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型-数据融合驱动的频率稳定智能增强判别方法
1
作者 吕昊 陈锦辉 +4 位作者 杜友田 徐式蕴 李宗翰 傅太国屹 刘俊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14-3323,共10页
经典低阶频率响应模型可快速计算各项频率指标,但由于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扰动类型多样,运行方式复杂多变,难以准确获取系统参数和扰动功率大小,同时模型本身线性化会引起较大误差,导致频率预测值和实际值存在较大差异。为使频率响应模型... 经典低阶频率响应模型可快速计算各项频率指标,但由于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扰动类型多样,运行方式复杂多变,难以准确获取系统参数和扰动功率大小,同时模型本身线性化会引起较大误差,导致频率预测值和实际值存在较大差异。为使频率响应模型适应实际应用场景中高精度的要求,该文提出了模型-数据融合驱动的频率稳定智能增强判别方法(model-data driven intelligent enhanced method for frequency stability discrimination,MD-IEFSD),利用扰动初期频率响应数据对模型关键参数进行辨识,建立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CNN-Attention频率参数预测模型,构建了融合参数预测误差和频率响应曲线预测误差的损失函数,引入了参数的敏感性和学习速率的分析,实现了频率稳定性的准确判别。最后以中国电科院万节点测试系统为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稳定 模型-数据融合驱动 参数辨识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模型融合驱动的高倍率短时脉冲电池模型
2
作者 要宇辉 孙丙香 +4 位作者 张慧敏 马仕昌 赵鑫泽 鲁诗默 朱振威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高倍率短时脉冲工况下,电池的极化特性差异大、温度上升快、极化电压消退不彻底,导致常规等效电路模型仿真效果不佳。参数辨识和分段均方误差分析发现,高倍率脉冲工况下模型在极化消退部分仿真误差较大,导致下一脉冲极化电压初始值失准... 高倍率短时脉冲工况下,电池的极化特性差异大、温度上升快、极化电压消退不彻底,导致常规等效电路模型仿真效果不佳。参数辨识和分段均方误差分析发现,高倍率脉冲工况下模型在极化消退部分仿真误差较大,导致下一脉冲极化电压初始值失准。提出基于一阶等效电路模型和前馈神经网络的数据-模型融合驱动模型。相较于常规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在20 C的短时脉冲工况下,能更精确地模拟电池的电压响应,均方根误差降低了6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倍率短时脉冲工况 等效电路模型 前馈神经网络 数据-模型融合驱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物理模型融合驱动的原始-对偶自监督学习最优潮流求解方法
3
作者 翁宗龙 李滨 +2 位作者 肖佳文 张佳乐 白晓清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08,共7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以及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转变,高维强非线性、高不确定性、强耦合等特点使得现有最优潮流计算的复杂度急剧增加。基于数据-物理模型融合驱动,提出一种内嵌交流潮流方程的原始-对偶自监督学习的最优潮流求解方法。...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以及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转变,高维强非线性、高不确定性、强耦合等特点使得现有最优潮流计算的复杂度急剧增加。基于数据-物理模型融合驱动,提出一种内嵌交流潮流方程的原始-对偶自监督学习的最优潮流求解方法。建立原始神经网络和对偶神经网络,并采用类增广拉格朗日的方法进行联合训练。原始神经网络仅预测所有节点的电压,在该训练网络中内嵌交流潮流方程,以计算发电机的有功和无功出力;对偶神经网络预测拉格朗日乘子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关注大量数据的底层特征,还优化解的质量,有助于更好地探索数据的结构和特性。同时,该方法无须预处理标签样本数据集,其计算精度和可信度优于数据驱动方法,其计算速度比传统物理模型驱动方法快数十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物理融合驱动 类增广拉格朗日 原始-对偶自监督学习 最优潮流 内嵌交流潮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时间窗的数据-模型融合驱动暂态频率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邓贤哲 姚伟 +4 位作者 黄伟 翟苏巍 郑超 李文云 文劲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1562,I0049,I0050,共14页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使得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频率响应特征更加复杂,现有频率在线预测方法难以兼顾准确性和及时性。基于此,提出基于自适应时间窗的数据-模型融合驱动暂态频率预测方法。首先,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离线训练多个具有不同长度...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使得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频率响应特征更加复杂,现有频率在线预测方法难以兼顾准确性和及时性。基于此,提出基于自适应时间窗的数据-模型融合驱动暂态频率预测方法。首先,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离线训练多个具有不同长度时序数据输入的频率曲线循环预测模型;其次,利用参数辨识方法离线建立各发电集群的通用等值频率响应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有功-频率物理机理快速分析模型;最后,串行融合前述频率曲线循环预测模型与有功-频率物理机理快速分析模型,并提出“可信度量化评估指标”,实时分析在线预测过程中不同评估时刻下预测结果的精度,自适应调整输入时序数据长度,直至预测结果满足要求并输出。含风电的IEEE39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风电渗透率或不同扰动下均能快速、准确地预测暂态频率响应曲线,相较于其他在线预测方法具有更优的评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模型融合驱动 自适应时间窗预测 暂态频率预测 广域量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物理融合驱动配电网三相线性化潮流及线损分析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穆怀天 廉洪亮 +1 位作者 刘娟 李艳琼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56,共11页
