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花的文化意蕴和中国文人的审美追求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业 《国际人才交流》 2024年第6期58-59,共2页
中国有2000多年的兰花栽培历史,兰花以独有的清雅幽馨气质为世人所喜爱。古人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以其超凡脱俗的魅力成为文人墨客心中重要的审美载体。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它已不是一种... 中国有2000多年的兰花栽培历史,兰花以独有的清雅幽馨气质为世人所喜爱。古人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以其超凡脱俗的魅力成为文人墨客心中重要的审美载体。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它已不是一种简单的花卉,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象征。那么,为什么中国文人如此钟爱兰花呢?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意蕴和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兰花 审美追求 文化传承 文化意蕴 花卉 文人墨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博物院能不忆江南——乱世铁蹄下的文人风流
2
《中华手工》 2024年第2期54-61,共8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一片烟雨朦胧,异常美丽。江南是一片能让所有中国人产生乡愁的土地,令无数人魂牵梦萦。除了秀丽的景色,江南的另一个迷人之处,在于它特别“有文化”!文人墨客从这里走过,不留下几首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一片烟雨朦胧,异常美丽。江南是一片能让所有中国人产生乡愁的土地,令无数人魂牵梦萦。除了秀丽的景色,江南的另一个迷人之处,在于它特别“有文化”!文人墨客从这里走过,不留下几首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不忆江南 南京博物院 铁蹄下 乡愁 文人墨客 读书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与花儿
3
作者 张保军 《中国信用卡》 2025年第1期89-90,共2页
初冬时节,落了花朵,凉了天气,偶然翻得春天时拍摄的蜜蜂与花儿照片,心中不免泛起涟漪。蜜蜂不仅是自然界的宝贵馈赠,也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吟咏的对象,它飞入各种美丽的诗词、歌谣、格言中,如宋代杨万里的《蜂儿》——“蜂儿不食人间仓,玉... 初冬时节,落了花朵,凉了天气,偶然翻得春天时拍摄的蜜蜂与花儿照片,心中不免泛起涟漪。蜜蜂不仅是自然界的宝贵馈赠,也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吟咏的对象,它飞入各种美丽的诗词、歌谣、格言中,如宋代杨万里的《蜂儿》——“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万里 蜜蜂 花儿 文人墨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主题:元宵灯火·诗意团圆夜
4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5年第2期92-95,共4页
灯火璀璨映夜空,古诗词中寻遗风。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笔抒怀,共庆元宵佳节,共赏诗意里的灯火阑珊。
关键词 古诗词 元宵佳节 灯火 文人墨客 诗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主题:朝霞映日
5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5年第3期92-95,共4页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以笔墨将瞬息万变的朝霞之美,化作二首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佳句。让我们随着古人的脚步,一同沉浸于那晨光初照、万物复苏的绝美意境之中吧!
关键词 流传千古 朝霞 文人墨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径通幽处
6
作者 寒江雪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1-1,共1页
山水,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爱的绘画题材。在欣赏山水画时,观者的目光往往最先被画面中的巍峨山峰、潺潺流水吸引。而在这山水之间,路,往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山水画中的路,往往隐藏在岩石、林木之中,静静地卧于山水之间,顺山势... 山水,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爱的绘画题材。在欣赏山水画时,观者的目光往往最先被画面中的巍峨山峰、潺潺流水吸引。而在这山水之间,路,往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山水画中的路,往往隐藏在岩石、林木之中,静静地卧于山水之间,顺山势迂回延伸,有平有险,婉转曲折,完美展示出中国画的藏露之美,仿佛旁观者静静地注视一切,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变迁,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韵味隽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绘画题材 中国画 曲径通幽 旁观者 文人墨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主题:词韵千古
7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第6期76-79,共4页
词,起源于唐,在宋代绽放璀璨光芒。它如潺潺流水,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与壮志,诉说着千古风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词的起源和李煜、李清照两位词人吧!
