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理论重塑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窦桂梅
-
机构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3,共9页
-
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文以载道的小学语文主题教育实践创新研究”(CDDB24411)。
-
文摘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根植于母语教育与语言文化传承的课堂实践土壤,发轫于20世纪末语文教育民族化与现代化探索,历经30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1994年主题教学雏形形成到2014年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再到2024年跃升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从价值旨归,厘定了主题教学坚守的“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育人价值文化根基;从本体释义,廓清了主题教学“主题-学习主题-特定学习主题”关联概念连续体的内容结构;从实践跃升,重构了以学习主题引领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多样化主题教学实践形态。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既是中国语文教育原创理论生成,又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动方案。
-
关键词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
关键概念连续体
-
Keywords
spread thoughts and cultivate people with literature and culture
Chinese thematic teaching theory in primary school
key concept continuum
-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从先秦“文”的观念史中挖掘“文—化”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峻杉
王旎娜
代雅新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7-181,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德育的共鸣融合》(BEA17011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可能有两种不同走向但又彼此联系的起源,分别是表达与祖先神、上帝沟通的能力或状态的“通神”义,以及来自图腾、甲骨兆纹、礼器纹饰所代表的神秘图案的“纹理”义。春秋战国文献中“经天纬地”“因天之生也以养生”的“文—武”之“文”,以及赞颂圣王德行及其开创传统的“文—德”之“文”,有可能是由“通神”义所演化而来;与此同时,表示贯通隐显、具有信息指示作用的结构纹理的“文—明”之“文”,表达内在理据、法则、结构的“文—理”之“文”,以及表达显化、装饰等功能的“文—质”之“文”,有可能是由“纹理”义所演化而来。对先秦“文”观念的梳理,有助于中国教育学对本土“文—化”传统的自知自明,彰显“文”与“心”的关联意义以优化诠释“以文化之”,提炼“文—养”的观念来深化诠释“文而化之”,发掘“观—文”的思想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并拓展对“文”“道”关系的讨论。
-
关键词
文化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观念史
-
Keywords
culture
Wen Yi Zai Dao(文以载道)
Yi Wen Hua Ren(以文化人)
history of ideas
-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