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乡村类型演变的土地整治模式研究——以天津市环城四区为例
1
作者 袁萍 李诚诚 李雪梅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0期142-148,共7页
土地整治有利于优化土地利用、促进乡村振兴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在已有对天津市环城四区1980—2020年乡村类型识别和划分乡村演变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时期乡村类型演变模式和乡村发展水平两个维度,探索土地整治需求与方向,提出了... 土地整治有利于优化土地利用、促进乡村振兴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在已有对天津市环城四区1980—2020年乡村类型识别和划分乡村演变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时期乡村类型演变模式和乡村发展水平两个维度,探索土地整治需求与方向,提出了适宜整个研究区450个村庄的土地整治模式,分别为“土地整治+融合发展”“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土地整治+工贸业发展”“土地整治+生态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类型演变 乡村发展水平 整治需求 整治方向 整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南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的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2
作者 刘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1期179-181,共3页
土地整治活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破解建设用地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河南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对土地整治活动提出新的要求,该研究在重新审视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 土地整治活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破解建设用地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河南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对土地整治活动提出新的要求,该研究在重新审视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以生产、生活、生态多重功能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构建了3种土地整治模式——农业土地整治模式、新农村建设整治模式、生态型整治模式,并根据各模式内涵提出土地整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 农业土地整治模式 新农村建设整治模式 生态型整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成因及综合整治模式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国祯 郭宏忠 +2 位作者 陈平平 李卫 范建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66,136,共4页
通过考查史迹,充分掌握黄河故道的历史演变,从理论上分析了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对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的调查资料以及黄泛区各省林业部门提供的有关技术与模式资料,结合国家林业局批准的<黄河故道沙化土... 通过考查史迹,充分掌握黄河故道的历史演变,从理论上分析了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对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的调查资料以及黄泛区各省林业部门提供的有关技术与模式资料,结合国家林业局批准的<黄河故道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的整治原则及思路,归纳、总结出2个典型治理模式,为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的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 风沙化土地 成因 治理原则及思路 整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要素特征耦合的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与整治模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1 位作者 商冉 高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7-1067,共11页
利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按照"要素表达特征、特征组合类型、类型引导模式、模式改进要素"的研究思路,在界定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使用协调系数模型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农村产劳结构均衡性、人... 利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按照"要素表达特征、特征组合类型、类型引导模式、模式改进要素"的研究思路,在界定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使用协调系数模型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农村产劳结构均衡性、人居环境适宜度和土地利用集约化3个维度的系统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将要素特征通过矩阵组合划分出8种农村居民点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特征表现及其限制要素,从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和空间重构3个方面设计出11种差别化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研究表明,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构成要素与地域特征差异显著,全区55.64%的村庄处于产劳失衡状态,52%的村庄处于相对不宜居状态,44.36%的村庄处于相对不集约状态,整体上以产劳失衡–不宜居–相对集约化农村居民点类型为主,农村居民点持续发展的改进要素较多;产业优化升级与劳动力转移、人居环境要素更新与重组以及城乡体系重构与空间集聚的单要素专项整治和多要素综合整治,是平谷区农村土地管理与富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系统分类 整治模式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下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正峰 吴沅箐 杨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91,共7页
