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夏季风期间海-气通量整体输送系数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蒋国荣 何金海 +2 位作者 王东晓 阎俊岳 姚华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8-346,共9页
利用 2 0 0 0年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资料 ,建立了南海季风期间海 气通量整体输送系数的计算公式 ;同时 ,利用2 0 0 0和 2 0 0 2年观测资料与邻近海区同类公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邻近海区的同类公式计算的海 气通量的误... 利用 2 0 0 0年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资料 ,建立了南海季风期间海 气通量整体输送系数的计算公式 ;同时 ,利用2 0 0 0和 2 0 0 2年观测资料与邻近海区同类公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邻近海区的同类公式计算的海 气通量的误差高于新建立公式所得结果。因此 ,开展南海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海-气通量 整体输送系数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地区水稻田下垫面整体输送系数的确定与讨论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宏升 杜金林 康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209-213,共5页
利用1999年夏季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补充加强观测期间寿县观测站探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水稻田下垫表面上的整体输送系数CD、CH;和CE,并与能量平衡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水稻田下垫面上的稳... 利用1999年夏季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补充加强观测期间寿县观测站探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水稻田下垫表面上的整体输送系数CD、CH;和CE,并与能量平衡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水稻田下垫面上的稳定度集中在一狭小区间内,但整体输送系数CD、CH和CE仍取决于稳定度参数z/L、观测高度z和地表粗糙长度z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输送系数 水稻田 观测法 淮河地区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昌都地区近地层湍流输送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62
3
作者 卞林根 陆龙骅 +4 位作者 程彦杰 逯昌贵 姚展予 徐祥德 陈联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3,共13页
利用我国 1 998年第 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 (TIPEX)昌都的湍流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三维风速、温度和湿度湍流谱、归一化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湍流通量和整体输送系数 .结果表明 ,白天标准化的湍流谱大多数满足 2 /3次方定律 .风速... 利用我国 1 998年第 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 (TIPEX)昌都的湍流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三维风速、温度和湿度湍流谱、归一化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湍流通量和整体输送系数 .结果表明 ,白天标准化的湍流谱大多数满足 2 /3次方定律 .风速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在不稳定条件下基本服从 1 /3次方定律 ,但水平风速方差比垂直速度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离散 .中性层结下的 A、B值比平原地区大 ,与起伏地形的值接近 ,C值与平原地区和起伏地区的差异不大 .温度和湿度方差与不稳定层结的关系基本满足 1 /3次方定律 ,而在稳定层结下的关系均无明显规律 .湍流通量在干湿期转换中有突变现象 ,干期的动量和热量通量均大于湿期 ,热源强度以感热为主 ,占 80 % .湿期热源强度明显增大 ,其中以潜热为主 ,占热源强度的 60 % .整体输送系数与稳定度的关系明显 ,拟合得到的中性层结条件下的 CDN和 CH N分别为 4.40× 1 0 - 3和 4.70×1 0 - 3,其结果大于高原中、西部的同期观测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象科学试验 涡旋相关法 湍流结构 整体输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艳武 黄静 吴统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3-441,共9页
分析2003年9月5—27日在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取得的近地面层湍流观测资料,讨论无量纲湍流方差与稳定度参数Z/L的关系。无量纲风速分量σu/u*、σv/u*和σw/u*在不稳定层结与稳定度Z/L满足1/3次方时,符合Monin-Obkuhov相似理论。在近中性... 分析2003年9月5—27日在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取得的近地面层湍流观测资料,讨论无量纲湍流方差与稳定度参数Z/L的关系。无量纲风速分量σu/u*、σv/u*和σw/u*在不稳定层结与稳定度Z/L满足1/3次方时,符合Monin-Obkuhov相似理论。在近中性时,σu/u*、σw/u*值比平坦下垫面的略小些,σv/u*值比平坦下垫面的略大。无量纲温度脉动方差和湿度脉动方差在对流状态下与Z/L满足-1/3次方,在稳定和不稳定层结下,随|Z/L|减小而增大。地面热量以感热输送为主,感热通量峰值约为250W/m2,潜热通量的峰值为170W/m2;夜间潜热通量较小,感热通量则出现负值。动量通量日间平均在0.2—0.3N/m2,峰值为0.31N/m2。黑河下游绿洲柽柳林动力学粗糙度比HEIFE戈壁及其他绿洲下垫面的大,中性时z0m=0.47551m。中性状态下动量整体输送系数CD=22.2×10-3,不稳定层结时平均值CD=10.3×10-3,稳定层结时平均值CD=7.2×10-3。热量整体输送系数CH,中性状态下CH=3.2×10-3,不稳定层结时平均值为CH=3.3×10-3,稳定层结时平均值为CH=2.7×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湍流特征 动力学粗糙度 整体输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和农田下垫面近地面层微气象特征——以吉林省通榆为例
5
作者 涂钢 刘辉志 董文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47-53,共7页
利用2003-2005年"通榆长期观测实验站"的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和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吉林省通榆县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和农田下垫面的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变化规律;分别用梯度法和湍流法估算了退化草地和农田的地表动力学粗糙度... 利用2003-2005年"通榆长期观测实验站"的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和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吉林省通榆县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和农田下垫面的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变化规律;分别用梯度法和湍流法估算了退化草地和农田的地表动力学粗糙度(z0m),退化草地的z0m全年变化不大,而农田的z0m随着作物的生长有增加趋势;全年平均的z0m值,退化草地为0.003 4 m;农田生长季为0.054 m,非生长季为0.001 7 m.农田和退化草地下垫面的近中性整体输送系数Cd分别为(4.9±2.1)×10-3和(2.6±1.4)×10-3,Cb分别为(3.6±1.9)×10-3和(2.6±1.6)×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廓线 地表粗糙度 整体输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