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写本语境中的文人诗歌应用——以敦煌婚仪写本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利华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62,共14页
敦煌写本中有不少应用于婚仪的实用文本,有的文本还借用现成的文人作品。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写本系联、文本分析和字体比对等方式,将抄有文人诗、赋的写本与仪式联系起来,揭示隐藏在文人作品背后的仪式的存在;并对这些作...
敦煌写本中有不少应用于婚仪的实用文本,有的文本还借用现成的文人作品。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写本系联、文本分析和字体比对等方式,将抄有文人诗、赋的写本与仪式联系起来,揭示隐藏在文人作品背后的仪式的存在;并对这些作品应用于婚仪的具体情况,如“断章取义”、婚仪“摄盛”等进行集中分析,以期更加深入而具体地呈现敦煌文学的实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本语境
敦煌婚仪
文人诗歌
断章取义
摄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兴论新释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先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98-105,131,共9页
作为诗歌写作手法的兴,是诗歌史上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原始思维的属性和原始文化形态的遗存。兴,是一块跳板,是创作主体从日常实务活动与实务心理向审美活动和艺术心理过渡的跳板,是从单纯地以声传情向以语音曲调传情同语义传情结合...
作为诗歌写作手法的兴,是诗歌史上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原始思维的属性和原始文化形态的遗存。兴,是一块跳板,是创作主体从日常实务活动与实务心理向审美活动和艺术心理过渡的跳板,是从单纯地以声传情向以语音曲调传情同语义传情结合融会的跳板。民歌用兴多,文人诗歌用兴少,原因在于作者创作方式的不同和创作心理的差别。原始时代歌谣和后代民歌中,兴句与后文只有节奏、韵律上的关系,文人诗歌中兴句以自然物象为后文造成一种情调、气氛上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兴
原始思维
民歌
文人诗歌
审美主体
审美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商隐无题诗研究中的一个分歧论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魏明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98-105,共8页
一问题的发端《光明日报》一九八三年元月十一日,发表了舒芜同志题为《从秋水蒹葭到春蚕蜡炬》的文章,对中国古典爱情诗的发展,作了一个总回顾。舒芜文章以鲁迅早年(1908年》在《摩罗诗力说》中的论点为支柱,将中国古典文人诗歌作了全...
一问题的发端《光明日报》一九八三年元月十一日,发表了舒芜同志题为《从秋水蒹葭到春蚕蜡炬》的文章,对中国古典爱情诗的发展,作了一个总回顾。舒芜文章以鲁迅早年(1908年》在《摩罗诗力说》中的论点为支柱,将中国古典文人诗歌作了全面的否定。舒文是这样引述的: 自此以后(指宋玉以后),中国古典诗歌的概况,不出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所概括的:(一)“祝颂主人,悦媚豪右”;(二)“心应虫鸟,情感林泉”;(三)“悲慨世事,感怀前贤”这几大类。第一类只能说是对诗的亵渎,第二类总显得“拘于无形之囹圄”,第三类也确乎多是“可有可无之作”。不言而喻,鲁迅二十八岁时还远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史的考论尚未发表有影响的论著,以他此际的尚未成熟的论点作为权威性的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诗
李商隐
爱情生活
无题诗
恩格斯
近代意义
中国古典
诗歌
婚姻
论点
文人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方汉族民间情歌的地域特点
被引量:
2
4
作者
马华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75-78,共4页
北方汉族民间情歌的地域特点马华祥中国向来享有诗歌大国的美称。民间歌谣和文人诗歌一样优美丰富,但研究者往往独重文人诗歌,而不屑于研究民间歌谣。事实上,优秀民间歌谣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不在文人诗歌之下,共影响远比文人诗...
北方汉族民间情歌的地域特点马华祥中国向来享有诗歌大国的美称。民间歌谣和文人诗歌一样优美丰富,但研究者往往独重文人诗歌,而不屑于研究民间歌谣。事实上,优秀民间歌谣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不在文人诗歌之下,共影响远比文人诗歌深广。民间情歌是民间歌谣中最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情歌
北方汉族
地域特点
爬山歌
信天游
民间歌谣
文人诗歌
南方人
抒情方式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冯梦龙在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
被引量:
1
5
作者
蔚家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53-59,共7页
本文认为,民间文学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一般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更重要的是,作为民族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从各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有意识地或不自觉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心理特征、精神状态...
本文认为,民间文学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一般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更重要的是,作为民族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从各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有意识地或不自觉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心理特征、精神状态、风尚习俗、伦理观念、道德准则,美学趣味等。作为民族艺术来说,民间文学最具有代表性。民间文学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冯梦龙在搜集、整理、编纂民间文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民歌
民间文学
笑话集
民间歌谣
《山歌》
《挂枝儿》
文人诗歌
民族文化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陆机《拟古诗》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昆庸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48-52,共5页
陆机作为西晋模拟诗风的集大成者,《拟古》组诗集中体现了他在诗歌的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上的追求。本文通过《拟古》组诗与《古诗十九首》的比较研究,指出陆机在追步原作的同时,在表情、主题及赋法铺陈方式上的发展。而《拟古》诗对...
