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漫江中华秋沙鸭繁殖期种群数量动态、行为及繁殖成效研究
1
作者 易国栋 赵永斌 +2 位作者 郝亚南 李华 郝锡联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602,共8页
为了分析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种群繁殖期数量动态变化规律、行为对策、繁殖习性及种群繁殖力,为其种群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流域对中华秋沙鸭繁殖种群采用观察法进行实地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 为了分析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种群繁殖期数量动态变化规律、行为对策、繁殖习性及种群繁殖力,为其种群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流域对中华秋沙鸭繁殖种群采用观察法进行实地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在繁殖期变动明显,雄鸭数量呈现较规律的正态曲线变化,雌鸭数量波动明显,种群数量动态能够充分反映繁殖活动的进程。通过繁殖期种群数量空间分布分析,确定长松电站旧址和野鸭湖为主要繁殖区。繁殖期以游动、取食、静息和睡眠为主要行为模式,占比86%,其中游动和取食是最主要的行为模式,占比58%,行为时间分配对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响应明显。与越冬期行为比较发现,繁殖期行为模式倾向于简化以减少能量消耗。繁殖期有配偶看护行为,以保证雌鸭和巢址安全,并防止其他雄鸭与配偶交配,通过驱赶、伴飞和守候予以实现;潜水时间两性之间在年内无显著差异(P>0.05),仅雄性在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窝卵数(9.26±2.10)枚(n=19),繁殖成功率8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繁殖期 种群数量动态 繁殖生态学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野生卷萼兜兰种群分布格局和数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夏丹 王伟锋 +3 位作者 李东海 李煜 张顺卫 杨小波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9-588,共10页
卷萼兜兰(Paphiopedilum appletonianum)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为掌握其野生种群现状,推进对野生种群的保护,该研究对分布于海南南高岭和霸王岭的2个较大种群进行野外调查,通过点格局方法分析种群分布格局;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存活... 卷萼兜兰(Paphiopedilum appletonianum)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为掌握其野生种群现状,推进对野生种群的保护,该研究对分布于海南南高岭和霸王岭的2个较大种群进行野外调查,通过点格局方法分析种群分布格局;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分析、生存分析、种群繁殖策略分析和生殖力表分析种群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2个种群随尺度的变大,分布格局从聚集分布向随机和均匀分布变化;而霸王岭种群不同尺度上主要为聚集分布,南高岭种群主要为随机和均匀分布。2个种群的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且随着年龄级增大,种群逐渐呈现衰退的趋势。卷萼兜兰存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繁殖策略,霸王岭种群无性繁殖能力更强,南高岭种群有性繁殖能力更强。霸王岭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南高岭种群为缓慢负增长型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萼兜兰 点格局分析 数量动态 繁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的马尾松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申鹏 白萍 +1 位作者 朱洲 柴宗政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6,65,共8页
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对于探明种群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种群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国有浪风关林场为研究区域,针对该地典型马尾松退化林进行典型样地调查。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 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对于探明种群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种群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国有浪风关林场为研究区域,针对该地典型马尾松退化林进行典型样地调查。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应用动态指数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马尾松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1297株马尾松林木包括12个龄级,由于Ⅰ龄级个体数过少,种群天然更新能力不足,导致种群呈现衰退趋势;种群内竞争强度总体上随龄级的增大而减小,但在Ⅶ龄级和Ⅸ龄级种群内竞争过于剧烈,导致种群结构不稳定。(2)种群小径级林木个体较多,马尾松种群总体呈增长型种群,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种群内竞争较激烈,面临较大的衰退风险。(3)随着时间推移,在未来6个龄级以后,种群中老龄级株数逐渐增多,幼龄级株数下降,种群内竞争强度逐渐趋于稳定。结果表明:幼龄级个体数量匮乏和林木间剧烈的竞争是研究区马尾松种群退化的主要原因。尽管通过自疏作用可以调节种群结构以实现稳定,但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建议采取主林层间伐配合林下割灌除草和补植的方式来调整种群结构,尽快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退化林 种群结构 数量动态 林木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地区灯诱杨小舟蛾成虫数量动态及差异
4
