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中分布参数估计的IECM算法 被引量:107
1
作者 章元明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99-706,共8页
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中 ,随着模型的扩展 ,估计成分分布参数的 EM算法显示其局限性。本文在 ECM算法和剖分成分分布方差为主基因、多基因及环境三种方差组分基础上 ,推演出S个 CM步骤的一般迭代公式 ,称为迭代 ECM算法 (简称 I... 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中 ,随着模型的扩展 ,估计成分分布参数的 EM算法显示其局限性。本文在 ECM算法和剖分成分分布方差为主基因、多基因及环境三种方差组分基础上 ,推演出S个 CM步骤的一般迭代公式 ,称为迭代 ECM算法 (简称 IECM算法 )。文中给出利用个别分离世代鉴定主基因和多基因存在 ,以及利用联合多个世代分离分析的 IECM算法。用 Turbo C++语言编写了所有计算程序。最后给出的实例说明 IECM算法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M算法 参数估计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种子油分含量遗传分析
2
作者 王淇 邓琪 +4 位作者 张莹莹 申忠宝 林红 范金生 吴建忠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957,共7页
高油分含量青贮玉米(Zea mays)是重要的反刍动物粗饲料,开展油分含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油分含量性状差异显著亲本系BY4944和DNF34-2构建的304株DH系作为研究群体,对油分含量进行描述性统计、遗传力计算、最少基因对数估计... 高油分含量青贮玉米(Zea mays)是重要的反刍动物粗饲料,开展油分含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油分含量性状差异显著亲本系BY4944和DNF34-2构建的304株DH系作为研究群体,对油分含量进行描述性统计、遗传力计算、最少基因对数估计、遗传模型预测和性状调控基因间互作方式的综合遗传分析。结果显示,青贮玉米种子油分含量性状呈标准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为18.25%,遗传力为86.68%,最少基因对数为8.43,调控基因间无互作,由4对表现为正向加性效应的主基因控制。表明油分含量性状遗传多样性较高,变异速度较快,改良潜力较大,可以作为品种改良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贮玉米种质鉴定及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为下一步青贮玉米种子油分含量调控基因挖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数量性状分析 油分含量 主+多混合遗传分析 混合遗传模型 主基因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期的分子标记和数量性状位点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谭学林 黄祖六 +1 位作者 VANAVICHIT A TRANGOONRUNG S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9-250,共2页
关键词 RFLP 分子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分析 生育期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稻F_2分离群体进行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被引量:15
4
作者 詹庆才 朱克永 +1 位作者 陈祖武 曾曙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3-306,共4页
利用典型粳稻品种北海289和典型籼稻品种Dular杂交的118个F2分离群体为材料,构建了一张包含79个微卫星标记的水稻分子连锁图谱.以低温下幼苗生长高度、叶绿素含量、致死温度处理后的枯萎和死苗为耐冷性指标,进行了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 利用典型粳稻品种北海289和典型籼稻品种Dular杂交的118个F2分离群体为材料,构建了一张包含79个微卫星标记的水稻分子连锁图谱.以低温下幼苗生长高度、叶绿素含量、致死温度处理后的枯萎和死苗为耐冷性指标,进行了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析.以低温下幼苗高度为指标,定位了3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3和9上的3个QTLs;而在染色体2,8,9和11上分别检测到与低温下叶绿素含量有关的4个QTLs;用枯萎和死苗定位的4个QTLs则分别位于染色体5,9和12(两个)上.这些QTLs控制的表型变异最小的仅为3.82%,最大的达34.66%.位于染色体9上的RM160位点是一个同时具有抵御低温下幼苗生长迟钝、缺绿、枯萎和死苗的多效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耐冷性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大豆耐旱根系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莹 盖钧镒 吕慧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9-674,共6页
从83份黄淮海地区代表性材料中按根系类型选取28份,在苗期以株高、叶龄、根干重和茎叶干重隶属函数的平均值为指标进行2年耐旱性重复鏊定,从中筛选出晋豆14强耐早型材料。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从83份黄淮海地区代表性材料中按根系类型选取28份,在苗期以株高、叶龄、根干重和茎叶干重隶属函数的平均值为指标进行2年耐旱性重复鏊定,从中筛选出晋豆14强耐早型材料。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两亲本间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的遗传均为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后两者主基因间有连锁(重组率4.30%,1.9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6%~91.81%%,多基因遗传率为2.99%~24.75%;耐旱相关根系性状各主要由1对主基因控制,另1对效应较小,3个性状的改良均着重在主基因加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旱性 根系性状 遗传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大豆耐旱根系性状的遗传分析
6
作者 刘莹 盖钧镒 吕慧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5,共5页
从83份黄淮海地区代表性材料中按根系类型选取28份,在苗期以株高、叶龄、根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隶属函数的平均值为指标进行2年耐旱性重复鉴定,从中筛选出晋豆14强耐旱型材料。比根干质量、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值均呈极... 从83份黄淮海地区代表性材料中按根系类型选取28份,在苗期以株高、叶龄、根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隶属函数的平均值为指标进行2年耐旱性重复鉴定,从中筛选出晋豆14强耐旱型材料。比根干质量、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两亲本间比根干质量、比总根长、比根体积的遗传均为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后两者主基因间有连锁(重组率4.30%,1.9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6%~91.81%,多基因遗传率为2.99%~24.75%;耐旱相关根系性状各主要由1对主基因控制,另1对效应较小,三性状的改良均着重在主基因加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旱性 根系性状 遗传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梦弟 朱香妹 +4 位作者 张红艳 庄何镇 金一帆 胡开林 程蛟文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9-14,共6页