陆机作为西晋模拟诗风的集大成者,《拟古》组诗集中体现了他在诗歌的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上的追求。本文通过《拟古》组诗与《古诗十九首》的比较研究,指出陆机在追步原作的同时,在表情、主题及赋法铺陈方式上的发展。而《拟古》诗对警句的追求和通感手法的运用,更表现出陆机对文学美的自觉。但由于观念的偏颇,一些拟诗对意象和语言的符号化处理,导致了诗歌感性特征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古诗
陆机
《古诗十九首》
模拟诗
通感手法
表现技巧
语言风格
《文赋》
诗歌
文人
化
心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人的自觉到文的自觉
7
作者
赖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6-59,共4页
建安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它首先表现在人的自觉,这个时期的诗人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人生意义,注重人的才情品貌,因而在他们的笔下,出现了前人想说而不敢说的内容,出现了景物描写的本体化,诗赋娱情的明朗化。由于自我价值得到了肯...
建安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它首先表现在人的自觉,这个时期的诗人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人生意义,注重人的才情品貌,因而在他们的笔下,出现了前人想说而不敢说的内容,出现了景物描写的本体化,诗赋娱情的明朗化。由于自我价值得到了肯定,能建立“不朽之盛事”的文学受到高度重视,文人之间共同研讨,形成和睦的文学创作气氛,这时候,诗体大备,有了大量民歌化的文人诗歌,有了研究文学内部规律的著作,出现了文的自觉。而人的自觉是其核心。正是因为有了人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的自觉
人的自觉
曹丕
建安时代
文人诗歌
人的觉醒
求仙
曹植
娱情
内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操与建安文学
8
作者
黄立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31-36,共6页
文学史上的所谓“建安时代”大致是指汉末魏初。这段时间不算长,但在文学上,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首先,是文学观念的变化和文学社会地位的提高。其次,是名家辈出,创作繁荣,开了一代新风;尤其是诗歌,它以被后世誉之为...
文学史上的所谓“建安时代”大致是指汉末魏初。这段时间不算长,但在文学上,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首先,是文学观念的变化和文学社会地位的提高。其次,是名家辈出,创作繁荣,开了一代新风;尤其是诗歌,它以被后世誉之为具有“风骨”的大量作品,打破了两汉近四百年来文坛诗歌的沉寂状态,出现了百花争艳的盛况。建安文学获得很大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汉末的黄巾大起义冲垮了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的思想藩篱,作家们经历了“世积乱离”的生活磨炼,都是重要的原因。然而,如果当时没有曹操那样一个思想解放、重视文学事业的强有力人物的倡导和支持,也是不可能取得那样巨大的成就的。曹操对建安文学作出了哪些贡献呢?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谬误之处,期望获得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建安文学
文学史
建安时代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文人
乐府诗
文人诗歌
文士
独尊儒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写本语境中的文人诗歌应用——以敦煌婚仪写本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利华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62,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16ZDA175)。
文摘
敦煌写本中有不少应用于婚仪的实用文本,有的文本还借用现成的文人作品。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写本系联、文本分析和字体比对等方式,将抄有文人诗、赋的写本与仪式联系起来,揭示隐藏在文人作品背后的仪式的存在;并对这些作品应用于婚仪的具体情况,如“断章取义”、婚仪“摄盛”等进行集中分析,以期更加深入而具体地呈现敦煌文学的实用特征。
关键词
写本语境
敦煌婚仪
文人诗歌
断章取义
摄盛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兴论新释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先霈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98-105,13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
文摘
作为诗歌写作手法的兴,是诗歌史上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原始思维的属性和原始文化形态的遗存。兴,是一块跳板,是创作主体从日常实务活动与实务心理向审美活动和艺术心理过渡的跳板,是从单纯地以声传情向以语音曲调传情同语义传情结合融会的跳板。民歌用兴多,文人诗歌用兴少,原因在于作者创作方式的不同和创作心理的差别。原始时代歌谣和后代民歌中,兴句与后文只有节奏、韵律上的关系,文人诗歌中兴句以自然物象为后文造成一种情调、气氛上的前奏。
关键词
文艺理论
兴
原始思维
民歌
文人诗歌
审美主体
审美心理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商隐无题诗研究中的一个分歧论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魏明安
机构
兰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98-105,共8页
文摘
一问题的发端《光明日报》一九八三年元月十一日,发表了舒芜同志题为《从秋水蒹葭到春蚕蜡炬》的文章,对中国古典爱情诗的发展,作了一个总回顾。舒芜文章以鲁迅早年(1908年》在《摩罗诗力说》中的论点为支柱,将中国古典文人诗歌作了全面的否定。舒文是这样引述的: 自此以后(指宋玉以后),中国古典诗歌的概况,不出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所概括的:(一)“祝颂主人,悦媚豪右”;(二)“心应虫鸟,情感林泉”;(三)“悲慨世事,感怀前贤”这几大类。第一类只能说是对诗的亵渎,第二类总显得“拘于无形之囹圄”,第三类也确乎多是“可有可无之作”。不言而喻,鲁迅二十八岁时还远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史的考论尚未发表有影响的论著,以他此际的尚未成熟的论点作为权威性的论据。
关键词
爱情诗
李商隐
爱情生活
无题诗
恩格斯
近代意义
中国古典
诗歌
婚姻
论点
文人诗歌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方汉族民间情歌的地域特点
被引量:
2
4
作者
马华祥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75-78,共4页
文摘
北方汉族民间情歌的地域特点马华祥中国向来享有诗歌大国的美称。民间歌谣和文人诗歌一样优美丰富,但研究者往往独重文人诗歌,而不屑于研究民间歌谣。事实上,优秀民间歌谣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不在文人诗歌之下,共影响远比文人诗歌深广。民间情歌是民间歌谣中最优秀...
