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法的镉对背角无齿蚌氧化损伤胁迫效应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许芳芳 范信生 +1 位作者 李玉成 张学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8-2444,共7页
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受试生物,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环境浓度Cd^(2+)对其鳃组织与内脏团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浓度Cd^(2+)暴露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随暴露时间... 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受试生物,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环境浓度Cd^(2+)对其鳃组织与内脏团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浓度Cd^(2+)暴露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低质量浓度诱导、中质量浓度诱导-抑制、高质量浓度抑制的变化趋势;鳃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与GPx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均与SOD间相对独立;丙二醛(MDA)含量随暴露质量浓度增加及暴露时间延长而不断上升;鳃组织与内脏团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关系。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分析结果表明:Cd^(2+)质量浓度越高,各组织IBR值越大,造成的损伤越大;其中,内脏团抗氧化酶较鳃组织敏感,损伤程度大于鳃组织;Cd^(2+)暴露短时间内各组织IBR值与Cd^(2+)质量浓度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鳃组织决定系数高于内脏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背角无齿蚌 氧化胁迫 整合生物标志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法评价十溴联苯醚对紫红笛鲷肝脏的氧化胁迫效应
2
作者 张喆 陈海刚 +2 位作者 田斐 张林宝 蔡文贵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 ether,BDE209)对紫红笛鲷肝脏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并采用整合生物标志物法综合评价BDE209对紫红笛鲷肝脏的氧化胁迫效应。结果表明:BDE209胁迫3—7 d,紫红笛鲷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 研究了不同浓度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 ether,BDE209)对紫红笛鲷肝脏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并采用整合生物标志物法综合评价BDE209对紫红笛鲷肝脏的氧化胁迫效应。结果表明:BDE209胁迫3—7 d,紫红笛鲷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显著升高,但并未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胁迫30 d时,上述酶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BDE209胁迫下,紫红笛鲷肝脏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P450)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细胞色素b5(cytochromeb5,b5)含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BDE209可能引起了紫红笛鲷肝脏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BDE209胁迫第7 d时,IBR值最大。各实验组IBR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BDE209浓度的升高,IBR值逐渐增大。与其他指标相比,POD活性、P450和b5含量可作为BDE209胁迫的潜在生物标志物,IBR方法可被应用于评价环境浓度BDE209对紫红笛鲷胁迫的毒性效应,对于综合评价BDE209对生物体的生态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联苯醚 紫红笛鲷 整合生物标志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评价0号柴油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8
3
作者 蒋玫 李磊 +3 位作者 沈新强 吴庆元 牛俊翔 许高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0-237,共8页
以0号柴油水溶性成分(water soluble fraction of No.0 fuel oil,WSF)为污染物,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过氧化物酶(POD)... 以0号柴油水溶性成分(water soluble fraction of No.0 fuel oil,WSF)为污染物,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和脂质氧化水平(MDA)。利用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RIB)指数定量化评价0号柴油污染胁迫对黑鲷不同组织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黑鲷受0.60、0.30和0.015 mg·L-1WSF胁迫后,肝脏、鳃和肌肉中SOD、CAT和GST酶活性呈现诱导-抑制的规律性变化,POD活性呈现抑制-诱导的规律性变化,MDA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各组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且肝脏较早诱导酶活性。依据RIB值大小分析得到各组织氧化应激能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鳃和肌肉。RIB值总体表现为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肝脏组织RIB值与WSF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0号柴油 抗氧化酶 整合生物标志响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法的尾矿库污染程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嘉慧 张雪峰 +1 位作者 王建英 邓攀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4-69,74,共7页
采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评价尾矿库污染程度及范围。在尾矿库周边18个采样点采集盐地碱蓬、苦菜、芦苇和地下水潜层水样,分析3种植物中5种生物标志物活性(含量)以及地下水中53种离子浓度。根据每种生物标志物与地下水中离... 采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评价尾矿库污染程度及范围。在尾矿库周边18个采样点采集盐地碱蓬、苦菜、芦苇和地下水潜层水样,分析3种植物中5种生物标志物活性(含量)以及地下水中53种离子浓度。根据每种生物标志物与地下水中离子浓度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筛选芦苇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作为评价指标,将这4种生物标志物响应值用于计算IBR。结果表明,尾矿库周边17个采样点(GW-4未取到样品)的IBR介于5.63~512.37,差异性显著(P〈0.05),依次为GW-16〉GW-8〉GW-7〉GW-11〉GW-5〉GW-1〉GW-17〉GW-2〉GW-6〉GW-10〉GW-18〉GW-3〉GW-13〉GW-12〉GW-15〉GW-14〉GW-9。IBR评价结果与采样点地下水中污染离子变化趋势及浓度监测结果基本一致。IBR与微核千分率、地下水中各种离子相关性较为显著(P〈0.05),表明IBR可以直接用于尾矿库的生态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芦苇 生物标志 综合生物标志响应指数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抗生素制药废水生态风险评价
