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儿童视角小说的文体意义与文化意味 被引量:14
1
作者 沈杏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关键词 儿童视角小说 文化意味 文体意义 人物视角 叙述视角 社会属性 小说文本 审美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律论和评价系统在语篇中的文体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戴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8,共8页
该文应用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及马丁和罗斯(Martin&Rose)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格律论(Periodicity)和评价系统(Appraisal),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一个语篇的文体特征,探讨了宏观主位、超主位、主位和宏观新信息... 该文应用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及马丁和罗斯(Martin&Rose)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格律论(Periodicity)和评价系统(Appraisal),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一个语篇的文体特征,探讨了宏观主位、超主位、主位和宏观新信息、超新信息、新信息这种开放性的等级层次对形成语篇信息脉冲的意义,分析了评价词汇集对语篇文体的作用,并讨论了格律论和评价系统分析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 文体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 格律论 评价系统 文体 主位等级 格律 词汇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小说中公牍文的叙事功能及其文体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国赋 何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5-182,共8页
公牍文是唐代小说"文备众体"之中重要的一"体"。因公牍文使用场合、对象具有特殊性,所以唐代小说中的公牍文有上、下之分:上行公文主要用于神仙、道士、臣民上书帝王或皇帝、冥王上书天帝;下行公文主要用于天帝、... 公牍文是唐代小说"文备众体"之中重要的一"体"。因公牍文使用场合、对象具有特殊性,所以唐代小说中的公牍文有上、下之分:上行公文主要用于神仙、道士、臣民上书帝王或皇帝、冥王上书天帝;下行公文主要用于天帝、皇帝向臣民颁布诏令。公牍文融入唐代小说,不仅承担着聚焦主题与升华主题、刻画人物性格、心理、暗示故事结局等重要的叙述功能,而且还充当了唐代小说文体的基本"骨架",与融入其中的史传、诗歌、论说文等相互组合,建构了唐代小说独特的文体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牍文 唐代小说 叙事功能 文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拟作的文体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吕逸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5,共5页
拟作是汉代文体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拟作是一个尊体与破体相互交织的过程,汉代的诸多文体常常是在拟作中获得认同,在认同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创新,创新后又被拟作的。汉代拟作促进了文体的定型、文体的创新和文体理论的发展,体... 拟作是汉代文体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拟作是一个尊体与破体相互交织的过程,汉代的诸多文体常常是在拟作中获得认同,在认同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创新,创新后又被拟作的。汉代拟作促进了文体的定型、文体的创新和文体理论的发展,体现出汉代鲜明的文体自觉性,是文学自觉意识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作 文体意义 文体创造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状元赋的文体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士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0-222,共3页
唐代状元赋是进士科考试中登状元第者所作的科场试赋,现存可考者10题,其中存见作品4篇。状元赋不仅从体制上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水平,而且从构思、布局特别是对主司命题旨趣的把握上彰显了作者的学养与器识,而这些又是主司从内外所作的双... 唐代状元赋是进士科考试中登状元第者所作的科场试赋,现存可考者10题,其中存见作品4篇。状元赋不仅从体制上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水平,而且从构思、布局特别是对主司命题旨趣的把握上彰显了作者的学养与器识,而这些又是主司从内外所作的双重要求。所以,状元赋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均对唐代试赋起着积极的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状元赋 文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汪曾祺小说的文体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熊修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8,共6页
