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体论视域下的高质量大学课程教学:评价逻辑、特征与生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枭鹰 郭新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大学课程教学评价目前存在若干典型的还原论导向,即目标导向、内容导向、过程导向、收获导向、工具导向和形式导向等。整体论观照下的高质量大学课程教学实乃目标、内容、过程、收获、工具和形式诸因素共塑的产物。从具体特征上看,高质... 大学课程教学评价目前存在若干典型的还原论导向,即目标导向、内容导向、过程导向、收获导向、工具导向和形式导向等。整体论观照下的高质量大学课程教学实乃目标、内容、过程、收获、工具和形式诸因素共塑的产物。从具体特征上看,高质量大学课程教学以知识性、育人性和方法性为固本基石,以艺术性、风格性和张力性为高位引擎,以类层性、多样性和时变性为行动方略,以关联性、谱系性和整合性为思维总则。高质量大学课程教学是在系统关联中生成的整体,包括空间维度的构成要素的整体生成和时间维度的过程单元的整体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 大学课程教学 评价逻辑 特征 整体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整体论视域中的一流学科建设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枭鹰 齐小鹍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29,共5页
一流学科是生成的整体,而且是在系统关联中整体生成的整体。知识是学科的本质,是一流学科的生成元。一流学科孕生于知识的生产、发展和创新之中,一流学科以一流的知识生产、知识发展和知识创新为标志。学科是一种生命体,自我复制、超循... 一流学科是生成的整体,而且是在系统关联中整体生成的整体。知识是学科的本质,是一流学科的生成元。一流学科孕生于知识的生产、发展和创新之中,一流学科以一流的知识生产、知识发展和知识创新为标志。学科是一种生命体,自我复制、超循环运转、历史性积累和协同竞争是一流学科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学科 整体生成 生成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等教育强国的整体生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枭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4,共7页
高等教育强国不是物质系统,也不是复合性机器,而是具有生命现象的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或层次的高等教育或高等学校生在其中、长在其内,彼此互生共长、相互形塑和相辅相成。作为一种发达的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强国的生发既需要用“在场... 高等教育强国不是物质系统,也不是复合性机器,而是具有生命现象的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或层次的高等教育或高等学校生在其中、长在其内,彼此互生共长、相互形塑和相辅相成。作为一种发达的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强国的生发既需要用“在场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也需要用“不在场的相互作用”来解释,还需要用“不断反馈的历史过程”来解释。高等教育强国是生成的整体,是在系统关联中整体生成的整体。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的生成元,蕴含着高等教育强国生成的全部信息或全部可能。广义迭代、自我复制、超循环运转和历史性积累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强国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整体生成 生成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材的整体生成:内涵、界位、要素和原则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枭鹰 郭新伟 符艺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105,共8页
高职教材具有整体生成性,是在系统关联中整体生成的整体。高职教材的整体生成存在不可背离的五个界位:学科与课程专家界位、教师界位、学生界位、课程管理者界位和社会人士界位,它们共成高职教材建设队伍的生态图式。高职教材的整体生... 高职教材具有整体生成性,是在系统关联中整体生成的整体。高职教材的整体生成存在不可背离的五个界位:学科与课程专家界位、教师界位、学生界位、课程管理者界位和社会人士界位,它们共成高职教材建设队伍的生态图式。高职教材的整体生成主要关乎六种要素:知识、技能、方法、智慧、人格、素养,将六者贯串起来的过程,亦即高职教材内容的整体生成过程。高职教材的整体生成需秉持四大原则:育人性原则、职业性原则、高深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这些原则是高职教材整体生成的杠杆和标尺。高职教材整体生成的五个界位、六种要素和四大原则,既在关系中"自成系统",又在关系中"互成系统",共同打通高职教材的整体生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 整体生成 要素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性文学语篇中的转喻理据思维——基于生成整体论的视角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宏伟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2-77,共6页
根据生成整体论的语言观,叙述性文学语篇的整体功能和目标决定了其构成要素的表征和组合形式。转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体现出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共同作用。叙述性文学语篇生产者选择转喻的语篇建构策略是以语篇的整体功能和目标... 根据生成整体论的语言观,叙述性文学语篇的整体功能和目标决定了其构成要素的表征和组合形式。转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体现出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共同作用。叙述性文学语篇生产者选择转喻的语篇建构策略是以语篇的整体功能和目标为核心的。在语篇宏观建构上,转喻理据思维体现在叙述内容和形式的意义表达过程中;在语篇微观建构上,转喻理据思维体现在语码的组合方式、信息传达方式,以及语码的衔接与连贯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整体 叙述性文学语篇 转喻理据思维 语篇宏观/微观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创新的生成整体论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倩 张燕 周镭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44-46,共3页
