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因型敲诈勒索的法益识别与入罪限缩
1
作者 郑泽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9,共15页
有因型敲诈勒索是否构成犯罪的考察应基于敲诈勒索罪的保护法益进行规范判断。敲诈勒索罪的保护法益为双层法益构造,其中,法益主体占有财产的平和状态为财产法益,法益主体处分财产的动态过程为处分法益。前者的内容是具有刑法保护价值... 有因型敲诈勒索是否构成犯罪的考察应基于敲诈勒索罪的保护法益进行规范判断。敲诈勒索罪的保护法益为双层法益构造,其中,法益主体占有财产的平和状态为财产法益,法益主体处分财产的动态过程为处分法益。前者的内容是具有刑法保护价值的财产秩序,其判断方法是考察行为人的索财诉求是否具有合理根据;后者的内容是个人决策自由,其判断方法是考察被害人是否具有他行为可能性。行为只有同时侵害敲诈勒索罪的财产法益和处分法益才构成本罪。基于法定事由和道德优势的敲诈勒索行为无损敲诈勒索罪的财产法益,即使行为完全压制个人决策自由,也不宜评价为敲诈勒索罪;基于道德平势和道德劣势的敲诈勒索行为侵害敲诈勒索罪的财产法益,依行为对个人决策自由侵害程度的不同可以分别构成敲诈勒索罪或者抢劫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因型敲诈勒索 敲诈勒索 法益识别 财产法益 处分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竞合研究——以单一行为型案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改之 邹宏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对于兼具欺诈与敲诈因素的单一行为型案件如何处理,实践中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认为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属于互斥关系的主张,会导致行为要素与结果要素的混淆、被害人视角与行为人视角的抵牾等问题,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逻辑严密、体系一贯... 对于兼具欺诈与敲诈因素的单一行为型案件如何处理,实践中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认为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属于互斥关系的主张,会导致行为要素与结果要素的混淆、被害人视角与行为人视角的抵牾等问题,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逻辑严密、体系一贯的解决方案。应当坚持修正的“竞合论”,肯定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能够成立某一罪名的既遂与另一罪名的未遂的想象竞合。这有利于行为人视角的复归,贯彻全面评价原则,构建具有正当性与可操作性的判断标准。根据修正的“竞合论”,在定性时,应当先审查行为能否被同时评价为欺诈与敲诈,以认定行为的性质;再按照客观归属理论考察财产处分是属于欺诈因素还是敲诈因素所制造的风险的实现,以决定最终的处断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竞合 法条竞合 敲诈勒索 诈骗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分析
3
作者 骆群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84,共15页
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分析,不仅是一个视角转换问题,而且是该罪的犯罪构成所决定的必然路径。敲诈勒索罪(既遂)的认定,需要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这一要素,因为只有具备恐惧的危险、无能、无助三个因素时,被害人受到的心理(或意志... 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分析,不仅是一个视角转换问题,而且是该罪的犯罪构成所决定的必然路径。敲诈勒索罪(既遂)的认定,需要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这一要素,因为只有具备恐惧的危险、无能、无助三个因素时,被害人受到的心理(或意志自由)强制(或压迫)最大,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法益支配权施加的影响最强,从而打破被害人对财产的支配关系的可能性最大。敲诈勒索罪(既遂)的认定,需要被害人处分行为这一要素,通过被害人处分行为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区分财产犯罪中作为交付型犯罪的敲诈勒索罪与毁弃型犯罪,处分行为也可以区分取得型犯罪中自外向内侵害的夺取型犯罪与自内向外侵害的交付型犯罪的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的认定中,被害人责任对犯罪成立的影响,属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畴,判决书中可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但书”作为法条形式依据予以出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 被害人恐惧心理 被害人处分行为 被害人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敲诈勒索罪客体的再认识 被引量:6
4
作者 向朝阳 周力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有关敲诈勒索罪的客体 ,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将其认定为一种复杂客体 ,即其在侵犯被害人财产权利的同时还会侵犯到被害人的人身权利。从关于犯罪构成中客体要件的认识入手 ,敲诈勒索罪客体只能是一种简单客体 ,即财产所有权。
关键词 敲诈勒索 复杂客体 简单客体 恶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罪质到行为:敲诈勒索罪行为方式的再解释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琳 张伟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0,共7页
通说理论认为,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方面特征是对他人进行威胁、胁迫,使他人产生心理畏惧,进而交付财物的行为,从而构建了以"心理畏惧"为核心的敲诈勒索逻辑体系。然而,敲诈勒索罪的违法性是对他人进行精神强制使受害人非自愿性... 通说理论认为,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方面特征是对他人进行威胁、胁迫,使他人产生心理畏惧,进而交付财物的行为,从而构建了以"心理畏惧"为核心的敲诈勒索逻辑体系。然而,敲诈勒索罪的违法性是对他人进行精神强制使受害人非自愿性地交付财产,心理畏惧并不足以表示精神强制的全部内容,传统观点在确定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方式上具有内在缺陷。因此,应当重新解释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方式,以要挟取代威胁、胁迫或者恐吓,做到罪质和行为方式的统一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 要挟 威胁 精神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区分中“两个当场”的坚持——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洪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5-131,共7页