作者 王晓翠 陈诗燕 +3 位作者 程鸿浩 霍瑞燕 邹运鼎 毕守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为了分析灯诱的杨小舟蛾成虫数量动态和科学防治该虫,对2016—2022年临沂地区10个县(区)中有代表性的莒南县和费县杨小舟蛾成虫越冬代、一代、二代和三代的灯诱虫口数量,以数量最多的2016年为对照,分析历年各代发生情况及与2016年的差... 为了分析灯诱的杨小舟蛾成虫数量动态和科学防治该虫,对2016—2022年临沂地区10个县(区)中有代表性的莒南县和费县杨小舟蛾成虫越冬代、一代、二代和三代的灯诱虫口数量,以数量最多的2016年为对照,分析历年各代发生情况及与2016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莒南县和费县杨小舟蛾以越冬代和三代灯诱虫口数量多,一代、二代虫口数量少,莒南县虫口数量显著大于费县,7年中2019年该虫越冬代出现一个数量高峰,高于2016年。除2019年外,2016—2022年该虫各代数量均大致呈减少趋势。莒南县杨小舟蛾越冬代虫口数量逐年递减,模型为y=160.7143-24.1785x,莒南县杨小舟蛾三代成虫虫口数量逐年递减,模型为y=333.5329-54.2143x。费县杨小舟蛾三代虫口数量逐年递减,模型为y=51.9286-8.3571x。该结果可为临沂地区杨小舟蛾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小舟蛾 灯诱成虫 数量动态 差异 山东临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皂角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特征
5
作者 侯黔灵 赵安 梁有发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9-13,19,共6页
为揭示黔东南皂角种群结构特征和数量动态变化,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和匀滑修正技术,编制径级结构图、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存活曲线、消失率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及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研究发现种群径级结构显示总体... 为揭示黔东南皂角种群结构特征和数量动态变化,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和匀滑修正技术,编制径级结构图、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存活曲线、消失率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及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研究发现种群径级结构显示总体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呈凹型,属Ⅲ型,在1—3龄级表现为幼树期死亡率较高,3龄级后个体的数量趋于稳定,存活率相对较高;生存率S(i)随着龄级增加而下降,累计死亡率F(i)随着龄级增加而增加,变化幅度均在1—3龄级表现明显;死亡密度f(ti)和危险率λ(ti)在1龄级最大,分别为34%和98.51%,随着龄级增加均呈下降趋势。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 pi=0.38>0,表明无外界干扰时,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V′pi=0.001>0,说明皂角种群对外界干扰敏感,受外界随机干扰时种群增长趋势不明显;在未来2,4,6,8个龄级时间后,预测结果显示,如果不对皂角进行人工干预、减少外界干扰和增加幼树数量,皂角种群最终走向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 空间代替时间 种群数量动态 静态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种群数量动态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海洋 金晓玲 +1 位作者 沈守云 张日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738-7746,共9页
在湖南省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主要分布区八大公山和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样方法对珙桐群落的组成进行调查,研究珙桐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生存规律。结果表明:(1)两个保护区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 在湖南省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主要分布区八大公山和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样方法对珙桐群落的组成进行调查,研究珙桐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生存规律。结果表明:(1)两个保护区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都近似于倒金字塔型,并且珙桐种群幼树死亡率高,珙桐种群有衰退迹象。(2)珙桐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幼年阶段的个体数量少,并且多为萌生苗,实生苗很少;成年个体数量相对也较少,种群趋于Deevey的Ⅱ型和Ⅲ型曲线之间。(3)珙桐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5龄级阶段出现一个高峰;珙桐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上升,累计死亡率单调下降,生存率上升趋势前期低于后期,累计死亡率则相反。(4)珙桐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锐减和后期衰退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径级结构 种群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分析 种群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冬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细菌的数量动态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烁寒 李卓佳 +3 位作者 杨莺莺 曹煜成 胡晓娟 杨宇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348,共6页
