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1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他者”:西方旅行文学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2
1
作者 江利华 胡爱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1-145,共5页
文章以7部西方旅行文学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以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为研究范式,运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梳理解读自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到20世纪30年代《西行漫记》为代表的西方旅行文学建构中国形象的不同路径和动态变化... 文章以7部西方旅行文学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以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为研究范式,运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梳理解读自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到20世纪30年代《西行漫记》为代表的西方旅行文学建构中国形象的不同路径和动态变化。中国形象作为文化"他者"出现,是西方文化构筑的一套表述体系或话语,是西方关于中国知识与想象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不同历史时期西方社会的异域想象和民族身份建构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旅行文学 中国形象 文化“他者” 异域想象 身份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8
2
作者 耿国华 高健 +7 位作者 汤汶 张敏 曾升 高宏娟 王小凤 许阳 张雨禾 周明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建模、保护与展示,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以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在三代文物...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建模、保护与展示,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以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在三代文物采集建模设备、智慧博物馆建设、陶瓷器文物虚拟复原、古代人物面貌复原以及秦腔的智能媒体融合全息展演5个方面展开研究。然而,由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不同,在建模方法、修复保护技术以及展示形式方面遇到诸多挑战:①现有文物数字化建模设备效率不高,且需要大量人工干预;②文物种类繁多、特征复杂、形态各异、语义丰富,需要开发适合中国文物的知识抽取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以实现高效的文物组织与展示;③对破损文物碎片的形状表示、描述方法以及自动重组的研究;④古代人物面貌的虚拟复原及性别和种族的识别;⑤全息展演技术面临高计算性能需求、艺术与技术融合的精准度、硬件兼容性、实时性、沉浸感和互动性等挑战。针对这5个方面的需求和挑战,首先,对近些年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然后,总结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系列成果;最后,对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数字化 智慧博物馆 文物虚拟复原 知识图谱 全息展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政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博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科技赋能有待加强、消费潜力未充分释放等问题。“十五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路径包括:坚持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打造高端... “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科技赋能有待加强、消费潜力未充分释放等问题。“十五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路径包括:坚持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打造高端文化产品;坚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坚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多元化文化消费场景;坚持人才引育为本,夯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实施新的经济政策:加大财政支持,筑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加大税收优惠,促进文化企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金融服务,拓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融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 文化产业 文化企业 高质量发展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档案资源分类的问题解析与体系重构——以敦煌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胜利 祝洁 +1 位作者 刘越男 王雪莲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档案资源既是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重要资产,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键。现有研究对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档案资源分类原理及标准的探讨相对薄弱,实践中的类别划分更较为混乱,与文化遗产领域实践运用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论文... 档案资源既是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重要资产,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键。现有研究对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档案资源分类原理及标准的探讨相对薄弱,实践中的类别划分更较为混乱,与文化遗产领域实践运用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论文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档案资源分类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秉持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合规性四项构建原则,结合对象分类法和职能分类法,构建了档案资源分类体系的理论框架。以敦煌研究院档案资源分类体系为例,系统阐述了其架构过程,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档案管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档案资源 文化遗产本体档案 职能分类法 对象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技艺的化成:体育文化研究的具身转向 被引量:2
5
作者 康晓磊 孙葆丽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8,共11页