敲诈勒索罪法定刑之所以明显轻于抢劫罪,是因为当暴力或者胁迫尚未达到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被害人尚存一定的意思决定和行动自由时,还有请求公力救济的机会,因此应当坚持抢劫罪的"两个当场";只不过,"两个当场"仅... 敲诈勒索罪法定刑之所以明显轻于抢劫罪,是因为当暴力或者胁迫尚未达到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被害人尚存一定的意思决定和行动自由时,还有请求公力救济的机会,因此应当坚持抢劫罪的"两个当场";只不过,"两个当场"仅为成立抢劫罪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即暴力、胁迫不仅要当场实施,而且必须达到足以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构成要件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补充竞合关系,因而在暴力或者胁迫是否达到足以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难以判断时,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应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 抢劫罪 界限 两个当场 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领域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实务考察与理论再塑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光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4-81,共18页
对于消费领域的过度维权行为是否超出了“社会相当性”而被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刑法理论与审判实务围绕着维权依据、索赔数额、维权手段展开了争论。刑法理论上,持违法一元论的论者更多地强调维权行为有民法上的依据,基于民法依存模式而... 对于消费领域的过度维权行为是否超出了“社会相当性”而被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刑法理论与审判实务围绕着维权依据、索赔数额、维权手段展开了争论。刑法理论上,持违法一元论的论者更多地强调维权行为有民法上的依据,基于民法依存模式而主张限制敲诈勒索罪的认定。持违法相对论的论者,更强调秩序维持模式而主张扩张敲诈勒索罪的认定。审判实务并没有完全贯彻某一种理论,行为人是否具有维权依据是认定敲诈勒索罪的关键要素,索赔数额是否合理在认定犯罪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维权手段的不法程度在认定敲诈勒索罪中处于次要作用。行为是否超出了“社会相当性”而被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应考虑公众法治观念、维权的规范意识、权利保护与救济的现状等,而非简单的公式化考量。法治的文明亦要求权利行使的规范化,因此应适度扩张过度维权的入罪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维权 消费者 敲诈勒索 权利行使 相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权的界域:敲诈勒索罪与非罪的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文蕙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6,91,共5页
媒体报道的"黄静购买华硕笔记本电脑因为质量问题维权涉嫌敲诈勒索被逮捕关押案"引发的巨大争议其实质是采用威胁手段维权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的问题。当行使的权利处于不确定状态时,判断行使权利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 媒体报道的"黄静购买华硕笔记本电脑因为质量问题维权涉嫌敲诈勒索被逮捕关押案"引发的巨大争议其实质是采用威胁手段维权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的问题。当行使的权利处于不确定状态时,判断行使权利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主观的超过因素"需要采用司法推定的证明方法。主张的权利赔偿数额明显超过了恢复其受损权利的数额,而且比例明显过当是推定行使权利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之基础事实。在客观上给对方带来实际利益损害是由维权过当演变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客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不确定 敲诈勒索 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与限制:过度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界分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会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79,共7页
对于消费纠纷中过度维权行为的构罪问题,应采取适度扩张的态度,以媒体曝光为要挟手段向商家索要巨额赔偿的行为,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对于债务纠纷中的过度维权行为,应在充分考虑其特殊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合理限制的态度,除了以非法手段... 对于消费纠纷中过度维权行为的构罪问题,应采取适度扩张的态度,以媒体曝光为要挟手段向商家索要巨额赔偿的行为,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对于债务纠纷中的过度维权行为,应在充分考虑其特殊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合理限制的态度,除了以非法手段为要挟实现衍生债权的行为可以构成敲诈勒索罪外,对于以非法手段为要挟实现原始债权的行为不能认定构成敲诈勒索罪,对于因民间纠纷产生了精神损害的,行为人以非法手段为要挟索要财物的行为,即使可以认定构成敲诈勒索罪,也应严格限制其入罪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 过度维权 扩张与限制 界限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目的二律背反问题新论——以盗窃罪、敲诈勒索罪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桂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26-33,共8页