2007年9月-2008年2月,研究了珠海市斗门区凡纳滨对虾4个低盐度池塘水体、沉积物中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数量动态,结果表明,水体中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在养殖前期不稳定,中后期趋于稳定,数量波动范围分别为1.8×10^3-... 2007年9月-2008年2月,研究了珠海市斗门区凡纳滨对虾4个低盐度池塘水体、沉积物中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数量动态,结果表明,水体中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在养殖前期不稳定,中后期趋于稳定,数量波动范围分别为1.8×10^3-1.2×10^5/mL、1.4×10^2-4.0×10^3/mL、1.6×10^2-1.7×10^3/mL,水体中异养细菌数量平均为1.95×10^4/mL;沉积物中异养细菌较稳定,弧菌呈先升后降趋势,芽孢杆菌呈上升趋势,三者的数量均高出水体2—3个数量级,数量波动范围分别为1.0×10^6~2.2×10^4/g、7.0×10^3~4.7×10^5/g、4.7×10^6-2.4×10^6/g,异养细菌数量平均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细菌 弧菌 芽孢杆菌 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围栏封育条件下伊犁绢蒿幼苗分布格局及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鲁为华 朱进忠 +2 位作者 王东江 靳瑰丽 余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6,共10页
采用空间分布型指标对围栏封育条件下的伊犁绢蒿幼苗种群进行了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在5和9月2个时间点上,无论围栏内外,幼苗均呈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但不同时间点和围栏内外的幼苗分布聚集程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环境条件... 采用空间分布型指标对围栏封育条件下的伊犁绢蒿幼苗种群进行了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在5和9月2个时间点上,无论围栏内外,幼苗均呈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但不同时间点和围栏内外的幼苗分布聚集程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环境条件的空间异质性引起的;进一步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Y对M的回归法进行分布格局的拟合检验,检验结果与各空间分布型指标的结果相符合,可以确定绢蒿幼苗种群为聚集分布且适宜取样面积为4 m2;采用DCCA(除趋势对应典范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围栏内外的幼苗数量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幼苗数量和环境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同时可以将幼苗数量的发生类型按生境条件分为4类;对4类生境条件下的不同时间的幼苗存活数量进行了统计,表明不同生境下幼苗的初始萌发数量存在巨大的差异且在夏季死亡率极高,呈现出"爆发性出苗"和"骤然性死亡"的特点;对幼苗发生规律的统计结果表明,4种生境条件下的幼苗发生高峰均出现在4月,之后急剧下降,7和8月几乎没有幼苗发生。幼苗死亡率极高且发生时间强烈集中,这主要是由于环境筛选和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伊犁绢蒿幼苗 分布格局 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濒危植物长柱红山茶种群特征及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海燕 杨乃坤 +2 位作者 李媛媛 洪江 邹天才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8,共12页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Iongistyla Changex F.A.ZengetH.Zhou)是贵州特有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省金沙沟桫椤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拔950~1400m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通过对长柱红山茶密集分布的...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Iongistyla Changex F.A.ZengetH.Zhou)是贵州特有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省金沙沟桫椤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拔950~1400m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通过对长柱红山茶密集分布的两个典型样地(望乡坡A和方山B)采样调查,采用径级代替龄级的方法绘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In(In))、生存率函数(Sn)进行生存分析研究,用动态指数(Vn、Vpi,)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动向。结果表明:长柱红山茶种群的年龄结构总体上呈衰退型早期阶段,即中龄个体数量多、幼龄个体数量少,其生存曲线基本属于Deevey—I型;生命表及其相关曲线分析显示,长柱红山茶种群有早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逐步衰退的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发现,幼苗不足,自然更新困难,但仍有一定的恢复潜力,且A种群受环境影响较大,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时间序列分析表明,A、B两个种群的衰退现象是在最近的1~2个龄级时间内开始的,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未来4个龄级时间后,该物种原生种群将进入典型的衰退型年龄结构。因此,系统研究其种群特征及繁殖规律,并在加强就地保护的同时,采取人工繁育幼苗并种植回归原生境或引入相似生境中,通过栽培增加其种群数量和扩散能力,对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柱红山茶 种群特征 时间生命表 数量动态 特有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幼苗数量动态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施璐璐 骆争荣 +3 位作者 夏家天 赵文娟 吴友贵 丁炳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510-6518,共9页