5
作者 沈洪艳 韩冬旭 +3 位作者 赵浩哲 杨雷 孙昊宇 唐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80,共9页
近年来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迅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制药废水。制药废水尤其是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以石家庄市某制药厂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将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中(体积分数为... 近年来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迅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制药废水。制药废水尤其是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以石家庄市某制药厂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将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中(体积分数为10%、40%、70%),分别于第3、6、9、12、15天测定斑马鱼肌肉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6项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活性或含量,并基于生物标志物测定结果计算基于改进的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 v2)以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抗生素制药废水的胁迫使斑马鱼肌肉组织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但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暴露第6天时,70%实验组的ROS含量、CAT活性、GSH含量、MDA含量和γ-H2AX含量均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01),响应时间早于10%和40%实验组,表明高浓度抗生素制药废水胁迫能够快速诱导斑马鱼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基于6项肌肉组织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IBR v2值计算结果显示,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仍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且高浓度的制药废水产生的生态风险更加快速和持久。本研究可为抗生素制药废水生态风险评价和相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制药废水 生态风险评价 斑马鱼 氧化应激生物标志 综合生物标志响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壳类分子生物标志物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评述 被引量:10
6
作者 孟范平 高鹰 +2 位作者 赵顺顺 付海防 肖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海洋双壳类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对微量重金属具有高富集能力,诱导机体内的某些分子生物标志物(molecular biomarkers,MBMs)发生变化,可用于指示海水中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近10年来,许多学者在双壳类MBMs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规律方面进行了研... 海洋双壳类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对微量重金属具有高富集能力,诱导机体内的某些分子生物标志物(molecular biomarkers,MBMs)发生变化,可用于指示海水中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近10年来,许多学者在双壳类MBMs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规律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金属硫蛋白(MTs)、热激蛋白70(HSP70)、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本文在介绍这些MBMs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各种MBMs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特征,并提出了影响双壳类MBMs应用于海水重金属监测的因素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分子生物标志 海水 重金属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北部秀水盆地义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以辽法D1井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晓海 李文博 张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61-162,共2页
辽宁北部秀水盆地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陆缘活动带之上,地质构造复杂。秀水盆地是在海西褶皱基底和前寒武纪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断陷型盆地,面积710 km^2,是前人油气调查工作空白区。秀水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上部发育优质烃源岩。部署在... 辽宁北部秀水盆地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陆缘活动带之上,地质构造复杂。秀水盆地是在海西褶皱基底和前寒武纪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断陷型盆地,面积710 km^2,是前人油气调查工作空白区。秀水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上部发育优质烃源岩。部署在秀水盆地中部的辽法D1井义县组沉积地层厚度为280 m,暗色泥岩厚度为128 m。本文通过对辽法D1井义县组泥岩样品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剖析秀水盆地义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解译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水盆地 D1井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评价苯并芘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磊 刘金殿 +7 位作者 黄士林 唐峰华 陈玉生 赵永超 许呈林 王云龙 沈新强 蒋玫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4-451,共8页
