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文学”的出场与词的现代文体地位的确立
1
作者 孙启洲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7-205,共9页
杂糅胡夷里巷之曲而成的词体,在其兴起之初并未能取得与诗、文相等的文体地位。无论是古典词学中的尊体论还是卑体论,都指向依经论词的阐释理路,暗含着诗尊词卑的内在逻辑,均可视为经学话语体系对于词体地位的压抑。直至晚清民初,现代... 杂糅胡夷里巷之曲而成的词体,在其兴起之初并未能取得与诗、文相等的文体地位。无论是古典词学中的尊体论还是卑体论,都指向依经论词的阐释理路,暗含着诗尊词卑的内在逻辑,均可视为经学话语体系对于词体地位的压抑。直至晚清民初,现代纯文学观念的传入和渗透,词体的独特审美价值得以彰显,其独立的文体地位也逐渐得到学界认可。与此同时,纯文学史观不断地被内化于中国文学史的撰述之中,使以审美为本质的现代文学观念得到巩固并广为传播,词体也借此进入现代学者所书写的文学史之中,其现代文体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此一过程足可表明,从杂文学观到纯文学观,从经学话语到美学范式,文学理论话语的递嬗,直接造成文体序列的重塑,以及古典文学研究格局的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词体 文学史 文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尧臣“诗主讽谕”说提出背景新探——兼论“北宋诗文革新”概念的适用度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成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73,共7页
梅尧臣有两首五古标举诗的讽谕精神,学界向来视为他的诗论代表作。然而梅氏所言如此,意在抵御时人重文轻诗之说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实为权宜举措,并不能反映其诗学的核心旨趣。重文轻诗乃是宋仁宗朝文坛的主流风尚,既表现于观念层面,又表... 梅尧臣有两首五古标举诗的讽谕精神,学界向来视为他的诗论代表作。然而梅氏所言如此,意在抵御时人重文轻诗之说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实为权宜举措,并不能反映其诗学的核心旨趣。重文轻诗乃是宋仁宗朝文坛的主流风尚,既表现于观念层面,又表现于制度层面。通常被划入"诗文革新"者阵营的那些作家,对此风尚态度不一,文学思想因而呈露出某种分化态势。由此看来,"北宋诗文革新"这一通行概念,内部蕴藏着种种张力,其适用程度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讽谕精神 文体地位 诗文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