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体自觉意识之于现代中国文学史建构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朱德发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7-154,2,共8页
-
文摘
建构现代中国文学史"回归文学本体"的学术追求与努力,虽取得可观的实绩却存有严重不足,其缘由与缺乏文体自觉意识不无关系。故当下书写现代文学史欲弥补这个短板,建构主体务必深化对文体价值或意义的认识,提高剖析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学体式关系的自觉性。建构主体必须力争走出文艺理念的误区,以现代文体观书写现代文学史。建构主体务必学好文学革命先贤们的文体自觉意识,为恢复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本体真相挥洒诗性智慧。建构主体若能调整或转换重写现代文学史的视角或理路,那更有助于解决既成文学史文本缺乏文体自觉意识的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文体自觉意识以确保文学史重构真正"回归文学本体"。
-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史
文学本体
建构主体
文体自觉意识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楚辞》的文体自觉意识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亦桥
-
机构
贵州师范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X期45-46,共2页
-
基金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楚辞学文献考论及阐释研究"(14CZW03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文学的文体发展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到汉赋文体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作为一种带有强烈的地方文学色彩的文学体裁——楚辞,它其中蕴含的文体感是其他文学的文体体系所无法具备的。《楚辞》的文学文体发源于《九歌》,确立于《离骚》最后在《天问》、《九辨》得到巩固和发展,其中的幽婉缠绵、一唱三叹、循环往复的文体自觉意识是楚辞文体感的突出特色所在。这种问题的写法直接对后世的汉赋文学体裁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汉代时期的楚歌、骚体赋和散体赋便是楚辞写作文体的直接继承与创新。
-
关键词
《楚辞》
文体自觉意识
汉赋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