苯并[a]芘(Ba P)是一类典型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为了定量评价Ba P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毒性效应,采用水体暴露实验,研究了脊尾白虾肝胰脏、肌肉组织的5种生物标志物(EROD、GST、SOD、CAT、MDA)对Ba P暴露的响应,并... 苯并[a]芘(Ba P)是一类典型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为了定量评价Ba P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毒性效应,采用水体暴露实验,研究了脊尾白虾肝胰脏、肌肉组织的5种生物标志物(EROD、GST、SOD、CAT、MDA)对Ba P暴露的响应,并应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定量评价了Ba P对肝胰脏、肌肉组织的毒性差异。结果显示:肝胰脏、肌肉组织的EROD、GST、SOD、CAT活性整体呈现诱导-抑制的规律性变化,除了0.05μg/L实验组CAT外,其余各实验组肝胰脏组织生物标志物活性在实验结束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了0.45μg/L实验组EROD、CAT外,其余各浓度组肌肉组织生物标志物活性在实验结束时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DA含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在实验结束时各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R值存在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脏、肌肉组织对Ba P的暴露响应存在差异性,肝胰脏生物标志物综合应激活性高于肌肉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脊尾白虾 综合生物标志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间带原油污染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帆 潘玉英 +5 位作者 徐青霞 刘铭华 杨金生 杨灿灿 牟成彬 蓝青萍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36-2846,共11页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及运输的不断发展,溢油事故时有发生,给潮间带生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为研究对象,采用潮间带原油污染生物暴露室内模拟试验及数据统计检验,结合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星状图,探讨潮间带...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及运输的不断发展,溢油事故时有发生,给潮间带生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为研究对象,采用潮间带原油污染生物暴露室内模拟试验及数据统计检验,结合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星状图,探讨潮间带沉积物原油污染对泥蚶鳃和消化腺中不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筛选最优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①受低浓度原油污染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表现为被诱导,受高浓度原油污染时总体表现为被抑制,且其在消化腺中的平均活性(132.29 U/mg)约为鳃中(69.34 U/mg)的2倍.②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时间-效应上与SOD活性变化规律相似,但其响应时间具有滞后性.③鳃中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在受污染第1天总体表现为被抑制,而消化腺中GST活性在第3、12天时被抑制的效果更明显.④鳃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污染第3天较早被激发,且消化腺中GPx活性最大诱导率和抑制率都出现在低浓度(500 mg/kg)原油污染时.⑤泥蚶鳃和消化腺的IBR值均随暴露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与4种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研究显示,4种主要抗氧化酶在消除活性氧自由基(ROS)上具有协同作用,GST可作为原油污染短期监测的生物标志物,而IBR可作为综合生物毒性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泥蚶 沉积 抗氧化酶活性 综合生物标志响应(I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鱼类生物标志物和IBRv2监测与评价泉州湾石油类污染生物效应状况 被引量:5
10
作者 薄军 郑榕辉 +6 位作者 陈晔 洪幅坤 谢晴 陈金民 邝伟明 陈荣 张玉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以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细胞色素P4501A四种生物标志物,即鳃丝EROD活性、肝EROD活性、肝CYP1 A mRNA和肝CYP1 A蛋白为指标,在泉州湾海域选择6个站位(包括1个对照站位),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野外监测实验,研究了上述生物... 以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细胞色素P4501A四种生物标志物,即鳃丝EROD活性、肝EROD活性、肝CYP1 A mRNA和肝CYP1 A蛋白为指标,在泉州湾海域选择6个站位(包括1个对照站位),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野外监测实验,研究了上述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同表层海水中石油类含量和沉积物物中16种优先监控的PAHs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新一代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法(IBRv2)对监测站位石油类和PAHs污染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站位的上述四种生物标志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相应站位表层水中石油类含量及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相吻合;IBRv2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站位IBRv2指数介于1.5-4.2之间,其中2号站环境污染压力最大,4号站最小.在复杂的海洋污染条件下,采用CYP1 A多种生物标志物监测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反映石油类等污染及其生物效应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细胞色素P4501A 生物标志 石油类污染 野外监测 二代综合生物标志响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酚酸B在健康人群个体内暴露程度的生物标志物发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继汉 王鲲 +5 位作者 许羚 何迎春 李禄金 杨娟 盛玉成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10-516,共7页
