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身体功能整体性发展与功能性力量训练 被引量:24
1
作者 廖婷 李丹阳 闫琪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伴随着竞技体育领域功能性训练的盛行,如何强化力量训练的功能性,切实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备受关注。区别于竞技专项功能性的发挥,青少年功能性力量训练注重的应是身体运动系统功能整体性的最佳发展。以青少年时期人体功能整体性发展... 伴随着竞技体育领域功能性训练的盛行,如何强化力量训练的功能性,切实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备受关注。区别于竞技专项功能性的发挥,青少年功能性力量训练注重的应是身体运动系统功能整体性的最佳发展。以青少年时期人体功能整体性发展的特征为基础,提出注重技能习得与骨骼肌肉力量互促、全面指导身心共建的青少年功能性力量训练发展要点,并初步建立青少年渐进式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旨在将青少年功能性训练的本源引向健康,实现功能训练整体性与针对性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力量训练 青少年 功能整体性发展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儿少整体性发展的影响
2
作者 何秀芳 《中国健康教育》 1992年第6期30-31,共2页
现代数学理论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儿少的整体性发展。所谓整体性发展就是把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看成一个整体,并使他们在教育中逐渐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儿少的整体性发展包含社会性因素。
关键词 整体性发展 社会性因素 儿童少年 数学理论 中学学生 身体发育 发展心理学 行为习惯 视力不良率 上肢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现代中华民族建设与认同的基石——方国瑜《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研究之一 被引量:20
3
作者 潘先林 谭世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3,共9页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方国瑜先生长期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提出的理论认识,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创性总结,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核心论点是强调各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联系与凝聚,充分注意作为整...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方国瑜先生长期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提出的理论认识,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创性总结,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核心论点是强调各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联系与凝聚,充分注意作为整体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体系。理论认识的具体表现是:边疆与内地是一个整体、少数民族与汉族是一个整体、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是一个整体,强调整体所包含的空间演变、族群构成和时间的连续性。现代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依据,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现代中华民族建设与认同的基石,没有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现代中华民族的建设与认同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 中华民族 方国瑜 边疆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通“自在”与“自觉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新解--方国瑜《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之二 被引量:7
4
作者 潘先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4,共8页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秦汉以来中国形成比较稳定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干,汉族与其他各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汉族为主干的与全国各地各族的联系,由点而线而面。这一个联系的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领域,也就是中华民族史的范围;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既矛盾又统一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在整体发展,但不排除各少数民族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的研究,既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与理论基础;又能够融通“自在”与“自觉”,避免了将中华民族人为区分为“自在”和“自觉”两个发展阶段的割裂式认识,最终从理论与史实两个维度真正摆脱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暨民族主义范式对中华民族史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 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 中华民族史的范围 融通“自在”与“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整体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被引量:17
5
作者 林超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0,共6页
一、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提出及其要旨1963年4月20日,方国瑜教授发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演讲,总结中国历史发展中多民族统一国家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理论。
关键词 中国历史发展 方国瑜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多民族统一国家 发展整体性 历史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整体发展观推进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宏达 许亨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21,35,共4页
整体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核,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整体发展观既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理念,更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战略。以整体发展观推进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就是要以整体性发展思维解读高校实... 整体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核,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整体发展观既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理念,更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战略。以整体发展观推进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就是要以整体性发展思维解读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任务、以整体性发展理念把握实践育人的工作重点、以整体性发展战略统筹实践育人工作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发展 高校实践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的发展路径——基于4类社区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戴祥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75-82,共8页
基于转型期社区自治发展的4类创新实践和地方政府在社区治理创新的能动作用,地方政府自我推进的社区治理创新具有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和促进创新适应性发展的现实意义。针对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社区治理创新在创新体制、创新资源... 基于转型期社区自治发展的4类创新实践和地方政府在社区治理创新的能动作用,地方政府自我推进的社区治理创新具有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和促进创新适应性发展的现实意义。针对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社区治理创新在创新体制、创新资源和创新定位等多重挑战,构建"三轮驱动"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机制转型的基本框架,以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制度、转换社区治理结构和重视社区民主协调机制来提升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社区治理创新潜能和效能,共同促进城市社区自治发展的依法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 城市社区自治 整体性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国建设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要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炯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3,共3页