以百山祖自然保护区5 hm2永久样地150个幼苗监测站木本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2008—2011年定期调查样方中幼苗的种类、数量、萌发、死亡等,探究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幼苗种类组成、数量动态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百山祖样地在2... 以百山祖自然保护区5 hm2永久样地150个幼苗监测站木本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2008—2011年定期调查样方中幼苗的种类、数量、萌发、死亡等,探究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幼苗种类组成、数量动态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百山祖样地在2008年至2011年出现的幼苗属于26科,40属,共53个物种,不同物种萌发时段有异;2)2009年样地幼苗存活比率为7.7%,2010年为-20.8%,2011年则是-0.3%,幼苗存活比率不高,种类和数量呈减少趋势;3)存活幼苗中有明显的优势物种,分别为光亮山矾(Symplocos lucida)、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浙闽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 var.undulatula)、尖叶菝葜(Smilax arisanensis)和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5个物种之和占幼苗总数比例>50%;4)种子的萌发与生境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且与生境因子中水分关联最大;5)存活幼苗数与样站坡位、水分、落叶层厚度呈现显著相关性,水和光照是影响幼苗存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山祖 幼苗 种类组成 数量动态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祁连山亚高山草地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动态及其与土壤环境关系 被引量:26
11
作者 丁玲玲 祁彪 +4 位作者 尚占环 龙瑞军 陈秀蓉 徐长林 周启星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9-18,共10页
选取东祁连山亚高山草地植被6种典型群落类型(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地,珠芽蓼-嵩草草地。高山柳-金露梅灌丛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对各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数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选取东祁连山亚高山草地植被6种典型群落类型(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地,珠芽蓼-嵩草草地。高山柳-金露梅灌丛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对各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数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大小顺序为: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反硝化细菌〉嫌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2)主要生理功能群季节动态变化总体趋势为随季节变化(5-11月)数量有所下降,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O~10cm土层数量大于10~20cm土层;3)除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外,其余各种微生物生理功能群与土壤C、N关系紧密,表现出不同显著水平的正相关或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亚高山草地 土壤微生物功能群 数量动态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南川升麻种群数量动态的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岳春雷 江洪 朱荫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93-796,共4页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生殖力表和 Leslie矩阵模型 ,研究了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南川升麻种群数量动态过程。结果表明 ,南川升麻种群为衰退型种群 ,种群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低 ,种群世代周期偏长 ,在 2 5 a内种群幼苗数...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生殖力表和 Leslie矩阵模型 ,研究了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南川升麻种群数量动态过程。结果表明 ,南川升麻种群为衰退型种群 ,种群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低 ,种群世代周期偏长 ,在 2 5 a内种群幼苗数量和总数量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南川升麻种群经历了两次死亡高峰期 ,受到了环境筛的强烈过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南川升麻 种群数量动态 种群动态 Lesli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 被引量:10
13
作者 侯希贤 董维惠 +2 位作者 周延林 王利民 鲍伟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11-714,共4页
