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与“文”的纠葛:韩愈“文以明道”观新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3,共8页
韩愈提出“文以明道”观,力求在古文创作中体现他复兴儒学、排斥佛老的意图,但是后世的评价或者责备其“道”之不纯,或者批驳其“文”之不粹,“道”与“文”相纠葛,令我们难以恰切把握韩愈的整体面貌。因此,必须拨开迷雾,回到韩愈自身... 韩愈提出“文以明道”观,力求在古文创作中体现他复兴儒学、排斥佛老的意图,但是后世的评价或者责备其“道”之不纯,或者批驳其“文”之不粹,“道”与“文”相纠葛,令我们难以恰切把握韩愈的整体面貌。因此,必须拨开迷雾,回到韩愈自身以及他所处的历史境遇,梳理出他关于“道”和“文”的真实思想和创作实践。从“道”的层面,韩愈从儒家士大夫的立场出发,着眼于现实政治,以儒家之道干政,重在践行,但由于身不居其位难以施展,才将“道”的意图表现于古文创作中;从“文”的角度,他以集大成的创作水准,提出“不平则鸣”“气盛言宜”等理论主张,以“道”为“文”之根本和动因,并在文中融入了“道”的内容主题,充分贯彻了“文以明道”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文以明道 儒学 古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贞贬谪文人的“文以明道”思想
2
作者 冯建国 柳海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在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倾向上,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人认为"文"应该服务于"道",但在"文"与"道"的具体关系上,他们的观点有异。任何文学团体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环境,永贞贬谪文人的文学观点也... 在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倾向上,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人认为"文"应该服务于"道",但在"文"与"道"的具体关系上,他们的观点有异。任何文学团体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环境,永贞贬谪文人的文学观点也不是独立于中唐文坛之外的一家之言,他们是中唐文坛上最活跃的文学团体之一,其"文以明道"文学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与当时其他文学流派密切相关,尤其与同时期以韩愈为首的古文运动互为呼应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贞革新 永贞贬谪文人 文以明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文以明道”的含义及其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婷婷 秦华 《南方农业》 2017年第16期9-13,共5页
"文以明道"的含义和植物造景有很多相似之处,将"文以明道"应用于植物造景,不仅丰富了植物景观本身的内涵,还可以传承文化、营造意境、表达场所精神,从而服务于人类。在"文以明道"这种哲学思想指引下的植... "文以明道"的含义和植物造景有很多相似之处,将"文以明道"应用于植物造景,不仅丰富了植物景观本身的内涵,还可以传承文化、营造意境、表达场所精神,从而服务于人类。在"文以明道"这种哲学思想指引下的植物造景,体现着不同的观照方式和认知角度,别具特色和魅力。表现在思想内容层面为植物造景之"三道",即文化传承之道(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意境营造之道,场所精神表达之道;表现在艺术形式层面为写作手法与植物造景,即表达方式、写作方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明道 植物造景 意境 场所精神 艺术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贞贬谪文人的“文以明道”思想
4
作者 柳海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因为参加永贞革新而惨遭贬黜。被贬之后,他们以著书垂文的方式继续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永贞贬谪文人提出了"文以明道"的文学观,与同时期韩愈及其门人领导的古文运动互为呼应。
关键词 永贞革新 永贞贬谪文人 文以明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宗元在文以明道运动中的理论、实践和遭遇
5
作者 刘建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35-41,34,共8页
从文道矛盾发展的历史看 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 柳宗元的文道观是一个大题目,要了解它的形成原因,不但要了解中唐时代文道矛盾的情况,还得简单回顾一下从先秦到中唐时代文道矛盾发展的整个过程。 在中国历史上,文和道是一对相互依存而... 从文道矛盾发展的历史看 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 柳宗元的文道观是一个大题目,要了解它的形成原因,不但要了解中唐时代文道矛盾的情况,还得简单回顾一下从先秦到中唐时代文道矛盾发展的整个过程。 在中国历史上,文和道是一对相互依存而又常闹对立的矛盾。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还没有形成由某家号令各家的局面,自然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道”。各家为了宣扬自己学派的思想观点,除了重视自家的著作中的道之外,对表达思想的文,自然也不会轻视,因为其著作如果言而无文,其道也就可能缺乏吸引力。当时各家对自己的著作都尽量做到道与文的完美统一,所以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儒墨道法各家著述,除《墨子》一书外,大都重视语言文采。就是《墨子》也无非语言质朴一点,也决无文理不顺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文以明道 韩愈 翼道 王叔文集团 抑柳 文道观 古文运动 儒道 国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以明道”在植物造景中的运用
