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城区夏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韩冰雪 张国华 +3 位作者 毕新慧 王新明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04,共7页
于2013年6月2日—7月15日,利用扫描迁移性粒谱仪(SMPS)对广州城区大气17-800 nm的粒子谱进行了连续观测,同时结合在线小时ρ(Pm^2.5)及气象数据,对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凝结核模态粒子、爱根核模态粒子、... 于2013年6月2日—7月15日,利用扫描迁移性粒谱仪(SMPS)对广州城区大气17-800 nm的粒子谱进行了连续观测,同时结合在线小时ρ(Pm^2.5)及气象数据,对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凝结核模态粒子、爱根核模态粒子、积聚模态粒子的数浓度范围分别为68-7 687、1 009-47 724、238-14 781 cm^-3.平均数浓度谱及体积谱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50和300 nm左右.根据双模态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对平均数浓度谱拟合的结果可知,爱根核模态粒子和积聚核模态粒子的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48和144 nm.颗粒物数浓度及其谱分布日变化特征明显,在交通高峰及太阳辐射较强的时间段均出现峰值.在观测阶段,粒子增长现象频繁发生,推测大气光化学反应引起的气-粒转化是广州城区夏季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7月12—13日广州城区发生了一次典型的大气污染过程,ρ(Pm^2.5)由18μg/m^3增至112μg/m^3,能见度降至8 km.在该时间段,积聚模态粒子体积分数与ρ(Pm^2.5)变化一致,R^2(相关系数)达到了0.85.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西南方向,在陆地停留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数浓度谱分布 日变化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气条件及气团来源对青岛春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瑞芃 石金辉 张代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92-1399,共8页
利用2010年春季在青岛观测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结合同期的Micaps天气图资料及后向轨迹分析资料,探讨了不同天气条件及气团来源不同时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发生前12h,大气中0.3~1.0μm的细粒子数浓度... 利用2010年春季在青岛观测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结合同期的Micaps天气图资料及后向轨迹分析资料,探讨了不同天气条件及气团来源不同时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发生前12h,大气中0.3~1.0μm的细粒子数浓度逐渐小幅升高,沙尘发生时〉1.0μm粗颗粒物数浓度较沙尘发生前升高了1~10倍,0.3~1.0μm细颗粒物数浓度则降低了20%~45%.降雨使〉1.0μm粗粒子数浓度降低〉50%,降雨后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粒子数浓度很快回升.雾和霾天气发生时〈1.0μm细粒子数浓度较之雾、霾前均明显升高,雾对0.7~1.0μm颗粒物的影响较大,而霾对0.5~0.7μm颗粒物的影响较大.气团来源对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其谱分布有一定影响,沙尘源气溶胶中〉1.0μm粗粒子数浓度较高,而局地源气溶胶中粗粒子数浓度较低,〈0.7μm细粒子相对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数浓度谱 沙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PM2.5数浓度谱和组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魏小锋 刘光辉 +4 位作者 闫学军 郝赛梅 张桂芹 梁第 王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7-1854,共8页
为探究济南市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及影响因素,2019年12月1—31日在济南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内利用PM2.5及其组分在线监测仪,获得PM2.5中矿物尘(KC)、微量元素(TE)、有机物(OM)和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以及PM2.5数浓度谱,分析监测时段内... 为探究济南市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及影响因素,2019年12月1—31日在济南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内利用PM2.5及其组分在线监测仪,获得PM2.5中矿物尘(KC)、微量元素(TE)、有机物(OM)和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以及PM2.5数浓度谱,分析监测时段内济南市两次重污染过程PM2.5组分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不同粒径数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济南市出现了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4μg·m−3和112μg·m−3,其中日均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204μg·m−3和155μg·m−3,小时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265μg·m−3和245μg·m−3。重污染过程PM2.5化学组分中,质量浓度较高的均为NO3−、OM、SO42−和NH4+;两次污染过程均是NO3−先快速累积,随后OM和SO42−质量浓度快速增长至峰值。重污染过程的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分别为0.77—0.91和0.39—0.57,重污染天气体前体物的二次转化程度较高,使得SO42−和NO3−质量浓度迅速增长,导致PM2.5质量浓度升高加重污染。采样期间PM2.5粒径数浓度分布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PM2.5总粒子数浓度平均值为55156 cm−3,其中爱根核和积聚核模态数浓度占比较高;两次污染过程的PM2.5总粒子数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4825、69922 cm−3,是非污染天的1.9、1.6倍,爱根核模态数浓度是非污染天的2.1、1.7倍,对重污染过程贡献较大。重污染过程PM2.5质量浓度受湿度、风速、边界层高度(PBL)等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济南市冬季边界层高度降低、风速减小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湿度升高时又促进了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使得颗粒物质量浓度不断累积,导致重污染过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大气重污染过程 PM2.5组分 数浓度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PS分析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蓓 刘建国 +1 位作者 刘增东 黄书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10-713,共4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空气动力学粒谱仪(APS: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和颗粒物质量监测器振荡天平(tapered element oscillating microbalance,TEOM)测量了合肥市郊大气气溶胶的粒子数浓度与质量浓度.在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运... 利用自行研制的空气动力学粒谱仪(APS: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和颗粒物质量监测器振荡天平(tapered element oscillating microbalance,TEOM)测量了合肥市郊大气气溶胶的粒子数浓度与质量浓度.在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出了利用粒子数浓度谱获取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谱的经验公式;同时分析了合肥市初夏PM2.5的质量浓度在PM10的质量浓度中所占比例,以及PM10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以期对合肥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案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质量浓度 数浓度谱 空气动力学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ilicate anions structure on desilication in silicate-bearing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桂华 张闻 +3 位作者 齐天贵 彭志宏 周秋生 李小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569-1575,共7页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silicate anions in the desilication process with the addition of calcium hydrate alumino-carbonate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Raman spectra, infrared spectra and corresponding second derivativ...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silicate anions in the desilication process with the addition of calcium hydrate alumino-carbonate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Raman spectra, infrared spectra and corresponding second derivative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lication ratio in the solution prepared by the addition of sodium silicate(solution-SS)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olution by the addition of green liquor(solution-GL), and low alumina concentration in the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s facilitates the desilication process. It is also shown that alumino-silicate anions in the solution-GL, and Q^3 polymeric silicate anions in solution-SS are predominant,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silica favors respectively the formation of the alumino-silicate or the Q^3 silicate anions in the solution-GL or the solution-SS. Therefore,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low desilication ratio in the silicate-bearing aluminate solution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existence of alumino-silicate an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LICATION silicate anion STRUCTURE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second derivative spectrum of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