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内在关联:以开埠前后海上文人雅集为中心
1
作者 唐永余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20-136,共17页
上海古称海上、上洋,靠海临江,宋代因商而崛起形成市镇,元代因港而兴盛由镇升县,明代抗倭筑城,形成上海老城厢,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衣被天下。上海人历来崇文重教,科举鼎盛,人才辈出,在文学、艺术、收藏、工艺及中西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非... 上海古称海上、上洋,靠海临江,宋代因商而崛起形成市镇,元代因港而兴盛由镇升县,明代抗倭筑城,形成上海老城厢,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衣被天下。上海人历来崇文重教,科举鼎盛,人才辈出,在文学、艺术、收藏、工艺及中西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港兴市、重商、移民、经世致用精神在明清上海江南文化发展过程中尤为突出。嘉庆初年,上海道台李廷敬发起平远山房雅集,其后李筠嘉发起吾园雅集,活动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人员广泛,可以说是继扬州、南京雅集之盛况后“所未见也”,一时江南名士汇聚海上。上海开埠后,萍花社雅集、飞丹阁书画雅集再到豫园书画善会和海上题襟馆雅集,从传统书画雅集转向了现代化的书画社团,有固定场所、组织机构和章程,推举有名望的书画家为会长,侧重于书画家的商业推广。书画雅集注重大家合作,关注慈善互助,在绘画风格彼此借鉴,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海派书画雅俗共赏、流派自由、风格多元、开拓创新的海派特征,成为海派文化最早起源。开埠前上海江南文化中孕育着海派文化基因,是海派文化之源,两者一脉相承。本文从开埠前后海上文人雅集来解析江南文化中的海派基因,探讨上海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雅集 书画社团 海派绘画 江南文化 海派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市与庙会:清末北京的文人雅集 被引量:3
2
作者 季剑青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年第1期29-38,共10页
清末宣统二年(1910)至三年(1911),陈衍、胡思敬、陈宝琛等文人在北京发起诗社,经常在城南各寺庙等地举行雅集。他们大多远离政治舞台,对时局持悲观态度,通过他们的文人雅集活动以及诗作中对北京历史掌故的处理,可以窥探其面对政治危机... 清末宣统二年(1910)至三年(1911),陈衍、胡思敬、陈宝琛等文人在北京发起诗社,经常在城南各寺庙等地举行雅集。他们大多远离政治舞台,对时局持悲观态度,通过他们的文人雅集活动以及诗作中对北京历史掌故的处理,可以窥探其面对政治危机时的复杂心态和重建个人认同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北京 文人雅集 诗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宋仁宗朝前期文人雅集唱和活动与诗作
3
作者 汪国林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6-49,共4页
北宋仁宗朝,文人雅集唱和活动频繁,唱和诗作特征突出。本文考查宋仁宗朝天圣、明道年间,洛阳文人集团的普明寺后园避暑吟诗会、龙门之游诗歌唱和、嵩山之游诗歌唱和、会隐园会吟这四次雅集唱和活动与诗作。其诗歌内容,以描写自然景物为... 北宋仁宗朝,文人雅集唱和活动频繁,唱和诗作特征突出。本文考查宋仁宗朝天圣、明道年间,洛阳文人集团的普明寺后园避暑吟诗会、龙门之游诗歌唱和、嵩山之游诗歌唱和、会隐园会吟这四次雅集唱和活动与诗作。其诗歌内容,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其次是政治抒情,再次是友谊之作;在诗艺上,尝试韩愈的"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手法;唱和形式以和韵、次韵、依韵为主;在语言上,清新流丽;体裁上,以五七言古体为主,都蕴含着诗歌发展的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朝 文人雅集唱和活动 诗作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域下明代江南文人雅集研究
4
作者 詹翊 张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8-203,共6页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从方法论意义上为我们分析透视明代江南文人雅集这一场所空间内外交织的各种社会现实的关系性构成和社会分层情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文人雅集在受制于封建皇权元场域的基础上,较大程度地保留了独立于外在环境的自主...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从方法论意义上为我们分析透视明代江南文人雅集这一场所空间内外交织的各种社会现实的关系性构成和社会分层情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文人雅集在受制于封建皇权元场域的基础上,较大程度地保留了独立于外在环境的自主性,具有较高的自主化倾向。它是文化的生产者——文人群体这类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运行要求共同建设并于其中开展各类社会文化活动的空间场所和权力网络。在雅集场域中各类行动者和机构以文化资本作为争夺的对象和焦点。参与文人雅集这一场域的行动者有着类似的审美惯习并将之在这一场域空间内继续强化和塑造;同时,这类惯习还隐藏着对社会阶层和权力网络的区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场域 文化资本 江南 文人雅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晚明文人雅集的图像学阐析——以《品古图》为例
