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地下结构整体损伤表征的复合地震动参数构造及其性能验证
1
作者
陈之毅
余伟
刘志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3,共11页
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同的输入地震动引起的地下结构响应有显著差异,因此,合理通过地震动参数选择输入地震动是正确开展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前提。针对单一地震动参数难以表征地下结构地震动潜在破坏势问题,文章构造了能更好表征...
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同的输入地震动引起的地下结构响应有显著差异,因此,合理通过地震动参数选择输入地震动是正确开展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前提。针对单一地震动参数难以表征地下结构地震动潜在破坏势问题,文章构造了能更好表征地下结构损伤破坏的复合地震动参数。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提出基于变形与滞回耗能的地下结构整体损伤指标作为结构需求参数,以定量化评估地下结构的整体破坏状态。选取64条真实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开展四层三跨地铁车站地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供的数据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从统计角度构造复合地震动参数。最后,选用100条真实地震动记录开展两层三跨地铁车站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文章所构造的复合地震动参数进行验证。对比分析复合地震动参数、12个常用地震动参数与地下结构整体损伤指数的回归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复合地震动参数与结构需求数之间具有更好拟合优度值,其Pearson相关性、有效性也优于单一地震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复合地震动参数
整体损伤指数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偏最小二乘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RC框架结构地震塑性损伤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樊长林
路国运
张善元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基于经典塑性模型与连续损伤模型,根据广义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了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文中发展了一种地震塑性损伤分析方法。用来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将塑性损伤的本构关系运用于两端具有塑性铰的梁模型,模拟框架结构的梁柱...
基于经典塑性模型与连续损伤模型,根据广义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了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文中发展了一种地震塑性损伤分析方法。用来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将塑性损伤的本构关系运用于两端具有塑性铰的梁模型,模拟框架结构的梁柱。同时该方法的损伤指数可以确定结构各单元和整体的地震时性能,确定结构极限荷载,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可靠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塑性
损伤
分析
非线性动力分析
整体损伤指数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的塑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
1
3
作者
姬慧
李雁英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2,共5页
地震作用下,结构会遭受损伤。为了对结构进行损伤评估,本文基于经典塑性模型与连续损伤模型,根据广义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建立了一种塑性损伤模型,用来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将塑性损伤的本构关系运用于在...
地震作用下,结构会遭受损伤。为了对结构进行损伤评估,本文基于经典塑性模型与连续损伤模型,根据广义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建立了一种塑性损伤模型,用来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将塑性损伤的本构关系运用于在两端具有塑性铰的梁模型,模拟框架结构的梁柱。同时该模型的损伤指数可以确定结构各单元和整体的地震时性能,确定结构极限荷载,算例表明该模型具有可靠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
损伤
模型
非线性动力分析
整体损伤指数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权重系数的既有结构风灾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周静海
闫妍
+1 位作者
孟宪宏
李德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612,共7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损伤评价方法,对既有建筑在风灾作用下的破坏进行有效预测.方法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权重系数评估结构在风灾作用下损伤程度的方法,在以往对结构整体易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义权重得到每个构件在整个结构中的...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损伤评价方法,对既有建筑在风灾作用下的破坏进行有效预测.方法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权重系数评估结构在风灾作用下损伤程度的方法,在以往对结构整体易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义权重得到每个构件在整个结构中的权重系数.该方法用构件位移角和构件权重系数的乘积定义损伤指数,以结构整体损伤指数作为评价结构易损性的参数指标,进而分析结构的易损性.结果对于风速在40 m/s以下的风灾预测,笔者提出方法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一致,严重破坏和倒塌破坏的概率基本为零,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的概率也相对较小;当风速超过40 m/s时,传统方法对轻微破坏的概率预测已经达到92%,而考虑权重系数后为72%.结论经与传统方法得出的易损性曲线对比,考虑权重系数的风灾易损性分析方法更贴近于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重系数
位移角
整体损伤指数
非线性动力时程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次地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杜云霞
公茂盛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8,共8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在两次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给出在设计中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建议,本文以某典型3层RC框架结构为例,对其进行了两次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并定义了一个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设计调整系数。首先选取...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在两次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给出在设计中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建议,本文以某典型3层RC框架结构为例,对其进行了两次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并定义了一个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设计调整系数。首先选取了100条同类场地地震动记录,将每条记录幅值调整到0.05 g、0.1 g、0.2 g、0.3 g、0.4 g、0.5 g,然后两两组合得到36种工况、相当于3 600条序列型地震动记录,利用这些记录作为输入,对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其经历两次地震作用后的整体损伤指数,最后通过对整体损伤指数统计分析,得到了典型RC框架结构在两次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和损伤状态。结果表明:两次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损伤累积效应明显,与单次地震作用相比,损伤水平提高较大,最大加重约41%。因此,仅考虑单次地震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不完备的。根据计算结果,建议按照目前规范抗震设防水平的1.26倍进行抗震设计,以考虑两次地震的影响。本文方法、结果与结论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结构抗震分析等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时程分析
抗震能力
整体损伤指数
累积
损伤
地震动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地下结构整体损伤表征的复合地震动参数构造及其性能验证
1
作者
陈之毅
余伟
刘志谦
机构
同济大学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3,共11页
文摘