以栽培苦瓜自交系佛沥112(M.charantia var.charantia)为母本(P1),野生苦瓜自交系THMC170(M.charantia ssp.macroloba)为父本(P2),通过杂交和自交构建4个遗传世代(P1、P2、F1、F2)群体,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 以栽培苦瓜自交系佛沥112(M.charantia var.charantia)为母本(P1),野生苦瓜自交系THMC170(M.charantia ssp.macroloba)为父本(P2),通过杂交和自交构建4个遗传世代(P1、P2、F1、F2)群体,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分别对苦瓜的节位数、叶长、叶宽、茎粗和节间长5个株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苦瓜节位数、叶长和叶宽的遗传均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E-6模型),茎粗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C-0模型),节间长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4模型);苦瓜茎粗和节位数的遗传率分别为20.08%和39.28%,表明茎粗和节位数易受环境影响;苦瓜叶长、叶宽和节间长的遗传率均较高,分别为51.50%、52.16%和64.36%;其中,叶长的遗传主要受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40.75%),表明对叶长可以进行早期世代选择;而叶宽和节间长的遗传主要受多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8.26%和59.46%),表明对叶宽和节间长的选择宜在高世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株型性状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性状位点的微卫星映射对微眉山猪和大白猪F2代雌性生殖道特征的影响
8
《猪业科学》 2012年第3期29-29,共1页
一种来自3代之间的眉山猪和大白猪杂交试验猪(雌性)的繁殖数据的数量性状位点分析被提出。6头大白公猪和6头眉山母猪的后代—6头F。代公猪和23头F。代母猪生产了502头F,代小母猪。这些小母猪的生殖道在妊娠第30天时被屠宰收集。
关键词 数量性状位点分析 雌性生殖道 大白猪 F2代 映射对 微卫星 特征 母猪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B1基因与抑郁症和双相Ⅱ型障碍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施波 陈建民 +4 位作者 赵俊雄 唐伟 范卫星 张程赪 张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探讨CREB1基因与抑郁症和双相Ⅱ型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抑郁症患者362例,双相Ⅱ型障碍患者381例以及健康志愿者416例。抑郁症组、双相Ⅱ型障碍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 目的·探讨CREB1基因与抑郁症和双相Ⅱ型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抑郁症患者362例,双相Ⅱ型障碍患者381例以及健康志愿者416例。抑郁症组、双相Ⅱ型障碍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症患者的严重程度,轻躁狂症状清单筛查抑郁症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既往躁狂发作史;采集每位入组对象的静脉血2 mL,采用离心柱型基因组DNA试剂盒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全基因组DNA;使用单碱基延伸法(SNaPsho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技术对CREB1基因标签SNP rs10932201和rs3770704位点进行分型;利用BRAINEAC数据库分析SNP对脑内CREB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抑郁症组、双相Ⅱ型障碍组与对照组CREB1基因rs10932201和rs3770704位点基因型的观察值和期望值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度均良好(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rs10932201和rs3770704位点之间具有较强的连锁不平衡,且位于同一区块内(r2>0.4)。在CREB1基因rs10932201位点,双相Ⅱ型障碍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42);抑郁症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双相Ⅱ型障碍组分别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CREB1基因rs3770704位点,无论是等位基因还是基因型分布频率,抑郁症组、双相Ⅱ型障碍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EB1基因rs10932201和rs3770704位点之间构建的单倍型中,A-T单倍型在双相Ⅱ型障碍组中分布频率为57.5%,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44);表达数量性状分析结果显示rs10932201位点在颞叶皮层内与CREB1基因表达显著相关(P=0.048)。结论·CREB1基因rs10932201位点与双相Ⅱ型障碍有关,可能是双相Ⅱ型障碍发生的风险因子,但与抑郁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B1基因 抑郁症 双相Ⅱ型障碍 多态性 表达数量性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基因与抑郁症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俊雄 华深 +3 位作者 范卫星 王卫平 唐伟 张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索SIRT1基因rs3758391位点与抑郁症候群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SIRT1基因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和温州市康宁医院的重症抑郁发作患者323例,健康对照者347名,采用汉密尔顿抑... 目的·探索SIRT1基因rs3758391位点与抑郁症候群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SIRT1基因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和温州市康宁医院的重症抑郁发作患者323例,健康对照者347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抑郁症状,采用Taq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rs3758391位点进行分型。采用BRAINEAS数据库分析rs3758391位点对脑内SIRT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多因素方差分析用于比较rs3758391位点3种不同基因型间症状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SIRT1基因rs3758391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观察组分别为18.7%、81.3%,对照组分别为14.3%、85.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3)。携带rs3758391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情绪、认知障碍和HAMD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QTL分析结果显示rs3758391位点在枕叶皮质(occipital cortex,OCTX)内与SIRT1基因表达有显著性相关(P=0.003)。结论·SIRT1基因rs3758391位点可能是中国汉族抑郁症的风险因子,且与抑郁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有关,特别是情绪症状和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基因 抑郁症 临床维度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数量性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