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文之枢纽”本质意义新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良运 《江海学刊》 1988年第3期150-157,共8页
刘勰的哲学思想,既非儒家正统思想,也非“以佛统儒”,而是以《周易》“自然之道”为主体,对儒、道、玄、佛都有所吸收。由此形成其以“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的一系列文学观念,而情与理又因时、因物、因事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 刘勰的哲学思想,既非儒家正统思想,也非“以佛统儒”,而是以《周易》“自然之道”为主体,对儒、道、玄、佛都有所吸收。由此形成其以“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的一系列文学观念,而情与理又因时、因物、因事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情、理、正、变”便构成其核心的文学观念即“文之枢纽”。其逻辑结构为:《原道》以理,《征圣》以情,《宗经》而情理正位,变乎理而《正纬》,变乎情而《辨骚》。情、理、正、变是“文之枢纽”本质所在,也是贯通《文心雕龙》金书的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之枢纽 学观念 本质 刘勰 意义 心雕龙》 哲学思想 正统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刘勰的“文之枢纽”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继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52-60,共9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说: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并未能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亦云极矣。在这里...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说: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并未能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亦云极矣。在这里,刘勰首先概括地总结了其前人的论文之作,认为那些论文之作的总的倾向是:一片面,二狭隘。并且,特别指出,那些论文之作有两个严重的缺点:一是不能在论文之时,深入探究文学的本源;二是不能在论文之中,阐述先哲的教诲。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之枢纽 心雕龙 宗经 原道 学创作 迷信色彩 太极 圣人 儒家之道 神秘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骚》是一篇文学意义上的《宗经》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淮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从刘勰"为文之用心"看,《骚》与《诗》处于同样的高度,都是后人学习的榜样。道—圣—文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圣"是认识、表现自然之道的人,也决定了"经"是对自然之道的典范体现,所以,作为同样典范地体现了... 从刘勰"为文之用心"看,《骚》与《诗》处于同样的高度,都是后人学习的榜样。道—圣—文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圣"是认识、表现自然之道的人,也决定了"经"是对自然之道的典范体现,所以,作为同样典范地体现了自然之道的《骚》,与《诗》一样应该处于相同的高度。《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性质决定了刘勰必须明确自己的文学典范。故《辨骚》意在确立《骚》的经典地位,实际上是另一篇《宗经》,或者说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辨析新出现的经典,进而丰富、补充《宗经》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骚 文之枢纽 典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修辞论
4
作者 谢红华 《学术研究》 1988年第6期60-64,共5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去组织《文心雕龙》的修辞论点: (1) 修辞的原则;(2) 字句章篇的修辞; (3) 修辞方式(辞格);(4) 文体及风格。一、关于修辞的原则§1·1 道文的关系。《序志》和“文之枢纽”部分集中论述了道文的关系,其他篇章也... 本文从四个方面去组织《文心雕龙》的修辞论点: (1) 修辞的原则;(2) 字句章篇的修辞; (3) 修辞方式(辞格);(4) 文体及风格。一、关于修辞的原则§1·1 道文的关系。《序志》和“文之枢纽”部分集中论述了道文的关系,其他篇章也一再重申,并把它提到“立文之本源”(情采)的高度,可见作者对此十分重视。作为修辞论,刘勰所指的“道”是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是“质”、“本”、“志”、“实”。“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修辞论 修辞方式 作品风格 体风格 修辞效果 文之枢纽 通变 内容与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和《周易》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小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49-57,共9页
在中日两国的《文心雕龙》研究中,这部文学理论典籍的指导思想(或曰“纲”,或曰“体系”)的问题,始终受到研究者们密切的关注。前几年,国内学术界并专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场讨论。讨论使人们认识到:《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的事... 在中日两国的《文心雕龙》研究中,这部文学理论典籍的指导思想(或曰“纲”,或曰“体系”)的问题,始终受到研究者们密切的关注。前几年,国内学术界并专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场讨论。讨论使人们认识到:《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的事实,是一个不容轻易否定的事实。但讨论本身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文心雕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周易 神理 太极 儒家思想 文之枢纽 神道设教 原道 三才 主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与《文心雕龙》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98-103,共6页
作为华夏诸文化融合的结晶,《文心雕龙》不仅受《周易》、《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著作的影响,而且在《淮南子》中汲取了重要的营养,这一点,可在其本体论、创作论、文体论、方法论等各个方面找到足够的证据... 作为华夏诸文化融合的结晶,《文心雕龙》不仅受《周易》、《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著作的影响,而且在《淮南子》中汲取了重要的营养,这一点,可在其本体论、创作论、文体论、方法论等各个方面找到足够的证据。据此可以认为,《文心雕龙》对道家思想的借鉴是以《淮南子》为中介而实现的,其具体过程大体是:《老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文心雕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淮南子 道家思想 体论 庄子 吕氏春秋 文之枢纽 原道 思想倾向 荀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振甫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4期60-63,共4页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名著,他在《序志》里谈到“文之枢纽”的文学总论,“论文叙笔”的文体论,“剖情析采”的创作论。即就这三部分看,都跟美学思想有关。刘勰的美学思想是继承了先秦儒家、道家的美学思想,再加...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名著,他在《序志》里谈到“文之枢纽”的文学总论,“论文叙笔”的文体论,“剖情析采”的创作论。即就这三部分看,都跟美学思想有关。刘勰的美学思想是继承了先秦儒家、道家的美学思想,再加上魏晋时代曹丕、陆机的新的美学思想,用来纠正宋齐时代以门阀世族为主的追求声色享乐的浮靡文风,是给唐代美学作为先驱的开创者。先看他作为“文之枢纽”的文学总论的美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心雕龙 文之枢纽 美与善 中国古代学理论 道家 开创者 美学观点 叙笔 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徵圣”、“宗经”论的理论及其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春田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5期110-114,60,共6页