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和教育国际竞争力等具有显著地位和影响力的国家[1]。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内部差距和不平衡,切... 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和教育国际竞争力等具有显著地位和影响力的国家[1]。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内部差距和不平衡,切实解决教育体系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乡村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结构等多个方面。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系统内部全要素、全方位、全流程的整体性发展,包括教育主体、教育资源、教育治理等多层次向公平优质、创新共享的方向发展,是教育强国的重要体现和支撑。但乡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主要存在“城本化”取向导致乡村教育内容与乡村儿童生活经验相脱节,教育质量低下[2]、师生身份认同感低、教师队伍不稳定[3],以及教育资源失衡错配、乡村教育治理缺位[4]、乡土特色缺失等问题。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学校所有活动领域,为乡村教育教学赋智、资源赋值和治理赋能,是促进和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指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追求。理性审视和系统改进中国建成教育强国的短板,从乡村教育秩序重塑的视角理解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其行动要义可以概括为实现重构系统功能、服务价值主体、提升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教育强国 数字化转型 教育公平 乡村学校 中国式现代化 城乡二元结构 整体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审思:基于发展范式转型的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孙翠香 张雪芹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37,共9页
国际视野下,整体性、人文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范式正逐步形成。基于新发展范式审思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本质和表征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一个新的社会生态系统;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终身学习框架... 国际视野下,整体性、人文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范式正逐步形成。基于新发展范式审思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本质和表征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一个新的社会生态系统;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终身学习框架内与其他教育类型在纵向与横向结构上更加交叉融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多元化行动者日益广泛;职业教育系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不断增强。为应对新发展范式下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职业教育要高度响应社会需求,重构技能生态系统;重新认识、理解与厘定职业教育的内涵与边界且各方要达成共识;遵循最大化满足不同主体利益诉求原则,激励多部门、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加强多元主体之间伙伴关系与协同网络的建立并最终实现利益共享;职业教育系统要练内功,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发展范式转型 整体性、人文主义和可持续发展范式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的乡村治理及其对于规划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16
10
作者 易鑫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全球化过程中,德国乃至欧洲的乡村发展呈现出高度差异化的特征。从后工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于乡村发展认识的转变出发,本文对德国乡村治理的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进行了归纳,并从乡村地区发展的任务重点、制度框架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 在全球化过程中,德国乃至欧洲的乡村发展呈现出高度差异化的特征。从后工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于乡村发展认识的转变出发,本文对德国乡村治理的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进行了归纳,并从乡村地区发展的任务重点、制度框架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总结了相关经验对于中国乡村治理和规划工作的启示。基于内生性区域发展策略的要求,德国乡村治理工作从区域整体出发推动乡村地区发展,强调乡村治理的核心是促进广泛的社会决策,致力于在公共和私人相关者之间构建相对稳定的合作平台和互动网络,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社会认同,巩固乡村地区相对的独立性地位,实现外部调控与自我调控相互结合。根据空间发展的综合性特点,基于乡村治理的战略性空间发展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整合各方面的政策和工具,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规划框架和协作方式,维护乡村地区空间的可体验性和场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整合 战略性空间规划 整体性发展理念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有创见的现代教学论新著——读《现代教学论引论》
11
作者 连瑞庆 《当代教育科学》 1989年第2期72-74,共3页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从教育自身来讲。
关键词 现代教学论 智力开发 十三大报告 智力技能 合作教育学 身体发展 师生关系 整体性发展 课内外结合 维果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劳动结合可能性的教育哲学阐释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盼倩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3-7,共5页
洛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确认了劳动的价值,目的是为了自由主义的实现;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肯定了劳动在教育中的价值,提出了教劳结合的教育原则。同时,劳动观念的历史变革,即劳动从作为生存手段到行动方式的转变、从奴役劳动到生命... 洛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确认了劳动的价值,目的是为了自由主义的实现;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肯定了劳动在教育中的价值,提出了教劳结合的教育原则。同时,劳动观念的历史变革,即劳动从作为生存手段到行动方式的转变、从奴役劳动到生命劳动的转变以及劳动生产力到劳动创造力的转变这一系列的变革,促使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成为了可能。具有劳动性质的教育和具有教育性质的劳动成为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的特征。实现教育与劳动的结合,应关注作为身心统一发展的教育目的、作为想象力培养的教育内容和作为整体性发展的教育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劳动 教育与劳动结合 教育哲学 身心统一发展 想象力培养 整体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伦理精神流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坤 王智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1,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各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方案历经重大变迁。中国始终在坚持以全世界人民为中心的整体性发展的政治伦理精神主线上,紧扣时代主题变化和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矛盾演变,在制度伦理精神、交往伦理精神与生态伦理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各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方案历经重大变迁。中国始终在坚持以全世界人民为中心的整体性发展的政治伦理精神主线上,紧扣时代主题变化和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矛盾演变,在制度伦理精神、交往伦理精神与生态伦理精神等各个维度不断流变,不断寻求最为合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方案。70年的历史发展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而是经由代代接力完善发展而成的,对全新的人类政治伦理文明累积贡献出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伦理 整体性发展 中国经验 中国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