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及其染色体数目变异 被引量:40
1
作者 赖钟雄 陈春玲 +3 位作者 黄素华 桑庆亮 潘东明 陈振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
从龙眼幼胚培养诱导并筛选出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在继代培养基上已培养 6 a以上 ,所保持的若干愈伤组织仍具有强烈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 .经细胞学检查 ,其中个别愈伤组织系的部分愈伤组织团发现有2 n=3x=4 5,或 2 n=4 x=6 0等染色... 从龙眼幼胚培养诱导并筛选出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在继代培养基上已培养 6 a以上 ,所保持的若干愈伤组织仍具有强烈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 .经细胞学检查 ,其中个别愈伤组织系的部分愈伤组织团发现有2 n=3x=4 5,或 2 n=4 x=6 0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胚性愈伤组织 染色体数目变异 继代培养 长期继代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不定胚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欢乐 蔡润 潘俊松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70,共5页
本实验以甜瓜“小麦瓜”和“青皮绿肉”品种为试材 ,经不定胚诱导再生植株。分别调查了不同继代培养时间后形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 ,并将之与对照染色体数目相比较 ,发现通过诱导不定胚所得到的再生植株中存在着一定的变异 ,而且经过... 本实验以甜瓜“小麦瓜”和“青皮绿肉”品种为试材 ,经不定胚诱导再生植株。分别调查了不同继代培养时间后形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 ,并将之与对照染色体数目相比较 ,发现通过诱导不定胚所得到的再生植株中存在着一定的变异 ,而且经过不同继代培养时间后 ,所得到的不定胚再生植株的变异程度不同 ,随着时间的增加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率从 3 3%增加到 30 % ,变异幅度也从 2n =2 3~ 2 4增加到 2n =13~ 48。从而得出结论 :不定胚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变异程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培养时间在 1~ 2个月内所得到的不定胚再生植株的变异较少。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继代培养 不定胚再生植株 染色体数目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素华 桑庆亮 赖钟雄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荔枝 胚性愈伤组织 染色体数目变异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3L1基因拷贝数目变异与慢性乙肝的易感性相关 被引量:5
4
作者 郑灵燕 裴元元 +4 位作者 李淼新 周翔 黄玮俊 丁红珂 王一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51-1955,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CCL3L1基因拷贝数的分布,及其与非静脉吸毒者慢性乙肝的相关关系。方法:选1 477例慢性乙肝病人及1 023例健康人。用qPCR方法检测CCL3L1基因的拷贝数;用qPCR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CCL3L1基因拷贝数与其mRNA、蛋白质...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CCL3L1基因拷贝数的分布,及其与非静脉吸毒者慢性乙肝的相关关系。方法:选1 477例慢性乙肝病人及1 023例健康人。用qPCR方法检测CCL3L1基因的拷贝数;用qPCR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CCL3L1基因拷贝数与其mRNA、蛋白质的定量关系,并用Transwell法分析了不同拷贝数目与其趋化效力的关系。用Pearson's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检测CCL3L1基因拷贝数目变异与乙肝易感性的统计学相关性。结果:CCL3L1基因拷贝数目在我国汉族正常人为0-9(中位数=3),与其mRNA、蛋白质产物呈正相关,也与其趋化性呈正相关关系。低拷贝数目者比健康对照更易患乙肝(P<0.01)。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CCL3L1基因拷贝数目变异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低拷贝数目者更容易患乙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CCL3L1 拷贝数目变异 肝炎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1基因新突变及我国首例NF1基因拷贝数目变异报道 被引量:3
5
作者 邓佳 邓伟平 +2 位作者 钟诚 胡彬 王一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0-323,共4页
目的:对2例散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致病基因NF1编码序列的突变筛查以及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研究,寻找致病性突变。方法:PCR扩增NF1基因的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在50例正常对照中进... 目的:对2例散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致病基因NF1编码序列的突变筛查以及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研究,寻找致病性突变。方法:PCR扩增NF1基因的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在5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新发现突变位点的测序分析,以排除多态性。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患者进行NF1基因CNV的检测,并对证实有NF1拷贝缺失的患者进行长片段PCR,以找寻断裂点。结果:患者S736于NF1基因检测到一个国际上尚未报道的新突变:c.6345_6346 ins G(p.Leu2116Alafs*4),患者父母均不携带此突变,故此突变为一个de novo突变。