刘勰将《文心雕龙》的“原道”、“徵圣”、“宗经”、“正纬”、“辨骚”诸论,称为“文之枢纽”。五论是为文或文学理论中的关键性或纲领性的理论问题,它既是刘勰撰述《文心雕龙》所依据的原则,也是《文心雕龙》文论思想体系的“枢纽... 刘勰将《文心雕龙》的“原道”、“徵圣”、“宗经”、“正纬”、“辨骚”诸论,称为“文之枢纽”。五论是为文或文学理论中的关键性或纲领性的理论问题,它既是刘勰撰述《文心雕龙》所依据的原则,也是《文心雕龙》文论思想体系的“枢纽”。因此,探讨五论的理论结构,是确切把握刘勰文论思想体系和进一步研究其具体文论观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远非一篇文章所能负荷,所以我们将从理论的系统性上考虑,先对其中最重要的“原道”、“徵圣”、“宗经”三论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宗经 文之枢纽 原道 论观点 典范性 变化规律 三论 圣人 外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十大贡献——评张国光先生对《文心雕龙》的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张国光先生在《【文心雕龙】能代表我国古代文论的最高成就吗?(见《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辑)一文中认为,《文心雕龙》虽是前代“文学理论的总结”,但并没有总结好,“刘勰无论是才、学、识都是不足”,对前人的结论,“往往不是择善而从。
关键词 心雕龙 学作品 古代 研究对象 学理论研究 宗经 章内容 评价 六义 文之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文心雕龙》理论体系
10
作者 贾树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69-74,共6页
探索理论体系是从宏观上研究《文心雕龙》的基本途径之一。近数年来,国内学界一些论著对此提出了不少卓见。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对一些主要问题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本文拟就《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研究中产生分歧的原因与解决办法略... 探索理论体系是从宏观上研究《文心雕龙》的基本途径之一。近数年来,国内学界一些论著对此提出了不少卓见。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对一些主要问题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本文拟就《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研究中产生分歧的原因与解决办法略陈浅见。研究《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必须先对理论体系的概念有个统一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主要问题 理论体系 诗品 独特性 解决办法 构成方式 体论 文之枢纽 乐府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文心雕龙》的美学结构系统
11
作者 熊重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63-67,共5页
刘勰论文,旨在“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寻根”即是“正末归本”,寻文体之根本,以治“文体解散”之弊;“索源”则是“沿波计源”,索情采之心源,以挽“文绣鞶帨”之风。《文心雕龙》就是按照“寻根”“索源”的思维方式,在“文”的... 刘勰论文,旨在“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寻根”即是“正末归本”,寻文体之根本,以治“文体解散”之弊;“索源”则是“沿波计源”,索情采之心源,以挽“文绣鞶帨”之风。《文心雕龙》就是按照“寻根”“索源”的思维方式,在“文”的不同审美层次与“心”的不同心理层次上建立起来的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审美层次 文之枢纽 体风格 叙笔 美学体系 思维方式 心理层次 审美理想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漫谈
12
作者 韩玉生 《经济经纬》 1987年第1期133-139,128,共8页
《文心雕龙》一书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是一个长期被搁置的问题。以往的论者或不谈及,或及之即止,似乎是一个不值得多论的问题。近年来才得到较多研究者的重视和探讨,这是个很好的动向,它标志着研究的深入。关于这个问题,实则带有一种根... 《文心雕龙》一书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是一个长期被搁置的问题。以往的论者或不谈及,或及之即止,似乎是一个不值得多论的问题。近年来才得到较多研究者的重视和探讨,这是个很好的动向,它标志着研究的深入。关于这个问题,实则带有一种根本的性质,它直接关系到对《文心雕龙》这样一部伟大的古典文学理论巨著的认识和评价,是不容忽视的。本文试以漫谈的形式谈谈个人的一得之见,就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理论体系 学创作 学理论 原道 文之枢纽 宗经 学现象 正纬 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文心雕龙》的表现形式的特点
13
作者 穆克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著作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它分为五种类型:“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至皎然《诗式》备陈法律,孟棨《本事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著作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它分为五种类型:“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至皎然《诗式》备陈法律,孟棨《本事诗》旁采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体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典论·论 文之枢纽 批评论 中国学批评史 表现形式 语言 皎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征圣”“宗经”的基本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万忱 《文艺理论研究》 1980年第2期131-138,共8页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它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在全书开头的《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中,刘勰便进行了精心结构。他在全书的总序中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它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在全书开头的《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中,刘勰便进行了精心结构。他在全书的总序中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辨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可以说,这五篇是全书的总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内容与形式 征圣宗经 学创作 文之枢纽 学作品 创作理论 原道 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辨骚》质疑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宏山 《文史哲》 1979年第1期39-45,共7页
过去,曾有人认为刘勰评论《离骚》,跳出了以经义衡量文学的圈子;其“以奇论骚”对理解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有启发作用;等等。笔者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此特写出自己对刘勰《辨骚》的理解,向专家和同志们请教!
