者 陈郁秀 《农业考古》 2002年第4期276-276,共1页
关键词 《台湾茶街》 书刊评介 文化传统 文化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