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超算布局、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和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基于BERTopic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谢珠约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6,共10页
为验证国家级超算布局如何通过驱动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间接影响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成果数量、质量及技术部门多元化发展,本文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从低空经济领域发明专利文本中提取出系统架构与智能控制等20个细分技术主题,以... 为验证国家级超算布局如何通过驱动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间接影响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成果数量、质量及技术部门多元化发展,本文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从低空经济领域发明专利文本中提取出系统架构与智能控制等20个细分技术主题,以及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系统等5个技术大类主题(技术部门);构建包括遗传繁衍、结构冗余、功能升级、栖息适应、锁定破解5个维度的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体系,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2011~2023年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1)国家级超算布局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数量和技术创新质量;(2)国家级超算布局能够通过促进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间接促进低空经济领域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系统、飞行器激光与光电检测技术、结构动力与任务执行系统、智能巡检与监控系统4个技术大类主题的技术创新,但对消防救援无人机系统这一典型场景驱动的技术创新作用不显著;(3)遗传繁衍等5个维度都能够在国家级超算布局和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之间发挥机制效应,但部分机制路径当前不具备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超算布局 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低空经济 BERTopic主题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因果中介效应 技术创新 技术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群 韩天然 +1 位作者 杜媛媛 李梦晓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7,共16页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来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制度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基于全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问卷调...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来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制度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基于全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具体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正向影响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资源整合能力与价值共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其中,资源整合能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价值共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制度环境正向调节价值共创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作用,并正向调节数字技术与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明晰了考虑制度环境的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具体作用机制,对于促进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资源整合能力 价值共创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多维组态路径研究
3
作者 舒辉 唐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5-96,共12页
建设富有韧性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抵御内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WSR框架和动态QCA方法,借助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①市场制度是... 建设富有韧性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抵御内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WSR框架和动态QCA方法,借助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①市场制度是增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必要条件,其它因素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不构成必要条件,但在空间维度上构成部分省市增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具有显著的地区效应;②导致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路径有WSR联动型与SR协同型两类,其中,前者强调在数字产业集聚和市场制度驱动下实现物理、事理和人理条件的联动匹配,后者则突出无产业多样化阻力情境下事理和人理条件的协同共促;③导致弱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路径可归为产业多样化阻力型和一无所有匮乏型,且与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关系;④数字经济背景下,缺乏数字产业集聚条件的省市可借助数字产业集聚区域的赋能能力和辐射效应,实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依附式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动态QCA WSR框架 前因组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4
作者 刘家树 田中锐 董津津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3,共11页
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不稳定、关键技术封锁等背景下,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类型科技服务均对... 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不稳定、关键技术封锁等背景下,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类型科技服务均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比前向科技服务(研发端介入),后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端介入)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正向影响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创新资源冗余度在前向科技服务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创新资源冗余度和配置效率在后向科技服务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过程中均发挥了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当创新资源冗余度较高时,两种科技服务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边际效应呈倒U型趋势;当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时,两种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边际效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创新资源冗余 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践与思考
5
作者 梅红 常琳琳 胡文静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2,共9页
[目的/意义]在国内外环境复杂、风险挑战增多且政治经济因素交叠渗透的当下,探索中国高校新型智库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新特点,对建构可持续、有活力的智库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中国智库索引为依据,分析我国... [目的/意义]在国内外环境复杂、风险挑战增多且政治经济因素交叠渗透的当下,探索中国高校新型智库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新特点,对建构可持续、有活力的智库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中国智库索引为依据,分析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现状与动态,剖析新时代背景下智库建设存在“功能定位重复、合作网络疏松、问题应对滞后”等突出问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结合新环境与特点,提出高校智库未来建设目标,以西安交通大学新型智库探索为例,分析智库建设可能的发展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结论]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高校新型智库,需从提升多样性、融通性、韧性着手,促进智库人才、资源、思想汇聚;推动学科与学理、工具与方法、研究与实践交融;提升智库敏捷性与恢复力,共促灵活、有效的创新智库生态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新型智库 创新生态系统 融通性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体协同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机制研究——基于知识流动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家树 张慧 周梦琦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43,共13页
采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方法测度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多主体协同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主体协同显著增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知识流动在其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经费... 采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方法测度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多主体协同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主体协同显著增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知识流动在其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经费支持力度、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区域分布等在多主体协同影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过程中存在异质性。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体协同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韧性 知识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克甝 袁帅 丁煜莹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160,共10页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增强创新生态...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劳动资料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强;作用效果因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东部地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赋能效果更好;从传导机制来看,新质生产力可通过劳动力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赋能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另外,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促进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以上结果深化了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相关研究,可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劳动力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力结构优化 技术创新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软环境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基于空间双重差分及双重机器学习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8