盗窃罪和敲诈勒索罪同属侵犯财产型犯罪。盗窃是一种以平和的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行为则带有强烈的人身威胁性,比较而言,敲诈勒索罪的责任刑应该重于盗窃罪的责任刑,但是,刑法却在两罪涉案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它特别... 盗窃罪和敲诈勒索罪同属侵犯财产型犯罪。盗窃是一种以平和的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行为则带有强烈的人身威胁性,比较而言,敲诈勒索罪的责任刑应该重于盗窃罪的责任刑,但是,刑法却在两罪涉案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它特别严重情节时,为盗窃罪配备了更重的法定刑。从法定刑到宣告刑、执行刑,既要考虑报应的正当性,又要考虑特殊预防的必要性,这是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不能突破罪刑法定的边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裁判量刑却绕不开刑罚目的二律背反的现实。"有利于犯罪人"原则可以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目的 二律背反 盗窃罪 敲诈勒索 有利于犯罪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威胁进行敲诈勒索案件的处置与侦查
11
作者 毕惜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2,共5页
近期连续发生多起以“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威胁敲诈勒索的案件。此类案件极易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社会治安秩序混乱,给社会造成了恐慌,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此类案件频频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此,公安机关不断提高... 近期连续发生多起以“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威胁敲诈勒索的案件。此类案件极易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社会治安秩序混乱,给社会造成了恐慌,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此类案件频频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此,公安机关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和现场处置的能力,加大防范和打击力度,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利用“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方式进行敲诈的案件不仅涉及到案件的认定问题,还涉及到此类案件的侦查,同时,现场处置也是此类案件的一大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放危险物质 爆炸 敲诈勒索 侦查 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诈勒索罪中“被害人处分必要说”之辨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蔡桂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7,共10页
被害人针对财产的交付或处分,并非敲诈勒索罪特有的外在特征。在持枪抢劫的场合,也存在被害人交付财物的动作。敲诈勒索罪的成立,不以被害人处分为必要。被告人敲诈勒索行为与财产损失之间,需要的只是敲诈勒索行为侵犯财产的风险,体现... 被害人针对财产的交付或处分,并非敲诈勒索罪特有的外在特征。在持枪抢劫的场合,也存在被害人交付财物的动作。敲诈勒索罪的成立,不以被害人处分为必要。被告人敲诈勒索行为与财产损失之间,需要的只是敲诈勒索行为侵犯财产的风险,体现在对方的财产损失之中即可。采用这一认识,在"小抢劫"和"敲诈勒索财产性利益"的案件中就可以更为顺畅地成立敲诈勒索罪。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基本法与补充法的关系,或者特别法与一般法的竞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 被害人处分 抢劫罪 德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敲诈勒索罪的准确适用——以威胁行为与索财行为的双重违法为基础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旭文 《法治研究》 2017年第5期47-55,共9页
敲诈勒索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主要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次要客体为意志自由。敲诈勒索罪的实行行为是威胁行为与索财行为双重违法的复合行为,威胁行为合法而索财行为不正当不合法,威胁行为违法而索财行为正当合法,都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主要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次要客体为意志自由。敲诈勒索罪的实行行为是威胁行为与索财行为双重违法的复合行为,威胁行为合法而索财行为不正当不合法,威胁行为违法而索财行为正当合法,都不构成敲诈勒索罪。以实施非正常上访为威胁而向地方国家机关无理索取财物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行为,这样认定符合法的正义、合目的性和安定性要求。消费者以向媒体曝光的合法方式相威胁而向商家无理索赔的过度维权行为,不能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 意志自由 实行行为 非正常上访 过度维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位练兵见行动——记警犬参与“7·15”敲诈勒索案
14
作者 单诚 《警犬》 2004年第9期30-30,共1页
2004年7月15日上午,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刑警大队接到报案称:当日上午8时许,南平市人保大厦恒通电子销售中心商场,收到一封敲诈勒索恐吓信,疑犯威胁商场必须在当日13时30分前,将15万元人民币存入某邮政储蓄卡号内,否则将引爆已... 2004年7月15日上午,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刑警大队接到报案称:当日上午8时许,南平市人保大厦恒通电子销售中心商场,收到一封敲诈勒索恐吓信,疑犯威胁商场必须在当日13时30分前,将15万元人民币存入某邮政储蓄卡号内,否则将引爆已装在商场里的遥控炸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犬 “7·15”敲诈勒索 南平市 破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胁迫性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15
作者 郭旦霞 《现代法学》 1987年第1期93-93,共1页
