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命认知到生命体验:基于整全发展的幼儿园生命课程
1
作者 罗桂蓉 杨雪 +1 位作者 熊仕蓉 梁艺乔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4,共5页
整全发展是个体朝向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整合,身体与心灵统一,以及认知、情感健全发展的过程。它是儿童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诉求,具有生成性与过程性。由于儿童是通过自身的生命体验实现自我、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因而单纯的... 整全发展是个体朝向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整合,身体与心灵统一,以及认知、情感健全发展的过程。它是儿童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诉求,具有生成性与过程性。由于儿童是通过自身的生命体验实现自我、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因而单纯的生命认知积累不足以让幼儿深刻理解和珍视生命,幼儿园课程实践需从生命认知转向生命体验。基于整全发展观的幼儿园生命课程实践可以通过创设“小院儿生活圈”拓展幼儿体验场域,开发生命课程内容体系满足幼儿整全发展需要,运用多元课程实施策略激活幼儿深度体验,从而激发幼儿生命潜能,为其整全性发展和正向成长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全发展 生命体验 生命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指向生命整全发展的学校情感育人模式建构
2
作者 党志平 《教学与管理》 2025年第27期63-68,共6页
情感育人是学校教育的独特优势,对于彰显教育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的赋能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图景,但在理解学生情感、突显人本价值等方面依然存在局限性。为更好地优化情感育人效... 情感育人是学校教育的独特优势,对于彰显教育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的赋能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图景,但在理解学生情感、突显人本价值等方面依然存在局限性。为更好地优化情感育人效果,应在明确生命整全发展这一根本价值指向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智能技术与学校情感教育的融合路径:在情本文化中明确价值取向,构建双驱性育人模式;在道器融合中生成智慧课堂,构建体谅式育人模式;在人机协同中提高情感素养,构建导师制育人模式;在多维共育中拓展情感空间,构建协同式育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育人 生命整全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 以人为本 育人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理阐释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9
3
作者 程良宏 刘化重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95,共11页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主题和发展定位。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由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指向的“高”目标体系,坚实厚重的学校培养系统为支撑的“高”培养体系和健全高效的社会教育治理机制为保障的“高”治...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主题和发展定位。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由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指向的“高”目标体系,坚实厚重的学校培养系统为支撑的“高”培养体系和健全高效的社会教育治理机制为保障的“高”治理体系等构成。追求高深知识生产、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满足市场应用需求、促进人的整全发展是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遵循。我国当下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需要构建促进人的整全发展的目标体系,坚持走规模、结构、质量相协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培养体系核心要素的支撑能力,构建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教育质量治理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整全发展 教育质量 拔尖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人教育视角看普职融合课程的价值定位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3
4
作者 赵蒙成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9-94,共6页
现阶段普职课程融通还处于简易粗放的状态,没有达到有机融合的深度。全人教育理论是分析普职课程融通成败得失适切的理论框架,从该视角看,当前普职课程融通存在着目标定位忽视品德与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普、职两类课程分立依旧,课程设计... 现阶段普职课程融通还处于简易粗放的状态,没有达到有机融合的深度。全人教育理论是分析普职课程融通成败得失适切的理论框架,从该视角看,当前普职课程融通存在着目标定位忽视品德与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普、职两类课程分立依旧,课程设计与开发缺乏理论指导,课程内容的内在价值不足等弊端,基于此,在后续的发展中,应组建有效的课程团队,开发课程时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整全发展的目标,努力依托项目课程,将知识、智力、操作技能、品德、价值观、审美等元素有机融合为一体,丰富课程中知识、智力和能力的量级及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职融通 普职课程融合 人教育 整全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统整实践中的三重误区及其超越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登珲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7-60,共4页
当前我国学校课程统整实践中存在着的三重典型误区:范畴上把"课程统整"等同于"多学科"或"科际统整",窄化课程统整为学科课程精细化运作的技术手段;在价值取向上重"知识"而轻"经验"、... 当前我国学校课程统整实践中存在着的三重典型误区:范畴上把"课程统整"等同于"多学科"或"科际统整",窄化课程统整为学科课程精细化运作的技术手段;在价值取向上重"知识"而轻"经验"、"社会",舍本逐末难以通达统整课程"统整育人"之本义;在方法上陷入"统"、"整"割裂的二元论,"统而不整"或"整而不统",阻碍学校课程结构优化。对学校课程统整的错误认识,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正本清源,回归课程统整本性,关键要跳出"纯粹技术"限制,从"课程观"的层面把握课程统整,超越"知识中心"建立"人"与"社会"整全发展的信念,打破"统"、"整"二分藩篱,实现课程统整的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统 课程观 “人”与“社会”整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重构:样态、理念与实施 被引量:48
6
作者 魏善春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3期91-100,共10页
构建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需要对课堂及徜徉在其中的师生生命样态有美好的憧憬,基于有机生成、鲜活且富于美感、师生生命整全发展的课堂愿景尝试进行课程与教学的逆向探索。遵循秩序化的五育融合节奏,树立五育融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 构建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需要对课堂及徜徉在其中的师生生命样态有美好的憧憬,基于有机生成、鲜活且富于美感、师生生命整全发展的课堂愿景尝试进行课程与教学的逆向探索。遵循秩序化的五育融合节奏,树立五育融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及评价观并把握其内核;实施“整合·融通”的课程,在学科基础及拓展类课程中尝试不同的五育融合形式及内涵,实现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的互融共生;强化“互动·体验”式教学并提升教师的五育融合意识及自觉;在学生“受之于人”及“受之于事物”的教育过程中构建“跨界·协同”的脱域的五育共同体,为学生提供能够促进其生命成长、滋养其心灵的完整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课堂教学 生命整全发展 五育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