分布式电源规模化并网引入了下垂控制等非光滑本地控制约束,易导致传统基于前推回代法的潮流计算方法收敛失败,且由于分布式电源并网改变系统潮流方向,导致传统等值电阻法、压降法等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不再适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计及... 分布式电源规模化并网引入了下垂控制等非光滑本地控制约束,易导致传统基于前推回代法的潮流计算方法收敛失败,且由于分布式电源并网改变系统潮流方向,导致传统等值电阻法、压降法等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不再适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计及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分布式光伏下垂控制的光滑化模型,构建了基于数据物理融合驱动的三相配电网线性化理论线损快速计算模型。在传统基于稳态运行特性线性化、一阶泰勒展开线性化的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补偿线性化误差。相比纯物理驱动线性化,在负荷重载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精度;相比于纯数据驱动线性化,能够保留支路拓扑信息,适用于开关状态变化场景。所提模型仅对线性化误差进行拟合补偿,在保证线性化精度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潮流模型的收敛性与计算效率,且能够适应不同负荷水平实现精确误差补偿。基于实际42节点三相配电网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精度,且能够实现配电网理论线损鲁棒、快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物理融合驱动 线性化潮流 理论线损计算 下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配电网三相优化潮流的数据物理融合驱动线性化方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巨云涛 杨明友 吴文传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3-52,共10页
现有配电网三相潮流线性化模型在重载时精度下降较明显,限制了其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三相优化潮流的改进型数据物理融合驱动线性化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物理特性得到三相线性潮流模型。然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数据驱动方法... 现有配电网三相潮流线性化模型在重载时精度下降较明显,限制了其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三相优化潮流的改进型数据物理融合驱动线性化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物理特性得到三相线性潮流模型。然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数据驱动方法获得线性化误差模型,对物理驱动模型进行修正。与完全数据驱动型方法相比,三相线性潮流模型保留了线路信息,可在优化潮流中用于描述支路约束。与完全物理驱动模型相比,三相线性潮流模型充分利用数据驱动的优化拟合能力来获得线性化误差与节点负荷之间的线性关系。因为在误差修正项中包含更多维的全局信息,所以线性化模型的精度得到提高,保证了重载时所提方法的精度仍足够高。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能够处理各种连接方式的三相变压器和负荷模型以及考虑相间耦合的分布式电源模型。基于IEEE标准算例,将所提方法与其他可用于优化潮流的线性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系统重载时精度依然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数据物理融合驱动 三相潮流 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模型融合驱动的流程制造车间数字孪生系统研发 被引量:10
7
作者 阴艳超 李旺 +1 位作者 唐军 阴彦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6-1929,共14页
针对流程制造过程工序间耦合严重、过程建模困难、生产活动规划的联动性和智能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数据与模型融合驱动的、覆盖工艺流程全变量空间的车间多维数字孪生模型及其系统架构。融合车间生产全要素孪生模型与动态生产数据,建... 针对流程制造过程工序间耦合严重、过程建模困难、生产活动规划的联动性和智能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数据与模型融合驱动的、覆盖工艺流程全变量空间的车间多维数字孪生模型及其系统架构。融合车间生产全要素孪生模型与动态生产数据,建立了贯穿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的设备实体对象模型,从几何、物理、行为、规则等多个维度对耦合生产线实体对象特征进行刻画,实现了工艺设备静动态多维属性的数字化精准映射。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包括物理产线、虚拟产线、信息服务等支撑多系统数据交互映射的车间数字孪生系统,研发了基于开放平台通信—统一架构(OPC UA)与Kepware的通信技术的静动态虚实映射和迭代运行机制,实现了从车间物理制造流程耦合向各孪生体参数间耦合的转换。最后,基于某流程制造企业制丝生产试验线开展应用验证,为解决流程工业耦合复杂而造成的协同交互与迭代运行难题提供了方法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制造车间 数据—模型融合驱动 多维数字孪生模型 虚实映射 迭代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及数据驱动的电力一次设备健康管理方法综述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庆 王春鑫 +6 位作者 李帆 谢晨昊 钟昱尧 翟常营 谢军 张镱议 律方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5-620,共16页