关键词 离骚 心雕龙 屈原作品 儒家经典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表现形式 浪漫主义特色 辨骚 文之枢纽 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文心雕龙》与儒家文艺思想的关系
16
作者 穆克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79-83,共5页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以后,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它对后世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十分明显,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深受其影响的。这从《序志》篇和“文之枢纽”五篇即可清楚地看出来。《序志》篇...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以后,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它对后世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十分明显,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深受其影响的。这从《序志》篇和“文之枢纽”五篇即可清楚地看出来。《序志》篇表现了刘勰对孔子极其崇拜的热烈感情,他表示要以儒家思想来纠正当时“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的文风。“文之枢纽”五篇强调了原道、征圣、宗经的思想。他就是用这种思想贯串全书的。《文心雕龙》全书所表现出来的儒家思想是举不胜举的,例如《明诗》篇一开头就说:“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诗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艺思想 儒家思想 文之枢纽 诗言志 孔子 毛诗序 独尊儒术 明诗 汉武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经辨骚 被引量:2
17
作者 萧华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宗经辨骚不唯是贯串《文心雕龙》全书的一条主线,亦且是贯串自汉以迄北宋前期文学思想的一条主线。关于前一点,王运熙先生在他写于一九六四年的《刘勰为何把【辨骚】列入“文之枢纽”》和写于近年的《【文心雕龙】的宗旨。
关键词 学思想 宗经 心雕龙 辨骚 屈骚 北宋前期 诗三百 文之枢纽 学观 屈原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经》刍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建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8-32,共5页
《宗经》是中国古代文论巨著《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刘勰在《序志》中曾公开声明,“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在关于文之枢纽的五篇文章中,《宗经》又是它们中的核心。对... 《宗经》是中国古代文论巨著《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刘勰在《序志》中曾公开声明,“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在关于文之枢纽的五篇文章中,《宗经》又是它们中的核心。对这个问题,清人纪晓岚、近人刘永济先生都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有过很好的说明,而祖保泉教授在《文之枢纽臆说》一文中阐述得尤为透彻。他说:“刘勰抱着宗仰孔圣人的思想来‘论文’。那么,被称作“经”的‘圣文’,很自然成了他立论的准则。‘宗经’成了他撰写《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或者说,《宗经篇》所阐明的思想成了他论文的总纲领”。祖先生所作的结论是非常令人信服的,关于《宗经》在《文心雕龙》中的特殊地位,已经无需我多说了。本文要谈的是个人对“宗经”的看法,并附带说说对《宗经》中某些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经 五经 《易》 心雕龙》 孔子 文之枢纽 六义 玄风 《春秋》 《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刘勰对浪漫主义的态度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海澄 姜保夫 黄广华 《齐鲁学刊》 1981年第6期81-85,共5页
关于《文心雕龙》一书写作的基本原则,在《序志》篇里刘勰有概括的说明:“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刘勰把《辨骚》篇与代表了他基本哲学观点和文学观点的《原道》、《征圣》、... 关于《文心雕龙》一书写作的基本原则,在《序志》篇里刘勰有概括的说明:“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刘勰把《辨骚》篇与代表了他基本哲学观点和文学观点的《原道》、《征圣》、《宗经》等篇章同列入“文之枢纽”,而不是把它放入后而的文体论中,足见他对这一篇的重视。刘勰为什么对这一篇特别重视呢?因为在《辨骚》篇中,他通过对屈原及其作品以及整个《楚辞》的评价,表露了他的一个文学的基本观点——就是对《楚辞》的浪漫主义的否定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浪漫主义 文之枢纽 楚辞 心雕龙 浪漫主义精神 学观 屈原作品 再谈 现实主义 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