目的:用有限采样方法(LSS)和图形化评价,建立1-4个时点(时间与浓度)的回归方程,估算丹参酚酸B体内暴露程度参数AUC0-24 h和Cmax,从而为个体化用药提供生物标志物。方法:丹参酚酸B 200、300、400 mg在健康受试者静滴给药,LSS法以7 ... 目的:用有限采样方法(LSS)和图形化评价,建立1-4个时点(时间与浓度)的回归方程,估算丹参酚酸B体内暴露程度参数AUC0-24 h和Cmax,从而为个体化用药提供生物标志物。方法:丹参酚酸B 200、300、400 mg在健康受试者静滴给药,LSS法以7 h内血药浓度数据建模。应用Jackknife法验证模型,绝对误差(APE)、误差均方及图形检测表示评价结果。结果:2-4时点的LSS完全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去预测体内暴露程度。Jackknife法验证显示,AUC0-24 h用一个时点,27例数据中有8(29.6%)的绝对误差超过15%,采用2、3、4个时点建模预测的结果较好,27例中所有预测结果的APE均在15%以内;Cmax用一个时点,27例数据中有3(11.1%)的绝对误差超过15%。采用2、3、4个时点建模预测结果也较好,27例中分别有2(7.4%)、2(7.4%)和1(3.7%)例预测结果的APE超过15%。结论:2-4个血药丹参酚酸浓度可作为生物标志物,较准确地预测AUC0-24 h和Cmax,从而方便地指导个体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模型化 有限采样 刀切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技术在莱州湾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爱波 房燕 吕振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6-323,共8页
以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肝脏内6种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作为生物标记物,同时引入生物标志物综合响应指数(IBR),结合沉... 以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肝脏内6种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作为生物标记物,同时引入生物标志物综合响应指数(IBR),结合沉积物数据评价了莱州湾水质污染状况。结果显示,3种酶分别与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相关性较高:即SOD与重金属Pb浓度有较强相关性,GR与重金属Pb、Cr浓度为负相关,GPx与重金属Hg、Cu浓度为中等程度负相关。近岸的河口、港口附近所调查站位生物标志物活力(含量)普遍偏高,而远离河口、港口海域的站位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活力(含量)偏低。生物标志物综合响应指数(IBR)范围在0.42~6.10之间,平均为2.12,最高值站位在龙口港西南,而最低值站位在湾内北部中央,表明在湾内东北部、黄河口及近南岸海域3个区域中IBR值均呈现出由近岸向湾中央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尾刺虾虎鱼 生物标志 综合响应指数 污染评价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古气候、古环境重建与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毓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8-880,共3页
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一直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是维系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一系列高精度的仪器分析,重建高分辩率的古气候、古环境记录可以系统探究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及驱动机制,从而理解现代气候的变化模式,... 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一直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是维系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一系列高精度的仪器分析,重建高分辩率的古气候、古环境记录可以系统探究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及驱动机制,从而理解现代气候的变化模式,并为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测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 生物标志 重大科学问题 全球变暖 古环境重建 驱动机制 区域响应 高分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酸化和甲基汞胁迫条件下文蛤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建朋 曹亮 +2 位作者 董玉国 刘金虎 窦硕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34,共13页
海洋酸化背景下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毒理学研究问题。海洋酸化不仅直接影响海洋贝类的生理过程,也通过改变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而影响其生物毒性。为研究海洋酸化背景下甲基汞(MeHg)对海洋贝类免... 海洋酸化背景下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毒理学研究问题。海洋酸化不仅直接影响海洋贝类的生理过程,也通过改变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而影响其生物毒性。为研究海洋酸化背景下甲基汞(MeHg)对海洋贝类免疫和生物矿化的毒理效应,本研究将采集于野外的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置于不同pH水平(二氧化碳分压;pH 8.10/背景水平、7.70/中度酸化和7.30/高度酸化)和甲基汞质量浓度(对照、溶剂对照、0.1,1和5μg/L)的海水中共同暴露21 d,研究文蛤内脏团和鳃组织内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海水酸化和MeHg共同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海水酸化和MeHg均显著影响其免疫应答策略,不同胁迫水平对各类生物标志物具有组织差异性。具体而言,MeHg暴露诱导内脏团中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表明MeHg对免疫解毒机制有刺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免疫应答。海水酸化抑制了鳃和内脏团中AKP活性,抑制其免疫应答。在生物矿化相关酶中,在海水酸化和MeHg共同胁迫下钙-ATP酶(Ca^(2+)-ATP)活性显著下降,干扰其离子平衡和生物矿化。海水酸化加剧了MeHg胁迫对文蛤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的毒理作用。相关系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协同防御环境胁迫对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策略的毒理作用。这些生物酶对海水酸化和MeHg胁迫响应比较敏感,可以作为评价海洋酸化背景下MeHg对文蛤两种生物组织免疫功能毒性效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为理解海洋酸化和重金属胁迫对贝类生理功能的影响提供新见解,为评估海洋酸化背景下贝类种群变动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酸化 甲基汞 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 生理响应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和ABPA血清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雷 王筠 +5 位作者 金美玲 帅迪全 蔡慧 叶伶 李水明 沈波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8-549,共12页