该突变使开放阅读框移位,提前引入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质分子的截断,以致部分犰狳式褶皱(ARM-type fold)结构域丢失。在另一患者S743中检测到一个包含整个NF1基因的大片段缺失,缺失区域为1.3~1.9 Mb,但断裂点尚不明,此为我国首例NF1基因拷贝数目变异的报道。结论:患者NF1基因的de novo突变及CNV是引起这2例1型神经纤维瘤发病的分子机制,这些发现可用于临床1型神经纤维瘤的分子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神经纤维瘤病1 DE novo突变 拷贝数目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遗传学教材中“染色体数目变异”一节几个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敏 顾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1-582,共2页
指出了高校有关遗传学教材"染色体数目变异"一节中,部分概念如单倍体、染色体组、非整倍体等存在的概念表述不清、前后矛盾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关键词 遗传学 教材 染色体 数目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腹柱虫(Gastrosty lasp.)棘毛的数目变异和生理改组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重刚 陈奕欣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51-956,共6页
Quantitative variation and physiologicalreorganization ofcirriG.sp.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variation ofthe num ber and distribution ofcirriis in a large scope. The variation in the num ber ofcirrii... Quantitative variation and physiologicalreorganization ofcirriG.sp.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variation ofthe num ber and distribution ofcirriis in a large scope. The variation in the num ber ofcirriism ainly due to the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of cirrigenerated w hen anlagen break during m orphogenesis. The m orphogenesis of ciliature is sim ilarin both physiologicalreoganization and asexualreproduction. The quantitative variation ofcirrialso occurs during the physiologicalreoga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柱虫 棘毛 数目变异 生理 纤毛虫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愈伤组织染色体制片方法及数目变异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郝爱平 詹亚光 《辽宁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
该文探讨白桦愈伤组织染色体的制片方法,并对白桦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取继代培养1周的白桦愈伤组织,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预处理1.5~2 h,1 mol/L HCl室温(18~20℃)解离10~15 min或2%纤维素酶... 该文探讨白桦愈伤组织染色体的制片方法,并对白桦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取继代培养1周的白桦愈伤组织,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预处理1.5~2 h,1 mol/L HCl室温(18~20℃)解离10~15 min或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室温解离30 min,压片后易获得分散、染色效果好的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图像。随着继代次数增加,白桦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频率及范围增大。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二倍体细胞占有优势,能够分化为正常的植株,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变异频率低于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愈伤组织 染色体 数目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识系统双重编码理论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概念教学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吉文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12,共2页
本文基于认识系统双重编码理论中三种类型的信息加工方式特点,对促进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相关的图、文信息进行了创造性设计,并提出解决"染色体数目变异"相关概念教学中若干难点问题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染色体数目变异 双重编码理论 概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涯教育导向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教学设计
10
作者 祝华珍 《生物学教学》 2022年第3期30-32,共3页