6
作者 杨寒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163-164,198,共3页
以四川遂宁圣莲岛植物提升方案为例,在分析项目背景的基础上评价了植物现状,进而从植物景观主题优化、空间布局优化、植物景观分区优化方面探讨了"文以明道"在优化方案中的应用,强调要充分考虑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展示文化内涵,... 以四川遂宁圣莲岛植物提升方案为例,在分析项目背景的基础上评价了植物现状,进而从植物景观主题优化、空间布局优化、植物景观分区优化方面探讨了"文以明道"在优化方案中的应用,强调要充分考虑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展示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将"文以明道"运用到现代植物造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明道 植物造景 景观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以明道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7
作者 赵鸿宇 《花卉》 2021年第10期135-136,共2页
从“文以明道”出发,通过对其含义和在我国传统种植设计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研究,指出“文以明道”是中国传统种植设计的重要理念,主要是运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质感,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经过四个阶段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植物景观的... 从“文以明道”出发,通过对其含义和在我国传统种植设计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研究,指出“文以明道”是中国传统种植设计的重要理念,主要是运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质感,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经过四个阶段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植物景观的意境之美。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以明道理念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从而以此来继续指导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明道 植物造景 表现形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愈的气盛言宜和辞事相称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清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90-96,共7页
“文以明道”是韩愈文学理论的宗旨,“不平则鸣”、“穷而后工”是创作过程论的关键,气盛言宜和辞事相称是对写作的具体要求。这里就气盛言宜和辞事相称说的理论价值及其对创作的指导意义作进一步探讨。一、气盛言宜说的渊源在我国传统... “文以明道”是韩愈文学理论的宗旨,“不平则鸣”、“穷而后工”是创作过程论的关键,气盛言宜和辞事相称是对写作的具体要求。这里就气盛言宜和辞事相称说的理论价值及其对创作的指导意义作进一步探讨。一、气盛言宜说的渊源在我国传统文学理论中,文气之说倍受重视,从事文学批评的人,也多以文中之气论析文章的文骨文质。然而,把气与文联系起来,作为文学的重要理论去衡量文章,指导文学创作,是中唐古文大家韩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集 孟子 韩愈集 渊源 文字 传统文学理论 文以明道 金石 文学创作 具体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情、理合一进向情、美融合——唐宋时期情理美学观略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南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2-136,共5页
唐宋时期情理美学观发生时代性新变, 虽然受理学思潮的直接影响而出现偏重于理性思辨的倾向, 但总体还是进向情理合一的大趋势。这种异相整合的美学趋势进一步注重抒情与审美的内在必然联系, 把情感表现与艺术规律完美融合起来, 从... 唐宋时期情理美学观发生时代性新变, 虽然受理学思潮的直接影响而出现偏重于理性思辨的倾向, 但总体还是进向情理合一的大趋势。这种异相整合的美学趋势进一步注重抒情与审美的内在必然联系, 把情感表现与艺术规律完美融合起来, 从抒情论进向情美论, 标示了中国古典情理美学观走向深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明道 唐宋时期 理性美学观 情志合一 吟咏情性 情感表现 穷而后工说 欧阳修 “穷而后工”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柳古文理论的一主三宾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书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60,共7页
历来论者论韩柳古文理论,都是以"文以明道"为中心,而对于"气盛言宜"、"不平则鸣"和"文以为戏"等说法,则往往孤立地看待。作者指出,韩柳古文理论包括一主三宾结构,文以明道为主,气盛言宜、不平... 历来论者论韩柳古文理论,都是以"文以明道"为中心,而对于"气盛言宜"、"不平则鸣"和"文以为戏"等说法,则往往孤立地看待。作者指出,韩柳古文理论包括一主三宾结构,文以明道为主,气盛言宜、不平则鸣和文以为戏为宾。因为有了道的基准,他们的气、不平与游戏不致失去中正的方向。反过来,因为结合了气、不平与游戏,他们的道能够化儒道为文道,并进而化道为文。这种一主三宾的呼应结构,不仅使他们与一般儒者的文道论区别开来,而且使得他们的文章既有社会性,又有个人性;既有思想性,又有情感性;既有现实功用性,又有审美愉悦性,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古文,并进而完成古文复兴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柳 古文理论 一主三宾 文以明道 气盛言宜 不平则鸣 文以为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关中李念慈诗论的时代精神 被引量:1