5
作者 王淑华 简圣宇 《艺术广角》 2023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吴地文人群体自明代中期开始兴起,他们热衷于通过多样主题的文人雅集活动来表达自身存在感,雅集活动主要有作诗吟赋、品茶畅怀、鉴古赏画、博弈抚琴等。活动的场域也由追求“隐于林”的自然山水,变更为“市隐”的园林。明代吴门晚期代... 吴地文人群体自明代中期开始兴起,他们热衷于通过多样主题的文人雅集活动来表达自身存在感,雅集活动主要有作诗吟赋、品茶畅怀、鉴古赏画、博弈抚琴等。活动的场域也由追求“隐于林”的自然山水,变更为“市隐”的园林。明代吴门晚期代表画家尤求正是择取“鉴古赏画”这一主题,在《品古图》中对缙绅士大夫们于园林中商讨雅会的场景进行描绘。鉴于该绘画作品的代表性,有必要针对其图像细节结合其历史背景进行深入探究,以求从图像学角度展现晚明文人雅集活动的文化特征与精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文人雅集 尤求 《品古图》 图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人雅集类绘画中的景观艺术建构探究
6
作者 汪璐 薛梦珂 王晨阳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3年第6期61-63,共3页
宋代是文人园林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文人雅集的特征是认识宋代园林美学的重要基础。以宋代文人雅集类绘画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其创作理念及创作方式,进而分析宋代文人雅集类绘画中所呈现的景观艺术特色,归纳了宋代雅集类绘画中的行为艺... 宋代是文人园林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文人雅集的特征是认识宋代园林美学的重要基础。以宋代文人雅集类绘画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其创作理念及创作方式,进而分析宋代文人雅集类绘画中所呈现的景观艺术特色,归纳了宋代雅集类绘画中的行为艺术美、景观意蕴美和空间陈设美三种艺术呈现形式,对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把握人与自然的和谐尺度并服务于当代景观设计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形式 文人雅集 景观艺术 宋代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雅集——1700年前的沙龙
7
作者 赵寒成 《上海艺术家》 2013年第2期33-35,共3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雅集 沙龙 兰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曜丹青--明清肖像画展”中“文人雅集”音乐活动场景及所用乐器
8
作者 赵春婷 代媛媛 《乐器》 2023年第3期68-71,共4页
目前所见博物馆展览、书画拍卖的明清肖像画作中,有许多涉及音乐活动的场景。这些场景显示出乐人演奏形态、乐器形制、演奏形式(独奏或合奏)、听者神态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图像与现有的一些音乐研究文字相互印证,更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古代... 目前所见博物馆展览、书画拍卖的明清肖像画作中,有许多涉及音乐活动的场景。这些场景显示出乐人演奏形态、乐器形制、演奏形式(独奏或合奏)、听者神态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图像与现有的一些音乐研究文字相互印证,更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资料,一部分图像还填补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空白。“容曜丹青--明清肖像画展”从“文人雅集”的赏乐活动场景中提供了一些珍贵的乐器图像学资料,填补了古代音乐史料的空白。同时,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明清时期士大夫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与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曜丹青--明清肖像画展” 音乐活动场景及所用乐器 文人雅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自律与诗意生存——宋代雅集图背后的文人群体人格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楚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143,共8页
宋代是一个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时代。宋代的士大夫阶层,一方面具有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烈的淑世精神和入世理想,另一方面也具有最高雅的精神追求与审美品位,这一切都直观地反映在了宋代的一系列“文人雅集图”作品里。文章将... 宋代是一个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时代。宋代的士大夫阶层,一方面具有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烈的淑世精神和入世理想,另一方面也具有最高雅的精神追求与审美品位,这一切都直观地反映在了宋代的一系列“文人雅集图”作品里。文章将宋代文人雅集图作品从历史事件、事实层面上升到政治文化层面进行探讨,分析文人雅集图程式化画面背后的政治、审美理想,以及宋代文人精英阶层的群体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阶层 文人雅集 政治理想 群体人格 隐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杏园雅集图卷》中的色彩与明代的文人活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文娟 《流行色》 2021年第3期56-57,共2页