激趣教学包括课前导趣、课中激趣、课后升趣三个重要环节。利用情境导趣、职业体验和游戏激趣以及模型探究升趣,对“染色体数目变异”内容进行激趣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生物学微观知识简化、趣味化、可操作化,培养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激趣教学 染色体数目变异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姜种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涛 张友德 +1 位作者 张君芝 秦天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黄姜(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 Wright)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因其含有较高的薯蓣皂甙元,而成为我国生产薯蓣皂素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逐渐枯竭,不少地区已开始人工栽培.以前对黄姜的研究,侧重于工业利用、组织培养和人... 黄姜(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 Wright)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因其含有较高的薯蓣皂甙元,而成为我国生产薯蓣皂素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逐渐枯竭,不少地区已开始人工栽培.以前对黄姜的研究,侧重于工业利用、组织培养和人工移植上\,而对该种的基础性研究却被忽视导致育种工作跟不上去;又由于没有良种,种植的黄姜皂素含量不稳定且普遍下降,经济效益偏低,在一些地区,农民种植黄姜的积极性已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黄姜种内存在极其复杂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的变异,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搞清黄姜种内变异类型及其演化规律,对黄姜种内分类群的划分、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及育种工作都是必需的.鉴于此,笔者对黄姜进行了系统的基础性研究,本文报道这一研究的细胞学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姜 染色体数目变异 种内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相关遗传变异的新进展及其在诊断研发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南娟(翻译) 曹志成(校对) William CS CHO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9-83,共5页
"了解更多癌症相关的遗传变异可能有助于癌症的预防和早期诊断,以及为癌症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方案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 癌症诊断 拷贝数目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 遗传变异 全基因组关联(genome-wide association GWA) 小分子RNA(microRNA miRNA) 罕见变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友勇 李晓琳 +2 位作者 赵祥生 王永霞 张自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报道了一种新发现的小麦雄性不育系(MSTE型雄性不育,分蘖穗不育male sterility in till-ers ears)。该不育系主茎穗可部分结实,结实率10%~40%,但分蘖穗不育不实。该不育系与普通小麦品种杂交,绝大多数后代育性得到恢复,恢复度达80%以... 报道了一种新发现的小麦雄性不育系(MSTE型雄性不育,分蘖穗不育male sterility in till-ers ears)。该不育系主茎穗可部分结实,结实率10%~40%,但分蘖穗不育不实。该不育系与普通小麦品种杂交,绝大多数后代育性得到恢复,恢复度达80%以上。不育系的主茎穗结实籽粒保持其不育特性。晚秋到早春分期播种不改变不育系育性特点。细胞学观察发现,该不育系减数分裂中有较高频率的花粉母细胞出现单价体、落后、染色体桥、微核等结构和数目变异现象,说明该不育系的不育性与染色体的变异有关,与光温反应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植株形态及花器结构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飞敏 权有娟 +1 位作者 刘德梅 陈志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藜麦形态和花器结构,为藜麦栽培、优良品种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实地观测、实验室取样解剖等手段,对藜麦植株形态和花器相关结构进行观测,记录和测试相关的结构特征指标.【结果】藜麦为野生驯化种或原始农家种,株... 【目的】研究藜麦形态和花器结构,为藜麦栽培、优良品种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实地观测、实验室取样解剖等手段,对藜麦植株形态和花器相关结构进行观测,记录和测试相关的结构特征指标.【结果】藜麦为野生驯化种或原始农家种,株高、穗色、叶片等形态各异,花序有圆锥花序、穗状花序,但以穗状花序为主.花朵为完全花,由花柄、花托、花被、雄蕊和雌蕊五部分组成,花器中花被数目的变异范围为5~8枚;柱头数目的变异范围为2~4枚;雄蕊数目呈4~8枚分布.【结论】藜麦花器结构上的差异对开展藜麦品种资源评价、新品种杂交选育、丰产栽培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花器 形态结构 数目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哈鱼类发育异常与染色体
15
作者 山崎文雄 董崇智 王维坤 《黑龙江水产》 1998年第2期45-47,共3页
在大麻哈鱼类的人工孵化过程中,常常发生因发育缓慢和组织分化异常,出现鱼体短小、无头、眼球异常等外部形态异常的个体或不能孵化的个体,而发生大量的死亡。这些胚胎在发眼期从外观上与正常胚胎容易区别,一般呈现眼点较小的特征。发生... 在大麻哈鱼类的人工孵化过程中,常常发生因发育缓慢和组织分化异常,出现鱼体短小、无头、眼球异常等外部形态异常的个体或不能孵化的个体,而发生大量的死亡。这些胚胎在发眼期从外观上与正常胚胎容易区别,一般呈现眼点较小的特征。发生异常胚胎是幼鱼从河川降海及海城回归母河川达到性成熟的亲鱼受到生态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引起的,发生异常胚胎的数量为性成熟个体的5%。最少有95%的个体在洄游过程中死亡。在这种死亡中,有在海域捕捞的人为因素。能逃脱严酷自然环境因素而回归的亲鱼,是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优秀个体。异常胚胎遗传缺陷的大量出现是何种原因呢?正是本项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数目变异 大麻哈鱼类 马苏大麻哈鱼 异常胚 染色体异常 发育异常 胚胎发育 遗传因子 外部形态 染色体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