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同的输入地震动引起的地下结构响应有显著差异,因此,合理通过地震动参数选择输入地震动是正确开展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前提。针对单一地震动参数难以表征地下结构地震动潜在破坏势问题,文章构造了能更好表征地下结构损伤破坏的复合地震动参数。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提出基于变形与滞回耗能的地下结构整体损伤指标作为结构需求参数,以定量化评估地下结构的整体破坏状态。选取64条真实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开展四层三跨地铁车站地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供的数据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从统计角度构造复合地震动参数。最后,选用100条真实地震动记录开展两层三跨地铁车站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文章所构造的复合地震动参数进行验证。对比分析复合地震动参数、12个常用地震动参数与地下结构整体损伤指数的回归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复合地震动参数与结构需求数之间具有更好拟合优度值,其Pearson相关性、有效性也优于单一地震动参数。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复合地震动参数
整体损伤指数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偏最小二乘
回归分析
Keywords
underground structures
composite intensity measure
overall damage index
elastoplastic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is
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
regression analysis E-mail:zhiyichen@tongji.edu.cn
分类号
TU9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RC框架结构地震塑性损伤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樊长林
路国运
张善元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2167)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021006)
文摘
基于经典塑性模型与连续损伤模型,根据广义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了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文中发展了一种地震塑性损伤分析方法。用来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将塑性损伤的本构关系运用于两端具有塑性铰的梁模型,模拟框架结构的梁柱。同时该方法的损伤指数可以确定结构各单元和整体的地震时性能,确定结构极限荷载,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可靠的精度。
关键词
抗震塑性
损伤
分析
非线性动力分析
整体损伤指数
钢筋混凝土框架
Keywords
seismic plastic-damage analyses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global damage index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分类号
U442.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的塑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
1
3
作者
姬慧
李雁英
机构
太原大学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出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72167)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021006)
文摘
地震作用下,结构会遭受损伤。为了对结构进行损伤评估,本文基于经典塑性模型与连续损伤模型,根据广义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建立了一种塑性损伤模型,用来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将塑性损伤的本构关系运用于在两端具有塑性铰的梁模型,模拟框架结构的梁柱。同时该模型的损伤指数可以确定结构各单元和整体的地震时性能,确定结构极限荷载,算例表明该模型具有可靠的精度。
关键词
塑性
损伤
模型
非线性动力分析
整体损伤指数
钢筋混凝土框架
Keywords
plastic-damage model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global damage index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分类号
TU375.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权重系数的既有结构风灾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周静海
闫妍
孟宪宏
李德倩
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发展中心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61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75)
文摘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损伤评价方法,对既有建筑在风灾作用下的破坏进行有效预测.方法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权重系数评估结构在风灾作用下损伤程度的方法,在以往对结构整体易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义权重得到每个构件在整个结构中的权重系数.该方法用构件位移角和构件权重系数的乘积定义损伤指数,以结构整体损伤指数作为评价结构易损性的参数指标,进而分析结构的易损性.结果对于风速在40 m/s以下的风灾预测,笔者提出方法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一致,严重破坏和倒塌破坏的概率基本为零,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的概率也相对较小;当风速超过40 m/s时,传统方法对轻微破坏的概率预测已经达到92%,而考虑权重系数后为72%.结论经与传统方法得出的易损性曲线对比,考虑权重系数的风灾易损性分析方法更贴近于实际.
关键词
权重系数
位移角
整体损伤指数
非线性动力时程
易损性曲线
Keywords
weight coefficient
component displacement angle
overall damage index
nonlinear dynamic time history
vulnerability curve
分类号
TU375.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次地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杜云霞
公茂盛
谢礼立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16A01
2016A02)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541
51308516)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3ZX06002001-09)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2DFA70810)~~
文摘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在两次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给出在设计中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建议,本文以某典型3层RC框架结构为例,对其进行了两次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并定义了一个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设计调整系数。首先选取了100条同类场地地震动记录,将每条记录幅值调整到0.05 g、0.1 g、0.2 g、0.3 g、0.4 g、0.5 g,然后两两组合得到36种工况、相当于3 600条序列型地震动记录,利用这些记录作为输入,对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其经历两次地震作用后的整体损伤指数,最后通过对整体损伤指数统计分析,得到了典型RC框架结构在两次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和损伤状态。结果表明:两次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损伤累积效应明显,与单次地震作用相比,损伤水平提高较大,最大加重约41%。因此,仅考虑单次地震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不完备的。根据计算结果,建议按照目前规范抗震设防水平的1.26倍进行抗震设计,以考虑两次地震的影响。本文方法、结果与结论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结构抗震分析等工作参考。
关键词
动力时程分析
抗震能力
整体损伤指数
累积
损伤
地震动序列
Keywords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is
seismic capacity
overall damage index
cumulate damage
strong ground motion sequence
分类号
P315.91 [天文地球—地震学]
TU313.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地下结构整体损伤表征的复合地震动参数构造及其性能验证
陈之毅
余伟
刘志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RC框架结构地震塑性损伤分析
樊长林
路国运
张善元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的塑性损伤模型
姬慧
李雁英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权重系数的既有结构风灾易损性分析
周静海
闫妍
孟宪宏
李德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两次地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初步研究
杜云霞
公茂盛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