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刘山泵站进水流态整体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丽君
谢伟东
+2 位作者
江树荣
陆林广
奚斌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0-73,共4页
为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刘山闸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行了刘山泵站进水流态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工作.通过整体模型试验发现,刘山泵站原设计方案前池面层的大回旋流动诱发了进水流道进口前的吸气旋涡;修改方案采用调整刘山泵站清污机桥位置...
为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刘山闸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行了刘山泵站进水流态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工作.通过整体模型试验发现,刘山泵站原设计方案前池面层的大回旋流动诱发了进水流道进口前的吸气旋涡;修改方案采用调整刘山泵站清污机桥位置、压缩前池面层回旋流动范围的方法,在闸、站并列布置的条件下,有效地遏制了前池内的大回旋流动,消除了进水流道进口前的吸气旋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山泵站
进水流态
整体模型试验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指导长江小南海水利枢纽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工作
2
作者
曾正春
李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2007年6月10日,参加长江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枢纽布置专家咨询会的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梁应辰、郑守仁、张超然及徐瑞春勘察大师、徐麟祥设计大师等40余位专家、领导,莅临长江科学院九万方试验场,考察指导长江小南海水利枢纽...
2007年6月10日,参加长江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枢纽布置专家咨询会的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梁应辰、郑守仁、张超然及徐瑞春勘察大师、徐麟祥设计大师等40余位专家、领导,莅临长江科学院九万方试验场,考察指导长江小南海水利枢纽水工整体模型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科学院
整体模型试验
专家咨询
南海
水工
枢纽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峡地下电站变顶高尾水洞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4
3
作者
钮新强
杨建东
+1 位作者
谢红兵
王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4,共4页
在三峡地下电站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中,针对尾水系统设计进行了不设调压室、设调压室方案和变顶高尾水洞方案的比较,其中又分别进行了一机一洞和两机一洞方案布置型式的研究。首次在三峡地下电站进行了带模型机组的引水发电系统整体模...
在三峡地下电站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中,针对尾水系统设计进行了不设调压室、设调压室方案和变顶高尾水洞方案的比较,其中又分别进行了一机一洞和两机一洞方案布置型式的研究。首次在三峡地下电站进行了带模型机组的引水发电系统整体模型试验,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模型试验,不断优化尾水系统的布置,最终采用了一机一洞变顶高尾水洞方案,并已付诸实施。对变顶高尾水洞系统的深入研究,开拓了创新思路并取得了设计经验,可为类似电站工程设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调压室
变顶高尾水洞
整体模型试验
三峡地下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河口水利枢纽表孔泄洪消能方式研究
4
作者
马进武
张晓莉
刘少斌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年第8期82-87,共6页
三河口水利枢纽为碾压混凝土拱坝设计,主要泄水建筑物是三孔泄洪表孔和二孔泄洪底孔,均采用挑流方式消能。为减轻对坝脚及下游河床的冲刷,在坝下游设置水垫塘。原方案时,表孔的泄流集中,导致水垫塘内的冲击压力较大,对水垫塘的安全运行...
三河口水利枢纽为碾压混凝土拱坝设计,主要泄水建筑物是三孔泄洪表孔和二孔泄洪底孔,均采用挑流方式消能。为减轻对坝脚及下游河床的冲刷,在坝下游设置水垫塘。原方案时,表孔的泄流集中,导致水垫塘内的冲击压力较大,对水垫塘的安全运行不利。经过试验研究,最后选定的方案能最大限度的使水流分散,水垫塘内的流态及压力分布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
整体模型试验
拱坝
溢流表孔
水垫塘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刘山泵站进水流态整体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丽君
谢伟东
江树荣
陆林广
奚斌
机构
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办公室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0-73,共4页
文摘
为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刘山闸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行了刘山泵站进水流态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工作.通过整体模型试验发现,刘山泵站原设计方案前池面层的大回旋流动诱发了进水流道进口前的吸气旋涡;修改方案采用调整刘山泵站清污机桥位置、压缩前池面层回旋流动范围的方法,在闸、站并列布置的条件下,有效地遏制了前池内的大回旋流动,消除了进水流道进口前的吸气旋涡.
关键词
刘山泵站
进水流态
整体模型试验
南水北调工程
Keywords
Liushan Pumping Station
inflow pattern
integral modelling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分类号
S277.92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指导长江小南海水利枢纽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工作
2
作者
曾正春
李静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2007年6月10日,参加长江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枢纽布置专家咨询会的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梁应辰、郑守仁、张超然及徐瑞春勘察大师、徐麟祥设计大师等40余位专家、领导,莅临长江科学院九万方试验场,考察指导长江小南海水利枢纽水工整体模型试验。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科学院
整体模型试验
专家咨询
南海
水工
枢纽布置
分类号
TV6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峡地下电站变顶高尾水洞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4
3
作者
钮新强
杨建东
谢红兵
王煌
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4,共4页
文摘
在三峡地下电站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中,针对尾水系统设计进行了不设调压室、设调压室方案和变顶高尾水洞方案的比较,其中又分别进行了一机一洞和两机一洞方案布置型式的研究。首次在三峡地下电站进行了带模型机组的引水发电系统整体模型试验,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模型试验,不断优化尾水系统的布置,最终采用了一机一洞变顶高尾水洞方案,并已付诸实施。对变顶高尾水洞系统的深入研究,开拓了创新思路并取得了设计经验,可为类似电站工程设计借鉴。
关键词
尾水调压室
变顶高尾水洞
整体模型试验
三峡地下电站
Keywords
tailrace surge tank
inclined roof tailrace tunnel
integral model test
underground power station of TGP
分类号
TV732.5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河口水利枢纽表孔泄洪消能方式研究
4
作者
马进武
张晓莉
刘少斌
机构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实验检测分院
出处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年第8期82-87,共6页
文摘
三河口水利枢纽为碾压混凝土拱坝设计,主要泄水建筑物是三孔泄洪表孔和二孔泄洪底孔,均采用挑流方式消能。为减轻对坝脚及下游河床的冲刷,在坝下游设置水垫塘。原方案时,表孔的泄流集中,导致水垫塘内的冲击压力较大,对水垫塘的安全运行不利。经过试验研究,最后选定的方案能最大限度的使水流分散,水垫塘内的流态及压力分布明显改善。
关键词
水工
整体模型试验
拱坝
溢流表孔
水垫塘
压力
Keywords
overall hydraulic model test
arch dam
overflowsurface outlets
the plunge pool
pressure
分类号
TV135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刘山泵站进水流态整体模型试验研究
刘丽君
谢伟东
江树荣
陆林广
奚斌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指导长江小南海水利枢纽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工作
曾正春
李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峡地下电站变顶高尾水洞技术研究与应用
钮新强
杨建东
谢红兵
王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河口水利枢纽表孔泄洪消能方式研究
马进武
张晓莉
刘少斌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