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尔特的文化符号学与“文化主义范式”的确立 被引量:6
1
作者 肖伟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与索绪尔把语言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相反,巴尔特把符号学看作是语言学的一部分。巴尔特在《物体语义学》《符号学原理》等符号学篇什中,通过引借与改造结构语言学的术语,主要围绕着四对核心概念即"语言/言语""能指/所指... 与索绪尔把语言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相反,巴尔特把符号学看作是语言学的一部分。巴尔特在《物体语义学》《符号学原理》等符号学篇什中,通过引借与改造结构语言学的术语,主要围绕着四对核心概念即"语言/言语""能指/所指""组合段/系统""外延/内涵"展开,初步构建起文化符号学术语系统。巴尔特文化符号学催生出了人文科学的"文化主义范式",并使之得以正式确立,为语言学与文化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取向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特 文化符号学 文化主义范式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初创 被引量:4
2
作者 肖伟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9,共12页
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创造性地将索绪尔语言学模式引入原始文化研究,在对原始社会的亲属关系、神话以及野性思维等文化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文化系统像语言一样,具有自身的运作规则与逻辑,进而初步创立起以语言—符号... 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创造性地将索绪尔语言学模式引入原始文化研究,在对原始社会的亲属关系、神话以及野性思维等文化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文化系统像语言一样,具有自身的运作规则与逻辑,进而初步创立起以语言—符号学为基础的结构人类学"文化主义范式"。这一研究范式直接促发了20世纪"文化转向"思潮的衍生与兴盛,并给予其方法论上的强大支援。不过,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由于立足于从语言学语境转向于人类学语境,这种语境的转换一方面使他对文化范畴的分析往往富有启发性,但同时在对人类学观念的反思上却常常引发混乱,因此招致了持续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斯特劳斯 语言学模式 结构人类学 文化主义范式 20世纪“文化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社会转型过程中澳大利亚的课程领导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树德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59,共5页
文章讨论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两种课程领导范式(制度主义范式和文化主义范式)对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影响。正是这两种范式的作用使澳大利亚课程领导呈现出特点,而这些特点对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是有启示作用的。
关键词 澳大利亚 社会转型 课程领导 制度主义范式 文化主义范式 社会转型过程 试析 基础教育改革 课程改革 文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