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政治文化主导下的“文革”叙事——论新时期之初“文革”叙事的限度及作家心态 |
沈杏培
姜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2
|
儒家原文化主导地位之含义——儒家复活的意识前提以及与印第安文化的对比 |
张祥龙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3
|
儒家“复活”的“意识”前提——张祥龙《儒家原文化主导地位之含义》编后记 |
杨海文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4
|
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缝合:新主旋律大片的意识形态策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例 |
峻冰
杨伊
|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
2018 |
15
|
|
5
|
主导文化引领电视娱乐节目的商业主义诉求——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
邓向阳
张文
|
《电影评介》
|
2013 |
1
|
|
6
|
民族精神与文化表现形态 |
刘玮玮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7
|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结构的更新 |
曹文柱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8
|
我国当代体育报道的三元文化生态及其媒介生存 |
薛文婷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9
|
从现代性的建构到后现代的交融——现代文化馆的性质、功能流变分析 |
亢宁梅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7 |
2
|
|
10
|
中国网络剧二十载:青年亚文化之网络荧屏投射 |
王兰侠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1
|
从新媒介语境中的青年亚文化看粉丝电影 |
林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2
|
新时期以来通俗文化的大众性和市民性 |
刘水平
|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0 |
1
|
|
13
|
文化融合视域下的峨眉武术发展困境研究 |
王斌
李霞
|
《文体用品与科技》
|
2021 |
0 |
|
14
|
基于先行者优势模型实证研究的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对策——以莆田市为例 |
关松立
林淑伟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5
|
文化导向下滨水工业区更新策略异同分析——上海杨浦区和徐汇区比较研究 |
朴勋
杜倩倩
|
《城市建筑》
|
2023 |
0 |
|
16
|
当代影视文化对传统美学的回归 |
王亚囡
|
《艺术探索》
|
2007 |
0 |
|
17
|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文化特征 |
彭慧媛
张欣琳
李一霆
黄旭林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5 |
2
|
|
18
|
中国城市音乐的“大众文化”形态 |
姚丹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2 |
1
|
|
19
|
关于交际文化规则的理论框架问题 |
陈昌义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1997 |
7
|
|
20
|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王体正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9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