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人独立人格的召唤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应斌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8-11,共4页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有很多闪光的文化意蕴,尤其对中国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作者对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反思,主要体现在《柳侯祠》和《西湖梦》中。虽然作者采用散文的形式,不可能象学术论著那样周详系统地阐述...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有很多闪光的文化意蕴,尤其对中国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作者对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反思,主要体现在《柳侯祠》和《西湖梦》中。虽然作者采用散文的形式,不可能象学术论著那样周详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文化人格观,但由于作者运用了三级推进的方式,逐层地表述自己的感悟和体认,使文化人格思考的内容独到而丰富。 在《柳侯祠》中,作者对封建文人文化人格的思考极富个性。作者对历来评价颇高的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经历置而不论,肯定柳宗元被贬永州时面对自然山水的文学活动,称赞《永州八记》是华夏文学中高峰性的构建;作者批评柳宗元经不住一纸诏书的诱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格 中国文人 柳宗元 循吏 独立人格 柳侯祠 和靖 文人人格 封建文人 历史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势与媚俗:唐代诗人人格的另一面——以李白、杜甫、高适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恩成 吕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52,共5页
在唐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层面中,附势与媚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格现象。一方面,它是集权制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知识分子功利思想的反映。这种人格现象集中地反映在投献、干谒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关文学作品中。以李白、杜甫、高适为代... 在唐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层面中,附势与媚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格现象。一方面,它是集权制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知识分子功利思想的反映。这种人格现象集中地反映在投献、干谒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关文学作品中。以李白、杜甫、高适为代表的盛唐文人几乎都有着从附势、媚俗到愤世嫉俗的人格变化的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歌 文人人格 李白 杜甫 高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绘画材质之变与元代山水画观念和技术之变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光华 李书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由绘画材质的应用变化而引起艺术表现风格形式大变与创新的莫过于元代。本文力图通过对元代山水画家流行在纸地,特别是在生纸上作画的量化分析和现象学定性研究,揭示绘画材质(生纸)的广泛运用是如何引发了元代山水... 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由绘画材质的应用变化而引起艺术表现风格形式大变与创新的莫过于元代。本文力图通过对元代山水画家流行在纸地,特别是在生纸上作画的量化分析和现象学定性研究,揭示绘画材质(生纸)的广泛运用是如何引发了元代山水画艺术观念和技术之变,从而又引发了元代山水画文人化、人格化的巨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材质 元代山水画 艺术观念和技术 文人化和人格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