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中药复方配伍和作用机理研究的整体方法论 被引量:78
1
作者 罗国安 梁琼麟 +8 位作者 刘清飞 张荣利 杨辉华 李雪 王义明 贾伟 张卫东 张川 李贻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1期10-15,24,共7页
本文以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探讨建立一个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体系,用于研究外部干预系统(中药复方)与生物应答系统(人体复杂系统)之间“系统-系统”的相互作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中医... 本文以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探讨建立一个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体系,用于研究外部干预系统(中药复方)与生物应答系统(人体复杂系统)之间“系统-系统”的相互作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交流融合的平台,有助于全面、系统、深刻的揭示中医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指导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 化学物质组学 中药复方 系统-系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临床出发,以信号通路为靶标的复方新药研发策略、途径与实践——六论创建新医药学 被引量:17
2
作者 罗国安 王义明 +1 位作者 范雪梅 谢媛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7-1068,共22页
本文对中医药现代化之路朝向何方之问,提出了新药研发重点将从新化学实体(NCE)转向复方新药(innovative compound drug,ICD)的观点。在分析新化学实体研究开发模式的缺陷——从动物模型和从靶点出发的新药研究开发的局限性基础上,指出&q... 本文对中医药现代化之路朝向何方之问,提出了新药研发重点将从新化学实体(NCE)转向复方新药(innovative compound drug,ICD)的观点。在分析新化学实体研究开发模式的缺陷——从动物模型和从靶点出发的新药研究开发的局限性基础上,指出"病"(西医)和"证"(中医)具有统一的生物学意义和生物物质基础(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本文提出了基于"系统-系统"(人体系统-药物系统)模式的复方药物的定义和特点,给出了从临床出发,以信号通路为靶标的复方新药(包括中药复方、西药复方和中西药复方)研发策略。以中药方剂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研究为例,阐述了研究途径和实例。最后,再次提出设立中国"新医药学发展计划"的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系统医学 新化学实体 复方创新药物 临床系统生物学 信号通路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 网络药理学 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药学与转化医学 被引量:19
3
作者 罗国安 王义明 +2 位作者 梁琼麟 谢媛媛 范雪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对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 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对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动物-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新医药学 结合-整合-融合 系统-系统”相互作用 整体系统生物学 “病证结合”临床诊断模式 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 “临床-动物-临床”的新药研发模式 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 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展望 被引量:21
4
作者 罗国安 梁琼麟 +2 位作者 刘清飞 李雪 王义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3-10,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创新药物研发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复方药物的定义:即指为了实现整体最佳的疗效目标,综合多种治疗原则和多种作用机理导向下所开发的由多个化合物或化合物群配伍组成的治疗药物。复方药物既包括中药复方药物,也包括西药复方... 本文通过分析创新药物研发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复方药物的定义:即指为了实现整体最佳的疗效目标,综合多种治疗原则和多种作用机理导向下所开发的由多个化合物或化合物群配伍组成的治疗药物。复方药物既包括中药复方药物,也包括西药复方药物(化学药复方药物),甚至还可能开发中西药结合的复方药物。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治疗的对象是生病(或亚健康状态)的人(而不只是病);充分体现"医生参与、医药结合"的特色;研发途径应体现"临床-动物-临床"的特点;应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体系;应具有体现其作用模式(机理)的药物综合筛选模式;应具有体现其化合物群的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的综合表达形式。当前创制中药复方药物的关键在于:亟待发展能体现其临床疗效的综合评价体系;亟待发展能体现其作用模式(机理)的复方药物综合筛选体系;亟须将中药复方药物综合表达形式规范化。作为中药复方药物的研究示范,作者领导的研究组采用所建立的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方法,成功的实现了从清开灵复方开发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复方药物,从双龙方开发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复方药物。当前创制化学药复方新药的关键在于:亟须转变观念,确立化学药复方药物也是一种新的普适模式;亟须由临床医生从头开始参与新药研发,建立"临床-动物-临床"研发模式;加强中西药合用的复方药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药物 中药复方药物 化学药复方药物 “临床-动物-临床”研发模式 系统-系统 相互作用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 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体系 复方药物综合筛选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