研究目的:比较在宅基地置换和村庄归并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下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的异同,为制定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政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农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置换模式下,年龄、人口... 研究目的:比较在宅基地置换和村庄归并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下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的异同,为制定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政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农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置换模式下,年龄、人口数、房屋建筑年代、喜好房屋类型、政策认知状况以及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村庄归并模式下,农业收入占比、宅基地面积、生态环境满意度、补偿方式和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两类模式下,除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共同显著影响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研究结论: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农户的居民点整治意愿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新时期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政策应着眼于各区域的客观实际,分区、分类推进,体现出差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宅基地置换 村庄归并 整治模式 LOGISTIC模型 农户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城市河道整治模式优选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丁亿凡 唐德善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7-531,共5页
通过分析西北城市河道特点,对西北城市河道常用整治模式进行了分类,建立了包括建设运行、生态景观、社会经济和防洪安全4个方面8个类别共26个指标的西北城市河道整治模式优选指标体系,并建立AHP-FCM模型对西北城市河道整治模式进行比选... 通过分析西北城市河道特点,对西北城市河道常用整治模式进行了分类,建立了包括建设运行、生态景观、社会经济和防洪安全4个方面8个类别共26个指标的西北城市河道整治模式优选指标体系,并建立AHP-FCM模型对西北城市河道整治模式进行比选分析.应用AHP-FCM模型对内蒙古乌海市摩尔沟河道整治模式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整治模式 AHP-FCM模型 综合优度值 模式 西北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整治模式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 被引量:3
7
作者 邹亚锋 吕昌河 +1 位作者 白臻昊 王海英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1-196,共6页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以广西省宾阳县为例,采取不同整治模式下不同潜力测算方法的研究思路,设计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模型及流程:根据农村居民点现状规模及居住户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整治类型(中心...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以广西省宾阳县为例,采取不同整治模式下不同潜力测算方法的研究思路,设计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模型及流程:根据农村居民点现状规模及居住户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整治类型(中心村、保留村及拆迁村);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即结合实地调查结果,提出潜力测算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出获取农村闲置土地信息的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宾阳县2020年可释放总潜力面积为486.07 hm2,所构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治模式 整治潜力 闲置土地 修正系数 宾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直管公房微整治模式与精细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曹小曙 王妙妙 +1 位作者 任慧子 谢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11,共9页
采用直管公房统计数据和现状调研构建直管公房点状数据库,运用Arc GIS分析直管公房空间布局与现状特征,探索直管公房国有土地主导政府储备与整治互动模式、公私联营型整治模式、历史特色建筑保护型整治模式、产业转型升级型整治模式等4... 采用直管公房统计数据和现状调研构建直管公房点状数据库,运用Arc GIS分析直管公房空间布局与现状特征,探索直管公房国有土地主导政府储备与整治互动模式、公私联营型整治模式、历史特色建筑保护型整治模式、产业转型升级型整治模式等4种模式;从构建三维直管公房管理数据库、潜力预测和类型划分、整治标准与准则指引、整治后效益评估体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精细化管理建议,以期为直管公房合理整治、精细化管理、实现多方共赢和激发经济增长点及社会效益的喷发点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管公房 整治模式 精细化管理 多方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孟媛 刘瑞 +2 位作者 姜广辉 张旭红 叶子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4148-4151,共4页
首先对各地土地整治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成功经验及创新机制。其次,利用SPSS的系统聚类功能,将桂林市以区县为单位划分为4个整治类型区。最后,结合各类型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土地整治重点,因地制宜地提出4类土地整治模式:土地储备整... 首先对各地土地整治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成功经验及创新机制。其次,利用SPSS的系统聚类功能,将桂林市以区县为单位划分为4个整治类型区。最后,结合各类型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土地整治重点,因地制宜地提出4类土地整治模式:土地储备整治模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城乡区域综合整治模式以及城乡挂钩整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模式 聚类分析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对村民生产影响的比较——基于211户村民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琦 王瑷玲 +3 位作者 张圣武 赵乐 潘玉翠 苏晨晨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7年第5期792-797,共6页
加强农村居民点整治对村民生产影响的研究,对科学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效益、完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从生产方式、生产便捷度、生产投入及经济收入等4方面... 加强农村居民点整治对村民生产影响的研究,对科学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效益、完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从生产方式、生产便捷度、生产投入及经济收入等4方面,选择16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和比较原地改造与异地搬迁2种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对村民生产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据以提出对策建议,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的后续开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原地改造模式的陶阳村正面影响11.86%,负面影响为0.92%,无影响为87.22%;异地搬迁模式的涧北村正面影响为10.89%,负面影响为19.95%,无影响为69.16%。2种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整体上对村民的生产基本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2村村民所受的正面影响基本相同、相差不多,但涧北村村民受到的负面影响远大于陶阳村村民。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发展二三产业、推进土地流转及培育新型农民等建议,以消除农村居民点整治给村民生产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治模式 生产影响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矿业废弃地类型及环境恢复整治模式建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敬军 倪红升 华建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C00期242-246,共5页