关键词 李清照 李煜 词的起源 文人墨客 壮志 情思 词人 风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之涣《凉州词》诗句释疑及意境表达
8
作者 孙潇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4年第8期26-27,共2页
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让玉门关成为文人墨客的遐想之地,许多影视剧中都有玉门关的身影。王之涣也凭借《凉州词》流芳千古,与王昌龄、高适齐名。随《凉州词》大放异彩的还有数不清的争论,比如,人们在探究到底是“黄沙直上白云间”,还... 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让玉门关成为文人墨客的遐想之地,许多影视剧中都有玉门关的身影。王之涣也凭借《凉州词》流芳千古,与王昌龄、高适齐名。随《凉州词》大放异彩的还有数不清的争论,比如,人们在探究到底是“黄沙直上白云间”,还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到底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是“春光不度玉门关”?还有针对“度”和“渡”的争论,等等。这些争论让《凉州词》充满了探究价值,也为诗句释疑以及意境表达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之涣 意境表达 玉门关 探究价值 释疑 影视剧 王昌龄 文人墨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物并作吾观复 众人皆醉我独醒
9
作者 陈芳 《书法教育》 2024年第4期68-73,共6页
《自书诗卷》抒情张力层次分析全卷共七首诗,均为陆游晚年所作。诗文褪尽火气,它反映了陆游归隐乡间的所见所闻,诠释了其阅尽人间沧桑后的天真与淳朴。在创作上,陆游以闲适平静为基调,相较于那些遁入空门、完全褪尽人间烟火气的文人墨客... 《自书诗卷》抒情张力层次分析全卷共七首诗,均为陆游晚年所作。诗文褪尽火气,它反映了陆游归隐乡间的所见所闻,诠释了其阅尽人间沧桑后的天真与淳朴。在创作上,陆游以闲适平静为基调,相较于那些遁入空门、完全褪尽人间烟火气的文人墨客,陆游始终怀抱着一腔爱国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爱国热情 层次分析 归隐 闲适 文人墨客 自书诗 抒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螃蟹的征途》:由蟹看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10
作者 掉线 《餐饮世界》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中国人的吃蟹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人民的螃蟹食用技术日臻成熟,北魏时期已经有农林专家贾思勰在自己的论文里介绍了腌制螃蟹的方法。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螃蟹给穷凶极饿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出现... 中国人的吃蟹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人民的螃蟹食用技术日臻成熟,北魏时期已经有农林专家贾思勰在自己的论文里介绍了腌制螃蟹的方法。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螃蟹给穷凶极饿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出现必全文背诵的大文豪李白和苏轼,也都是螃蟹的钳下之臣。在众多的美食纪录片中,提及螃蟹的不计其数,但没有一部能够以螃蟹担当主角,更多的只是作为最基础的食材做简单介绍,而纪录片《螃蟹的征途》的出现填补了这部分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治水 北魏时期 贾思勰 互联网 螃蟹 纪录片 文人墨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主题:回响
11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第10期92-95,共4页
回首过往,文人墨客以笔为舟,以情感为帆,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它们或激昂壮志,或抒发豪情……今天,让我们一同感受那份震撼与共鸣吧!
关键词 文人墨客 壮志 激昂 回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主题:飞雪迎春
12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第12期92-95,共4页
雪以其独有的纯净,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让我们一同感受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带来的洁白与纯净,体会诗人在雪中寻找到的灵感与哲思。
关键词 漫天飞舞 创作灵感 文人墨客 纯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落成诗
13
作者 北棠锦 《中国食品》 2024年第23期163-163,共1页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小雪一至,寒意渐浓,降水由雨化雪,因雪量不大,故称“小雪”。雪是冬天最美的注脚,自古便被文人墨客所青睐,留下无数优美诗篇。随着岁月流转,这些诗句如同跨越千年的冬日絮语,轻轻...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小雪一至,寒意渐浓,降水由雨化雪,因雪量不大,故称“小雪”。雪是冬天最美的注脚,自古便被文人墨客所青睐,留下无数优美诗篇。随着岁月流转,这些诗句如同跨越千年的冬日絮语,轻轻敲开今人的心门,带来遥远却动人的冬之情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雪 文人墨客 情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闲话桑葚
14
作者 农艺人 《云南农业》 2024年第9期92-93,共2页
每年五月,桑园结满了白中带红、红得发紫、紫得发黑的桑葚。暖风吹拂着新生的桑叶翠绿欲滴,随风轻摇,桑叶下那一颗颗三五成群的桑葚果,在风中微微颤动,甚是诱人。文人墨客的笔下,饱含着对桑葚的欣赏和赞美。“桑葚幽幽掩碧丛,清风小径... 每年五月,桑园结满了白中带红、红得发紫、紫得发黑的桑葚。暖风吹拂着新生的桑叶翠绿欲滴,随风轻摇,桑叶下那一颗颗三五成群的桑葚果,在风中微微颤动,甚是诱人。文人墨客的笔下,饱含着对桑葚的欣赏和赞美。“桑葚幽幽掩碧丛,清风小径露芳容。”让人读得有趣而悦耳,乐而悦心呀!“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极美的诗句描绘着桑葚,让人垂涎欲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桑叶 文人墨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撒播生态种子,沐浴文明之光
15
作者 邵焰冰 冯欣悦(指导)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5期10-10,共1页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灵魂与山川的低语共鸣。我们祖祖辈辈在这片肥沃土地上创造了文明,历代文人墨客在这片山川间留下了动人的诗篇。
关键词 文明之光 文人墨客 山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代两淮盐商的学术情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海波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36-41,共6页