现有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构成论,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将企业创新看成系统,并分解为基本层次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固然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运用生成整体论研究企业创新,分析了企业创新特征,指出企... 现有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构成论,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将企业创新看成系统,并分解为基本层次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固然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运用生成整体论研究企业创新,分析了企业创新特征,指出企业创新过程中寻找环节的重要性,对运用生成整体论开展企业创新研究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整体 企业创新 生态位 构成论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整体论视角下词义组合同化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施晓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对由于组合同化而造成的词义感染的研究,是根据词所在的语言单位或语言环境来考察词义衍生途径的新方法,突破了在单个词义系统内部孤立地研究词义演变的传统。词义感染与词义引申的主要区别在于词义的共时演变与历时演变的不同,而其产... 对由于组合同化而造成的词义感染的研究,是根据词所在的语言单位或语言环境来考察词义衍生途径的新方法,突破了在单个词义系统内部孤立地研究词义演变的传统。词义感染与词义引申的主要区别在于词义的共时演变与历时演变的不同,而其产生的原因是受到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影响,词义在与之关系更近的小语境中,受到相邻义位的同化而产生了感染义。词义感染与缩略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相似性,二者都是基于整体论的视角,但不同的是词义感染是词与词之间词义内部互动进而造成语义同化与形式脱落,而缩略不存在词义内部的同化,仅是用省略的词形来表示整体义。前辈学者提出判定词义感染的历史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结合中古词汇"赴救"、"赏募"和"典藏"三个例词,我们从生成整体论视角提出另一种基于常规关系的习用组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整体 组合同化 词义感染 词义引申 缩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论中国文明模式及其生成逻辑
8
作者 高占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1-134,共4页
西方的文明形态论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发展史观,同时它在解释文明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时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因而理应遭到批判。但是它的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史观基本一致,因此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 西方的文明形态论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发展史观,同时它在解释文明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时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因而理应遭到批判。但是它的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史观基本一致,因此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中,"中国文明模式"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文明模式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主体文明等依据严密的逻辑结构整体生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文明模式是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演进生成的。中国文明模式的生成遵循一种整体生成论的思维发展逻辑,它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逻辑,因而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文明形态 整体生成论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构成整体论:一种审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哲学新视域 被引量:8
9
作者 倪嘉敏 刘旭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63,共9页
中国长期以来奉行城市化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取向。城市化专业发展取向的哲学依据是构成整体论。囿于构成整体论的方法论缺陷,这一专业发展取向既忽视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周遭生存场域之间的关联,也忽视了乡村教师的主体性因素之于... 中国长期以来奉行城市化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取向。城市化专业发展取向的哲学依据是构成整体论。囿于构成整体论的方法论缺陷,这一专业发展取向既忽视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周遭生存场域之间的关联,也忽视了乡村教师的主体性因素之于专业发展的价值。生成整体论视域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呈现乡土化取向,其在专业发展目标方面具有生成性、在专业发展内容方面具有整体性、在专业发展方式方面具有历史积累性,这无疑超越了城市化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但由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所具有的构成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应该站在生成整体论的哲学视域,构建一种“和而不同”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专业发展取向 构成整体 生成整体 哲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面体网格生成和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瑞 高曙明 吴海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3-708,共16页
