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码转杯纺成纱原理及其纱线特点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瑞华 薛元 +3 位作者 郭明瑞 王鸿博 周建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35,共4页
为开发新颖的纱线品种,提高纱线生产效率,提出数码转杯纺成纱方法并介绍其原理,对成纱色彩特点进行研究。数码转杯纺采用3组分异步喂入的方式,纤维通过分梳辊的梳理和混合,在转杯内离心力作用下再次混合并凝聚成须条,经加捻后成纱,再由... 为开发新颖的纱线品种,提高纱线生产效率,提出数码转杯纺成纱方法并介绍其原理,对成纱色彩特点进行研究。数码转杯纺采用3组分异步喂入的方式,纤维通过分梳辊的梳理和混合,在转杯内离心力作用下再次混合并凝聚成须条,经加捻后成纱,再由引纱罗拉导出形成特种纱线。该工艺过程可随机调控转杯纺成纱的线密度及混纺比,生产多种混合均匀的混色纱和混纺纱品种。分别纺制了混色纱、变色纱、段彩纱、竹节纱、彩节纱和双变纱等典型数码纱,并对其色彩特点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数码转杯纱不同颜色的单纤维混合均匀,纱线颜色柔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转杯纺 纱线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转杯纺混色纱中有色纤维混合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瑞华 韩瑞叶 +3 位作者 徐亚亚 薛元 王鸿博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38,共7页
为探究数码转杯纺混色纱中纤维混合比例与喂入位置对纤维混合程度的影响,纺制5种纯棉混色纱,制作纱线横截面切片,计算汉密尔顿指数,并结合纱线的纵横向微观结构及织物的外观效应,多方位分析数码转杯纺成纱中纤维混合特征。结果显示:各... 为探究数码转杯纺混色纱中纤维混合比例与喂入位置对纤维混合程度的影响,纺制5种纯棉混色纱,制作纱线横截面切片,计算汉密尔顿指数,并结合纱线的纵横向微观结构及织物的外观效应,多方位分析数码转杯纺成纱中纤维混合特征。结果显示:各组分混合比例和其喂入位置对数码转杯纺纯棉混色纱中的纤维转移分布规律无显著影响,各有色纤维的汉密尔顿指数在-25%~25%范围内呈正态分布;表层纤维在纱线纵向不同位置的实际混纺比并不严格一致,纤维的实际含量在设计含量±10%的范围内变化,这种纤维转移特征使纱线及其织物表面呈现出斑斓的梦幻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转杯纺 纤维分布 汉密尔顿指数 混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转杯纺的Stearns-Noechel配色模型 被引量:7
3
作者 韩瑞叶 杨瑞华 +1 位作者 薛元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32,42,共7页
为研究数码转杯纺的配色规律,纺制红、黄、蓝三原色棉纤维混纺纱,测试样本的光谱反射率,用经典方法确定两组分和三组分样本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考虑波长因素优化模型参数,并根据优化参数和波长线性相关、分段相关2种方式简化参数... 为研究数码转杯纺的配色规律,纺制红、黄、蓝三原色棉纤维混纺纱,测试样本的光谱反射率,用经典方法确定两组分和三组分样本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考虑波长因素优化模型参数,并根据优化参数和波长线性相关、分段相关2种方式简化参数。结果显示:引入波长后二组分样本平均色差由2.7降至1.48,三组分样本平均色差由3.32降至1.66,优化效果显著;优化参数和波长线性相关时,2类样本平均色差增大到3.59和4.56,不能满足基本配色需求;优化参数和波长分段相关时,2类样本平均色差为1.54和1.91,优于经典算法的预测效果;此外,Stearns-Noechel模型对二组分样本的颜色预测能力准确性高于三组分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转杯纺 配色 Stearns-Noechel模型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类纤维数码转杯纺混色纱的Stearns-Noechel配色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瑞华 王卓 潘博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39,共8页
为了解决现有配色系统无法适用于纤维素类数码转杯纺产品配色的问题,文章选用红、黄、蓝三色黏胶短纤,将三色短纤以10%为比例梯度纺制成混色纱线,再将其制作成针织物,利用Datacolor 650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色并收集实验数据,采用Stearns-No... 为了解决现有配色系统无法适用于纤维素类数码转杯纺产品配色的问题,文章选用红、黄、蓝三色黏胶短纤,将三色短纤以10%为比例梯度纺制成混色纱线,再将其制作成针织物,利用Datacolor 650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色并收集实验数据,采用Stearns-Noechel模型对其混色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建立适用于该种成纱方法的色彩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验参数M值为0.136时,模型配色效果最好;试验样品测试值与预测值的平均比例误差为7.89%,平均色差为0.320,且每个样品色差均小于1;同时发现理想M值与波长之间线性相关性较弱,仅在波长大于600 nm时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而二次函数能够更好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类纤维 Stearns-Noechel模型 数码转杯纺技术 混色纱 针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的数码转杯纱混色效果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亚亚 杨瑞华 +2 位作者 韩瑞叶 薛元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6-41,共6页
为研究数码转杯纺的混色效果,利用红、黄、蓝三原色粗纱纺制混色纱并织成织物,测量其颜色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及相对值法分别求出单色纤维的吸收系数及散射系数,建立各自的Kubelka-Munk双常数混色模型。采用这二种方法建... 为研究数码转杯纺的混色效果,利用红、黄、蓝三原色粗纱纺制混色纱并织成织物,测量其颜色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及相对值法分别求出单色纤维的吸收系数及散射系数,建立各自的Kubelka-Munk双常数混色模型。采用这二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混色织物的颜色及有色纤维的混合比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模型对样本预测的平均色差为0.896,平均比例误差为2.84%;利用相对值法建立的模型对样本预测的平均色差为1.35,平均比例误差为3.04%;与相对值法相比,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Kubelka-Munk双常数混色模型可更好地预测数码转杯纱混色效果及混色纤维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转杯纺 KUBELKA-MUNK理论 混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