11
作者 冉耀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8-144,共7页
李念慈为清代关中诗人,其诗学理论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论如"诗本性情"、"文以明道"、"江山之助"、"诗穷而工"等许多优秀思想,并将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清初文艺思潮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李念慈为清代关中诗人,其诗学理论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论如"诗本性情"、"文以明道"、"江山之助"、"诗穷而工"等许多优秀思想,并将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清初文艺思潮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他不但重视作家的人格修养,而且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认识价值,有着积极的用世精神。其诗歌理论兼容并包,内涵丰富,体系严密,在清初诗论中独具特色,值得学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念慈 诗本性情 文以明道 江山之助 诗穷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心孤诣 征实逆志——评邓国光著《韩愈文统探微》
12
作者 李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24-125,127,共3页
苦心孤诣征实逆志——评邓国光著《韩愈文统探微》李浩(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副教授)邓国光博士克服种种困难,以笃实沉静的努力,向学术界奉献出《中国文化原点新探——以〈三礼〉的祝为中心的研究》、《离骚论稿》、《挚虞研究... 苦心孤诣征实逆志——评邓国光著《韩愈文统探微》李浩(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副教授)邓国光博士克服种种困难,以笃实沉静的努力,向学术界奉献出《中国文化原点新探——以〈三礼〉的祝为中心的研究》、《离骚论稿》、《挚虞研究》、《韩愈文统探微》等著作,硕果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文统 《原道》 道统论 孟子 文以明道 以意逆志 了解之同情 以文为戏 文以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章的文质论概貌观
13
作者 刘溶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7-100,共4页
我国素称文章昌盛的泱泱大国。关于文章的重文重质主张者尽管各具其理,而主张文质统一且先质后文的,则是文章发展长河中的主流。兹就我国历代文论中关于文质问题论述的概貌,按时代顺序略论如下。 孔子是提出文质问题的第一人。他在《论... 我国素称文章昌盛的泱泱大国。关于文章的重文重质主张者尽管各具其理,而主张文质统一且先质后文的,则是文章发展长河中的主流。兹就我国历代文论中关于文质问题论述的概貌,按时代顺序略论如下。 孔子是提出文质问题的第一人。他在《论语·雍也》篇曾讲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朴实超过了文采,就未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朴实,又未免显得虚浮了。只有文采和朴实配合得恰当,这才是君子之风哩。不过那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认为礼乐就是文,仁义就是质。孔子所说的文质,是指人们的道德修养而言的,与后人的文章的文质并非一个概念。但就文章的写作来说,孔子还是重视文的。他曾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论 国文 重道 作品 文质并重 文以明道 重文 “情” 孔子 文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篇《原道》看儒家对中国古代文艺的影响
14
作者 刘丽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49-152,共4页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而究其内涵,诸家解说有各所不同。就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权威性的儒家体系中的“道”而言,大体包括了以“仁”为核心,兼及义、孝、忠、悌、信等的一整套伦理道德学说。通过文学为手段,为载...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而究其内涵,诸家解说有各所不同。就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权威性的儒家体系中的“道”而言,大体包括了以“仁”为核心,兼及义、孝、忠、悌、信等的一整套伦理道德学说。通过文学为手段,为载体来传播儒家道义———“文以明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道》 中国古代 文以明道 章学诚 儒家经典 儒家文艺思想 韩愈 刘勰 欧阳修 文以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宗元文章学说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辛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68-72,共5页