在体育文化研究中直接套用成熟的文化分类系统会存在过度泛化和身心二元论问题,导致体育项目特点和体育自主学科地位的淡化。认为:具身转向后的体育文化研究实质上是体育项目文化的运动技艺研究,体育文化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技艺化的... 在体育文化研究中直接套用成熟的文化分类系统会存在过度泛化和身心二元论问题,导致体育项目特点和体育自主学科地位的淡化。认为:具身转向后的体育文化研究实质上是体育项目文化的运动技艺研究,体育文化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技艺化的集体人格”与“人格化的集体技艺”。体育技艺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展示,也是深深植根于集体人格中,投射了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同时,集体技艺的人格化也揭示了体育活动如何塑造和表达个体及集体的身份和特性。体育项目具身化研究以技艺训练和感知为中心,探讨技术如何生成、承载和表达文化内涵。发现:具身技术转向和以具体项目为支点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研究中的问题,为体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进而为理解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体育强国 项目文化 具身转向 身体技艺 体育自主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电影色彩美学的流变与文化表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柳峰 滕兆烜 徐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88,共5页
电影美学中色彩语言的演变,从早期实验到现代创新,不断发展,包括色彩在情感表达、主题构建和风格塑造中的角色,以及新主流电影中呈现出的多维特征。个体情感与色彩的关系、集体历史与色彩的互动以及色彩在文化认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影美学中色彩语言的演变,从早期实验到现代创新,不断发展,包括色彩在情感表达、主题构建和风格塑造中的角色,以及新主流电影中呈现出的多维特征。个体情感与色彩的关系、集体历史与色彩的互动以及色彩在文化认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时代电影色彩美学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包括数字技术与色彩表现的拓展、全球化背景下的色彩交流以及可持续发展与色彩美学之间的关系。通过总结和强调色彩美学在当代电影中的重要性,可探讨其在未来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语言 情感表达 主题构建 文化认同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流行的可能性:现实掣肘、逻辑理路、行动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洋 张雅倩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探寻文化赓续的持续动力,使乡村文化重新在复杂社会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迫切任务。乡村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地域性、乡土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人类在适...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探寻文化赓续的持续动力,使乡村文化重新在复杂社会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迫切任务。乡村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地域性、乡土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人类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深藏于血脉中的“乡愁”被重新激活,促使乡村文化同流行文化产生了朝向市场思维的逻辑起点耦合、朝向现代媒介的表现形式耦合、朝向身份认同的价值功能耦合,因而乡村文化流行具备可行性。让乡村文化流行起来,需要顺应流行文化的生成逻辑,赓续文化基因赋能产业实践,链接文化需求引发大众共鸣,升级文化形态实现多样表达。乡村文化的流行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为最终目标,要解决好流行化过程中生产目标商业性与总体目标公益性、价值功能娱乐性与价值导向正向性、流行文化周期性与文化影响长效性等问题,推动流行的乡村文化自然嵌合大众日常生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 流行文化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十五五”战略规划的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柯平 彭亮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十五五”阶段的新变化将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深刻的影响,公共文化服务要在变革的内外部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了解环境与发展态势,通过科学战略规划思维来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战略规划。文章在概述战略规划思维的... “十五五”阶段的新变化将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深刻的影响,公共文化服务要在变革的内外部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了解环境与发展态势,通过科学战略规划思维来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战略规划。文章在概述战略规划思维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改革创新、数智技术等角度重点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与任务、重点与难点、转型与升级,为公共文化服务“十五五”战略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十五五”规划 战略规划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文化的概念义理、构成要素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家刚 刘思聪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5,共10页
党内法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实践中形成的由党内外有关主体所共享的一整套符合管党治党、治国理政逻辑的观念总和。党内法规文化对于支撑和维系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引导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完善、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运... 党内法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实践中形成的由党内外有关主体所共享的一整套符合管党治党、治国理政逻辑的观念总和。党内法规文化对于支撑和维系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引导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完善、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运行效能具有重要价值。在党内法规文化中,规范性要素表现为党内法规原则,包括民主集中制、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人民立场、规范衔接和实事求是;评价性要素体现为党内法规价值,包括秩序价值、法治价值和发展价值;认知性要素凝结为党内法规意识,包括对现代政治文明的认识、对政党治理规则的认同、对法治精神的认可。培育与发展党内法规文化需要构建层次完整的实践进路,从而在由制度建设水平所标记的政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文化 党内法规 原则 价值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春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