子午沙鼠 ( Merionesmeridianus)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常见的鼠种之一。作者于 1 991~ 1 996年 4~ 1 0月每月中旬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利用直线夹日法在站内的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 子午沙鼠 ( Merionesmeridianus)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常见的鼠种之一。作者于 1 991~ 1 996年 4~ 1 0月每月中旬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利用直线夹日法在站内的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地、丘间滩地、林地和农田中开展了种群数量调查。 6a共布放 1 2 4 2 4 5个夹日 ,捕获鼠 74 98只 ,其中子午沙鼠1 4 0 8只 ,在各种鼠中占 1 8.78% ,居第三位。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季节消长特点 ,4~ 1 0月数量波动曲线有两个波峰 ,1 0月数量最低。种群数量季节消长有年间差异 ,6a中年度数量变动经历了“低谷→上升→高峰→下降→低谷”5个期。 1 991年为低谷期 ,1 992年为上升期 ,1 993~1 994年为高峰期 ,1 995年为下降期 ,1 996年又为低谷期 ,显示了一个变化周期。以捕获率为指标 ,分别作出短、中期预测模型 ;用繁殖指数为指标 ,作出长期预测模型。并开展了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沙鼠 数量动态 种群数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模拟条件下角倍蚜春季迁飞数量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杨 杨子祥 +2 位作者 陈晓鸣 刘平 唐翊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25-2834,共10页
2009—2011年,在四川峨眉对大棚模拟条件下角倍蚜春季的迁飞数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春迁蚜的迁飞活动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在迁飞期内,当日平均气温≥9℃、最高气温≥13℃、平均相对湿度≤80%,春迁蚜开始迁飞;当... 2009—2011年,在四川峨眉对大棚模拟条件下角倍蚜春季的迁飞数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春迁蚜的迁飞活动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在迁飞期内,当日平均气温≥9℃、最高气温≥13℃、平均相对湿度≤80%,春迁蚜开始迁飞;当日平均气温≥15℃、最高气温≥22℃、日照时数≥7 h、平均相对湿度≤65%,春迁蚜大量迁飞。在迁飞初期和中期,春迁蚜迁飞数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当天气条件适宜时,春迁蚜日迁飞数量的变化为单峰型,前期和末期低、中期高;当迁飞期内遭遇激烈降温,日迁飞数量波动较大,呈双峰或多峰型,同时迁飞期延长、迁飞率和单位面积迁飞量下降。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春迁蚜日迁飞数与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日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P>0.1);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春迁蚜迁飞的关键因子,日照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倍蚜 春迁蚜 迁飞 数量动态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辐射增加对40个割手密无性系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动态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祖艳群 魏兰芳 +1 位作者 杨济龙 李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1,共6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0nm)增加对40个割手密无性系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UV-B处理条件下,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主要表现为下降,而且分别在成熟初期、分蘖期和伸长期降幅最...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0nm)增加对40个割手密无性系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UV-B处理条件下,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主要表现为下降,而且分别在成熟初期、分蘖期和伸长期降幅最大。36号和38号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在3个时期下降显著。(2)UV-B处理,也会导致一些无性系在不同的时期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或放线菌数量上升,但没有一致的变化,其中以9号、19号上升较明显。(3)UV-B处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增高,以分蘖期变化最大。细菌的变化对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大。部分无性系的多样性指数下降,24号降低明显。UV-B辐射增加可导致割手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割手密 根际微生物 种群数量动态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郊红砂种群数量动态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资行 李毅 焦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31,共8页
对兰州市南北两山天然分布的红砂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利用地径回归得到红砂种群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进行生存分析及谱分析,计算红砂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指数,以揭示种群数量动态特征;采用扩散系数、负二项指数、平... 对兰州市南北两山天然分布的红砂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利用地径回归得到红砂种群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进行生存分析及谱分析,计算红砂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指数,以揭示种群数量动态特征;采用扩散系数、负二项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数、Cassie指数和Green指数8个分布指标判断红砂种群时空尺度上的格局类型。结果表明,南北两山红砂种群密度、盖度适宜,动态指数均大于0,呈现增长型,并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种群以中幼龄植株为主体,各龄级的死亡率基本平稳,但在第Ⅱ过渡到第Ⅲ龄级时,出现死亡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种群时空异质性明显,阳坡的红砂种群呈现聚集分布,阴坡则多呈现均匀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红砂种群分布格局呈现明显递变规律,幼龄阶段聚集度高,随着年龄增大,聚集性大幅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种群 数量动态 空间分布格局 动态指数 谱分析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及气象因子对瓜实蝇雄成虫数量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磊 马华博 +4 位作者 牛黎明 张方平 韩冬银 陈俊谕 符悦冠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6-770,共5页
