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队学习的整合系统模型——基于复杂动态系统范式的国外研究成果整合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立国 刘晓琳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0年第6期3-11,共9页
在复杂动态系统范式的指导下,我们采用多元科际研究法对国外团队学习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和演绎,提出了一个团队学习的整合系统模型。研究表明,有效的团队学习需要团队成员间建立对话性空间,在这个对话性空间中,"分享"、"... 在复杂动态系统范式的指导下,我们采用多元科际研究法对国外团队学习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和演绎,提出了一个团队学习的整合系统模型。研究表明,有效的团队学习需要团队成员间建立对话性空间,在这个对话性空间中,"分享"、"协作建构"和"建设性冲突"等传播行为是平衡的。然而,仅仅发现这一点是不够的。在团队学习中,"交流什么"、"跟谁交流"以及"为什么交流"等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模型中"团队自反性"、"团队活动"、"边界跨越"、"存储"和"恢复"是团队学习的五个核心过程变量。除此之外,我们的模型还对团队学习的输入、催化应急状态以及学习结果等因素也进行了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学习 系统模型 复杂动态系统范式 整合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的共享——关于海峡两岸诗歌整合性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匡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7-29,共3页
一位大陆诗人在九十年代初写道: 岸是合不起来的掌 等待一种心的接近 看掌心潮涌潮落 执著被激流感动 三年以后,一个由诗人、作家、评论家、艺术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史料学家组成的“两岸文艺交流访问团”,穿过潮落潮涌的海峡从台... 一位大陆诗人在九十年代初写道: 岸是合不起来的掌 等待一种心的接近 看掌心潮涌潮落 执著被激流感动 三年以后,一个由诗人、作家、评论家、艺术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史料学家组成的“两岸文艺交流访问团”,穿过潮落潮涌的海峡从台湾来到北京,在题为《春暖花开,我们来了》的献辞中,坦露了一片诗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性研究 诗歌 母题 海峡两岸 母语 诗学 汉字 文艺交流 咬穿 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俄语语言理论与教学的整合性研究示范
3
作者 张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71-71,共1页
中俄两国交往深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交流频繁.俄语教育承担了对俄交流、理解俄国文化的重要使命.《跨文化交际俄语教程》(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一书作者,以俄语语言文化研究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视角,创造性地将语言理论、文化... 中俄两国交往深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交流频繁.俄语教育承担了对俄交流、理解俄国文化的重要使命.《跨文化交际俄语教程》(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一书作者,以俄语语言文化研究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视角,创造性地将语言理论、文化交流理论与教育学理论有效整合并应用于俄语教学实践,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该书不仅凸显了汉俄语言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更为俄语教育事业的参与者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教育 跨文化视角 文化交流 教育学理论 文化交际 文化研究 俄语教学 整合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建构的过程性研究:一个整合性框架 被引量:5
4
作者 谢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梳理村落空间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研究路径、理念和趋向,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过程转向"和新人文地理"文化转向"中回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建构的学理基础以及现实因素,构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过程演变与反思... 梳理村落空间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研究路径、理念和趋向,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过程转向"和新人文地理"文化转向"中回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建构的学理基础以及现实因素,构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过程演变与反思的整合性框架,有助于引导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空间研究 学理基础 现实因素 整合性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简介 被引量:1
5
作者 师社言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合称“四史”。尽管彼此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都以历史学为基础,可视为一个亲缘学科群。它们在时段上前后相续、彼此重叠、难以切割。从研究对象和内容上看,“四史”之间各有侧重,但也... 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合称“四史”。尽管彼此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都以历史学为基础,可视为一个亲缘学科群。它们在时段上前后相续、彼此重叠、难以切割。从研究对象和内容上看,“四史”之间各有侧重,但也存在交集,很难构筑起区隔彼此的疆界。可以说,“四史”之间的学科边界彼此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中共党史还是新中国史抑或改革开放史,都可纳入社会主义发展的宏观历史和整体脉络之中。质言之,“四史”在论域和时段上都无法明确界分,理应对它们展开整合性研究,并在这一进程中逐渐厘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改革开放史 逻辑关系 学科边界 中国史 华东师范大学 整合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