从文学史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促进了新时期小说观念的更新;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破除了传统的审美认知模式,表征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汪曾祺小说文体贡献无疑是独特而巨大的,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关键词 汪曾祺 小说 文体意义 文学评论 文学史 文化学 审美观念 审美认知模式 社会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泛化及其文体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邓晓成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文学 文体意义 命运 边缘 精英文化 泛化 中心 呼唤 地位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限性的文本——《城与市》的文体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吴义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关键词 文学界 先锋写作 文本 作家 风光 文体意义 式微 无限性 目光 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小说选本对传奇小说的改编及其文体学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明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1-179,共9页
明代编刊了约200种小说选本,其中有近70种选录了传奇小说。编刊者常常依照自己的审美情趣与小说观念对原文进行改编:一是增删诗歌韵文,从外在形态上强化或消解传奇小说的体式,使诗文成为小说文体的变量;二是改变人物描写、情节构思、叙... 明代编刊了约200种小说选本,其中有近70种选录了传奇小说。编刊者常常依照自己的审美情趣与小说观念对原文进行改编:一是增删诗歌韵文,从外在形态上强化或消解传奇小说的体式,使诗文成为小说文体的变量;二是改变人物描写、情节构思、叙述方式等,令叙事的详略发生变化,甚至发生文体形态上的转换,体现出编者对人物塑造与叙事艺术的深入理解;三是改动语言,或趋雅,使传奇小说愈加高雅化,或适俗,令传奇小说通俗化。这种改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独特的文体学意义:"诗文小说"的编撰方式不断创新,勃兴的中篇传奇小说影响广泛,白话小说向传奇小说全面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选本 传奇小说 改编 文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朝公文体俳谐文的文体学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玉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7,共9页
南朝公文体俳谐文通过戏拟公文,以鸡、驴、猪、蛇、鳝鱼等恶俗之物入之,打破了公文严肃庄重的文体规范,形成了独特的破体现象。南朝公文体俳谐文是解构型文章破体模式的滥觞和巅峰,后世这种文章破体模式未有出其右者。公文体俳谐文内容... 南朝公文体俳谐文通过戏拟公文,以鸡、驴、猪、蛇、鳝鱼等恶俗之物入之,打破了公文严肃庄重的文体规范,形成了独特的破体现象。南朝公文体俳谐文是解构型文章破体模式的滥觞和巅峰,后世这种文章破体模式未有出其右者。公文体俳谐文内容的谐谑与文体的雅化,两方面均臻极致,这种"沐猴而冠"的文体风格,使之兼具喜剧性和批判性。南朝公文体俳谐文融雅俗于一体,是南朝文章雅俗观念的表征;而对公文文体的破体,又是南朝文尊笔卑观念的一大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文体 俳谐文 破体 文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入集的篇章考察与文体学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雯雯 蒋旅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3,共7页
伴随对文道关系的讨论以及古文地位的提升,南宋以来文章学兴盛,《史记》开始进入文章总集。通过节录、全篇摘录或重构《史记》文章,使之呈现新的篇目形态,《史记》入集这一过程体现了各时期各位选编者深层的文章学观念。文道统一结合、... 伴随对文道关系的讨论以及古文地位的提升,南宋以来文章学兴盛,《史记》开始进入文章总集。通过节录、全篇摘录或重构《史记》文章,使之呈现新的篇目形态,《史记》入集这一过程体现了各时期各位选编者深层的文章学观念。文道统一结合、《史记》的行文技巧、内涵义理,是《史记》入集的重要接受维度。编纂者通过文体分类或归类,彰显了《史记》“传状”“赞”“世表”等文体的开创性和示范性意义;围绕具体文体的正变问题展开辨析,也体现了一定的文体观念,折射出相关的文学生态环境。《史记》进入文章总集而被多维接受,是《史记》最终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助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文章总集 篇制形态 文章接受 文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小戴《礼记》篇题及其文体学意义——以出土简帛为起点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丹奇 丁宏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大小戴《礼记》篇题的命名方式,大体有依据篇章主要内容、提炼篇章部分内容、摘取篇首若干文字、揭示篇章与其他典籍关系、袭用相关标题等。