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的动后限制、曼德语的动前限制及“成分数量受限语序”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晨磊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52,共11页
文章讨论汉语的动后限制及曼德语的动前限制:汉语在动词之后能容纳的句法成分和曼德语在动词之前能容纳的句法成分的数量均受限,呈现出和一般SVO、SOV语言不同的语序类型特征。汉语普通话的动后限制存在个别例外,但这些例外结构在使用... 文章讨论汉语的动后限制及曼德语的动前限制:汉语在动词之后能容纳的句法成分和曼德语在动词之前能容纳的句法成分的数量均受限,呈现出和一般SVO、SOV语言不同的语序类型特征。汉语普通话的动后限制存在个别例外,但这些例外结构在使用上都受到种种限制。动后限制和动前限制均属于特定位置容纳成分数量受限的语序,简称为“成分数量受限语序”,区别于人类语言中常见的“定性语序”和“定位语序”。成分数量受限语序的提出及与定性、定位语序的区分将丰富对语序类型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后/前限制 成分数量受限语序 汉语 曼德语 语序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抽取数量确定的新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尹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8-10,共3页
文章针对主成分抽取数量的确定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同时联立与原始样本数据吻合良好和与再抽样数据吻合良好两个约束条件来求解主成分数量,并在SPSS环境下实现了该方法。实例研究表明相比特征值大于1、Scree碎石、Velicer偏相关检验... 文章针对主成分抽取数量的确定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同时联立与原始样本数据吻合良好和与再抽样数据吻合良好两个约束条件来求解主成分数量,并在SPSS环境下实现了该方法。实例研究表明相比特征值大于1、Scree碎石、Velicer偏相关检验等准则,该方法所得结果更准确更泛化,可应用于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图像特征提取等相关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抽取数量准则 Kaiser准则 再抽样样本 平行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相关系数和平行检验的主成分抽取数量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尹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共3页
主成分抽取数量的确定是主成分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确定方法:首先基于原样本数据采用偏相关系数准则来确定主成分抽取的数量;然后基于再抽样样本数据来验证主成分数量模型的稳定性,并在SPSS环境下实现了该方法。实例应... 主成分抽取数量的确定是主成分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确定方法:首先基于原样本数据采用偏相关系数准则来确定主成分抽取的数量;然后基于再抽样样本数据来验证主成分数量模型的稳定性,并在SPSS环境下实现了该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相比特征值大于1、Cattle Scree等准则,结果更客观、准确和稳定,可广泛应用于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相关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抽取数量准则 特征根大于1 偏相关系数 平行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后时量、动量、名量成分不同现情况考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双云 储泽祥 《语言科学》 2003年第5期56-70,共15页
本文深入考察了汉语中数量成分分布的特征和规律,重点讨论了汉语里一个动词后不能同时出现两个数量成分这一规律,并运用“格位理论”和“信息安排原则”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数量成分 格位理论 信息结构 同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作格双宾句数量宾语的信息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朴珍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2,共10页
根据"非宾格假说",非作格动词不能带宾语。带双宾语更是违反动词论元结构的非常规现象。以往研究无论是从论元结构的角度,还是从事件结构的角度,都无法对非作格动词带双宾语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结合信息结构理论,从直接... 根据"非宾格假说",非作格动词不能带宾语。带双宾语更是违反动词论元结构的非常规现象。以往研究无论是从论元结构的角度,还是从事件结构的角度,都无法对非作格动词带双宾语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结合信息结构理论,从直接宾语必须是数量宾语这一特点入手,指出双宾结构的特殊性,重新分析数量宾语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结构 双事件 非作格动词 双宾语 数量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类”双宾式宾语的数量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朴珍玉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6,共8页
与典型的"给类"双宾构式相比,"取类"对数量成分的依赖度更高。随着双宾构式的发展,构式对动词的准入条件限制放宽,"取类"双宾构式在双事件整合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仅在于动词的次范畴特征,更重要的是... 与典型的"给类"双宾构式相比,"取类"对数量成分的依赖度更高。随着双宾构式的发展,构式对动词的准入条件限制放宽,"取类"双宾构式在双事件整合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仅在于动词的次范畴特征,更重要的是直接宾语必须是数量式。文章结合信息结构理论对间接宾语的焦点身份提出质疑,认为间接宾语更具话题性,属于话题范畴,并进一步对直接宾语必须是数量式进行解释。文章指出,在构式中句末宾语位置上的数量成分述谓功能得到突显,从而使N_1+N_2在信息流向上形成了"话题—述题"的关系,数量成分不仅对N_2起到有界化作用,而且对N_1起到改变语义属性的作用,同时在小句中是名词述谓化手段之一,至于N_1+N_2能否进一步语法化为主谓关系还需要更多的条件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谓性 信息结构 双宾构式 数量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城市用水量预测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学平 陈玲玲 +1 位作者 刘殷竹 孙博闻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共6页
针对城市用水量影响因素众多、关联性较强以及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采用组合主成分分析(PCA)与RBF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城市用水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用水量影响因素进行降维,消除多重共线性,选取能够替代原用... 针对城市用水量影响因素众多、关联性较强以及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采用组合主成分分析(PCA)与RBF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城市用水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用水量影响因素进行降维,消除多重共线性,选取能够替代原用水量影响因素的前三个主成分作为输入因子,选用学习和收敛速度快、模式识别能力强的RBF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在训练和预测阶段均最小,分别为0.165 4%和0.677 5%,学习和预测能力均优于RBF和BP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收敛速度和预测精度;主成分数量从3个增加到5个,信息量累积贡献率从93.09%增加到98.37%,平均相对误差从0.250 7%降至0.206 0%,预测精度略有提高。对2015—2020年枣庄市用水量进行预测,总用水量先有小幅上升,后又下降,呈现"倒U型"增长。该模型对城市区域水资源规划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水量预测 成分分析 RBF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 成分数量 需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