江苏省境内矿业废弃地分布广,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它在江苏生态省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文在全面分析全省矿业废弃地的分布特征和已采取有效的矿山环境整治模式、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划分全省矿业废弃... 江苏省境内矿业废弃地分布广,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它在江苏生态省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文在全面分析全省矿业废弃地的分布特征和已采取有效的矿山环境整治模式、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划分全省矿业废弃地的类型,设计适合不同类型矿业废弃地的环境恢复整治模式,并提出全省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整治模式(规划)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废弃地 类型 环境恢复整治模式 生态建设 江苏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村生态旅游整治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车亮亮 韩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253-7255,共3页
从土地空心、基础设施空心、人口空心、产业空心方面解析了空心村的形成,分析了空心村的危害。总结了空心村生态旅游整治模式区域适宜性因素,根据影响空心村生态旅游整治模式的限制因素,以及可操作性、科学性、通用可比原则,构建评价指... 从土地空心、基础设施空心、人口空心、产业空心方面解析了空心村的形成,分析了空心村的危害。总结了空心村生态旅游整治模式区域适宜性因素,根据影响空心村生态旅游整治模式的限制因素,以及可操作性、科学性、通用可比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进而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指标进行分级量化,最后确定了空心村生态旅游整治模式区域适宜性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生态旅游整治模式 区域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沙源区草场沙退化综合整治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京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1-173,共3页
为尽快落实中央政府关于做好京津周边地区防沙治沙工作,遏制土地继续沙化和沙漠蔓延扩展,加大草原沙化、退化治理力度,减轻风沙对京津周边地区危害的战略布署,开展浑善达克沙地草场沙化、退化综合整治技术试验示范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浑... 为尽快落实中央政府关于做好京津周边地区防沙治沙工作,遏制土地继续沙化和沙漠蔓延扩展,加大草原沙化、退化治理力度,减轻风沙对京津周边地区危害的战略布署,开展浑善达克沙地草场沙化、退化综合整治技术试验示范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浑善达克沙地草场沙化、退化形成演化规律,探索解决畜草矛盾的途径和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水—草—畜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开发和引进一批草场沙化、退化综合整治和水草资源合理利用的技术,并通过治理工程将各种技术组装集成示范推广,使新模式实体化,从而为我国草场防沙、治沙生态保护及区域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场 综合整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背景下土地整治模式与政策选择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鲁成树 孙旭海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88-90,共3页
土地整治是城乡统筹的平台,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将我国土地整治分为5种主要的整治模式:市地整治模式、城市近郊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模式、城市远郊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模式、农用地综合整治模式、生态整治模式,并根据各模式内... 土地整治是城乡统筹的平台,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将我国土地整治分为5种主要的整治模式:市地整治模式、城市近郊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模式、城市远郊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模式、农用地综合整治模式、生态整治模式,并根据各模式内涵提出保障相应模式运行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模式 城乡统筹 政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矿山废弃地类型及生态修复整治模式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海清 李发勇 +2 位作者 闫田力 卢翔 杨秀艳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501-504,共4页
针对温州市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矿产资源状况,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总结出矿山废弃地分布特征,矿山废弃地类型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山废弃地环境恢复整治模式,即新增土地型、生态恢复型、景观再造... 针对温州市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矿产资源状况,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总结出矿山废弃地分布特征,矿山废弃地类型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山废弃地环境恢复整治模式,即新增土地型、生态恢复型、景观再造型、自然恢复型等经济型和综合兼顾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整治模式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河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模式探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红梅 范树平 栾巍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4期57-59,61,共4页