8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李北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36,共13页
采用2009—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因数据不全,西藏地区未纳入统计),构建基于多样性、缓冲性、进化性、流动性、协调性五维特性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体系及基于市场环境、政府治理环境、法制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的... 采用2009—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因数据不全,西藏地区未纳入统计),构建基于多样性、缓冲性、进化性、流动性、协调性五维特性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体系及基于市场环境、政府治理环境、法制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的区域软环境评价体系,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就全面创新改革和软环境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机制进行准自然实验,结果发现:全面创新改革和软环境均能显著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全面创新改革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具有负向空间效应,而软环境的空间效应能够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全面创新改革能够强化软环境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促进作用,而软环境的空间效应对全面创新改革的空间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全面创新改革能够通过优化软环境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五维特性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多样性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软环境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空间双重差分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基于知识复杂性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欣然 夏丽丽 +1 位作者 张佳锃 安琳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0-1313,共14页
从维稳性、适应性和转型性3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测度框架,探究2010—2020年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空间演化及知识复杂性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知识复杂性通过知识子集类型的多样性、子集间的相互依... 从维稳性、适应性和转型性3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测度框架,探究2010—2020年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空间演化及知识复杂性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知识复杂性通过知识子集类型的多样性、子集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知识空间粘性、吸收和竞争效应影响系统韧性;2)2010—2020年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显著提升,逐步形成以深圳、广州为核心,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空间格局,中部和东西部韧性差异日益显著;3)不同韧性维度空间呈现中部地区维稳性、适应性较高,东部地区转型性较高,西部地区3个维度的韧性均较低的空间格局,其中,维稳性呈现“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稳定结构,适应性呈现“中北和中东部高、中南和东、西部低”的稳定结构,转型性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演变为“中东部、东部高、中西部和西部低”的发展态势;4)知识复杂性对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具有显著正效应,对系统维稳性、适应性的影响显著为正,对转型性的影响显著为负,知识复杂性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优化对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韧性 知识复杂性 空间演化 影响因素 珠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省份建设、区域数智化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影响机制与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1 位作者 林志森 李北伟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50,共14页
基于区域创新生态位态势理论测算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并基于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及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数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框架下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进... 基于区域创新生态位态势理论测算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并基于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及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数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框架下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因果推断,研究结论表明: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数智化均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邻地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数智化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具有负向邻地效应;创新型省份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区域数智化,间接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创新支撑、创新资源、创新活力、创新环境等环节的竞争力;创新型省份建设驱动区域数字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机制路径不仅在处置组有效,也同时在控制组有效。经验证,“创新型省份建设→区域数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是可行且具备可推广意义的机制路径,同时实证过程中发现的“数智鸿沟”、萌芽型省份政策效应不显著等问题也为相关政策的改进和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省份建设 数智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能否提高产业链韧性:来自黄河流域的时空非平稳性检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峰 魏巍 +1 位作者 陈嘉伟 宋胜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1-71,共11页
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2010—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与产业链韧性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①考察期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与产业链韧性逐年提升,呈现... 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2010—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与产业链韧性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①考察期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与产业链韧性逐年提升,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发展格局;②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与产业链韧性的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整体集聚效应未发生明显改变,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③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难以有效推动本地产业链抵抗力和恢复力增长,从而制约产业链韧性提升,而邻近城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流的空间溢出能够增强产业链抵抗力和恢复力进而提升产业链韧性;④时空非平稳性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对产业链韧性、抵抗力和恢复力的正向驱动作用逐年减弱;2021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对城市产业链抵抗力和恢复力影响的强弱异质性,使其对产业链韧性的正向驱动作用由东向西逐级递减,并对甘肃、宁夏等城市的产业链韧性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产业链韧性 时空非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企业对数智化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华为汽车的案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贺正楚 李玉洁 +1 位作者 白明君 潘为华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8,共9页
华为汽车作为服务型核心企业,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并领导创新主体构建数智化创新生态系统。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数智化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机制和构建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华为汽车作为服务型核心企业,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并领导创新主体构建数智化创新生态系统。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数智化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机制和构建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境支撑、要素赋能、动态演化、系统形成成为核心企业构建数智化创新生态系统的4个核心范畴,核心企业沿着“环境支撑→要素赋能→动态演化→系统形成”这一动态路径构建数智化创新生态系统。华为汽车案例的实践启示是:服务型核心企业若拥有数字化、智能化优势也能够构建数智化创新生态系统,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动态形成过程,要模拟系统构建的可行路径;重视数据要素、数字化赋能在数智化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数智创新生态系统 服务型核心企业 华为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中责任式创新如何助力制造企业可持续绩效提升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虹 刘雨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6-96,共11页
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环境的同时,创新生态系统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适应开放式环境、降低创新负外部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数字技术应用驱动下的“责任式创新→生... 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环境的同时,创新生态系统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适应开放式环境、降低创新负外部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数字技术应用驱动下的“责任式创新→生态嵌入性→组织韧性→可持续绩效”链式中介模型,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中制造企业责任式创新对可持续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的边界效应。采用SmartPLS中的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分析338家制造企业问卷数据,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新情境下,责任式创新是促进企业可持续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生态嵌入性、组织韧性在责任式创新对企业可持续绩效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责任式创新通过生态嵌入性、组织韧性这一链式中介提升企业可持续绩效;数字技术应用能够增强责任式创新对生态嵌入性的影响,以及生态嵌入性和组织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将责任式创新概念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期丰富数字化情境下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可持续绩效提升机制研究,同时基于责任式创新视角拓展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式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嵌入性 组织韧性 可持续绩效 数字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监测与预警研究 被引量:98