财力雄厚的清代两淮盐商具有深厚的学术情结,他们或热衷学术研究、或兴办诗文之会、或刊刻收藏书籍、或结交文人墨客、或扶持贫寒学士。其所作所为不仅成就了自身的学术梦想,实现了其由"贾"变"儒"的身份转换;同时... 财力雄厚的清代两淮盐商具有深厚的学术情结,他们或热衷学术研究、或兴办诗文之会、或刊刻收藏书籍、或结交文人墨客、或扶持贫寒学士。其所作所为不仅成就了自身的学术梦想,实现了其由"贾"变"儒"的身份转换;同时也为清末学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客观上为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淮盐商 学术研究 诗文之会 刊刻收藏 文人墨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光闪烁 众里寻“她”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彪(文/图) 王登红(文/图) 沙俊生(文/图)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2年第1期14-17,共4页
“天上明河银作水,海中仙树玉为林”“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银是人类较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象征着纯洁和美丽,自古以来被视作“金属中的贵族”,因此也广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文学... “天上明河银作水,海中仙树玉为林”“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银是人类较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象征着纯洁和美丽,自古以来被视作“金属中的贵族”,因此也广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文学作品中与银有关的词句数不胜数。银为何会如此受欢迎?有着怎样的身世之谜?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金属新材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百金争鸣”的信息时代,银又如何脱颖而出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信息时代 文人墨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鹳雀楼》及其黄河意象分析——评《黄河文化概说》
18
作者 邱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I0006-I0006,共1页
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的对象。唐朝作为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名垂千古的优秀诗人,他们写尽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其中自然也包括对黄河的描写。黄河在唐朝诗人的诗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诸多对黄河进行描... 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的对象。唐朝作为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名垂千古的优秀诗人,他们写尽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其中自然也包括对黄河的描写。黄河在唐朝诗人的诗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诸多对黄河进行描写的诗篇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由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一首《登鹳雀楼》写出了黄河奔腾向前、流归大海的雄壮,千古流传。《黄河文化概说》一书对黄河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现结合本书,对《登鹳雀楼》及其黄河意象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鹳雀楼》 王之涣 意象分析 千古流传 优秀诗人 文人墨客 鼎盛时期 概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雪压项根坚劲 唯有竹笋舌尖香——竹文化漫谈
19
作者 欧阳军 《中国食品》 2021年第1期130-135,共6页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喜爱竹子,它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诗画中的主角,更是舌尖上的美味!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喜爱竹子,它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诗画中的主角,更是人们口中的美味。竹子...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喜爱竹子,它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诗画中的主角,更是舌尖上的美味!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喜爱竹子,它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诗画中的主角,更是人们口中的美味。竹子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已经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传说 竹子 仰韶文化 文人墨客 诗画 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兰文化考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文忠 《新疆林业》 2020年第2期47-48,共2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纵观历史,兰花与文人墨客似乎总是脱不了关系,提及兰花,总能想起许多与之有关的章句来。一提到兰花,也总会有种君子般的温润细腻,如初春江南的濛濛细雨,雨落沁人心。兰花与中国兰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同花与叶,相伴而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纵观历史,兰花与文人墨客似乎总是脱不了关系,提及兰花,总能想起许多与之有关的章句来。一提到兰花,也总会有种君子般的温润细腻,如初春江南的濛濛细雨,雨落沁人心。兰花与中国兰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同花与叶,相伴而生,兰花造就了中国兰文化,同时兰花也丰富了中国兰文化。兰,大多生长在溪边、原野湿地和湿润的山野林间。这一生长习性,使得它大多远离俗世,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不像其他的花卉容易进入人们的视野。兰的叶片常年呈翠绿色,姿态高雅舒展,气味幽香。它不与群芳争艳,即使无人欣赏,也要努力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文化 兰花 生长习性 花卉 文人墨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