明《杏园雅集图卷》精确地再现了明代文人在雅集活动中不断将生活艺术色彩化、审美化,同时又把艺术形式转向生活化的之间关系。以一种"闲雅"的色彩情态,来呈现出明代文人独特艺术追求和另一种生活方式,进而为自己打造自由舒放... 明《杏园雅集图卷》精确地再现了明代文人在雅集活动中不断将生活艺术色彩化、审美化,同时又把艺术形式转向生活化的之间关系。以一种"闲雅"的色彩情态,来呈现出明代文人独特艺术追求和另一种生活方式,进而为自己打造自由舒放的"精神花园"。在"大隐隐于市"的主张下,思考时代格局和自我生存状态,以求达到儒家的"中和"与道家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艺术与生活 明代文人雅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诗坛的雅集之风 被引量:5
11
作者 查洪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9-677,共9页
元代诗坛盛行隐逸之风、游历之风、雅集之风、题画之风,代表着元代文人心态和生活趣味的两种倾向:隐逸与游历,是诗人们走向自然的标志;雅集与题画,则标志着诗人们对文人生活的雅趣的热衷。元代文人在雅集中找到了心灵寄托和充分展示自... 元代诗坛盛行隐逸之风、游历之风、雅集之风、题画之风,代表着元代文人心态和生活趣味的两种倾向:隐逸与游历,是诗人们走向自然的标志;雅集与题画,则标志着诗人们对文人生活的雅趣的热衷。元代文人在雅集中找到了心灵寄托和充分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当他们充分享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乐趣,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以后,便从内心真实地忘怀于世俗的权贵势利。考察元代文人的雅集之凤,对于了解元代文人生活状况,进而透视他们的心灵,把握元代文人精神世界,就成为元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坛 文人雅集 元代文人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巳节与文人集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筠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4期55-56,共2页
魏晋时期,上巳节这一节日的性质彻底从祈福的巫术仪式转变为曲水流觞的风雅集会活动。天子亦有上巳节于园林设宴款待群臣的惯例,晋穆帝永和九年的兰亭集会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一次上巳文人雅集。集会共得诗37首,其中四言14首,五言2... 魏晋时期,上巳节这一节日的性质彻底从祈福的巫术仪式转变为曲水流觞的风雅集会活动。天子亦有上巳节于园林设宴款待群臣的惯例,晋穆帝永和九年的兰亭集会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一次上巳文人雅集。集会共得诗37首,其中四言14首,五言23首。此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成为了后世奉为圭臬的法书珍宝,更使得兰亭成为历代文人追慕魏晋风流的朝圣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 上巳节 《兰亭序》 魏晋时期 会活动 巫术仪式 文人雅集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秀轩雅集图》考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宁 《中国美术》 2019年第3期78-81,共4页
所谓《植秀轩雅集图》,非为古今文人雅集绘画之作,乃指一帧北平文人画家雅集宴会后之合影照片,最初刊登在1936年9月29日《北晨画刊》中,配图注释文字曰:植秀轩雅集日前平市艺术界名流,在南海植秀轩欢宴张大千弟兄,及上海名画家王师子,... 所谓《植秀轩雅集图》,非为古今文人雅集绘画之作,乃指一帧北平文人画家雅集宴会后之合影照片,最初刊登在1936年9月29日《北晨画刊》中,配图注释文字曰:植秀轩雅集日前平市艺术界名流,在南海植秀轩欢宴张大千弟兄,及上海名画家王师子,图为宴后留影。(呆生摄)此拍摄者"呆生"系该画刊记者,在浏览该画报中屡见其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雅集 考辨 文人画家 艺术界 张大千 拍摄者 画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平灵泉寺文士雅集考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明泽 《艺术评鉴》 2017年第17期186-187,共2页
古郓州凤山灵泉寺是宋、金、元文士雅集之所,宋朝石介、刘挚、董正封、刘跂,金元之交的元好问,元朝陈俨、乔达之等人都写诗为文盛赞此地此景,通过分析他们的有关作品,可知灵泉寺在宋、金、元数百年间文坛地位。
关键词 郓州灵泉寺 碑刻记录 笔下 文人雅集 文化重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庭闲静煦春阳 初放寒梅淡淡香——杨晋及其《听鹂轩雅集图》散论
15
作者 邹建东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6-48,共3页
杨晋具有深厚的摹古和笔墨驾驭能力,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他擅山水,兼工人物、花鸟、草虫,精写真,画牛更是独树一帜。杨晋的山水画除了能得古人三昧,又有从生活中来的乡野自然气息。常熟博物馆藏杨晋所绘《听鹂轩雅集图》则是一幅纪实之... 杨晋具有深厚的摹古和笔墨驾驭能力,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他擅山水,兼工人物、花鸟、草虫,精写真,画牛更是独树一帜。杨晋的山水画除了能得古人三昧,又有从生活中来的乡野自然气息。常熟博物馆藏杨晋所绘《听鹂轩雅集图》则是一幅纪实之图,记录了众文人赏梅、饮酒、赋诗之场景。漫漫历史岁月中,雅集活动一直为文人士大夫所热衷。雅集题材的画作,从最初聚焦于集会的人物逐步转化到活动的场景中,把人物置于自然山水、茅屋草舍、亭台楼阁之间,融入自然造化中。这种转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画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晋 虞山画派 全能型画家 听鹂轩 文人雅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雅集题材绘画的雅逸之风