由出土简帛的早期形态能够发现,礼学文献在秦火前单篇别行时大多无篇题,仅有的个别篇题主要摘... 大小戴《礼记》篇题的命名方式,大体有依据篇章主要内容、提炼篇章部分内容、摘取篇首若干文字、揭示篇章与其他典籍关系、袭用相关标题等。由出土简帛的早期形态能够发现,礼学文献在秦火前单篇别行时大多无篇题,仅有的个别篇题主要摘取篇首若干文字命名。其中“摘取篇首提示语”是为教学需要;“摘取抄纂众篇(章)而成的首篇(章)首句”则缘于抄本的收卷方式。汉代流传的礼学文献多据篇章与其他典籍关系命名,这与区分“经”“传”的解经观念密切相关。在关涉文体的篇题中,以“问”“义”称名的辨体意识较强,前者标志着古人对“问对体”最早的自觉体认,后者为“义疏体”的雏形确立了类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戴《礼记》篇题 命名方式 拟定缘由 文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瑾文体革新理论与实践考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龚喜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30,共6页
关于秋瑾与近代文学革新之关系 ,是一个尚未引起重视和得到发掘的重要问题。务实、尚俗、切用、崇外、求变、创新 ,共同体现出秋瑾文学革新的理论取向和写作态势 ,其中有关白话“演说”活动的倡导组织、理论建树和写作实践 ,尤具创新精... 关于秋瑾与近代文学革新之关系 ,是一个尚未引起重视和得到发掘的重要问题。务实、尚俗、切用、崇外、求变、创新 ,共同体现出秋瑾文学革新的理论取向和写作态势 ,其中有关白话“演说”活动的倡导组织、理论建树和写作实践 ,尤具创新精神和文体意义。她的白话文创作在晚清白话文运动中具有典范性 ,并代表着近代散文发展的正确方向。秋瑾关于文体革新的理论和实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瑾 晚清白话文运动 演说 理论 创作 文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商务合同的文体特征及翻译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永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8-101,共4页
文体意义是原文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遣词造句上,是译者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以商务合同为例,从词法、句法两方面详尽分析这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并讨论如何在译文中处理原文的文体特征,如何在译文中凸显原文的文体意义。
关键词 文体特征 文体意义 商务合同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与江南的“互文”——论叶灵凤后期的方物风土书写
15
作者 赵普光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3,共9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两个”叶灵凤,即作为现代小说家的叶灵凤与作为散文随笔家的叶灵凤。有意味的是,当我们恢复叶灵凤的另外一面,即还原作为散文家的叶灵凤时,我们会发现:不仅存在文体意义上的“两个”叶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两个”叶灵凤,即作为现代小说家的叶灵凤与作为散文随笔家的叶灵凤。有意味的是,当我们恢复叶灵凤的另外一面,即还原作为散文家的叶灵凤时,我们会发现:不仅存在文体意义上的“两个”叶灵凤,而且从生活的地域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灵凤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现代小说家 散文随笔 文体意义 方物 散文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声调的实现方式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祖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5,共10页
提起古代文章的声调,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骈文。但实际上,古文亦不能无声调,只不过它没有骈文那样严格、固定的规范而显得更为自由。历代优秀的古文家在创作中都非常讲究声调,清代桐城派更是从理论上总结了古文声调的文体意义。不过,... 提起古代文章的声调,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骈文。但实际上,古文亦不能无声调,只不过它没有骈文那样严格、固定的规范而显得更为自由。历代优秀的古文家在创作中都非常讲究声调,清代桐城派更是从理论上总结了古文声调的文体意义。不过,他们没有系统说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通过梳理可知,古人大多注重通过“养气”和“行气”以实现自然优美的声音效果,这是古文区别于骈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但强调“行气”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否定具体的调声之法。具体说来,古文主要是通过句式的伸缩变化和笔法的综合搭配来实现其声调美的,而这又往往和炼字尤其是虚字的妙用结合在一起;此外,古文也偶尔通过押韵来新人耳目,但这并不是古文声调表现的常法和定则。古文声调的这些具体实现方式,其实也是当代研究者将古文声调分析落到实处,从而避免笼统和空泛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声调 审美形式 文体意义 实现方式 古文细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