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 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基础设施升级、服务机构互联和文化资源整合。鉴于实践中存在的数字化设施不足、文化资源互联共享不足、网络文化治理滞后等问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数字化赋能为主线,按照理论赋能推动思想理念转变、技术赋能提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品质、服务赋能增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活力、治理赋能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管理效度的逻辑机理,依据“新空间、新基建、新机制、新场景”路径,以“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为驱动,打造多元场景融合、线下线上协同、供给需求匹配、数量质量并重、标准特色兼容的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逻辑机理 空间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记忆重构:基于长江大桥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玉堂 谭上千幸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由国家主导、全民共享的文化记忆空间,流域内的文化景观皆是记忆的客观外化物。作为记忆媒介,长江大桥承载的国家记忆由政治表征向城市意象转变,同时与历史文脉、精神标识、神圣空间等城市记忆相联结。不同群体的集...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由国家主导、全民共享的文化记忆空间,流域内的文化景观皆是记忆的客观外化物。作为记忆媒介,长江大桥承载的国家记忆由政治表征向城市意象转变,同时与历史文脉、精神标识、神圣空间等城市记忆相联结。不同群体的集体记忆并存交织,由传播媒介、语言景观、具身体验与仪式活动共构生成机制。基于此,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应从项目新建与景观改造并行、本体搭建与景观译码并举、现实场景与虚拟符号并重等多重维度重构记忆,如此既可回应文化认同型国家的文化建设诉求、解除互联网时代的记忆危机,又能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长江大桥 文化景观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分析的中国传统文化产品设计研究热点与趋势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超艳 孙硕 魏永侠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4,共9页
目的 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对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使用知识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2006—2023年以“传统文化”... 目的 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对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使用知识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2006—2023年以“传统文化”和“产品设计”为主题的文献展开分析,通过年度发文量、学科期刊、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知识图谱,梳理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结果 运用关键词聚类分析法,得到13个聚类5个研究热点主题,即文化产品设计、博物馆文创、数字化设计、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结论 早期探索阶段侧重于构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理论框架;中期发展阶段探索显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因子的提取与创造性转化方法;近期繁荣阶段挖掘用户潜在文化需求和审美意象,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和互动体验。未来研究将突破文化元素和设计符号的思维范式,致力于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从文化价值转译、数字技术应用、文化内容体验等方面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传统文化 Cite 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舟兴乡:乡村振兴视域下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实践考察与机制探赜 被引量:2
13
作者 童国军 王明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155,共11页
文章运用参与观察、口述访谈及实地调查等方法,以贵州“镇远赛龙舟”为案例,探讨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实践策略与运行机制。研究认为:“镇远赛龙舟”以龙神崇拜为习俗信仰,以非遗展演为文化景观,以龙舟竞渡为记忆纽带,以乡愁记忆为情感... 文章运用参与观察、口述访谈及实地调查等方法,以贵州“镇远赛龙舟”为案例,探讨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实践策略与运行机制。研究认为:“镇远赛龙舟”以龙神崇拜为习俗信仰,以非遗展演为文化景观,以龙舟竞渡为记忆纽带,以乡愁记忆为情感介质,通过仪式操演、场景生成、集体欢腾、再造乡愁的策略,实现了自身的文化再生产。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积极主导、乡村精英参与策划、普通村民文化自觉、多元主体协同聚力的运行机制,是推进再生产的关键所在。从“镇远赛龙舟”探讨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实践策略与运行机制,旨为民俗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和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俗体育 文化再生产 镇远赛龙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空间叙事视角下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晟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处国家文化公园,是具有超级文化线路特征的中华民族“神圣地理空间”。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在本质上是建构一种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华文明空间叙事体系。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叙事以“时空重构”的方式,通... 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处国家文化公园,是具有超级文化线路特征的中华民族“神圣地理空间”。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在本质上是建构一种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华文明空间叙事体系。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叙事以“时空重构”的方式,通过符号叙事构建文化标识和廊道叙事串联线性空间,将中华文明的宏伟格局、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进行深层次的“叙事唤醒”,建立起一种国家宏大叙事和个体情感体验的连接通道。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以空间叙事为纽带,实现国家文化价值、地方文化价值和个体文化体验的交融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中华文明 空间叙事 文化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水文化汉英翻译研究——评《水文化汉英翻译教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旺儒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7-I0008,共2页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中华水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还体现了华夏儿女崇尚和谐、上...