在司法实践中,以暴力为手段抢劫公私财物的抢劫罪,同敲诈勒索罪易于区别,然而,如何区别以胁迫为手段的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有的同志就感到棘手了。所谓胁迫性的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胁迫的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敲诈... 在司法实践中,以暴力为手段抢劫公私财物的抢劫罪,同敲诈勒索罪易于区别,然而,如何区别以胁迫为手段的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有的同志就感到棘手了。所谓胁迫性的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胁迫的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是指用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恫吓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两种犯罪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都是一般犯罪主体,都是既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 抢劫罪 公私财物 胁迫 被害人 受害人 相似之处 犯罪主体 非法占有 司法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未遂
16
作者 许爱民 《学海》 1991年第3期56-59,共4页
我国刑法第154条以简单罪状的方式对敲诈勒索罪作了规定,没有具体叙述该罪的犯罪特征。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该罪存在既遂未遂之分,但对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则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就此问题怍一粗浅探讨。 一、敲诈勒索既遂... 我国刑法第154条以简单罪状的方式对敲诈勒索罪作了规定,没有具体叙述该罪的犯罪特征。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该罪存在既遂未遂之分,但对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则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就此问题怍一粗浅探讨。 一、敲诈勒索既遂与未遂的区别 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敲诈勒索罪的既遂未遂的标准大致有三种不同的主张: 第一,认为敲诈勒索罪是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这种犯罪原则上都是结果犯,应以财物是否得手作为区分既遂未遂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 犯罪未遂 财产所有权 犯罪特征 司法实践 犯罪原则 既遂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侦破敲诈勒索案件
17
作者 刘长城 夏守科 谷跃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17-18,共2页
敲诈勒索案件是我市当前危害最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对社会安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据统计,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的二年间,我市共发生敲诈勒索案件316起,其中以投寄恐吓信敲诈勒索的302起,占总发案数的95.57%;绑票... 敲诈勒索案件是我市当前危害最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对社会安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据统计,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的二年间,我市共发生敲诈勒索案件316起,其中以投寄恐吓信敲诈勒索的302起,占总发案数的95.57%;绑票案14起,占总发案数的4.43%;被绑人质14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 犯罪分子 案件 公安机关 恐吓信 发案数 组织优势 刑事犯罪 领导重视 专项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某公路检查站被举报存在敲诈勒索问题的调查与处理
18
作者 姚源锋 邓朝阳 +2 位作者 朱贤龙 周伟光 覃湛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5,共2页
1 案件来源 2007年1月8日.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收到自治区信访部门转来曾X的举报材料.反映其委托的司机莫X于2006年9月13日运载冷冻动物产品经过广西某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以下简称检查站)时。被工作人员威胁、欺骗,并敲诈勒... 1 案件来源 2007年1月8日.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收到自治区信访部门转来曾X的举报材料.反映其委托的司机莫X于2006年9月13日运载冷冻动物产品经过广西某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以下简称检查站)时。被工作人员威胁、欺骗,并敲诈勒索2万元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检查站 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 举报 动物卫生监督 动物产品 工作人员 敲诈勒索 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19
作者 易萍 《政法论丛》 CSSCI 1992年第2期48-48,共1页
一、乔某在客观上有威胁、要挟被害人的行为。“威胁、要挟被害人”是敲诈勒索罪在客观方面最显著的特征。采取威胁、要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是使被害人产生恐惧而被迫交出财物。乔强行将赵某的儿子抱走,使其与母亲隔离,并扬... 一、乔某在客观上有威胁、要挟被害人的行为。“威胁、要挟被害人”是敲诈勒索罪在客观方面最显著的特征。采取威胁、要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是使被害人产生恐惧而被迫交出财物。乔强行将赵某的儿子抱走,使其与母亲隔离,并扬言;“不给钱,不还人”。威胁、要挟之意显而易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 行为构成 被害人 人的行为 客观方面 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敲诈勒索犯罪活动的新动向
20
作者 尹树武 《政法论丛》 CSSCI 1991年第3期51-52,共2页
当前,敲诈勒索犯非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敲诈勒索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案件明显增加,敲诈的数额由较大趋向于巨大。
关键词 敲诈勒索 犯罪活动 农村承包经营户 个体工商户 主要表现 企业家 案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