关键词
民间情歌
北方汉族
地域特点
爬山歌
信天游
民间歌谣
文人诗歌
南方人
抒情方式
《诗经》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梦龙在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
被引量:
1
5
作者
蔚家麟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53-59,共7页
文摘
本文认为,民间文学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一般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更重要的是,作为民族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从各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有意识地或不自觉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心理特征、精神状态、风尚习俗、伦理观念、道德准则,美学趣味等。作为民族艺术来说,民间文学最具有代表性。民间文学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冯梦龙在搜集、整理、编纂民间文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关键词
冯梦龙
民歌
民间文学
笑话集
民间歌谣
《山歌》
《挂枝儿》
文人诗歌
民族文化
作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陆机《拟古诗》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昆庸
机构
山东大学中文系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48-52,共5页
文摘
陆机作为西晋模拟诗风的集大成者,《拟古》组诗集中体现了他在诗歌的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上的追求。本文通过《拟古》组诗与《古诗十九首》的比较研究,指出陆机在追步原作的同时,在表情、主题及赋法铺陈方式上的发展。而《拟古》诗对警句的追求和通感手法的运用,更表现出陆机对文学美的自觉。但由于观念的偏颇,一些拟诗对意象和语言的符号化处理,导致了诗歌感性特征的消失。
关键词
拟古诗
陆机
《古诗十九首》
模拟诗
通感手法
表现技巧
语言风格
《文赋》
诗歌
文人
化
心理活动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人的自觉到文的自觉
7
作者
赖文
机构
桂林市监察局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6-59,共4页
文摘
建安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它首先表现在人的自觉,这个时期的诗人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人生意义,注重人的才情品貌,因而在他们的笔下,出现了前人想说而不敢说的内容,出现了景物描写的本体化,诗赋娱情的明朗化。由于自我价值得到了肯定,能建立“不朽之盛事”的文学受到高度重视,文人之间共同研讨,形成和睦的文学创作气氛,这时候,诗体大备,有了大量民歌化的文人诗歌,有了研究文学内部规律的著作,出现了文的自觉。而人的自觉是其核心。正是因为有了人的觉醒。
关键词
文的自觉
人的自觉
曹丕
建安时代
文人诗歌
人的觉醒
求仙
曹植
娱情
内部规律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操与建安文学
8
作者
黄立新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31-36,共6页
文摘
文学史上的所谓“建安时代”大致是指汉末魏初。这段时间不算长,但在文学上,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首先,是文学观念的变化和文学社会地位的提高。其次,是名家辈出,创作繁荣,开了一代新风;尤其是诗歌,它以被后世誉之为具有“风骨”的大量作品,打破了两汉近四百年来文坛诗歌的沉寂状态,出现了百花争艳的盛况。建安文学获得很大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汉末的黄巾大起义冲垮了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的思想藩篱,作家们经历了“世积乱离”的生活磨炼,都是重要的原因。然而,如果当时没有曹操那样一个思想解放、重视文学事业的强有力人物的倡导和支持,也是不可能取得那样巨大的成就的。曹操对建安文学作出了哪些贡献呢?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谬误之处,期望获得指正。
关键词
曹操
建安文学
文学史
建安时代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文人
乐府诗
文人诗歌
文士
独尊儒术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写本语境中的文人诗歌应用——以敦煌婚仪写本为例
朱利华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兴论新释
王先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李商隐无题诗研究中的一个分歧论点
魏明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北方汉族民间情歌的地域特点
马华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冯梦龙在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
蔚家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陆机《拟古诗》
刘昆庸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人的自觉到文的自觉
赖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曹操与建安文学
黄立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