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中国文化的时空背景及形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占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7-191,共5页
自晚清以来,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和交流都使得中国文化发展处于一个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交织的时间场与本土化和全球化共筑的空间场中。在这一文化生态背景下,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形态可以分割为“前80年”与“... 自晚清以来,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和交流都使得中国文化发展处于一个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交织的时间场与本土化和全球化共筑的空间场中。在这一文化生态背景下,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形态可以分割为“前80年”与“后20年”两个时段来进行描述。在“前80年”,革命话语充斥和支配着整个社会的思维模式,主流意识形态完成了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双重改造,三者形成了一个“文化等腰三角形”,最顶端正是“革命”背景下的主流文化,两底端分别是被主流文化改造过的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在“后20年”,经济建设话语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其文化格局也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最顶端正是“建设”背景下的大众文化,两底端则分别是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这三个要素的分化组合几乎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迁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 时空背景 文化等腰三角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发方法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洵 张向荣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6-69,共4页
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自己去思索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多年来广大教师从没有停止讨论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以图式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在翻译认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文化三角形、图像还原、词义选择等三种可视化的启... 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自己去思索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多年来广大教师从没有停止讨论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以图式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在翻译认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文化三角形、图像还原、词义选择等三种可视化的启发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方式可操作性强,可以广泛地应用到文化交流、词义辨析、场景还原等多个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方法 可视化 文化三角形 图像还原 词义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