电力系统规模逐年扩大,其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基于电力设备机理、监测数据,利用知识、数据驱动及其融合驱动方法进行电力一次设备健康管理,是一种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的可行途径。文中对知识、数据驱动及其融合驱动的电... 电力系统规模逐年扩大,其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基于电力设备机理、监测数据,利用知识、数据驱动及其融合驱动方法进行电力一次设备健康管理,是一种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的可行途径。文中对知识、数据驱动及其融合驱动的电力一次设备健康管理方法进行综述。首先,概述知识、数据驱动及其融合驱动的关键技术;然后,分别从电力一次设备的图像识别、状态量感知与故障诊断、状态评估与运行维护3个应用场景,对3种驱动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最后,从硬件条件、数据来源、知识模型构建等方面,对3种驱动方法在电力设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难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一次设备 健康管理 知识驱动 数据驱动 知识-数据融合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电力系统知识的预想扰动下频率指标智能预测方法
9
作者 张雨润 石重托 +3 位作者 姚伟 黄伟 翟苏巍 文劲宇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155,163,共9页
在稳态下基于预想扰动预测频率指标,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是保证频率稳定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提出一种融合电力系统知识的预想扰动下频率指标智能预测方法,分析频率指标与预想扰动大小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并依据这一关系将频率指标... 在稳态下基于预想扰动预测频率指标,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是保证频率稳定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提出一种融合电力系统知识的预想扰动下频率指标智能预测方法,分析频率指标与预想扰动大小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并依据这一关系将频率指标划分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建立虚拟变量回归模型预测线性部分,并使用嵌入电网拓扑的图卷积网络预测非线性部分。通过加和两部分得到预测结果。基于IEEE 39节点系统和WECC 179节点系统进行算例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数据-知识融合驱动方法相比知识和数据驱动方法能够在不明显增加预测时间的同时大幅提升预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稳定 频率指标预测 预想扰动 数据-知识融合驱动 虚拟变量回归 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物理融合驱动的有源配电网自适应电压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歆尧 彭泽武 +3 位作者 陈强 陈禹旭 谢瀚阳 梁盈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0-88,共9页
分布式电源高比例接入条件下,配电网运行状态更加复杂,同时也难以获取准确的物理参数。本文提出一种数据-物理融合驱动的有源配电网自适应电压控制方法。首先,构建数据-物理融合驱动的有源配电网自适应电压控制框架;然后,针对有源配电... 分布式电源高比例接入条件下,配电网运行状态更加复杂,同时也难以获取准确的物理参数。本文提出一种数据-物理融合驱动的有源配电网自适应电压控制方法。首先,构建数据-物理融合驱动的有源配电网自适应电压控制框架;然后,针对有源配电网的电压控制问题进行数据驱动建模;进一步考虑数据驱动控制的局限性,通过不完备物理模型修正数据驱动模型;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33节点算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数据-物理融合驱动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抑制有源配电网的电压频繁越限,提高配电网自适应优化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数据驱动 自适应电压控制 数据-物理融合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气象数据融合格点实况产品研制进展 被引量:152
11
作者 师春香 潘旸 +6 位作者 谷军霞 徐宾 韩帅 朱智 张雷 孙帅 姜志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4-783,共10页
阐述了中外主要的多源气象数据融合产品研究进展与趋势,重点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陆面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气压、辐射等)、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洋面温度与洋面风、三维云等多源融合格点产品研发现状... 阐述了中外主要的多源气象数据融合产品研究进展与趋势,重点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陆面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气压、辐射等)、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洋面温度与洋面风、三维云等多源融合格点产品研发现状,以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多源数据融合中试平台及统一质量检验评估系统的进展,并对未来多源气象数据融合产品研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融合格点产品 降水融合 陆面气象驱动数据融合 陆面数据同化 海表气象要素融合 三维云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工业软测量中的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海宁 夏陆岳 +2 位作者 周猛飞 朱鹏飞 潘海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57-3163,共7页