本研究监测了不同生境下瓜实蝇雄成虫的数量动态,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其数量变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儋州地区瓜实蝇雄成虫发生低谷为每年12月和1月;从2月开始,瓜实蝇雄成虫数量逐渐增加,4-8月达到高峰,从9月开始数量逐渐下降。生境显著影... 本研究监测了不同生境下瓜实蝇雄成虫的数量动态,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其数量变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儋州地区瓜实蝇雄成虫发生低谷为每年12月和1月;从2月开始,瓜实蝇雄成虫数量逐渐增加,4-8月达到高峰,从9月开始数量逐渐下降。生境显著影响了瓜实蝇的雄成虫数量,混合菜地、园林区以及混合果园诱集的瓜实蝇雄虫数量多于住宅区、农贸市场、苦瓜地诱集的雄成虫数量。气象因子也显著影响了瓜实蝇雄虫的数量。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瓜实蝇雄虫数量变动受月降水量、月均最高气温、月均最小湿度综合影响,其中月均最高气温是影响瓜实蝇雄虫数量变动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瓜实蝇防控应不仅局限在其寄主园区生境,还应根据其监测的数据对多生境的瓜实蝇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实蝇 生境 气象因子 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素对芒果蓟马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冬银 李磊 +4 位作者 陈俊谕 牛黎明 张方平 邢楚明 符悦冠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3-558,共6页
明确芒果园中蓟马复合种种群动态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用粘虫板定期定点监测芒果园中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分析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芒果花期蓟马种群数量为全年发生高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明确芒果园中蓟马复合种种群动态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用粘虫板定期定点监测芒果园中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分析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芒果花期蓟马种群数量为全年发生高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日蓟马种群数量与日平均气温(℃)、日最大风速(m/s)显著正相关,与日最低气温(℃)显著负相关。芒果花期蓟马种群数量与2月降水量(mm)、3月平均风速(m/s)、1-2月平均气温(℃)、2月月均最高、最低气温(℃)、2-3月平均相对湿度(%)及1-3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月平均温度(℃)和月最低气温(℃)是影响蓟马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对蓟马种群动态的影响达56.0%。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月均最低气温(℃)对芒果蓟马种群数量影响最大。月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温度(℃)是影响芒果园中蓟马复合种种群数量动态的主要气象因素。芒果蓟马复合种种群数量受食物、种群扩散、天敌、自身繁殖和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马 芒果 气象因子 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河口泥滩3种大型多毛类的数量动态及其环境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蔡立哲 林鹏 刘俊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关键词 深圳河口 羽须鳃沙蚕 尖刺缨虫 数量动态 多毛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实蝇在不同寄主上数量动态及危害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丽红 刘映红 +1 位作者 周波 张永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研究了南亚实蝇Bactroceratau在南瓜、丝瓜、苦瓜和黄瓜等植物田不同空间高度、不同温度下的数量动态及不同寄主上的果实受害率。结果表明:南瓜地诱集到的南亚实蝇数量单次或虫口累计量均是最大,其次是黄瓜地,而在丝瓜地和苦瓜田诱集的... 研究了南亚实蝇Bactroceratau在南瓜、丝瓜、苦瓜和黄瓜等植物田不同空间高度、不同温度下的数量动态及不同寄主上的果实受害率。结果表明:南瓜地诱集到的南亚实蝇数量单次或虫口累计量均是最大,其次是黄瓜地,而在丝瓜地和苦瓜田诱集的总数大致相同。在80cm的高度,诱集到的虫口数量较多。在150cm处诱集到的南亚实蝇数量明显减少,说明其活动主要集中在空间位置较低的地方。在80cm高度诱集到的虫口数量以南瓜地的最多,与丝瓜、苦瓜和黄瓜地同一高度诱集到的存在极显著差异(P【 0. 01 ),丝瓜、苦瓜和黄瓜地诱集到的虫口数量无明显差异。在不同温度下, 4个小区南亚实蝇活动高峰不同,但其数量动态的大致趋势都是单峰型,即随温度的升高数量逐渐的增加,到一定的温度又下降。南瓜果实受南亚实蝇危害程度最为严重, 2次调查的果实受害率分别为24. 32%和31. 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实蝇 不同寄主 数量动态 果实受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