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中华水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还体现了华夏儿女崇尚和谐、上善若水的道德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域 对外文化交流 翻译教程 上善若水 民族文化瑰宝 汉英翻译 精神品格 道德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聚、创新和提高: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乡村文化振兴的三重视野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玉涛 赵越强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成败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凝聚理想信念、行...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成败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凝聚理想信念、行为共识、文化英才,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乡村文化振兴的政治导向视野;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乡村文艺作品创作、乡村文化产业政策,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视野;提高乡村文化振兴站位、农民文化素质、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归属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乡村文化振兴 社会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体系的建构思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严 姚旺 +1 位作者 张玉坤 尚筱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9,共10页
山海关长城是明长城九边军防“巨系统”的缩影,被列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保护建设区段,其公园体系建构具有全线示范作用。根据防御体系的梳理,绘制出明代长城九边-蓟镇-山海关防御体系“巨系统”分布与结构;借助1962年山海关航照、190... 山海关长城是明长城九边军防“巨系统”的缩影,被列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保护建设区段,其公园体系建构具有全线示范作用。根据防御体系的梳理,绘制出明代长城九边-蓟镇-山海关防御体系“巨系统”分布与结构;借助1962年山海关航照、1901至1945年近代历史地图,揭示尘封百年的城池遗存、水系和历史道路的空间分布;依据长城防御体系构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体系,防御体系对应公园总体布局、屯兵城层次对应景观点设置、驿传路线对应游览路径、烽传视线对应景观视廊,进行可见与不可见遗址点全貌展示与系统关系还原。“让历史说话”,为长城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关 长城 国家文化公园 防御体系 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教出海”文化软实力建设:时代要义、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修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5,共6页
“职教出海”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世界文化竞争态势的客观要求,是维护中国职教文化主权的主动追求,是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外在需求,是破解自身发展关键问题的内在诉求。当前“职教出海”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中国职... “职教出海”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世界文化竞争态势的客观要求,是维护中国职教文化主权的主动追求,是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外在需求,是破解自身发展关键问题的内在诉求。当前“职教出海”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中国职教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发展不平衡、国内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显著、国际传播话语权和话语能力不强。因此,职业院校应在“职教出海”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履行其作为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主体的角色,以理念引领、制度保障、理论支撑、实践探索为行动指南,在校企同行、教随产出、标准互融、平台共建、品牌输出中突破积习定势、比鉴国际路径,以对外职教话语体系重构为突破口,以对外职教话语能力建设为着力点,讲好中国职教故事,全面提升中国职教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出海” 文化软实力 职教话语体系 职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炳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F0002,共16页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之中,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根基。探索发展规律、追求大同梦想,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提供了心...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之中,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根基。探索发展规律、追求大同梦想,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提供了心理认知基础;民为邦本、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文化品格;舍生取义、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提供了精神滋养;诚实守信、忠人之事的道德情操,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强大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旅体验式消费场景系统的构建研究——以荆楚文化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江敏 冯涵瑞 张佳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203,共11页
作为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适时融入数字经济语境,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路径。基于游客UGC数据分析,采用LDA主题模型和质性研究方法,识别出诗赋曲艺创意休闲、荆楚历史文博展陈、大江大湖行浸游艺三大荆楚... 作为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适时融入数字经济语境,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路径。基于游客UGC数据分析,采用LDA主题模型和质性研究方法,识别出诗赋曲艺创意休闲、荆楚历史文博展陈、大江大湖行浸游艺三大荆楚文化消费场景主题,可构建一个由多方参与主体、多元场景结构、多样场景类型、多种场景体验、多重场景价值五要素组成的数字文旅体验式消费场景系统。其中,系统各要素动态表征于物理环境、空间模拟、社会主体、数智交互、行为向度、场景效能六个维度;供求交织、虚实交融、主客交互是系统内在运行逻辑,为驱动系统优化、构建沉浸式体验、促进价值共创提供了原动力、吸引力和核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消费场景 荆楚文化 LDA主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