16
作者 褚琪 《书画世界》 2022年第12期67-68,共2页
宋代雅集题材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以绘画的方式记录文人群体之间的集会活动,画中所展现出的日用器物、人物衣着、园林庭院都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风尚和审美趣味。
关键词 宋代 绘画 文人雅集 逸之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明代绘画中雅集环境空间要素
17
作者 武一杰 赵慧 《中华手工》 2021年第3期78-79,共2页
文人是古代特殊的社会群体,明代文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雅集是文人聚会交友的方式,文人之间聚会雅集逐渐流行,产生了许多文学与艺术作品,包括雅集题材绘画。明代文人雅集成为文人画中一个重要创作题材,为后世留下了众多雅集绘画。其中... 文人是古代特殊的社会群体,明代文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雅集是文人聚会交友的方式,文人之间聚会雅集逐渐流行,产生了许多文学与艺术作品,包括雅集题材绘画。明代文人雅集成为文人画中一个重要创作题材,为后世留下了众多雅集绘画。其中一些绘画有较高的写实性,这也为我们研究明代文人雅集空间提供了重要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人雅集 空间 环境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情趣和人文情怀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希亮 《中国书画》 2013年第1期94-99,共6页
诗书画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古代的读书人自开蒙之日起,就与诗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与之相伴终生。文人雅集也总是少不了诗书画三端,这已经成了古代文士们的生活方式,或者说生命形态。诗可以言志,书画亦可以言志。可以说... 诗书画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古代的读书人自开蒙之日起,就与诗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与之相伴终生。文人雅集也总是少不了诗书画三端,这已经成了古代文士们的生活方式,或者说生命形态。诗可以言志,书画亦可以言志。可以说诗书画是古代读书人抒发志向、寄托情感的最佳载体,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的诗书画中看出他们的襟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雅集 人文情怀 情趣 中国文化传统 诗书画 生活方式 生命形态 读书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岱诗文对句艺术研究
19
作者 孙晨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晚明文人张岱以好游隐逸为乐,常常以文会友,畅谈“雅集之趣”,其中最受其喜闻乐见的就是即兴对诗,纵览张岱的一生,不乏精妙诙谐的对答趣事。他本是一位市井文人,见多识广,满腹经纶,在诗文即兴作对中颇负盛名。之所以有这才华,一方面因... 晚明文人张岱以好游隐逸为乐,常常以文会友,畅谈“雅集之趣”,其中最受其喜闻乐见的就是即兴对诗,纵览张岱的一生,不乏精妙诙谐的对答趣事。他本是一位市井文人,见多识广,满腹经纶,在诗文即兴作对中颇负盛名。之所以有这才华,一方面因为受对称平衡传统文化习惯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父辈艺术启蒙和文学偶像徐文长的影响。再加上西湖带来的灵感,最终自成体系:摆脱过于讲究对偶平衡的诗赋传统,寻找一种既可灵动地表达诗意又不丢弃诗歌形式之美的对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 文人雅集 吟诗作对 对联艺术 题壁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画雅游——明代南京徐氏东园平面复原考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文正 曹磊 +1 位作者 刘静蓉 王焱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2期113-119,共7页
徐氏东园是明中后期南京最负盛名的园林之一,其从农作园到山水园的转变过程体现了江南地区园林发展的趋势。因史料不足,既有研究深度与其历史地位不匹配。对既有史料深入发掘,对园记、园林绘画、地方图志等诸多史料信息加以识别、关联梳... 徐氏东园是明中后期南京最负盛名的园林之一,其从农作园到山水园的转变过程体现了江南地区园林发展的趋势。因史料不足,既有研究深度与其历史地位不匹配。对既有史料深入发掘,对园记、园林绘画、地方图志等诸多史料信息加以识别、关联梳理,尝试划定东园边界,结合东园主人交游者的园林诗,从中提取造景要素与意向,对全盛时的东园平面展开考证和复原。研究表明,东园边界由长桥、苑家桥、小运河、马家桥、茉莉园限定,园中一鉴堂有二层、朝向东南;东园造景要素丰富,有华堂丽亭、奇花异木、峰洞石林、溪池瀑泉;园林营建采用自然化的理水方式、堂台组合的构景手法;载诗载画的文人雅集使东园成为明中后期南京重要的文化空间。通过考证,为徐氏家族园林集群的研究进行了史料补充,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氏东园 园林绘画 园林复原 营建特征 造景要素 文人雅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