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藏族文学中传统文体的文化内涵——以“歌谣”和“叙事伦理”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沛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任何文体都不是没有意味的纯粹的文体,它可能积淀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意识,尤其是那些历史久远的文体。当代藏族文学中出现的藏族传统文体——歌谣、叙事伦理等,就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审美意识。
关键词 当代藏族文学 传统文体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小说文体在民初的通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93,共11页
古体小说在民初呈繁荣之势。笔记体小说大多沿随笔杂录与讲求实录的固有轨辙前行,部分作品出现与传奇体合流的趋向;稗官故事类和野史笔记类作品居于主流,具有消遣与补史功能。尊体意识下的传奇体小说以婚恋、侠义、神怪题材为主,讲求辞... 古体小说在民初呈繁荣之势。笔记体小说大多沿随笔杂录与讲求实录的固有轨辙前行,部分作品出现与传奇体合流的趋向;稗官故事类和野史笔记类作品居于主流,具有消遣与补史功能。尊体意识下的传奇体小说以婚恋、侠义、神怪题材为主,讲求辞章结构,追求诗意美;破体意识下的作品拓展了新内涵,形成了新的叙事模式和诗化、心理化特征。话本体小说以说话虚拟情境演述社会万象,充满世俗性、娱乐性和民间性;体式上变异很大,其抒情、评判的个人化与新体白话短篇小说日渐趋同,“说话人”隐形成为必然。白话章回体小说面向市民写作,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在语言、题材、适应报刊及类型化等方面呈现新变;文言章回体分诗骈化与古文化两类,其文体风格与主题题材相得益彰,变白话章回体的情节中心为写人中心。在遭到“五四”新文学家批判后,诸种古体小说或黯然退场,或顶风坚守。历史证明,民初古体小说的守正出新为避免与阻挡中国小说文体的“全盘西化”起到过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小说文体 民初小说 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散文文体的近现代嬗变 被引量:2
3
作者 付建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6,共6页
清末民初,中国散文文体发生巨大嬗变,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应用性散文文体严重衰退,文学性散文文体也今非昔比;而近现代散文文体如严复、章太炎和章士钊等人的"逻辑文体",谭嗣同、梁启超的报章体,周作人等人的美文文体,林语堂... 清末民初,中国散文文体发生巨大嬗变,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应用性散文文体严重衰退,文学性散文文体也今非昔比;而近现代散文文体如严复、章太炎和章士钊等人的"逻辑文体",谭嗣同、梁启超的报章体,周作人等人的美文文体,林语堂等人的"小品文"文体等,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传统散文文体,并在文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散文文体 现代散文文体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文体学理论研究的现代进程 被引量:2
4
作者 何诗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4,65,共12页
中国文体学历史悠久,根基深厚,长期居于文学学术的核心地位。但在晚清民国西学浪潮的冲击下,文体学传统逐渐被遮蔽和边缘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复苏,并迅速发展为最富学术生长点、最为学界瞩目的学术前沿领域。就整体研究格局言,... 中国文体学历史悠久,根基深厚,长期居于文学学术的核心地位。但在晚清民国西学浪潮的冲击下,文体学传统逐渐被遮蔽和边缘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复苏,并迅速发展为最富学术生长点、最为学界瞩目的学术前沿领域。就整体研究格局言,学界对文体形态和文体史关注较多,相关成果极其丰富,而文体观念和文体学理论探讨则较为薄弱。总结、反思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文体学理论研究,对于推动古代文体学进一步发展,建设富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传统 理论研究 现代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汉语语篇重言外之意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慧坚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51-56,共6页
汉语语篇有重言外之意的特点,国内外不少语言学者的论述多归因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礼教、专制统治这一历史因素的影响。相对于语言文化现象所具有的复杂性,这种解释还很不够。本文试从中西民族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这一视角作些初步的探讨,... 汉语语篇有重言外之意的特点,国内外不少语言学者的论述多归因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礼教、专制统治这一历史因素的影响。相对于语言文化现象所具有的复杂性,这种解释还很不够。本文试从中西民族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这一视角作些初步的探讨,以期说明汉语语篇特点同时也是汉语民族审关文化心理的表现,而这种审关文化心理的形成,除了受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影响之外,也与汉语民族的思维模式、语言特点及诗学传统诸因素分不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篇 文体传统 语言哲学 诗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文管窥二题
6
作者 张达 《理论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84-87,共4页
作者认为,中国的杂文无论是就其形成、发展而言,还是就其展示出的特征而言,都是中国独特的文体传统、文学传统、文章传统的产物。杂文的渊源在于“语录”和“比兴”,而“兼言”特征亦是其文学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突出表现。
关键词 杂文创作 文学性 议论文 文学传统 社会转型 文体传统 文学作品 文体特征 《我的失恋》 比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