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科举的双重角色:制度支柱与文化主脉
- 1
-
-
作者
蔡正道
-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5,共8页
-
文摘
科举在中国实施了1300年,对唐宋以后的中国具有深远且全方位的影响,可以说,科举在中国历史上曾承担着制度支柱与文化主脉的双重角色。作为制度支柱,科举藉由持续再生产文官的功能,构建起稳固的官僚政治与君臣共治的政治架构,并为其他制度提供了坚实支撑。这种制度承载力既源于其对公正原则的坚守与无可替代的取士职能,又暗合中华民族对于一统价值的内在追求。作为文化主脉,科举的考试内容从诗赋到经义的转变,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最终促成了理学主流地位的形成。随着明代功名体系的完善,地方士绅以理学为指导开展宗族建设与民间讲学,使文化深植乡土的同时,也为广袤疆域凝聚起共同的华夏文化认同。这两个维度的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既彰显了中国传统的中庸智慧,亦揭示了科举绵延千年的深层逻辑。因此,对科举客观且深刻的评价,不仅有助于今人对自身传统的清醒认识,更于树立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大有裨益。
-
关键词
科举
传统中国
制度支柱
文化主脉
-
Keywords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Keju)
traditional China
institutional pillar
cultural lifeline
-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