对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在过程工业软测量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根据整体模型中子模型的不同,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主要可分成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和半参数建模方法。详细介绍了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和半参数建模方法的设计思想和... 对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在过程工业软测量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根据整体模型中子模型的不同,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主要可分成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和半参数建模方法。详细介绍了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和半参数建模方法的设计思想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根据过程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将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分为集成学习和聚类分析。根据模型结构形式的不同,将半参数建模方法分为串联结构和并联结构。最后对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期望今后的研究工作能在改进数据驱动模型融合技术、提高半参数模型外推能力和解决双率数据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指出采用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软测量模型是实现过程工业中难测变量在线估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多模型融合 数据驱动融合 半参数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偏差学习的交通信号自适应优化方法
13
作者 黄玮 张轩宇 +1 位作者 李世昌 赵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9-2240,共12页
城市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是保证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前提条件。传统基于模型的信号控制方法往往基于历史统计数据,并且底层交通流模型不可避免地存在模型偏差,影响控制方案的科学性及其实际应用效果。考虑模型与数据融合驱动,提出一种... 城市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是保证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前提条件。传统基于模型的信号控制方法往往基于历史统计数据,并且底层交通流模型不可避免地存在模型偏差,影响控制方案的科学性及其实际应用效果。考虑模型与数据融合驱动,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偏差学习的交通信号控制自适应优化方法,以最小化路网行程时间为目标,建立信号控制最优化模型。首先,针对交通流预测模型的模型偏差,引入偏差函数表示预测模型与实际交通流状态间的误差;其次,建立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偏差函数,结合实际交通流数据对模型偏差进行学习,提高偏差函数的拟合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模型偏差信息的自适应优化方法,以提高信号控制方法的控制性能。以小型测试路网与实际路网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基于SUMO仿真对本文提出的模型偏差学习方法进行验证,考虑不同交通流量条件,与固定配时、模型预测控制进行比较,分析其控制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模型与数据融合驱动的信号控制自适应优化方法能有效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降低路网行程时间,与基于模型的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相比路网累积行程时间平均减少了38.3%和25.6%,提升了路网的实际运行效果。最后在宣城实际路网的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 信号控制 模型与数据融合驱动 模型偏差 自适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软测量模型建模样本优选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贺凯迅 曹鹏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16-2523,共8页
根据目标工况合理选择训练样本,是建立软测量模型的关键。传统的训练集样本选择方法难以充分利用因变量信息,而且难以综合考虑样本对模型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训练集样本选择模型,定义了损失函数和... 根据目标工况合理选择训练样本,是建立软测量模型的关键。传统的训练集样本选择方法难以充分利用因变量信息,而且难以综合考虑样本对模型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训练集样本选择模型,定义了损失函数和样本压缩率,通过权重因子将二者融合为多目标适应度函数,可调整优化算法的寻优方向,使算法能够同时对建模样本组合结构与样本数量寻优,因此极大提高了所选建模样本的质量。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汽油调和过程中采集的汽油近红外光谱-研究法辛烷值数据以及柴油近红外基准数据为例,与偏最小二乘、局部权重偏最小二乘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建模样本对软测量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大规模降低训练集样本规模的同时能够保证软测量模型的精度和泛化性,非常适合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模型 优化 数据驱动融合 近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