柳宗元文章学说述评曹辛华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不但是“雄深雅健”①的文章家,而且是“俊杰廉悍”②的文章学家。《柳宗元集》共四十五卷,政论、史传、寓言、游记,众体毕备。其文章学说散见于书信、赠序、序跋、碑志等文章之中。他... 柳宗元文章学说述评曹辛华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不但是“雄深雅健”①的文章家,而且是“俊杰廉悍”②的文章学家。《柳宗元集》共四十五卷,政论、史传、寓言、游记,众体毕备。其文章学说散见于书信、赠序、序跋、碑志等文章之中。他针对文道、文用、文质、文体、文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集》 文章学 文章写作 儒家之道 文以明道 “辅时及物” “自然之道” 述评 韩愈 《国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宗元教育思想新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如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89-96,共8页
柳宗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社会斗争实践中,以社会教育为己任,以文章为武器,启迪学者,教育后生,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在教育上也做出了不朽业绩,形成他完整丰富的教育... 柳宗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社会斗争实践中,以社会教育为己任,以文章为武器,启迪学者,教育后生,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在教育上也做出了不朽业绩,形成他完整丰富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应当认真研究,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圣人之道 文学创作 我国古代 文学家 政治家 孔子 思想家 治国安邦 文以明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论衡》对《荀子》文论观的继承
17
作者 樊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117-119,104,共4页
关键词 《论衡》 《荀子》 王充 文论 孔子 文章形式 文以明道 书面语 内容与形式 独尊儒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曾王苏散文比较
18
作者 吴小林 《文史哲》 1988年第5期78-82,共5页
宋代散文六大家的散文主张有相同处:主张文以明道,文道结合;强调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但他们的散文主张也有相异处,这主要反映在对道的性质及道与文关系的理解有所不同。六大家的散文创作也有共同特色:内容充实、擅长... 宋代散文六大家的散文主张有相同处:主张文以明道,文道结合;强调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但他们的散文主张也有相异处,这主要反映在对道的性质及道与文关系的理解有所不同。六大家的散文创作也有共同特色:内容充实、擅长议论、富有气韵、明晓流畅。但他们的散文创作又各具风貌,自成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宋代散文 政治改革 战国策 五代史 散文创作 苏轼 王安石 文以明道 平易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文章理论的唯心主义本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柳桥 《文史哲》 1980年第1期24-26,共3页
刘勰《文心雕龙》所阐发的文章(不单是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表现在他的头三篇《原道》、《征圣》、《宗经》之中。其实,这三篇只是谈的一个问题:圣人原于天地“自然之道”而为“文”,这种“文”就是后世所谓“经”;后人撰“文”,必... 刘勰《文心雕龙》所阐发的文章(不单是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表现在他的头三篇《原道》、《征圣》、《宗经》之中。其实,这三篇只是谈的一个问题:圣人原于天地“自然之道”而为“文”,这种“文”就是后世所谓“经”;后人撰“文”,必须遵从这些“经”的教义,追踪这些“经”的体制。他这种文章理论的基本观点,归根到底,只是“宗经”一义。在“宗经”一义中,刘勰虽然也混合着谈了一些文章形式问题,但是主要的还是着眼在政治内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章理论 宗经 文章形式 六义 政治内容 文以明道 文学 政治标准 神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宗元论“文”
20
作者 高海夫 《人文杂志》 1980年第1期32-38,共7页
唐代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在我国散文发展的历史道路上,树立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韩、柳的散文创作及其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他们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一系列主张,则是不可忽... 唐代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在我国散文发展的历史道路上,树立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韩、柳的散文创作及其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他们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一系列主张,则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他们的许多意见,不仅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指导作用,而且在今天看来不少的地方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本文仅就柳宗元论“文”略作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文” 韩愈 古文运动 毛颖传 文以明道 辞令 散文创作 文学作品特征 讽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