文中总结了近十几年来六面体网格生成和优化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六面体网格生成的研究进展,将其归为整体生成方法和基于模型分解的生成方法2类,并指出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概述六面体网格优化的研究现状,包括几何优化和拓扑优化;最后... 文中总结了近十几年来六面体网格生成和优化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六面体网格生成的研究进展,将其归为整体生成方法和基于模型分解的生成方法2类,并指出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概述六面体网格优化的研究现状,包括几何优化和拓扑优化;最后阐述六面体网格生成与优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面体网格生成 六面体网格优化 整体生成方法 基于模型分解的生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意义重建 被引量:17
11
作者 雷晓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0-74,共5页
公共教育学在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等方面与新课程理念有冲突,思维框架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冲突的根本原因。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首先实现从科学主义认识框架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换,进而实现从“科学认识”意义观... 公共教育学在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等方面与新课程理念有冲突,思维框架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冲突的根本原因。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首先实现从科学主义认识框架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换,进而实现从“科学认识”意义观向“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的重建。“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只是重建公共教育学的一个理论起点,理论意义要变为现实,还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启动从教材、教学过程到评价制度的全面重建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学 意义重建 科学认识 生成性思维 人的整体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民族聚落人居环境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探讨——以贵州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政旭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3期8-16,共9页
出于材料、视角等方面的限制,此前的多数山地民族聚落研究存在缺乏聚落空间整体观、历史研究稀缺等问题。本文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生成整体论,融合人类学、形态学等学科方法与材料,探索了对山地民族聚落人居环境开展历史演变研究的可能方... 出于材料、视角等方面的限制,此前的多数山地民族聚落研究存在缺乏聚落空间整体观、历史研究稀缺等问题。本文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生成整体论,融合人类学、形态学等学科方法与材料,探索了对山地民族聚落人居环境开展历史演变研究的可能方法。文章首先厘清山地民族聚落"山体、河流、水田、山林、村庄"的人居环境范畴,并且认为应从河谷等区域层面进一步加深整体认识;其次,本文介绍了从民族志文本与聚落空间信息两者出发,再现或部分再现聚落演变、生成过程的方法;最后,文章认为,生存压力、生计模式与聚落空间这三者的辩证关系是聚落空间演变的核心问题,须在研究中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聚落 山地 人居环境 生成整体 形态学 人类学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思维具体原则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善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20,共7页
依据复杂性科学,在具体概念的形成上,应强调有序与无序的统一;在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的关系上,应更重视抽象概念的作用;在具体概念的发展上,复杂性问题更凸显其相对性。对系统"整体涌现"的辩证分析启示我们,从生成机制看,思维... 依据复杂性科学,在具体概念的形成上,应强调有序与无序的统一;在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的关系上,应更重视抽象概念的作用;在具体概念的发展上,复杂性问题更凸显其相对性。对系统"整体涌现"的辩证分析启示我们,从生成机制看,思维具体具有可还原性与不可还原性双重属性;从形成途径看,思维具体具有突发性与非突发性双重属性;从与思维抽象的关系看,思维具体具有加和性与非加和性双重属性。从生成论角度考察,思维抽象是思维具体的显示和表达。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中内含着"具体生成抽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科学 思维具体原则 涌现 生成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气本体论对中医方法论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凯文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6-58,共3页
中医之气本体乃非实体性、有象无形、非对象性的存在,这决定了中医方法论是一种生成整体论,其中,思维形式表现为象思维,实验方法表现为内证和外证相结合,观察方法表现为主客统一观照下以及理论渗透下的观察。中医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对当... 中医之气本体乃非实体性、有象无形、非对象性的存在,这决定了中医方法论是一种生成整体论,其中,思维形式表现为象思维,实验方法表现为内证和外证相结合,观察方法表现为主客统一观照下以及理论渗透下的观察。中医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对当今西方医学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实体性 象思维 非对象性 生成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