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粗糙集理论的海量数据流评判数学模型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振华 王浩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8期127-130,共4页
针对海量数据流分类的方法,创建海量数据流评判数学模型,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对比静态数据,数据流具有传输高速性、动态变化性等特点,并且具备概念漂移情况,使用传统分类方法实现数据流分析,无法对大量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精准率... 针对海量数据流分类的方法,创建海量数据流评判数学模型,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对比静态数据,数据流具有传输高速性、动态变化性等特点,并且具备概念漂移情况,使用传统分类方法实现数据流分析,无法对大量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精准率比较低,无法满足理想化分类效果。为此,文中提出基于模糊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流评判数学模型,使用改进算法创建模糊粗糙集的理论评价模型,对入侵信号检测。通过仿真结果表示,此数据流评判数学模型的执行效率比较高,能够使系统稳定性与运行效率得到提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评判 数学模型 模糊粗糙集 数据流分析 数据预处理 入侵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陆块特定时段的漂移演化历史及其对海相钾盐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16
2
作者 颜茂都 张大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5-963,共19页
中国钾盐资源匮乏,目前陆相钾盐资源已基本探明,但海相找钾还没有取得重大进展,然而,要想建立适合中国小陆块海相成钾理论框架,实现海相找钾突破,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确定特定时段中国小陆块典型海相盆地的古地理纬度。而古地磁学是确... 中国钾盐资源匮乏,目前陆相钾盐资源已基本探明,但海相找钾还没有取得重大进展,然而,要想建立适合中国小陆块海相成钾理论框架,实现海相找钾突破,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确定特定时段中国小陆块典型海相盆地的古地理纬度。而古地磁学是确定陆块的纬向运动,开展古地理重建的最有效手段。文章针对中国4类成钾潜力较高的典型海相盆地所属陆块——华北、华南、羌塘、兰坪-思茅陆块,通过收集、评价和筛选以往古地磁研究成果,总结了这些陆块在主要成盐成钾阶段的古纬度变迁历史,确定华北陆块(绥德)在中、晚奥陶世的古纬度为9.2°S^14.2°S,华南陆块(成都)在三叠纪的古纬度为10.6°N^23.1°N,羌塘陆块(雁石坪)在中、晚侏罗世的古纬度为14.6°N^27.5°N,兰坪-思茅盆地(江城)在白垩纪至古新世的古纬度为20.9°N^27.6°N。同时,为了更好地探讨兰坪-思茅盆地的成钾潜力,对与其相邻的已发现巨型钾盐矿床的印度支那块体开展了相应时段的古纬度研究,确定该陆块(万象)在白垩纪的古纬度约为21.1°N^21.3°N。最后,综合古纬度和其他地质证据,从大地构造背景上探讨了4个陆块的成盐、成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古纬度 古地磁 数据评判 代表性陆块 成盐、成钾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铁两用大跨度桥梁运营期轨道线形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谭社会 徐伟昌 +1 位作者 杨兴旺 晋成名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6-62,共7页
沪苏通长江大桥为中国首座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桥梁结构复杂,监测难度大。结合沪苏通长江大桥的结构特征,不断尝试新的CPⅢ修复方法,经过长期的轨道线形变形监测实践,得出了适用于公铁两用大跨度桥梁的CPⅢ复测和轨道线形测量方法。... 沪苏通长江大桥为中国首座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桥梁结构复杂,监测难度大。结合沪苏通长江大桥的结构特征,不断尝试新的CPⅢ修复方法,经过长期的轨道线形变形监测实践,得出了适用于公铁两用大跨度桥梁的CPⅢ复测和轨道线形测量方法。研究表明:CPⅡ测量采用四等导线进行监测,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CPⅢ平面测量仍采用自由设站法测量,起算点选取公铁两用大跨度桥梁两端各2对稳定的CPⅡ点作为起算点,并在主塔桥墩上各增设1对基准点,两者共同作为CPⅢ平面测量的起算点计算;由于桥梁时刻受到温度、风力、荷载等多因素影响,CPⅢ高程测量时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根据10,30 m和60 m弦3种弦长有效检测波段分析,10 m弦和30 m弦高低的5 mm偏差误判率为0;60 m弦高低5 mm偏差误判率<8%,8 mm偏差误判率<1%。根据有效检测波段偏差误判率和测量小车推行效率综合对比分析可知,基于惯导小车的单点约束测量方法更适用于运营期公铁两用大跨度桥梁轨道线形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公铁两用桥 大跨度桥梁 精测网复测 轨道线形测量 测量数据评判标准 平顺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