14
作者 梁林 赵玉帛 刘兵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111,共20页
提升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对外部冲击和扰动的抵御能力,有利于新区适应外部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韧性视角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韧性化理念,通过对比生态学和韧性双重理论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识别出包括多样性、流... 提升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对外部冲击和扰动的抵御能力,有利于新区适应外部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韧性视角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韧性化理念,通过对比生态学和韧性双重理论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识别出包括多样性、流动性、缓冲性、进化性在内的四维韧性特征,构建了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监测体系和预警模型。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化理念的提出有助于从内外部协调发展的角度把握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并更精准测度发展水平。进一步开展2015-2017年16个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监测和预警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发展来看,各新区韧性值整体上呈现"V型"上升态势,韧性警情大体处于安全状态,说明我国新区具有一定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内外协调程度较好。(2)从空间分布来看,各新区韧性值呈现"一高两低"态势,反映出我国新区发展仍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化现象。本文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动态监测及预警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可应用于其他新区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创新生态系统 韧性监测体系 预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和东 鲁晨曦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7,共10页
本文剖析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收集2009—2020年30个省份的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效应模型测度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及其通过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SPSS软件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进行... 本文剖析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收集2009—2020年30个省份的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效应模型测度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及其通过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SPSS软件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1)从空间上看,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区域聚类特征显著,它可分为4个板块:区域龙头型、东、中、西部主导型。板块中各省市的韧性结构特征呈现异质性。(2)从时间上看,东部的龙头型省份一直领先,中部、西南西北的智力密集省份进步明显。龙头型、智力密集型省市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高度相关。(3)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自身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双门槛影响且边际效应递增;创新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双门槛影响且边际效应波浪式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成果转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及测度——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承丽 宋关东 +1 位作者 周国华 贺艳华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03-1916,共14页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与扰动,保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成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引入韧性理念,探讨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特征,运...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与扰动,保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成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引入韧性理念,探讨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特征,运用适应性循环理论分析其演化过程,从抵抗力、吸收力、恢复力和转型力4个维度构建其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方法,以湖南省46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系统受到扰动后,维持原有特性、原有功能和进一步成长的能力,具有复杂性、动态演化性、尺度关联性和可调节性等特征。2)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不断演化,呈现出开发、存储、释放、更新4个阶段,并与所在城市、区域以及内部企业共同作用,构成多尺度嵌套的自适应循环。3)2012―2020年湖南省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不断提升,应对扰动的能力持续增强,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从各维度指标看,转型力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吸收力和抵抗力,恢复力增长幅度最小,成为系统整体韧性提升的短板;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韧性较高的高新区集聚在长株潭城市群地区以及岳阳、郴州、常德等城市,较低的分布在湘西地区,近年来,空间分异程度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创新生态系统 内涵界定 韧性测度 适应性循环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与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红梅 蔡松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1-55,共5页
文章基于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理念,通过构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省域视角对2011—2021年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进行评价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增长态势稳定,呈现“沿海高—中部平... 文章基于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理念,通过构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省域视角对2011—2021年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进行评价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增长态势稳定,呈现“沿海高—中部平—西北洼”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基尼系数变化平稳;区域间正相关关系较为显著并趋于紧密,“高-高”集聚模式增多;未来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增长态势有所放缓,但增长的基本形势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韧性水平 时空演变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背景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测算指标体系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静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6期1-4,共4页
随着创新资源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成为一个实现城市高端化发展的过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对抗外部冲击和干扰的抵御能力以及恢复能力。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其对各个城市... 随着创新资源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成为一个实现城市高端化发展的过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对抗外部冲击和干扰的抵御能力以及恢复能力。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其对各个城市的创新活动造成了一定影响,各城市在抵御外部冲击并恢复状态的能力需要进行有效测算。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关于城市韧性和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关于城市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研究较少,并鲜有融入新冠疫情特点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评价研究。基于此,以城市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为研究对象,融入新冠疫情特点,构建一套适用于疫情背景下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测算指标体系,以此获得各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测算指标体系 新冠疫情 城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发展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王彦庆 吕萍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16-119,共4页
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发展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当电子商务水平每提升一个单位时,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1.032个单位,电子商务发展可以显著提升创新生态系统... 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发展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当电子商务水平每提升一个单位时,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1.032个单位,电子商务发展可以显著提升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且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电子商务发展可通过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进而提升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此外,电子商务发展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影响存在差异性,电子商务发展对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影响效应显著大于中西部及内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发展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企业研发投入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时空演变特征与动态预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国根 蒋诗泉 赵春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3-68,共6页
文章在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进行测度评价和动态预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整体不高,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文章在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进行测度评价和动态预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整体不高,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各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类型保持不变的可能性较大,类型转移均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且受到相邻省份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仅有广东、上海等部分省份处在(或回归)安全无警状态,而相当一部分省份仍处在中警、重警和巨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韧性 马尔科夫链 预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