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唐单篇传奇的文体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军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70,共9页
中唐单篇传奇的出现,确立了传奇体的范式与基本内涵。无论是外在形制还是内在叙事模式,中唐单篇传奇与先唐志怪志人小说、初盛唐传奇小说以及史传文类都有着显著不同。中唐单篇传奇是进士文人显扬笔妙的有意创设,在叙事时空的生活化与... 中唐单篇传奇的出现,确立了传奇体的范式与基本内涵。无论是外在形制还是内在叙事模式,中唐单篇传奇与先唐志怪志人小说、初盛唐传奇小说以及史传文类都有着显著不同。中唐单篇传奇是进士文人显扬笔妙的有意创设,在叙事时空的生活化与私密化中通过细节真实来塑造人物情感与故事逻辑的真实,从而让小说文本情美兼具。因此,中唐单篇传奇在流播过程中其"传奇"作法被文类化,作品也逐渐经典化,进而在现代学术体例草创期建构小说史时被定名为文体概念的传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单篇传奇 叙事模式 经典化 文体建构 文化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品藻与佛学对魏晋南北朝批评文体建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心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9-147,共9页
魏晋南北朝批评文体美轮美奂、诗意盎然,与批评家杰出的创造才华及批评策略分不开。他们受人物品藻风尚和东传佛学的影响,采用"转化"和"吸纳"策略引进品第法,并在著述体例、思维风尚、批评准则等方面,对佛学予以吸... 魏晋南北朝批评文体美轮美奂、诗意盎然,与批评家杰出的创造才华及批评策略分不开。他们受人物品藻风尚和东传佛学的影响,采用"转化"和"吸纳"策略引进品第法,并在著述体例、思维风尚、批评准则等方面,对佛学予以吸纳,此阶段批评文体的话语、结构等均受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人物品藻 佛学 文体建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牍文对汉唐小说文体建构的意义
3
作者 何亮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6-152,共7页
中国古代小说是互文性的产物,其中吸收不同文类入小说,形成混合交融的文体是互文性特征的重要体现。"公牍文"作为互文文类融入汉唐小说,主要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汉唐时期,写作公牍文是政府选拔官员或科举考试的重要内... 中国古代小说是互文性的产物,其中吸收不同文类入小说,形成混合交融的文体是互文性特征的重要体现。"公牍文"作为互文文类融入汉唐小说,主要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汉唐时期,写作公牍文是政府选拔官员或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不少汉唐小说家为步入官场而对此进行过长期训练,有意无意间将其运用于小说的编撰或创作;第二,公牍文渗透、融入汉唐小说,成为建构小说之重要文体,因小说叙事功能所需。汉魏六朝小说中的公牍文,主要作为关节点衔接各叙事元素;唐代小说中的公牍文不仅在情节链中作为连接、过渡之用,还承担了聚焦主题、刻画故事人物心理等的叙事功能。融入汉唐小说的公牍文,因篇幅、数量、文本组合方式等有较大不同,使汉唐小说在创作意识、行文风格、语言等方面表现出差异。相较而言,唐代小说吸收公牍文体,进一步完善了小说文体的自身功能,形成更系统、完备的建构方式,从而促进了小说的发展、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小说 公牍文 互文性 叙事功能 文体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的浪漫之维——冯至的诗学及其文体建构
4
作者 胡继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胡适称之为"偶然之偶然"的"新诗",是近代中国社会普遍的精神运动的结果,其初始的动机与动力,远不只是关于审美的,甚至主要不是关于审美的,对此的诠释与自我诠释,同样多元而丰富,很难用任何一种"绝对的开端&qu... 胡适称之为"偶然之偶然"的"新诗",是近代中国社会普遍的精神运动的结果,其初始的动机与动力,远不只是关于审美的,甚至主要不是关于审美的,对此的诠释与自我诠释,同样多元而丰富,很难用任何一种"绝对的开端"予以简单描述。闻一多发表于1926年的《诗的格律》,将通常译为"形式"的英文"form"一词译为"格律",并以此作为诗之为诗的根本,这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误读"。闻一多的新诗格律理论,与他本人的写作和翻译实践有高度的一致性,看似吸收了西方文学中的格律诗理论,实际上更像是他此前研究过的中国古代律诗观念在现代的演绎。冯至践行象征主义诗学,其浪漫与象征的互照互释,彰显了"象征诗学"的浪漫之维,他将浪漫诗人诺瓦利斯称为"游戏诗人",将浪漫世界营造为"游戏式的严肃",从而看透了宇宙象征体系之中那些幽暗玄远的意义。以诗体探索与文体建构为媒介,冯至完成了"象征诗学"的建构,为中国现代文艺与文艺思想添加了别样的韵味与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建构 冯至 诗学 浪漫 象征 “五四”时代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朱玲《文学文体建构论》
5
作者 吴礼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172,共2页
关键词 《文学文体建构论》 朱玲 文学评论 理论体系 学术观点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文论对当前批评文体建构的多元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心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149,共8页
探究魏晋南北朝批评家的文体建构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反思空间。以魏晋南北朝文论为参照对象,在比较中国当前各式批评文体并剖析其特征后,认为当前批评文体建构可从四个方面向魏晋南北朝文论取经和学习。一是批... 探究魏晋南北朝批评家的文体建构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反思空间。以魏晋南北朝文论为参照对象,在比较中国当前各式批评文体并剖析其特征后,认为当前批评文体建构可从四个方面向魏晋南北朝文论取经和学习。一是批评文体走向多元化和开放性;二是批评文体在科学性和理性化之外,应适当增加诗性;三是批评文体要保持完整的审美经验,避免削弱读者的感受力;四是批评文体要体现批评家个人的独特风格与才情个性,这对中国当前批评文体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批评文体 文体建构 审美经验 批评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代”文学大众化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的思路