哮喘和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临床表现相似,极易造成因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为提高这两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运用蛋白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哮喘患者、ABPA患者和正常对照受试者的血清蛋... 哮喘和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临床表现相似,极易造成因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为提高这两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运用蛋白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哮喘患者、ABPA患者和正常对照受试者的血清蛋白质;经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筛选出具有诊断价值的候选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利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质谱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候选靶标进行单一样本扩大数量和验证;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候选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有7个差异表达蛋白质,ABPA组有1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与哮喘组比较,ABPA组有1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MRM法的验证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的SERPINF2、C6和HABP2蛋白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ABPA组的SERPINF2和F10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ABPA组与哮喘组比较,CPN2和IGLL5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ELISA法验证结果表明:ABPA患者血清的CSF1蛋白质水平明显低于哮喘患者的,而TNFRSF10C蛋白质水平明显高于哮喘患者的.ROC曲线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差异蛋白质C6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4,敏感度为73.3%,特异性为99.9%,ABPA组F10的ROC曲线AUC为0.871,敏感度为80.0%,特异性为85.7%;与哮喘组比较,ABPA组中CPN2和IGLL5联合诊断的AUC为0.867,敏感度为86.7%,特异性为80.0%.由此可见,新筛选出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与哮喘或ABP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病理 哮喘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生物标志 血清蛋白质 蛋白质芯片 质谱多反应监测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逆境标志物的北部湾潮间带沉积物有机污染程度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孟范平 程凤莲 +5 位作者 王建春 杜秀萍 李正炎 李永富 周游 王志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5-165,共11页
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对北部湾潮间带沉积环境中多氯联苯(PCBs)、石油烃(TPH)、壬基酚(NP)和苯并芘(B[a]P)的综合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在9个站位采集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和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和生物软组织中有机污... 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对北部湾潮间带沉积环境中多氯联苯(PCBs)、石油烃(TPH)、壬基酚(NP)和苯并芘(B[a]P)的综合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在9个站位采集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和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和生物软组织中有机污染物含量,同时对鳃、内脏中与细胞防御系统有关的各7种标志物(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等)进行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法筛选出对1~2种有机污染物响应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共8种,分别为内脏中的GPx、GSH、GSSG、CAT和鳃中的GPx、GSH、GSSG、CAT。以筛选的8种生物标志物为基础,9个站位IBR指数范围为0.27~1.48,其中站位S2(湛江市乐民镇码头)、站位S9(湛江市江洪码头)的IBR较小,显示污染程度最轻;站位S4(防城港西湾)、站位S3(钦州湾老人沙浅滩)IBR较高,显示生物体因有机污染产生氧化逆境。不同站位的IBR值与污染源分布、化学污染物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北部湾潮间带沉积物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有机污染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 生物标志 综合标志响应(IB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音查干凹陷生物降解稠油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建辉 常俊合 +1 位作者 张同周 赵旭亚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3期25-28,共4页
对白音查平凹陷生物降解稠油物性及地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凹陷稠油宏观上具有密度、粘度、凝固点高,饱和烃含量低,饱和烃与芳烃比值小的特征;微观上烷烃色谱及生物标志物表明稠油为两期混合油,成熟度属低-较成熟油的信息。通过... 对白音查平凹陷生物降解稠油物性及地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凹陷稠油宏观上具有密度、粘度、凝固点高,饱和烃含量低,饱和烃与芳烃比值小的特征;微观上烷烃色谱及生物标志物表明稠油为两期混合油,成熟度属低-较成熟油的信息。通过同位素技术恢复了达6井稠油密度后,以生物标志物及物性特征将该凹陷稠油划分为三级降解油,为了解该区含油气远景和地质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生物降解 同位素 生物标志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研究体系与实践 被引量:13
18