以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为导向,遴选7个指标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加权法,对淮河流域23个区县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整体水平较高,区域差距不明显,但也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增高的趋势,并划分... 以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为导向,遴选7个指标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加权法,对淮河流域23个区县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整体水平较高,区域差距不明显,但也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增高的趋势,并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2个适宜类型区域;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及地形地貌特征,遵循分区共轭性原则,将淮河流域划分为皖北平原区、低山采矿区、沿淮水网区3个区域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提出了差别化的土地整治模式,以期为未来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及整治后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适宜性评价 整治模式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农村居民点水土资源整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瑜 解建仓 朱记伟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2期23-26,44,共5页
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居民点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指出宅基地废弃、"空心村"现象严重、水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为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陕西省地形地貌和气候等特点,针对陕南山区、关中平原、渭北旱塬和陕北黄土高原4个区... 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居民点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指出宅基地废弃、"空心村"现象严重、水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为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陕西省地形地貌和气候等特点,针对陕南山区、关中平原、渭北旱塬和陕北黄土高原4个区域,提出了各区域农村居民点水土资源整治规模发展模式及典型(零散)利用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水土资源 整治模式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模型的村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整治模式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龙 王兆林 +1 位作者 吴大放 刘艳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6-293,共8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村域尺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安排和整治分区是实现耕地规模管控、质量保护和生态管护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针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等要求,以玉皇村为研究区域,分别从耕地的... 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村域尺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安排和整治分区是实现耕地规模管控、质量保护和生态管护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针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等要求,以玉皇村为研究区域,分别从耕地的自然禀赋、设施配套条件、空间区位条件和景观形态4个方面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AHP法修正权重,基于理想解逼近法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同时识别主要限制因子,利用矩阵互斥法对限制因素进行了组合设计,确定整治模式。结果表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分为近、中、远期建设3种类型区,面积分别为80.29 hm^2,212.76 hm^2,88.59 hm^2;整治模式分为3类,即坡改梯整治区、水利设施整治区和田间道路整治区,各区耕地面积分别为42.16 hm^2,78.69 hm^2,91.91 hm^2。该研究不仅对村域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进行了合理安排,且确定了具体整治模式,为村域范围内耕地差别化管控、土地整治提供参考,为微观尺度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村域尺度 高标准基本农田 时序安排 整治模式 理想点逼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对农户“福祉—生态”耦合关系的影响——基于整治模式与地貌类型的异质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超正 陈丹玲 +2 位作者 张旭鹏 吴诗嫚 杨钢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96,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对农户“福祉水平—生态依赖”耦合的关系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其影响的整治模式和地貌类型差异。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和半参数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和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均对农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对农户“福祉水平—生态依赖”耦合的关系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其影响的整治模式和地貌类型差异。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和半参数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和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均对农户实现“高福祉—低依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江汉平原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促使“高福祉—低依赖”的实现概率高出地方政府主导模式17.5%,武陵山区这一概率则高出21.7%;(3)与武陵山区同一土地整治模式相比,江汉平原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可促使“低福祉—低依赖”的实现概率降低10.5%,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可促使“低福祉—高依赖”的实现概率降低25.3%。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对农户“福祉水平—生态依赖”耦合关系的影响受到整治模式和地貌类型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户福祉 生态依赖 整治模式 地貌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规划视角下农村宅基地整治模式测算研究——以天津市蓟县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佳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85-88,共4页
本文选取天津市蓟县三个典型村庄进行实证分析,确定适合各村庄的农村宅基地整治模式。研究发与:建立基于村庄规划的农村宅基地整治模式的测算方法,其测算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地区实际,为天津市各地区开展宅基地整治模式提供参考,为国土... 本文选取天津市蓟县三个典型村庄进行实证分析,确定适合各村庄的农村宅基地整治模式。研究发与:建立基于村庄规划的农村宅基地整治模式的测算方法,其测算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地区实际,为天津市各地区开展宅基地整治模式提供参考,为国土资源部制定、创新村庄宅基地整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规划 宅基地整治模式 蓟县 指标体系 定量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