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242,共1页
肖翠云撰文《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指出,30年代的“文学大众化”运动在语言问题和文体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丰富持久的论战,尽管未能达成共识,但在大众化文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上... 肖翠云撰文《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指出,30年代的“文学大众化”运动在语言问题和文体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丰富持久的论战,尽管未能达成共识,但在大众化文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上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和大致的方向:在语言上,先采用方言土语创作区域性的大众文学,然后再逐步过渡到以统一普通话为基础的国家的大众文学,在由方言土语向统一性普通话过渡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各地方言,使其渐趋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肖翠云 《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文体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体谱系中的“短篇小说”
8
作者 周海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4,共11页
“短篇小说”是一个颇具文体学意义的概念。从其生成、发展、演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走过了从寄生文体到独立文体的创造之路。经过几代学者、作家从理论到实践的努力,形成了具有独立文体意义的短篇小说。小说或者短篇小说是... “短篇小说”是一个颇具文体学意义的概念。从其生成、发展、演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走过了从寄生文体到独立文体的创造之路。经过几代学者、作家从理论到实践的努力,形成了具有独立文体意义的短篇小说。小说或者短篇小说是否文学的问题,向来意见分歧较大,梁启超提倡的“新小说”,试图将中西方文体融为一体,重新定义小说在文学中的位置。胡适、鲁迅的出场,带给短篇小说新的特质。有关小说是否文学的问题,也体现在相关机构的职能及其对待小说的态度方面,教育部通俗文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国文门研究所小说科的机构设立,为短篇小说的最后成立提供了保障。在理论与创作方面,短篇小说注重融合各种文学手段,以背离故事性的方式重构叙事且逐步走向文学的创作性,形成了将篇幅短小、情节简洁、结构精巧与叙事性、通俗性和创作性杂糅一体的文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文体谱系 文体建构 创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功能与文章建构
9
作者 马怀忠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1期60-65,共6页
(一)从文章建构看思维功能结构在研究文体分类和文体的演变中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在写作学、文章学中经常提到的运作、运思、运局、思路、构思、谋篇等概念,都与某种结构形式的确立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也显示出文章建构过程中思维活... (一)从文章建构看思维功能结构在研究文体分类和文体的演变中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在写作学、文章学中经常提到的运作、运思、运局、思路、构思、谋篇等概念,都与某种结构形式的确立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也显示出文章建构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巨大功能。写作不像一个工艺流程,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人人都可以娴熟地加以掌握,都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构件。文章建构靠的是思维张力的有机粘结和组合。只有当作者的思维活动保持一种足够的动势并能进行科学调节的时候,再加上语言因素的助力,鲜明的意象,深刻的哲理,生动的个性,奇妙的情节,才能如春水泛舟,草原奔马,来得那么迅捷,那么自然,并各得其所,尊卑就序,形成一个葱笼丰盛的文章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建构 建构过程 文章学 写作学 文体分类 意象 文体建构 议论文 作品 谋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哀辞的产生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金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59,共3页
哀辞作为一种文体形式 ,创构于崔瑗 ,它是诔文与悼亡诗结合的产物 ,哀辞的形成。
关键词 哀辞 文体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分类总目录
1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3-176,共4页
关键词 战争小说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学文本 周梅森 文体建构 修辞研究 女性观 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