作者 梁琼麟 谢媛媛 +3 位作者 范雪梅 王义明 陈万生 罗国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是为适应中医药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的需要,以推动"系统-系统"模式的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在中医药整体观和系统论指导下,整合运用多种系统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病、证诊疗方法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 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是为适应中医药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的需要,以推动"系统-系统"模式的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在中医药整体观和系统论指导下,整合运用多种系统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病、证诊疗方法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创新研究来为临床服务,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学科。针对现行研究中存在的"方、证、病割裂,基因、蛋白质、代谢物分离"等问题,我们提出构建以多层面生物标志物群为特征的临床系统生物学研究体系。整合的生物标志物群包括中医证候指标、临床生化及影像学指标、系统生物学标志物群多个层面,系统生物学指标包含基因、蛋白质、代谢物多个层次的标志物群。建立的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可应用于疾病早期预警、临床诊治、指导个性化用药、疾病预后以及药物评价。以近年来我们开展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研究为例,开展了包含中医证候指标和临床病理生化指标研究,还包括整体代谢指纹特征谱以及七大类百余种磷脂、15种脂肪酸、21种嘌呤嘧啶、8种硫醇氨基酸的定量指标和14种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在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初步得出整合生物标志物群(IBS),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辅助诊断和糖肾方临床疗效评价,可为系统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是中医药发展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系统”研究模式 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 整合生物标志体系 糖尿病肾病 糖肾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肿瘤标志物分析灵敏度的分析与确认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慜 佟素香 李一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糖抗原50(CA50)、糖抗原724(CA72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甲胎蛋白(AFP)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以确认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肿瘤标志物试剂...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糖抗原50(CA50)、糖抗原724(CA72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甲胎蛋白(AFP)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以确认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肿瘤标志物试剂盒的零空白及标准品系列稀释浓度的吸光度“OD”值,并以计算的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CV%),求得检测低限(LLD)、生物检测限(BLD)及功能灵敏度(FS),依此确认各试剂盒的最低检测浓度即生物检测限。结果:试剂盒CA50、CA724、NSE、SCC、AFP可定量报告肿瘤标志物的最低浓度依次为:1.75kU/L、0.5kU/L、1.088μg/L、0.625μg/L、0.625μg/L,与厂商提供的略有不同。结论:本研究中的几种肿瘤标志物试剂盒均具备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实际使用中,应以实验室自行建立的生物检测限为主,参考试剂盒的灵敏度来应用。每使用一种新的试剂盒时,均须对分析灵敏度进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 分析灵敏度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 生物检测限 临床应用价值 试剂盒 癌相关抗原 功能灵敏度 CA724 鳞状细胞 甲胎蛋白 稀释浓度 变异系数 检测低限 检测浓度 CA50 使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生物标志物对Cd胁迫应激响应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
作者 冉沁瑶 宋理洪 +4 位作者 何冠谛 李春燕 刘鸿雁 芦艳珍 杨三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5年第7期1743-1758,共16页
为系统总结蚯蚓生物标志物对Cd胁迫的应激响应及影响因素,本文使用Meta分析方法,提取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中符合筛选标准的58篇文献的618例样本,量化Cd胁迫下蚯蚓生物标志物活性的效应值,分析Cd胁迫对蚯蚓生物标志物活性的毒害效应。分析表... 为系统总结蚯蚓生物标志物对Cd胁迫的应激响应及影响因素,本文使用Meta分析方法,提取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中符合筛选标准的58篇文献的618例样本,量化Cd胁迫下蚯蚓生物标志物活性的效应值,分析Cd胁迫对蚯蚓生物标志物活性的毒害效应。分析表明:土壤Cd胁迫显著促进蚯蚓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丙二醛(MDA)、金属硫蛋白(M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1),同时抑制纤维素酶活性。蚯蚓生物标志物对Cd胁迫的影响受多重因素调控,包括Cd含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蚯蚓种类、蚯蚓体质量、试验方法以及暴露时间。具体而言:Cd含量与过氧化氢酶(CAT)和纤维素酶效应值显著负相关(P<0.05),与MT效应值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pH值与蚯蚓体内AChE、S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效应值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SOD效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AT、过氧化物酶(POD)和MT效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蚯蚓种类方面,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因其敏感性而被认定为评估土壤Cd毒性的理想受体;蚯蚓体质量的增加促进了CAT、SOD及POD活性的提升(P<0.05);蚯蚓体内多项生物标志物对Cd胁迫的复杂响应与试验方法和暴露时长紧密关联。研究表明,AChE、GST、MDA、MT、SOD及纤维素酶等生物标志物在土壤Cd污染环境中与氧化应激紧密相关,它们作为评估土壤Cd污染风险的关键指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采用这些生物标志物进行土壤Cd污染监测既高效快捷,又能有效降低成本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胁迫 蚯蚓 应激响应 生物标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