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生殖特性的研究 Ⅱ.胚囊育性、胚囊发育、胚胎发生和胚乳发育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培周 郭海滨 +3 位作者 赵杏娟 李金泉 刘向东 卢永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WCLSM),对采自广东省高州市6个地点共141个编号的高州普通野生稻的成熟胚囊育性和胚囊形成发育特点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绝大多数高州普通野生稻材料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育性异常现象,...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WCLSM),对采自广东省高州市6个地点共141个编号的高州普通野生稻的成熟胚囊育性和胚囊形成发育特点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绝大多数高州普通野生稻材料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育性异常现象,包括雌性生殖单位退化、极核位置异常、极核数目异常、胚囊退化等。这些异常结构的胚囊由于没有正常的卵细胞,不能正常受精,影响子粒结实。141个编号平均异常胚囊频率为11.11%,最高异常率为67.86%。高州普通野生稻胚囊发育过程与正常栽培稻一致,属蓼型。对一些结实率偏低材料的研究,发现在胚囊发育过程的不同时期存在一些异常现象,包括功能大孢子退化,二至八核胚囊发育异常等。对柱头上的花粉量调查,发现观察的69个编号中,多数编号柱头上花粉量偏少。研究表明,花粉量偏少影响受精是导致结实率偏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导致结实率偏低的综合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州普通野生稻 胚囊 胚胎发生和胚乳发育 整体染色激光扫描聚焦显微镜(wcl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杂交F1胚囊育性及发育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练子贤 魏常敏 +5 位作者 卢永根 赵杏娟 傅雪琳 李金泉 杨秉耀 刘向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72,共7页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E-CLSM),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台中65杂交F1的成熟胚囊育性、胚囊形成发育及受精特点进行研究。杂种F1成熟胚囊平均育性为64.61%。不同杂种的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异常的主要类型...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E-CLSM),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台中65杂交F1的成熟胚囊育性、胚囊形成发育及受精特点进行研究。杂种F1成熟胚囊平均育性为64.61%。不同杂种的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异常的主要类型有:胚囊退化、小胚囊、雌性生殖单位退化、卵器退化、极核数目或位置异常及其他异常等类型。其中频率最高的异常类型为雌性生殖单位退化(10.49%),其次是胚囊退化(9.80%)。杂种F1的胚囊发育过程与高州野生稻原种基本一致,育性低的杂种F1胚囊发育过程出现多种异常现象。对3个杂种F1受粉后1 d的胚囊进行观察发现,除正常受精膨大的胚囊外,还存在结构正常未受精和结构异常未受精等异常现象。受粉后7 d的胚囊基本上与受粉后1 d的相似。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可能具有决定杂种F1胚囊育性的不同基因,包括中性基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种间杂种 胚囊 育性 发育 整体染色激光扫描聚焦显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